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名人——郝芸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州文史》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3123
颗粒名称: 齐鲁名人——郝芸杉
分类号: K826.2
页数: 5
页码: 286-290
摘要: 本文记述的是郝芸杉(1870—1944),名玉章。山东省齐河县孙耿街人。先生自幼聪敏,勤奋好学。青少年时期曾饱读诗书,为清朝末科举人,曾在临邑执教私塾。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应聘到济南后期师范和女子师范任国文教员和历史教员。先生为人刚毅豪爽,热忱奔放,善于交际,活动能力强,为捍卫中医事业,使祖国中医学发扬光大,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关键词: 齐鲁 名人 郝芸杉

内容

郝芸杉(1870—1944),名玉章。山东省齐河县孙耿街人。先生自幼聪敏,勤奋好学。青少年时期曾饱读诗书,为清朝末科举人,曾在临邑执教私塾。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应聘到济南后期师范和女子师范任国文教员和历史教员。先生为人刚毅豪爽,热忱奔放,善于交际,活动能力强,为捍卫中医事业,使祖国中医学发扬光大,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现将郝先生在医事活动方面的事迹概述如下:
  一、捍卫中医,身体力行。
  国民党执政当局,历来对中医采取歧视、排斥、消灭的政策。1914年,北洋政府教育总长汪大燮竭力主张废止中医。1929年,国民党政府卫生部在第一届中央卫生委员会议上,通过了余云岫、汪企张所提出的“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案”的决议,并规定了六条具体方法,妄图消灭中医药。这一决议激起了全国中医药界和各界人士的极大反响。由于全国中医药界仁人志士的强烈抗议和各界人士的有力支持,国民党政府被迫撤销了“余汪提案”。但是歧视中医中药的现象依然存在。1934年,国民党政府通过整顿中医药界,实行名为“整顿”实为“扼杀”的政策,卫生署又颁布了“修整管理成药规则”及登记、查验等办法,企图铲除中药,因而又引起了全国医药界和各界人士的强烈反对。
  郝芸杉先生关心祖国的中医药事业,为之不平,积极活动,四处联系。济南市国药界的仁人志士们,在他的倡导和联络下,纷纷抗议。由郝先生起草了“请愿书”,济南国药业公会张品三及济南各药界人士公推郝先生为代表赴南京请愿(注)。郝先生持书向国民党政府提出抗议,在抗议书中揭露了国民党政府推行“管理规则”是“阳借慎重民命之虚名,暗用铲除之毒计。”并义正词严地驳斥“规则”的荒谬规定,条列了查验、登记等办法不能实施的八项理由,在抗议书中指出:“中国成药,如至宝丹、大活络丹等,起死回生,寒热杂用,不惟非西药根据地之卫生署所能查验,即集全国大医,亦往往不能得制方之真谛,然考其历史,即在社会叠奏拯危救困之奇功,又在历朝屡经太医院署之审定,而不识国药之卫生署,再欲加以查验,未免画蛇添足,徒扰商民……,如国药之中附子、乌头、半夏、南星之类皆含毒性,故应查验,而抑知凡药皆有毒,无毒即不成药,用之得当,则砒霜、巴豆皆是以起沉疴,用之不当,则人参、鹿茸亦足以畿人命,考之古方用毒性药者,均于分两配合,含有深微之奥旨,所谓增一厘不可,减一分不能,断非该规则所定……该卫生署对于中国医学固未尝梦见,对于国医古方又安能认识……”郝先生的这份抗议书,刚劲有力,说理性强,郝先生又在南京社会上广为呼吁。在全国舆论的压力下,国民党政府不得不宣布成药管理规则暂缓施行。
  1935年11月,国民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委冯玉祥等81人,提议政府对于中西医应平等待遇,并拟其办法三项:(一)前经立法院议决通过之中医条例,迅速公布执行。(二)政府对于医药卫生等机关,应添设中医。(三)应准中医设立学校,当经审核通过。1936年,国民党政府公布中医条例在案,是政府对于中西药平等待遇第一次,而二、三项尚未实行。1936年5月5日,国民党政府公布的宪法草案,内含中医条例,仍未实行。1936年12月,虽经立法院第八届二次会议决定卫生署设中医委员会,尚未能包括第二项之全部。惟对中医教育问题,关系尤为重大,而迄今尚未实施。以致国内所有中医学校,因教材未列学制系统,致均未获教育部立案,而卫生署之中医审查规则,曾注明中医学校系指曾在教育部立案者而言,以致各医校毕业生,无从领得中医证书,热心中医教育之人,亦以未得教育部准予立案为憾。1937年2月,国民党召开五届三中全会,全国各地中医药团体,纷纷派代表赴南京,计达50余单位。假南京市国医公会,商讨请愿办法。以人数过多,恐碍秩序,每一单位,仅派一人,分乘汽车十余辆,至中央路即行下车,并公推山东郝芸杉、上海唐吉父、杭州祝敬铭、江西吴琢之、湖南吴汉仙、广东方东浦6人为总代表,向三中全会递交“请愿书”。要求五届三中全会决议案全部施行。此次请愿,郝芸杉先生不负重望,风尘仆仆,慷慨陈词,据理力争,与总代表们同舟共济,精心谋策,终于赢得了胜利,为捍卫中医药事业,先生进行了呕心沥血的斗争,为此昼夜不懈,几忘寝食而竭尽全力,为后来的祖国医学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创办学校,培育中医人才
