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胶东半岛农村新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中国的山东》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3390
颗粒名称: 二、胶东半岛农村新貌
分类号: K295.2
页数: 7
页码: 438-444
摘要: 本文记述了山东省胶东半岛,三面环海,气候温和,雨量较多,自然资源丰富,工农业生产都比较发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广大干部群众从实际出发,实行各种形式的联产承包责任制,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农村经济逐步向“贸工农”型发展。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使胶东半岛农村出现了生机勃勃、繁荣昌盛的新气象。
关键词: 山东省 农业经济 胶东半岛

内容

胶东半岛,三面环海,气候温和,雨量较多,自然资源丰富,工农业生产都比较发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广大干部群众从实际出发,实行各种形式的联产承包责任制,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农村经济逐步向“贸工农”型发展。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使胶东半岛农村出现了生机勃勃、繁荣昌盛的新气象。
  (一)烟台农村经济。
  烟台市所辖芝罘、福山两区,蓬莱、黄县、招远、掖县、莱阳、栖霞、海阳、乳山、牟平、文登、荣成、长岛12县,代管威海市,总面积为18932平方公里。一九八五年农业人口733.84万人,耕地1079万亩,海岸线长达1350多公里,沿海浅海、滩涂540万亩,农业、渔业生产条件比较优越。烟台市农村经济的主要特点是,农业基础稳固,乡镇企业占主导地位,海水养殖业开发较好,贸工农型产业结构有了较大进展,农民生活比较富裕。
  1.稳固的农业基础。烟台市的农业基础稳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业生产条件、技术装备水平在全省占领先地位。三十六年来,烟台市先后兴建水库1633座,总蓄水量达26.5亿立方米。一九八五年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681.1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63.1%;农业机械总动力达526.94万马力,平均每万亩耕地拥有4883.5马力;农村用电量达7.64亿度;化肥施用量(折纯)19.75万吨,平均每亩耕地37斤;良种使用及各项先进技术推广等,在全省均处领先地位。一九八五年尽管遇到了台风、暴雨、低温、干旱等多种自然灾害,农业仍取得较好的收成。全市农业总收入达75.57亿元,比一九八四年增长16.5%;农村人均所得550元,比一九八四年增加43元。二是农业产业结构比较合理。烟台市是山东果品和海水产品主要产区,一九八五年全市水果总产量14.6亿斤,占全省水果总产量的34.3%;水产品总产量49万吨,占全省水产品总量的60.7%。林果和水产品在全市农业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果品、水产品在国内市场上供不应求。一九八五年果品、桑、茶产值(按一九八五年现行价计算)达到5.04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0%;水产品产值达到7.06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3.9%。一九八五年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17.6%。总的来看,烟台市的农业产业结构属于复合式产业结构,它不象以种植业为主的单一产业结构那样脆弱,而是比较稳定,有较强的应变能力。三是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在全省属于先进行列。自从农业生产合作化以来,烟台市的农业生产步子较稳,在“大跃进”和十年动乱时期,经济损失相对地说比其他地、市轻一些。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推行农业生产责任制也比较稳妥:对村办工副业主要实行集体承包,层层承包,对农业生产采取专业承包到组,逐步过渡到家庭联产专业承包责任制;在分配方面,工副业利润和粮油产量采用基数包干、超减按比例分成的办法,工副业利润和粮油包干基数是按前三年平均数,避免了收入过分悬殊的现象。村里工副业和粮油等实行承包生产经营以后,加强了对农业生产的服务工作,耕地、浇水、脱粒等由集体统一负责,有的村免费,有的村交一部分成本费。村集体由过去的生产经营变为具有经济实力的经济管理单位,加强了对各业的领导和各业利益分配的调节,建立了一些集体基础设施和文化、福利设施,还实行了“以工补农”的办法。这样不仅稳定了农业生产,而且形成了种养业与工副业互为依托、资金双向流动的良性循环。
