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极拳初祖二世——吴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州文史》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3124
颗粒名称: 八极拳初祖二世——吴钟
分类号: K828
页数: 8
页码: 291-298
摘要: 本文记述的是吴钟(1733—1823),字弘升,回族。祖籍沧州,生于庆云县严务乡后庄科(吴氏四代)。后庄科吴氏始祖吴师孟,字跃环,于明朝天启年间(380年前),由沧州迁来后庄科立户。吴钟是后庄科三代祖吴天顺之子。吴钟自幼耕读、习文、爱武。因家贫弃学务农。同时由父亲吴天顺教授武术,并取诸家之长,创立了“八极拳神枪”,为八极拳的继承、发展、创新、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因前八极拳掌门人无以考证,后诸代弟子尊吴钟为初祖二世。享誉神州,名扬中外。
关键词: 八极拳 初祖二世 吴钟

内容

吴钟(1733—1823),字弘升,回族。祖籍沧州,生于庆云县严务乡后庄科(吴氏四代)。后庄科吴氏始祖吴师孟,字跃环,于明朝天启年间(380年前),由沧州迁来后庄科立户。吴钟是后庄科三代祖吴天顺之子。吴钟自幼耕读、习文、爱武。因家贫弃学务农。同时由父亲吴天顺教授武术,并取诸家之长,创立了“八极拳神枪”,为八极拳的继承、发展、创新、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因前八极拳掌门人无以考证,后诸代弟子尊吴钟为初祖二世。享誉神州,名扬中外。
  八极拳有崩撼突击,贴身进发、拳路多变之特点,竞技风格独特,在中华武林中独树一帜。
  八极拳,始于元、兴于明、盛于清,为明太祖朱元璋打天下,保江山,发挥过重要作用,故被封为“保国神拳”。
  (一)
  学无涯 遍求名师
  集诸代武艺之大成
  吴钟自幼聪慧过人、习武刻苦、志向高远、为人正直、且初具根基。于乾隆10年1月16日,其父吴天顺领13岁的小吴钟拜名师马胜标门下学艺12年。乾隆22年(1758),吴钟25岁,师父马胜标病故。吴钟悲痛之余,深感自己虽已长大成人,但武艺尚不能除暴安良,解救苦难百姓,更不能使八极拳发扬光大,于是在父亲的支持下遍贴求师告示,再求名师。
  一日,一自称“癞”氏的老年夫妇,来到后庄科吴钟居室一侧武场,为其练武刻苦、认真精神所感,顿生收徒授艺之念。与其交谈武艺,吴钟方知癞氏为武林高手而倾心敬慕;癞氏也识吴钟行为端正,志存高远,遂收为弟子,倾心相授。一日,师父外出访友,师母对钟曰:“汝日夜戏技,何等。”令演练之后,师母又曰:“惜尔数年苦功,而技艺尚未成功。”师母即亲自指点其奥妙,吴钟豁然贯通,武艺大有进展。师父回来观看吴钟演练后,非常惊讶。问其因,其妻据实以告。师父曰:“钟之武艺早有根基,经汝相授、艺已超我,此处不可留也。”吴钟曰:“二位老人已近晚年,不可颠沛流离。弟子愿待以亲生父母,尽孝子之心,养老送终。”“癞”氏夫妇在吴钟父子及众乡亲的苦苦挽留之下决定留下。但师父有言在先:吴钟不可在大清为官,否则为师即刻离去。钟曰:“徒谨遵师命,请恩师放心。”癞氏夫妇,分别于乾隆30年(1765)、32年(1767)先后病故,葬于后庄科村南。据后人讲,癞氏是反清复明之爱国将领的后代,清朝通缉要犯,故临终前未留下真实姓名。吴钟孝敬师父、师母轶事遂传为佳话。