  郝芸杉先生,一生致力于祖国的教育事业。他认为,要想从根本上消除中医受歧视的弊端,就必须促使自身强健。欲使祖国医学发扬光大,就必须加强国医的教育事业。也就是说事业要兴旺,教育必先行。有感于此,郝芸杉决心要创办国医学校。1934年,郝芸杉先生不顾国民政府的阻挠,积极主动联合当时济南中医药界著名人士张汉臣、张研岑、张品三等人,倡导筹办国医学校。他办国医专科学校的倡议发出后,便成立了由辛铸九、李伯成、张汉臣、张研岑、刘仲华、张品三、韩纯一、郝芸杉等十余人组成的董事会,由省商业会会长辛铸九任董事长,郝芸杉任校长。具体负责学校的筹备工作,在资金上,由山东省各市县中药界依约捐助方式募集捐款4000余元,做为办学基金。由于董事会积极筹备,加之各方人士的鼎力支持,经过一年的努力,筹建工作终于完成。1935年9月,“私立山东国医专科学校”正式开学。校址设在济南市舜井街舜庙后院,招收了两届共150名学生。该学校是济南市开展祖国医学教育事业最早的学校。与此同时,还创办了“国医慈善医院”(在舜井前院),为民治病作为学校的实习基地,郝芸杉任校长和院长。学校开学后,经费不足,全省中药行业又增添二厘公捐做为该校的经费补助金。为了使学生有较多的学习参考资料,郝芸杉和刘仲华先生捐出了几百部中医典籍,其中有宋版、明版的独本、秘本和珍本(该书现存于医学会图书馆,文革中损失甚重),郝先生并亲自撰写了国文教材,登台授课。
  1937年7月,芦沟桥事变,日军侵略中国,全国人民奋起抗日,山东国医专科学校也不例外,组织师生成立了救护队。当时,以整骨科教师杨茂芳为首,带头收集到伤科、外科验方、秘方45首,其中有接骨丹、止疼散、护心散、拨弹散等,经过学员王秀珍、梁铁民整理,汇集成册,进行刻印,发至全校师生人手一册,为抗日救护时应用。该校学员担负起抗日伤病员的救护和治疗工作。郝芸杉还动员了部分学生奔赴解放区,其中不少人已成为解放区的医疗骨干。同年11月,济南沦陷,学校被迫停办。
  私立山东国医专科学校自开办以来,前后仅存两年,所招收的两届学生因中途停办均未毕业,但培养了一批中医专业人才。学生有的参加了革命工作,有的开办中医业务。建国后,这批学生,大都成为各级医药单位的中医骨干力量,为继承祖国医学遗产和保障人民健康做出了贡献。
  老先生在医界德高望众,济南沦陷后,日伪欲借郝氏的威望以维持其反动统治,曾邀他出任市府秘书长,先生以为一个有骨气的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岂能为虎作伥、摧眉折腰事权贵,他严词拒绝。日伪不甘罢休,三次将郝的独子郝小云逮捕,进行威逼、恫吓。郝先生毫不动摇,充分显示了他那高尚的民族气节,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捍卫国医事业的决心。1944年6月,国医慈善医院张敬轩医师被日冠拘押,郝氏不顾年高体衰,炎夏酷暑而四方奔波,全力营救,不幸中暑身亡,终年74岁。
  郝芸杉的一生,为捍卫中医、发展中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创办国医专科学校开我省祖医教育之先河,堪称近代医学史上一位杰出的医事活动和医事教育家,他对中医药事业的继承和发展所做的贡献是永远为人们所称颂的。

知识出处

德州文史

《德州文史》

本书德州文史第三辑记述的是今日德州、委员撷英、历史足音、英模风采、往事追怀、人物春秋、名人轶事、史海勾沉、血泪史痕、艺苑史话、乡风民俗、文史长廊、德州农业发展概述、繁荣的德州商贸流通、蓬勃发展的德州个体私营经济、京福高速公路德州南联接线工程建设纪实、激流奋进勇争先——记德州市政协委员德棉集团总经理王加毅、刘秉章与他的“四字经”和“四部曲”、勇在潮头竞风流——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苗建中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张树伟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郝芸杉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