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杂技的繁荣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州文史》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3157
颗粒名称: 2.杂技的繁荣
分类号: J828
页数: 2
页码: 396-397
摘要: 本文记述的是清朝末年,野竹李村的杂技活动曾出现过一段全盛时期。当时,这个不足百十户的小村,能出百十个“大把式”和六十多付“挑子”。也就是说,以野竹李村的艺人为首,组织起百余个杂技班团,分赴各地演出。这部分艺人被称之为“底包把式”。凡“大把式”一般都有“棚底”,会大活,而且威望高、善管理。而“挑子”投资少,底子薄,道具简单,行动灵活。这也是“挑子”名称的由来。“挑子”的人员组成大都是一家一户,或父子,或兄弟,或夫妇携子带女。多则三、五人,少则一、二人。“挑子”表演的节目大都是戏法、驯兽、气功。每逢遇上年景不好,天灾人祸,兵荒马乱,“挑挑子的”携儿带女全家外出。全部家当一担挑走,常年不归,浪迹天涯。
关键词: 野竹李村 杂技 繁荣

内容

清朝末年,野竹李村的杂技活动曾出现过一段全盛时期。当时,这个不足百十户的小村,能出百十个“大把式”和六十多付“挑子”。
  所谓“大把式”,也称作“掌穴的”,即从事杂技演出的组织者,这些“大把式”不但本人会演几种杂技节目,而且还能编排、构思、创作节目,训练徒弟,组织演出,在班团内充当班主的角色。每年的黄家镇杂技古会上,近则宁津、吴桥、天津、沧州、聊城,远则安徽、江苏、辽宁、吉林、黑龙江的杂技艺人纷纷慕名而来,投在野竹李的“大把式”名下,各事其主。也就是说,以野竹李村的艺人为首,组织起百余个杂技班团,分赴各地演出。“大把式”手下的“班底”大都是本村的杂技艺人或是自己的亲戚。这部分艺人被称之为“底包把式”。由外地而来的艺人通过与野竹李的“掌穴”多次“供事”,认为这里“掌穴的”义气、厚道,不坑害艺人,且有本事,组织、管理班团很有经验。跟着这样的“掌穴的”能挣到钱,即使暂时挣不到钱,鉴于曾有过风雨同舟、有福同享、有难同挡的经历,也会义气为重,同舟共济,共度难关。对外地来驻团的艺人,人们把他们称作“待客先生”。
  凡“大把式”一般都有“棚底”(演出设施),会大活(刀山、马趟子等大节目),而且威望高、善管理。而“挑子”投资少,底子薄,道具简单,行动灵活。一条扁担两只筐,所有的道具也就带全了。这也是“挑子”名称的由来。“挑子”的人员组成大都是一家一户,或父子,或兄弟,或夫妇携子带女。多则三、五人,少则一、二人。这样的“挑子”野竹李村可出六十余付。“待要走,三、六、九”,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六、正月初六是艺人们外出“撂地的”良辰吉日。八月十六正是秋收秋种忙完之后。正月初六刚过“破五”,一家人团团圆圆过完春节,便走出家门,走乡串镇,走集赶会,蹲路边、街头、茶馆、酒肆。由于“挑子”道具简单,所以行动也非常灵活,同时也不用“开地的”(联系演出业务的)。“挑子”表演的节目大都是戏法、驯兽、气功。如“翻囊子”、“倒包子”、“仙人摘豆”、“火帘”、“罩子”、“驯猴”、“驯鼠”、“双封”、“海剁”、“钢枪刺喉”等。野竹李的杂技艺人有个说法,叫作“有本事的干买卖,没本事的挑挑子”,这里所说的“没本事的”不单单指的是不会大活,不善管理,而主要是家底穷,无钱投入。每逢遇上年景不好,天灾人祸,兵荒马乱,“挑挑子的”携儿带女全家外出。全部家当一担挑走,常年不归,浪迹天涯。天天街头、堂会上耍把式卖艺,夜夜露宿牛栏、破庙。寒来暑往,年复一年,在血和泪的浸泡中苦度营生。

知识出处

德州文史

《德州文史》

本书德州文史第三辑记述的是今日德州、委员撷英、历史足音、英模风采、往事追怀、人物春秋、名人轶事、史海勾沉、血泪史痕、艺苑史话、乡风民俗、文史长廊、德州农业发展概述、繁荣的德州商贸流通、蓬勃发展的德州个体私营经济、京福高速公路德州南联接线工程建设纪实、激流奋进勇争先——记德州市政协委员德棉集团总经理王加毅、刘秉章与他的“四字经”和“四部曲”、勇在潮头竞风流——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苗建中等。

阅读

相关地名

野竹李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