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二八路”的故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州文史》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3122
颗粒名称: “王二八路”的故事
其他题名: 记已故原夏津县政协副主席王香亭同志
分类号: K827
页数: 5
页码: 281-285
摘要: 本文记述的是在夏津县有个响亮的名字——“王二八路”,其实他的大号叫王香亭,因为他在弟兄中排行第二,又是夏津参加革命、入党最早的老前辈之一,特别在抗日战争时期,他打鬼子、斗杂顽身经百战,是赫赫有名的传奇人物。
关键词: 夏津县 政协副主席 王香亭

内容

在夏津县有个响亮的名字——“王二八路”,其实他的大号叫王香亭,因为他在弟兄中排行第二,又是夏津参加革命、入党最早的老前辈之一,特别在抗日战争时期,他打鬼子、斗杂顽身经百战,是赫赫有名的传奇人物。所以人们喊“王二八路”顺了口,知道大号的人反倒不多。
  1978年,县委办公室交待我去采访王香亭同志。他高高的个子,精神矍铄,嗓音宏亮,只是患有严重的眼疾。说来也巧,此后我们同时搬进了县委家属院。他居住的三间平房同我仅一墙之隔,来往渐渐多起来。1981年我奉命主编《夏津县志》,他成为当然的顾问。他对编写县志表现出极大的热心,积极提供采访线索,座谈时带头发言。尽管他患有中风后遗症,行动不便。但是县志办召开的会议,他在孙子搀扶下,每请必到。这位革命老人传奇的经历,公而忘私的精神,实事求是的品质给我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
  一支枪
  在一次聊天时,我对他提起听说他的“党员”是用一支枪换来的,问其是否真有此事。他沉思了一会儿,认真地说:“我加入中国共产党,还真亏了那支枪。”
  1939年夏天,鲁西北特委组建的八路军一二九师夏津抗日武装工作团,人员只有几十人,又缺乏作战经验,在同日寇、杂顽的战斗中屡屡受挫。那时条件异常艰苦,白天行军打仗,夜晚战士们藏在庄稼地里,靠扒地瓜、掰生玉米充饥。有时战士们实在忍耐不住,便半夜三更到百姓家乞食。当老百姓知道是八路军时,便从窗口递出饼子、窝窝,有的还捎带几棵葱,或者咸菜。在一次战斗中,工作团受到了伙匪的围击,伤亡惨重,只剩下不到二十人,情绪非常低落。但王香亭把枪擦得锃明,信心十足。团长杨真问王香亭:“小二,你为什么不丢枪呢?”王香亭毫不思索地说:“枪是打鬼子的本钱,怎么能丢呢?这一仗我们是打得不好,但我们一定会越战越强!”。杨真同志拍拍香亭同志的肩膀:“小二,好样的,你知道中国共产党吗?”王香亭摇摇头。杨团长给他讲了很多革命道理,详细地介绍了有关党的知识。然后启发道:“你想加入中国共产党吗?”王香亭问:“杨团长,你是共产党吗?”杨团长点点头。王香亭坚定地说:“共产党里尽是你这样的好人,这个党我算入定了!”就这样,由杨真同志介绍,他成了一名共产党员。那年,他18岁。
  说到这里,他笑着说:“你看,我加入共产党,不是亏了这支枪吗?”
  “偷”南瓜
  1940年5月,抗日斗争形势极其险恶,我党活动转入地下,王香亭同志的家就成了夏津县委的落脚点。这天,县委书记纪照青(生前任湖南省人大副主任)奔波了一天没吃东西,深夜秘密来到王香亭同志的家。香亭同志的母亲见大家那疲惫的样子,就赶紧张罗做饭。她翻了米袋翻面缸,仅存的那点粮食连熬稀粥都不够。香亭同志见母亲着急的样子,忽然想起四叔田里种的南瓜已经长成了个儿,何不去“偷”些来充饥?他悄悄地直奔瓜田,连摸带摘,不长功夫摘回一口袋,给大家凑合了一顿南瓜粥。