  乾隆34年(1770)、吴钟37岁时,又携重资上少林寺拜志辉为师,学气功三年。以“八极拳”为体融会贯通,使吴钟的“八极拳”法又进了一步。
  吴钟离少林寺后,为继续访高人拜名师,走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名山都邑。一日,到达延安北校罗寨,欲投拜名师赖魁元先生,苦于无人引见。等到赖妻寿旦之日,吴钟自备丰厚寿礼,前往祝寿,并说明拜师之意,师父感于其诚心,遂收于门下,传授武艺。
  乾隆38年(1774),钟41岁,此时武风盛行。赖氏“六合大枪”法,技艺精湛,加之赖先生善取名门派之精华,使其枪法更臻精深。吴钟学艺三年以后,一日赖氏师父对钟曰:黄河以北任汝札,黄河以南数夏家。钟问其故,师父曰:吾所授“六合大枪”法系前半路,后半路传于黄河以南夏姓,后半路更精于前半路。钟为穷技艺之究而历尽曲折,到黄河以南夏家拜师学艺,得其真传,使“六合大枪法”合而为整。
  乾隆47年(1783),赖魁元派弟子大洪(姓氏无考证,吴钟之大师兄),赠于吴钟飞遥刀和“拳谱秘诀”,并传授其研练奥妙。吴钟经刻苦研练,不久成功。从此,吴钟以“八极拳六合大枪”在武林界独树一帜,威震江湖。
  由于吴钟以其锲而不舍的精神,潜心精研苦练,不仅使“八极拳”法臻于完善,更兼取各派之长,融于其中,使八极拳和六合大枪法融为一体,成为集清代武林之大成者。
  (二)
  艺无境 遍寻高手
  切磋交流艺益精
  吴钟虽经多位名师多年教授,功深艺成,在江湖上颇负盛名,但他深知艺无境,从不自负。为取别人之长,克己之短,欲广泛结识武林高手,通过切磋武艺,共同进步,但由于狭隘门派观念的影响,多数见面不是恶语中伤、随及一场你死我活的搏斗,即是大吹大擂,鄙视别人,称王称霸,老子天下第一。这大大背离了吴钟的初衷,但也使吴钟在被迫搏斗中受益匪浅,武艺精进。
  首访济南铁布衫——柳铁人,柳见吴钟到来,双手恭迎,寒喧了几句,随及摆宴接风。席间,吴钟以谦逊的姿态与其交流技艺,柳也透露了一些绝招。钟观其虽傲气凌人,但尚有一点人性。便说,弟兄们之武艺虽有门派之别,但勿敌对之分,要讲义气,共同对准恶霸、强盗,以解救百姓为宗旨……。就此三言两语,却惹怒了柳铁人,便恶语伤钟,欲挑事端。二人便以筷子代枪隔桌较量起来,最初吴钟一再忍让,比成平手,但柳欲下毒手,钟被迫伤柳一目。直至柳跪地求饶,方给其留下一条生路。
  二访南京武状元黑铁塔。此人文、武双全,拳技过人,天生神力,千斤石担戏作风舞,伸出一臂可使人作单杠盘。他知吴钟精于枪法,便提出与其比力。遂出臂于钟前,称若能屈其臂,即认输。钟出手以二指挟腕,中指一点,黑铁塔顿觉半身麻木瘫软在地,大汗淋漓,大叫:吴师手下留情,小人认输,并跪地欲拜钟为师。
  三访福建南少林(莆田少林寺)。此寺山门遍布机关,设有伤人暗器,有许多武林高手被伤害。钟手提一枪三进三出均未伤身。三次比武均胜众僧。镇寺的钦差官称吴钟“盖世无双、神枪吴钟”。
