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中国的山东》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3366
颗粒名称: 第二节 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分类号: F126
页数: 4
页码: 373-376
摘要: 本文记述了山东省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科学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和人民生活有较大改善的内容。
关键词: 山东省 六五计划 人民物质文化 生活水平

内容

一、科学教育事业发展迅速
  “六五”期间,地方财政用于科技、教育的投资大幅度增加,总额达40.9亿元,占地方财政支出的23.8%,比前几个五年计划时期占的比重都高。五年中,部门、单位和群众为发展教育事业筹集的资金在12亿元以上。广大科技教育工作者,辛勤劳动,呕心沥血,为多出人才、多出成果做出了宝贵的贡献。
  “六五”期间,以国家和省安排的科研攻关项目为重点,同时加强了生产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一九八五年全省地方全民所有制单位共有自然科学技术人员32.9万人,比一九八〇年增加26%;社会科学专业人员30.6万人,比一九八〇年有更大的增长,均超过了“六五”计划的期末要求,初步形成了研究、推广、服务比较配套的、具有一定攻关能力的科学技术体系。五年中,全省共培养中等专业以上人才56.3万人,取得重要科研成果4606项,相当于一九八〇年以前三十年的总和。其中,119项获得国家发明奖或科技进步奖,152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样众多的科技成果和建设人才,是山东逐步走向振兴的重要力量源泉。
  教育事业采取了多层次、多形式办学,加快了发展步伐。五年间,全省高等学校累计招生10.7万人,超过“六五”计划20%;毕业生累计达7.65万人,超过“六五”计划要求4%;在校学生8.36万人,超过“六五”计划的26%,平均每年增加10.2%。中等专业、技工学校五年累计招生22.6万人,超过“六五”计划17%。普通中学适当进行了压缩,一九八五年在校学生356.3万人,低于“六五”计划期末指标。普及小学教育取得了显著成绩,全省至“六五”期末已有88个县、市、区达到国家规定的普及标准,占县、市、区总数的64.2%,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7.4%,小学在校生巩固率达96%。从一九八三年以后,适应新技术革命和工农业生产对科学文化的迫切要求,成人教育事业发展很快,提前完成了“六五”计划要求。一九八五年,成人高等学校在校学生达到8.59万人,超过“六五”计划期末指标80%;接受成人中等教育的达40多万人。广大劳动群众这种竞相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盛况,是前几个五年计划时期所少有的。
  “六五”期间,全省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平均控制在6.96‰以下,低于“六五”计划年人口自然增长率10.5‰的要求。
  二、人民生活有较大改善
  “六五”期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民收入的增长,广大劳动群众的生活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一九八五年,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700.2元,比一九八〇年增长69%,扣除物价因素以后平均每年增长7.7%以上;农民年人均纯收入418元,比一九八〇年增加1.1倍,平均每年增长16%,创造了解放以来的最高水平。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特别是“六五”期间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增加很快,因此,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城乡人民年收入水平的比例,由一九七八年的3.45:1,缩小为一九八五年的1.68:1。“六五”期间,城乡人民储蓄存款继续增加。一九八五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30.2亿元,为一九八〇年的4.4倍。“六五”期间,五年累计城镇新建住宅2700多万平方米;农村平均每年约有13%左右的户建新房。一九八五年,城镇人均住房面积7.7平方米,比一九八〇年增加83%;农村人均使用房屋面积达16.19平方米,比一九八〇年增加47%。过去的陈旧住房大半都已经得到更新,城乡人民的居住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在此期间,城乡卫生面貌不断改进,人民健康水平继续提高。一九八五年,全省卫生机构发展到10304个,病床增加到14.72万张,都比一九八〇年增长15.9%。此外,文化、新闻、广播事业的主要指标也都提前和超额完成了“六五”计划。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尽管还有待于进一步改善,但这五年改善之大,是城乡人民都亲身感受到的。
  “六五”期间,山东的经济建设和社会面貌虽发生了较大变化,但是,各方面的改革都还是在摸索中前进,新问题和新矛盾不断出现。从客观上看,经济关系还没有完全理顺,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消费基金在一个时期内的增长幅度过大,货币流通量增加过猛,社会总供给跟不上社会购买力的增长,生产技术水平和经营水平不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不够理想。这些问题,在一九八六年五月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通过的山东省第七个五年计划中,已经予以充分注意。中共山东省委、省政府决心认真总结和汲取“六五”时期的经验教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发挥优势,扬长补短,努力争取把山东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高到新的水平。

知识出处

当代中国的山东

《当代中国的山东》

本文记述了山东省的自然环境和行政区划情况,并有着悠久灿烂的古代文明还有反帝反封建的光荣传统。山东省在曲折前进的二十七年中,创造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反动过土地制度改革、抗美援朝及镇压反革命以及“三反”、“五反”的运动,取得了“三反”、“五反”运动的胜利。完成了社会主义的改造,进行了“大跃进”的挫折和国民经济的调整,十年动乱的山东发生过全省大动乱,局势出现起伏以及大反复大倒退的时期。接下来中国山东就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东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