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业在山东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中国的山东》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3372
颗粒名称: 一、农业在山东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分类号: F323
页数: 3
页码: 379-381
摘要: 本文记述了农业在山东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山东的农业历史悠久,资源丰富,是全国粮食、棉花、油料、畜产品、水产品及果品的重要产区。
关键词: 山东省 农业经济 农业

内容

山东的农业历史悠久,资源丰富,是全国粮食、棉花、油料、畜产品、水产品及果品的重要产区。其中,棉花、花生、果品等产量居全国首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山东,农业的重要地位更加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人口众多,购买力较大。一九八五年全省农业人口6678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86.8%;农村购买力占全省社会商品总购买力的比重,一直在60%以上。一九七八年以后,农村商品购买力大幅度增长,一九八五年达到193.61亿元,比一九七八年的74.54亿元增长1.6倍,平均每年递增14.6%,这就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2)农业经济的状况对全省国民经济的发展影响很大,特别是对轻工业有着直接的影响。山东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产品历年占全省轻工业产值的70%左右,有些年份高达75%以上。一九八五年全省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产值为228.5亿元,比一九七八年的89.6亿元增长1.6倍,占全省轻工业产值的比重高达77%。(3)在全省国民收入的构成中,农业占首位。一九八五年全省国民收入的构成是:农业占47.5%,工业占37.5%,建筑业占6%,运输邮电业占2.5%,商业占6.5%。(4)农副产品在外贸出口中也占有重要地位。一九五二年至一九五七年,农副产品及其加工产品所占全省外贸出口的比重都在70-90%,许多农副产品及其加工产品在全国同类产品的出口中也占优势地位。花生(含制品)、粉丝、烤烟、红枣、芦笋罐头等出口量,在全国都居首位。一九八五年全省农副产品出口总额达到6亿美元,比一九七八年增长88.5%。
  山东国民经济三十六年的发展历史反复证明:农业发展的快慢,对工业、商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有决定意义。一九四九年至一九五七年,农业生产恢复发展较快时,工业、商业及财政收入的增长也就比较快。一九五七年全省工业许多生产指标创历史最好水平,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比一九五二年增长42.5%。一九五八年至一九六二年,农业遭受严重挫折,工业、商业及财政收入也大幅度下降。一九六〇年全省粮食总产量为166.5亿斤,比一九四九年还少7.5亿斤,全省城乡口粮严重不足,人们的劳动能力和生产积极性普遍下降,工业、商业等也在衰退。一九六一年全省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只是上年的59.4%,亏损企业占三分之一左右;商品供应量大大减少,主要商品社会零售额一九六一年比一九五一年下降30%;财政收入一九六一年比上年减少40%。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业发展很快,工业、商业、财政收入也大幅度增长。一九八五年与一九七八年相比,工业总产值增长99.5%,社会商品零售额增长160.5%,省地方财政收入增长63.4%。以上这三个历史时期的事实,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山东农业经济对全省国民经济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制约作用,充分显示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

知识出处

当代中国的山东

《当代中国的山东》

本文记述了山东省的自然环境和行政区划情况,并有着悠久灿烂的古代文明还有反帝反封建的光荣传统。山东省在曲折前进的二十七年中,创造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反动过土地制度改革、抗美援朝及镇压反革命以及“三反”、“五反”的运动,取得了“三反”、“五反”运动的胜利。完成了社会主义的改造,进行了“大跃进”的挫折和国民经济的调整,十年动乱的山东发生过全省大动乱,局势出现起伏以及大反复大倒退的时期。接下来中国山东就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东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