  吴的威名传至燕京(今北京),被康熙帝十四子爱新觉罗·充禵郡王知道,下书召钟进宫。二人以殳(shū古代兵器)对试,殳端涂白粉,以身着白粉定胜负。郡王频频出招,均被钟破之。钟抖殳点郡王眉间未觉,疑为魔术。钟殳端改涂面糊,重新比试,郡王凶猛似虎,如狂风暴雨,前、后、左、右向钟身点来。钟均用腾跳、躲、闪之轻功而破之。而钟用一个金鸡独立白鹤展翅式,点郡王眉毛而未觉,郡王方折服,称钟为师。留于宫中授郡王枪法和宫卫拳法,授徒150余人。由此,吴钟威震京城,御封“神枪吴钟”,并欲封其官。钟谨遵师命,借故侍奉双亲不受而辞行。仅在皇宫三年,时值乾隆45年(1781),钟48岁。
  (三)
  崇武德 匡扶正义
  侠肝义胆 名扬华夏
  吴钟潜心研练武功,但始终不忘祖训、师训,把武德作为习武、做人的根本,把扶危济困,匡扶正义作为练武的出发点和归宿,深得社会底层的爱戴和颂扬。
  一日,为改善“癞”氏师父师母的生活,去河中打鱼,半天功夫捞了足有200余斤,担回家中留足老人用的,前往海丰塔出卖。路经一村歇息时,突然来了两个地痞恶霸抢鱼,吴钟好言劝阻,二人非但不听,还蛮横动武。吴钟轻轻舞动手中扁担,即将他们打了个落花流水。庄上家族长前来讲情,设宴招待,并令其将鱼如数归还后,吴钟把鱼无赏分给了该村百姓。被该村百姓传为佳话。
  乾隆42年(1778),吴钟学艺结束告别夏姓师父回故里。一日,清晨六时许,途经河南一旷野洼地,遇上了恶霸抢亲。吴钟义愤填膺,执义阻拦,直至将他们打垮。并尾随于娶亲队伍的后面,护送出洼地至一庄头,方放心地赶自己的路。
  乾隆44年(1780)夏,一天中午时分,吴钟应邀外出会友,步行半天,口干舌燥,走到一村水坑边,欲以坑水解渴。一老翁走近忙说,此水不能饮用,客官如不嫌弃,请到我家中饮水。吴谢后随老人走到其家门口,见门已闩紧,同时听到里面老翁儿媳的哭声,老人惊呆了。吴钟料及情况不妙,便一脚将门踢开。进屋一看,一膘汉正污辱少妇,吴钟气愤之极,一脚将其踢到空中,又被屋檩反弹下来,摔倒在地,那人哎哟一声跪地求饶,并保证以后不再干坏事,方得饶恕。老人拎儿媳跪谢吴钟救危之恩,并烧茶做饭。吴钟水足饭饱,由囊中取出一锭银子放在饭桌上告辞了。
  李家寨(今乐陵县)窝有一伙武林败类,勾结当地豪门欺压百姓,巧取豪夺,无恶不作。这一带百姓很多被逼得卖儿、卖女,出外乞讨,家破人亡。成为李家寨一带百姓的一大祸害。乾隆46年(1782),一日,吴钟突然收到李家寨恶徒首领的请柬。吴钟对他们早已恨之入骨。决定如约前往,借机为百姓除害。行前商定,吴钟与李章各带一高徒前往。赴会时彼方阵势威严,刀剑如林,众恶徒排到两旁。待吴、李师徒进入客厅,杀机毕露。对方席间恶语伤人,百般挑衅。吴、李相互使了个眼色,按原订计划办。吴钟当机立断,抛桌携徒于桌底,同落于院中,这时几十把短刀同时插入桌面。吴钟胸有成竹,师徒各拿两桌腿,一用力桌腾空而起,未等敌方反应过来,吴钟师徒横扫院内、房上之敌,施展轻功,欲迅速脱离险境,众敌如狂风席卷而来挡住去路,吴、李师徒忍无可忍。李章迅速抛出二十余把飞刀刺入众敌之目。其中二人当场亡命,一人奄奄一息倒在血泊之中,其余成了独眼龙,痛得鬼哭狼嚎,迫使其首领率众恶徒跪倒在吴、李脚下,并将其敲诈来的全部财产交出来,分给了贫苦百姓。此举很快传遍了周围一带村庄。各村土豪,恶霸惊恐万状,纷纷前来向吴钟自首。并答应将自己家中余粮分给贫苦百姓。广大贫苦百姓视吴钟为救星。千恩万谢,世代不忘。
  (四)
  广授徒 代代相传
  八极拳后继有人
  吴钟历览世事险恶,外扰内患,百姓陷于水火之中,常忧心忡忡。他意识到,除恶扬善,抵御外侮,拯救百姓,单靠少数侠义之士不行,必须大力倡导武风,使百姓人人有自卫之力,除恶之功。因此决定设场授徒,传播武功。
