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改革计划体制,发挥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中国的山东》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3350
颗粒名称: 六、改革计划体制,发挥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
分类号: F043
页数: 4
页码: 345-348
摘要: 本文记述了改革计划体制,发挥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缩小指令性计划的范围,实行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相结合。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改变单纯依靠行政手段实施计划的作法。开始重视中、长期计划,注意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协调和结合。
关键词: 山东省 城市经济 改革计划体制 发挥经济杠杆

内容

一九七九年以后,山东省认真贯彻执行了中央计划体制改革的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针对过去存在的控制太多、限制太死的弊端,对计划管理开始采取灵活的形式,注意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一九八二年中共十二大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方针,进一步明确了计划体制改革的方向。以后,中央又对计划体制改革作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强调要“大的方面管好,小的方面放开放活”。本着这一精神,山东省在计划管理体制上,主要做了如下改革:
  (一)缩小指令性计划的范围,实行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相结合。一九八二年以后,省计委管理的年度计划种类,由30种调减为16种;各市、地和省直部门的计划管理的范围也都作了相应的调整,减少了计划控制的指标。为保证国家重点建设和城乡经济的稳定发展,对210种产品实行了指导性计划。各地和企业可以按照计划指导的方向,自行安排生产和销售,政府主要运用经济杠杆,而不是用行政办法促进计划的完成。在工业计划方面,对总产值和主要产品的社会总产量,由过去指令性计划改为指导性计划。指令性计划产品,其超产部分,除国家有规定不准自销的外,企业也可以自销。凡没有列入指令性和指导性计划的产品,均由市场调节,原料自购,产品自销。
  (二)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改变单纯依靠行政手段实施计划的作法。价格是调节经济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山东省先后对农副产品购销价格和煤炭、木材、生铁、矿石、钢材、轻纺等部分工业产品的价格有计划地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对生产起了重要的调节作用。如一九七九年、一九八〇年两年,对棉花价格上调40.81%,从而调动了棉农生产的积极性,使全省棉花产量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同时下放了一批价格管理权限,改变了长期以来所实行的冻结物价的政策,将过去只有国家计划价格,改为计划价格、议价和市场多种价格形式并存。对国家计划内的产品,实行计划价格,地方和企业不得随意变动;对企业超计划的自销产品,实行了议价,主要是参照计划价格和国家有关规定在一定幅度内上下浮动;国家计划外产品,实行市场价格。全省把965种小商品的价格全部开放,价格由购销双方协商确定,不再受国家规定的进销差价、地区差价、内部作价等办法的限制。这些改革,使物价管理上集中过多、统得过死的状况有了一定的改变,企业之间有了竞争压力,体现了奖优罚劣,有利于运用价值规律调节生产,实现经济的平衡发展。在价格体系改革中,根据国家的指令,中共山东省委、省政府十分注意保持物价的基本稳定,处理好稳定物价同改革物价体制的关系。如一些主要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提高后,销售价格却没有相应提高,相差部分采取了财政补贴的办法。一九八〇年至一九八四年,全省用于各种价格补贴近100亿元。同时普遍加强了物价监督检查。
  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对银行管理机构也进行了改革。一九七九年以来,先后成立了农业银业、工商银行、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和保险公司,各市、地也相应建立了机构。一个以中国人民银行为中心,以各专业行、公司为主体的新的金融体系渐趋健全。在信贷管理上,围绕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试行了“统一计划、分级管理、存贷挂钩、差额包干”的办法,改变了过去信贷资金统支统收、存贷分离的状况,调动了各地吸收存款、用好资金的积极性。在存款政策上,扩大了存款计息范围,多次提高储蓄存款利率。在贷款政策上,首先调整了扶持重点,对轻纺工业给予优先照顾,轻重工业贷款比例逐年变化。轻工业贷款从一九七八年占49%,上升到一九八三年的55%。这一调整,促进了工业内部比例关系的协调发展。其次,陆续扩大了贷款范围。从一九七九年起,银行先后开办了基本建设贷款、技术措施改造贷款,放宽了集体企业贷款条件,恢复了对个体经济的贷款,办理了文教、科研、服务等部门的贷款,还试办了消费性贷款。从而使银行贷款由流动资金领域扩大到固定资产领域,由生产、流通领域扩展到消费领域,由国营、集体企业扩展到个体工商户。一九八四年银行贷款比一九七九年增加174.23亿元。一九八〇年至一九八三年,全省利用银行贷款支持建成投产的有4591个技术改造项目,提高了生产水平和产品质量,增产了一些市场短缺的商品。
  (三)开始重视中、长期计划,注意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协调和结合。新中国建立以来,山东长期没有能够建立科学、完整的计划体系,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长远发展缺乏战略研究,往往只是根据国家的计划指标,层层落实,即便有一些战略设想,也是一些遥远的目标,没有真正同本省的实际结合起来,因而在经济发展上难免造成盲目性。二是忽视了社会经济的综合协调发展,只是围绕几项主要经济指标算帐定任务,使经济的发展同科技、文教、人民生活、环境保护等社会发展脱节。如山东省工农业总产值多年来一直在全国前4位,财政收入也在前4位,而教育却十分落后,大学在校学生数居全国24位,初中升高中入学率居全国29位,小学升入初中入学率居全国19位,适龄儿童入学率居全国13位。
  一九八三年,中共山东省委、省政府决定加强对山东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的研究,以全面地把握山东省自然、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情况,把山东的国民经济计划建立在科学的战略研究基础之上。为加强战略研究的领导和组织协调工作,一九八四年成立了山东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中共山东省委书记苏毅然任主任,聘请了全国部分专家和有关部门的负责人任顾问,并设立了山东省经济研究中心。

知识出处

当代中国的山东

《当代中国的山东》

本文记述了山东省的自然环境和行政区划情况,并有着悠久灿烂的古代文明还有反帝反封建的光荣传统。山东省在曲折前进的二十七年中,创造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反动过土地制度改革、抗美援朝及镇压反革命以及“三反”、“五反”的运动,取得了“三反”、“五反”运动的胜利。完成了社会主义的改造,进行了“大跃进”的挫折和国民经济的调整,十年动乱的山东发生过全省大动乱,局势出现起伏以及大反复大倒退的时期。接下来中国山东就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东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