二、工业经济的发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中国的山东》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3396
颗粒名称: 二、工业经济的发展
分类号: F4
页数: 4
页码: 455-458
摘要: 本文记述了新中国成立三十六年来,山东工业的发展过程,大体上可分为五个时期。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第二个五年计划与经济调整时期、第三、第四个五年计划时期和第五、第六个五年计划时期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 山东省 工业经济 发展时期

内容

新中国成立三十六年来,山东工业的发展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五个时期。
  (一)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山东工业,由于连年战争的破坏,再加上帝国主义的封锁禁运,大部分陷于瘫痪半瘫痪状态。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主要任务,就是尽快地恢复生产。通过采取一系列正确的政策措施,以及山东人民的艰苦努力,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就胜利地完成了恢复国民经济的任务。一九五二年工业总产值比一九四九年增长了1.2倍,平均每年递增30.3%,其中国营工业平均递增38.7%,手工业递增22.3%,私营工业递增16.5%,为以后的建设打下了初步基础。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这个时期,山东在逐步开展对手工业、私营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同时,进行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支援了全国156项重点建设工程,积极发展了地方国营工业,因地制宜地建起了一批人民生活必需的和支援农业的工业企业。一九五六年,由于各方面的工作比较协调,全省提前一年完成了五年计划规定的任务,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14.2%,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工业生产发展比较快的时期之一。
  (三)第二个五年计划与经济调整时期。
  一九五八年以后,由于“大跃进”和“反右倾”的“左”倾错误,急于求成,忽视经济规律和经济效益,在工业建设上追求大规模,在生产上追求高指标,在经济发展上搞“以钢为纲”,造成轻重工业之间比例关系严重失调,经济效益很差。一九六〇年,轻工业在全省工业中的比重,由一九五七年的75.2%下降到44.8%。
  “大跃进”在经济上造成很大浪费,但也反映了广大山东人民迫切要求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强烈愿望。广大工人、干部、知识分子在“大跃进”中发挥了高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设了一大批工矿企业,开拓了一些新的工业部门。虽然当时因为超出国力承受可能,有些不具备正常生产条件都相继“下马”,但为下一步发展创造了一定条件。山东有些大中型骨干企业,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从一九六一年开始,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于一九六二年逐步扭转工业生产连续下降的局面,到一九六五年各项调整任务胜利完成,生产全面恢复,工业内部的比例关系趋向协调。原油、生铁、合成氨、纯碱、平板玻璃、小拖拉机等重要产品,从无到有,发展到成批生产。
  (四)第三、第四个五年计划时期。
  在此期间,由于“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干扰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破坏,使工业生产和建设受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损失。特别是一九七四年的“批林批孔”,使全省工业生产陷于瘫痪,大部分工矿企业停工停产。一九七四年工业总产值比上年下降27.1%,退到了一九七〇年的水平。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工业生产虽然遭到重大挫折,但由于广大干部、工人和知识分子的共同努力和艰苦奋斗,全省工业生产和建设才能够在曲折中前进。在这个期间,围绕支援农业和提高省内自给水平,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工业建设,相继建起一批骨干企业。同时山东省以支援农业为重点的“五小”工业(小煤矿、小化肥、小钢铁、小机械、小水泥的通称,以下同)也得到迅速发展。“五小”工业的发展,在历史上起了积极作用。直到一九八五年,小煤矿产量仍占全省产量的30.2%,小合成氨占65%,小水泥占85%以上。但是“五小”工业由于规模小、设备简陋、管理水平低,大部分企业经济效益差,需要进一步进行技术改造。这个时期工业虽有一定进展,但是在“左”的思想指导下,仍然片面地强调发展重工业,基本建设战线拉得过长,重速度、轻效益,追求“小而全”、“大而全”,以致再次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关系严重失调。
  (五)第五、第六个五年计划时期。
  “五五”计划的前三年,由于经济工作指导思想上仍然存在着急于求成和片面追求高速度、高指标的倾向,基本建设战线越来越长,国民经济比例关系已经失调的状况,不但没有改变,反而有所扩大。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开始纠正经济工作指导思想上“左”的错误,认真贯彻执行了“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压缩了基本建设规模,拉长了轻纺战线,重工业作了适当让路,并在行业内部也作了调整,经济效益逐步好转。进入“六五”时期,继续贯彻调整改革和开放搞活的方针,进一步解决了阻碍经济发展的一些问题。如全省关停了800多个耗能高、浪费大、经济效益差的企业,淘汰了部分落后产品;加强了现有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技术改造;加快了重点项目的建设等。从一九八四年开始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促使全省工业生产出现了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新局面。“六五”期间,全省工业平均每年递增10.3%,轻重工业之间保持55:45的比例协调发展,财政收入平均每年递增8.48%。从一九四九年到一九八五年,全省工业总产值由9.45亿元增长到539.98亿元,增长67.1倍,平均每年递增12.4%。其中石油工业平均年递增20%以上;冶金、机械、化工、建材工业平均年递增15-20%;造纸、电力、食品工业平均年递增10-15%;煤炭、纺织工业平均年递增10%。

知识出处

当代中国的山东

《当代中国的山东》

本文记述了山东省的自然环境和行政区划情况,并有着悠久灿烂的古代文明还有反帝反封建的光荣传统。山东省在曲折前进的二十七年中,创造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反动过土地制度改革、抗美援朝及镇压反革命以及“三反”、“五反”的运动,取得了“三反”、“五反”运动的胜利。完成了社会主义的改造,进行了“大跃进”的挫折和国民经济的调整,十年动乱的山东发生过全省大动乱,局势出现起伏以及大反复大倒退的时期。接下来中国山东就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东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