  第二天一大早,四叔就找上门来。香亭同志想,看来,偷瓜的事被四叔知道了,这顿“克”是挨定了。原来,四叔发现地里的南瓜几乎被摘了个精光,正想发火,忽然发现地上有个“良民证”,一看照片,“偷瓜贼”正是侄子小二!四叔并未责怪侄子当“贼”,被“偷”的瓜让谁填了肚子他也猜个差不离儿。他黑虎着脸,把“良民证”往“八路”面前一扔,训斥道:“从今儿起,摘瓜白天去,挑大的,我的瓜让好人吃你四叔不是舍不得。黑灯瞎火的,还把‘良民证’丢了,难道你不想活了?”
  每当提起这件事,王香亭同志总是深情地说:“四叔是个老实巴脚的庄稼人,他知道我走的是正道儿,总是在暗中护着我。可以说,如果没有乡亲的帮助和掩护,我王二早就没命了。”
  几乎动武
  香亭同志说,“死在我枪口下的鬼子、杂顽着实不少,但对同志几乎动武只有一回。虽然有点过火,但至今我仍然觉得自己没有错。”
  1945年9月3日,八路军19团、运河支队、夏津独立团联合攻打夏津县城,激战一夜,红旗插上了夏津城头。当时规定,一切缴获集中存放,任何人不得私藏。这天,香亭同志带领几名战士巡逻,在一家仓库里发现了三缸淹鸡蛋。经盘查,是某区队战士在伪军食堂缴获的,区委书记私自做主,留下来让区队战士改善伙食。香亭同志说:“这样干不行!如果战利品都自己留下岂不乱了套?”那位书记辩解说:“同志们连日作战,都非常辛苦,难道吃个咸鸡蛋都不应该?”香亭同志说:“要讲这,别说吃鸡蛋,就是吃酒席也应该。但这是纪律,必须上缴!”。那位书记火了,拍着胸脯说:“咱俩不是一个区,再说,我是区委书记,你是武委会主任,职务还没我高,错了我负责!”
  “我看这个责你负不了,我的职务虽然没有你高,但我要对上级负责!”香亭同志寸步不让。某书记“哼”了一声,说:“不理他。”扭头就走。香亭同志见此气不打一处来,掏出手枪,吼道:“今天这个事老子管定了,你要不交公,老子毙了你!”。
  某书记连连说:“小二,别,别这样,我交,我交。”
  “这个证明不能开”
  香亭同志退休后,登门拜访的人仍然不少。接受采访、老友聊天、亲友探望他自是乐意接待,可也有些人不断给他出难题。因为退(离)休待遇牵扯到参加革命年限,而当事者尚在世的已经越来越少,有的同志找他开证明,将自己的工作时间提前,更有甚者,本来在战争年代没有参加过革命工作,也强拉硬拽,求他开假证明。这些人中,有他的老战友、老朋友、老乡亲。香亭同志坚持党的原则,实事求是。
  有位在外地工作的领导同志,既是他的同乡,又是当年的战友。这年,这位领导同志的爱人千里迢迢找到他,请其为她开具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工作的证明,香亭同志认为自己对其情况不了解,未予答应,对方很恼火。之后这位领导同志亲自出马,到他家谈了好几天,香亭同志仍然不肯答应。香亭同志说:“咱们是共产党员,对组织不能说假话。你在我家,吃喝随便你,但这个证明我坚决不开!”致使这位领导同志拂袖而去。
  1998年王香亭同志因患肺癌逝世,但关于他的故事依然被人们传诵着。
  2000.6.10

知识出处

德州文史

《德州文史》

本书德州文史第三辑记述的是今日德州、委员撷英、历史足音、英模风采、往事追怀、人物春秋、名人轶事、史海勾沉、血泪史痕、艺苑史话、乡风民俗、文史长廊、德州农业发展概述、繁荣的德州商贸流通、蓬勃发展的德州个体私营经济、京福高速公路德州南联接线工程建设纪实、激流奋进勇争先——记德州市政协委员德棉集团总经理王加毅、刘秉章与他的“四字经”和“四部曲”、勇在潮头竞风流——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苗建中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刘承智
责任者

相关地名

王香亭
相关人物
1945年9月3日,...
相关事件
夏津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