  2.乡镇企业蓬勃发展。烟台市乡镇企业起步早,一九七九年以来发展更为迅速。一九八五年乡镇企业已发展到9.55万个;从业人员117.69万人,占全市农村劳力的33.5%;乡镇企业总收入达57.42亿元,已占农村经济收入的61%。乡镇企业已由从属地位上升到主导地位,成为农村经济的强大支柱,在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烟台市村办企业比较发达,一九八五年村办企业4.97万个,占全市乡镇企业总数的52%;从业人员76.04万人,占乡镇企业总人数的64.6%;总收入32.64亿元,占乡镇企业总收入的56.8%。村办企业发展起来之后,以不同的方式向农业提供大量资金。如用工副业的一部分利润搞农田基本建设、购置农业机械、修建仓库等。
  3.“海上牧场”逐步扩大。烟台市所属15个县、市(区)中,有14个靠海近滩,15米等深线以内的浅海水域有1200万亩,其中适宜发展水产增殖的较大海湾有11个,可利用的浅海滩涂90多万亩。各县、市沿海乡镇利用这一优势,建起了许多“海上牧场”,使全市水产业出现了新局面。
  过去,烟台市在发展水产中存在着重捕捞、轻养殖、轻加工的现象,使水产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特别是在出现世界性渔业资源枯竭的情况下,水产发展受到了一定影响。一九七九年以来,总结了以往重捕轻养、酷采滥捕的教训,在渔业生产中,把过去以捕为主的方针,调整为以养为主,积极发展了海带、贻贝、扇贝和海参、鲍鱼、牡蛎、海胆的养殖。一九八五年全市海水养殖面积30多万亩,比一九八四年增加5万亩,产量达17.6万吨,占水产总量的38.2%。长岛县一九八四年就实现了养大于捕,一九八五年全县养殖产量达2.6万吨,占水产总量的61%;养殖业收入达4000多万元,占渔业总收入的51%。烟台市各县在抓好养殖业的同时,积极探索新路子,开展近海资源增殖。一九八五年,南部沿海的文登、荣成、乳山、海阳、莱阳县实行对虾放流增殖,放流大规格虾苗6.4亿尾,比一九八四年增加1倍多;回捕对虾800多吨,比一九八四年增长60%;海参投石增殖10万多立方米,增殖面积4500亩。
  开发水域,让沿海滩涂献宝,这是烟台的一大经济优势,是渔民致富的重要途径。如文登、乳山、荣成、牟平等县,已将许多荒凉的沿海滩涂,大都建成了千亩成方、万亩成片、规格较高的养虾池,促进了对虾养殖事业的发展。
  4.“贸工农”型产业结构有较大进展。烟台市历史上就是对外贸易口岸之一。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副产品出口和引进技术、引用外资有了较大的发展。特别是一九八五年国家把山东半岛列为建立“贸工农”型生产结构地区,要求它逐步成为农业方面对外的窗口和“外引内联”的基地后,烟台农村广大干部群众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国际市场需求,选择出口项目搞生产,搞加工,调整生产结构。如招远县着重抓了花生、果品、草编、粉丝、长毛兔、肉食鸡6大专项出口基地和7个出口商品专厂建设。一九八五年这个县由生产基地和专厂提供的商品已达5000多万元。一九八五年烟台市农村出口商品收购额达8.46亿元,比一九七八年增长96.7%。
  5.农村日益繁荣富裕。一九八五年烟台市农业总收入达75.57亿元,比一九七八年增长1.6倍;农民人均收入550元,比一九七八年增长2.4倍;人均收入千元以上的村150多个。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面貌和农民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如座落在威海市西北10华里处山角下的远遥村,过去是个半渔半农的穷山村,曾有过“好女不嫁远遥郎”的说法。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远遥村先后办起了铸造、机械加工、地毯加工等17个工副业项目,全村90%以上的劳力从事工副业生产,一九八五年人均收入1010元。农民新居都是砖石结构,水泥地面,天花板,玻璃门窗,房屋设计有正房、厢房、卧室、会客厅、厨房、洗澡间,会客室摆有电视机、电风扇、收录机、沙发、大橱、立柜等。远遥村对集体福利事业非常重视,村里建了幼儿院,为儿童统一做了服装,对小学学生实行免费教育,对青年学习设有奖学金(考上高中、大学者都有一定资助),60岁以上农民享受退休金。一九八四年春盖起了文化中心大楼,晚上人们到这里看书学习、打球、下棋等,丰富了文化生活。
  (二)青岛市郊经济。
  青岛市郊区由崂山、胶县、胶南、即墨、平度、莱西6个县和黄岛区组成,总面积10654平方公里,农业人口466.2万人,耕地758.2万亩,海岸线长730多公里,浅海水面86.7万亩,沿海滩涂56万亩,淡水宜渔面积18万亩,地下矿产丰富,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优越。