  乾隆48年(1784),吴钟被聘为护粮运使,保粮船护漕运。船头立一大旗,上书“天下第一枪”,天下群雄无敢造次者,粮船得以自由,平安地往返于江河,码头。
  吴钟结束护粮运差后,息影于林下,落居天津南咸水沽设场收徒150余人,并义结武林三侠康大力,李章、刘三闪为金兰之好。江湖颂:吴钟的“八极拳神枪”,康大力的“棍”,李章的“贴身短打”,刘三闪的“拳”。在江湖上,吴、康、李、刘组成一门派,被颂为“武林四侠”而驰名中外。
  吴钟一生无子,中年得一女,名荣。吴荣自幼受父亲吴钟之熏陶,并接受其教授“八极拳”。吴荣为学武艺,年近30岁才嫁。吴钟为其招婿(姓名无考),吴荣之子邦安、邦宁为吴氏六代(吴氏祖谱载)。吴荣遵“八极拳”之精神,将多种拳术依“八极拳”之风格提练修正,后传至孟村镇。
  乾隆56年(1792),吴钟59岁。孟村镇(今河北省孟村回族自治县)文武兼备的太学生吴溁以同族亲,将吴钟请到孟村镇拜为名师。吴钟将“八极拳”法、“六合大枪”法、“气功奥妙”和“飘遥刀”器械传于吴荣、吴溁和丁孝武,即为第三世掌门人。从此“八极拳”扎根于孟村镇,并由此传播。代代相传,世世光大。现在“八极拳”已传至第七世传人吴连枝。
  吴钟为传播武艺,背井离乡,竭尽全力。钟于嘉庆24年(1820),87岁时回故里后庄科(今山东省庆云县)安度晚年。于道光2年(1823)病故,享年90岁。葬于后庄科吴氏祖坟地。
  吴钟一生致力于“八极拳”的研究、发展、传播,不仅使中华民族之优秀文化得以发扬光大,也为后人树立了爱国、爱民的榜样,其人其事,世代传颂。
  新中国建立后,“八极拳”作为我国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重视,建立了武术组织机构,传播于海内外,普及于东南亚诸国及日、美、新加坡等国家。“八极拳”已成为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项目之一。
  “八极拳”第七代传人吴连枝先生,曾先后多次接待香港、美国、日本等武术研究机构代表和武术爱好者,并数次应邀赴日本大阪等地讲学、授艺。
  1993年春节后,正月十五前,武林界知名人士“八极拳”传人曲伯芳先生率代表团一行十人来吴钟故乡后庄科考察。
  1994年10月初,日本国武术杂志总编辑生岛屿、著名武术家、“八极拳”研究家松田隆智率代表团一行10人,由曲伯芳一行10人陪同来后庄科考察,并在吴钟坟前举行了悼念仪式。庆云县政协拟继续搜集,挖掘吴钟史料。同时,联络国内外“八极拳”弟子为其树碑,并邀请他们前来开展学术交流,使八极拳得以发扬光大。
  (写于1999年11月)

知识出处

德州文史

《德州文史》

本书德州文史第三辑记述的是今日德州、委员撷英、历史足音、英模风采、往事追怀、人物春秋、名人轶事、史海勾沉、血泪史痕、艺苑史话、乡风民俗、文史长廊、德州农业发展概述、繁荣的德州商贸流通、蓬勃发展的德州个体私营经济、京福高速公路德州南联接线工程建设纪实、激流奋进勇争先——记德州市政协委员德棉集团总经理王加毅、刘秉章与他的“四字经”和“四部曲”、勇在潮头竞风流——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苗建中等。

阅读

相关地名

吴钟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