  1.郊区经济比重日益增长。一九八五年,青岛市郊区一些主要农副产品都有较大幅度增长,与一九八〇年相比,农业总产值增长82%,粮食增长7.8%,花生增长1.96倍,畜产品增长1.36倍,水产品增长21.5%。由于郊区经济迅速发展,郊区经济占全市经济的比重越来越大。一九八五年郊区工农业总产值达54.4亿元,比一九八〇年增长84%;所占全市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1.2%,比一九八〇年提高了6.6%。
  2.城乡经济日益密切。青岛市自一九八〇年实行市管县体制以来,郊区以城市为依托,加强卫星城镇的建设,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初步打破了城乡分割、地区封锁的局面,活跃了城乡经济,促进了对外开放,农村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一九八五年,城市向郊区扩散的产品有100多种,年产值达2亿元;城乡联营兴办各种企业200多个,已达成协议的有197项,年产值约2亿多元。郊区乡镇企业于一九八五年底已发展到4.5万个,拥有固定资产9亿多元;从业人员61.7万人,占农村劳力的27.5%;总收入达26.6亿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49.9%。市管县以后,城乡商品流通不畅的局面有了很大的好转,以城市为中心不断扩大贸易市场,一九八五年城乡集市已发展到433处,年成交额达4亿多元。一九八五年郊区向市里提供猪肉6500万斤,人均57斤;鲜蛋1643万斤,人均13.7斤;蔬菜3.26亿斤,人均276斤;水产品3614万斤,人均30斤;鲜奶1200万斤,人均10斤。
  3.郊区经济迅速向“贸工农”型转变。青岛郊区认真贯彻执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坚持“为开放服务、为外贸服务、为旅游服务、为城市人民生活服务”的方针,郊区经济迅速向“贸工农”型转变。一九八五年全市郊区从国外引进项目14个,引进资金2000万元,引进技术16项,与国外建立补偿贸易10项,租赁业务3项。郊区出口产品已达13类、200多个品种,出口产品收购额完成3.16亿元,占全市外贸产品收购额的32%,比一九八〇年增长58%。青岛市郊区农村根据国外市场需求,发挥本地优势,建立多种单项出口生产基地,逐步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出口生产体系,开拓出口货源。胶南、即墨、崂山、黄岛等沿海县、区,建立了对虾、海参、鲍鱼、扇贝等养殖基地,并相继增加饲料、冷藏、加工、包装等配套服务体系;平度、胶南、即墨、莱西、胶县建立了大小花生出口生产基地,逐步改造配套榨油、炸生仁、花生制品等加工体系;平度、崂山、胶南等县建立肉鸡出口生产基地;郊区有些县建立水貂皮、芦笋、苹果、大椒干、石墨、大理石、花岗岩等出口生产基地。青岛市外贸部门在外贸体制没有根本改革之前,也采取一些积极措施,逐步理顺农贸之间的利益关系:如从一般号召发展出口生产,到出资、出物参与生产基地建设;从不承担出口生产风险,到与生产基地农户、企业签产购合同,实行优质优价和保护政策,逐步使农贸利益“捆在一起”,使农副产品出口由外贸部门“一头热”变成“两头热”,调动了农户和出口企业的积极性。一九八五年郊区承担出口产品生产的乡镇企业有370多个,提供货源总值达8438万元。随着对外开放和商品经济的发展,郊区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最明显的是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一九八五年,郊区农民从事以旅游服务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者达40多万人,收入为3.68亿元,占郊区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由一九八〇年的2%提高到8.7%。

知识出处

当代中国的山东

《当代中国的山东》

本文记述了山东省的自然环境和行政区划情况,并有着悠久灿烂的古代文明还有反帝反封建的光荣传统。山东省在曲折前进的二十七年中,创造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反动过土地制度改革、抗美援朝及镇压反革命以及“三反”、“五反”的运动,取得了“三反”、“五反”运动的胜利。完成了社会主义的改造,进行了“大跃进”的挫折和国民经济的调整,十年动乱的山东发生过全省大动乱,局势出现起伏以及大反复大倒退的时期。接下来中国山东就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东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