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英烈吴匡五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州文史》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3119
颗粒名称: 抗日英烈吴匡五
分类号: K827
页数: 5
页码: 262-266
摘要: 本文记述的是抗日英烈吴匡五,原名吴观志,1915年出生在阳信县温店乡后吴家店一个农民家庭里。自7岁入本村小学,后在乐陵高小毕业又考入惠民中学。在中学读书期间,正值“九·一八”事变发生。当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运动,匡五同志颇受影响。他同进步同学一道,参加示威游行和罢课斗争,积极宣传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主张,以‘共嫌”被开除学籍。之后辗转到乐陵中学就读,毕业后升入聊城后师。1937年毕业后任小学教员情况。
关键词: 抗日 英烈 吴匡五

内容

吴匡五,原名吴观志,1915年出生在阳信县温店乡后吴家店一个农民家庭里。自7岁入本村小学,后在乐陵高小毕业又考入惠民中学。在中学读书期间,正值“九·一八”事变发生。当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运动,匡五同志颇受影响。他同进步同学一道,参加示威游行和罢课斗争,积极宣传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主张,以‘共嫌”被开除学籍。之后辗转到乐陵中学就读,毕业后升入聊城后师。1937年毕业后任小学教员。
  (一)
  1938年10月,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来冀鲁边区开辟抗日根据地,在乐陵举办军政训练班,招抚流亡,培养志士。匡五同志满怀抗日救国激情,毅然弃职奔赴乐陵,经孙晓峰同志介绍参加了军政训练班学习。在学习期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训练班结业后,党组织分配匡五同志到中国冀鲁边区党委机关报《烽火报》编辑部工作。同年冬庆云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时,调庆云县政府任民政科长(即教育科长)。1939年春任专署民训科长。这期间,表现出其领导组织才能,受到组织的信任和重用。同年夏,冀鲁边区加强根据地建设,边区党委调他到陵县组建抗日民主政府,7月9日任陵县县长。
  (二)
  匡五同志对党的事业忠心耿耿,工作兢兢业业,对创建和建设陵县抗日根据地做出了卓越贡献。他初来陵县时,日寇在县城、凤凰店、盘河、神头、孙路环等地修了不少据点,并频繁“扫荡”。德平境内国民党曹五旅部也抢占地盘,时常与我军发生磨擦。匡五同志为开辟陵县抗日根据地,广泛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宣传党的抗日方针,联合各界人士,广招人才,支援抗日。在他的领导下,陵县先后组建了县、区抗日民主政府和抗日武装。1939年底,县大队发展到一百余人,三、四、五区政府相继建立和健全,并组建了区小队武装。他发动群众参军参战,组织群众挖地道,修交通沟,破路打狗,收藏粮食,锯电线杆割电线,破坏敌人的交通和通讯设施。给敌人活动造成极大困难。
  匡五同志自幼读书,性情温和,能歌善弹,才华过人。但没打过仗,不懂军事,临战指挥,不够大胆沉着。然而在当时的环境中,打仗是经常的,军事斗争是主要的。党政干部都必须学会打仗和指挥战争。为了领导人民战胜敌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匡五同志努力克服自己的弱点,认真学习毛主席的《论持久战》和有关游击战争的军事著作,从战争中学习战争,并联系实际不断总结战斗中的经验教训,迅速将自己锻炼成为一个沉着、勇敢的坚强战士。在那艰险的岁月里,经常是白天打仗,晚上还要数次转移,他率领县大队巧妙地与敌人周旋,常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神出鬼没地打击敌人。1940年冬,日寇在滋镇、罗院、林子等地增修了据点。陵县境内据点林立,日寇大规模“扫荡”,日、伪、顽相互勾结,疯狂捕杀抗日军民,形势进一步恶化了。我八路军主力不得不暂时撤到平原、禹城、德县境内活动。陵县县大队经过数十次战斗,由于敌我力量悬殊,伤亡甚大,曾一度只剩十几人。我县、区机关、部队已不能在本县境内活动,匡五同志满怀抗日必胜的信念,带领县区机关和县大队转移到陵县、德县边境活动。翌年春,在德县境内遇到德县、陵县、德平等七路敌人合围“扫荡”。匡五同志准确判断敌情,巧妙地带领全体人员一昼夜奔走三县边境,行程二百里,在数路敌军的空隙中穿插,使我军毫无损失。为了鼓舞大家的斗志,他经常讲毛主席的《论持久战》,和大家一起唱《国际歌》、《延安颂》等革命歌曲,以鼓舞革命斗志。
  有一次敌人纠集德平、徽王、神头、滋镇、大王庄、孙路环六处据点的日军和伪军共几百人,将县大队包围。战斗打响后,唯东南方向没有枪声,多数人认为应向东南方突围。匡五同志认真分析了敌情后认为:东南方向没有枪声,更可能有敌人埋伏。于是他果断命令部队向西突围,当部队冲到于文林村南时,埋伏在于文林村道沟里的敌人才发现我军,但为时已晚。我军已冲出包围圈,占据了有利地形,激战一下午,日军伤亡20余人,伪军伤亡数十人,而我军仅一名战士受伤。同年冬,他又带县大队两个连到平原城东破路截车,将路轨扒掉,使日寇军车脱轨,歼灭了押车的日军几十名,缴获了大批武器弹药和日用品。
  1941年,临邑伪县长尹寿朋部与日伪勾结,经常捕杀我抗日军民,烧杀抢掠,甚至冒充我八路军和抗日政权去办坏事。群众迫切盼望我军歼灭这股顽匪。同年夏,我军侦得尹寿朋带七、八十人住五区信家村。匡五同志和其他同志认真分析了敌情,研究了战斗计划,决定夜袭信家村,智歼尹寿朋。匡五同志选定了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战士,扮作看瓜农民,夜间手提灯笼向信家村走去,另派两个班紧跟。当提灯笼的战士走近敌人岗哨时,哨兵问道:“干什么的?举起手来!”话声刚落,即被我战士击毙。战士们迅速冲入村内,由信家村地下党员带路直逼尹寿朋住处,将尹寿朋就地处决。大队遂之冲入,将敌全歼,缴获了几十枝枪和部分弹药。
  (三)
  匡五同志在革命和斗争实践中明确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利益的。舍己为公,不徇私情是共产党员的高尚品质,也是起码的条件。他是这样认识的,也是这样做的。1940年春,他家乡灾荒严重,母亲步行百余里到陵县找儿子设法渡荒。匡五同志身为县长,要把母亲留下来渡过灾荒是做得到的,大家也是能够谅解的。可是他为把精力集中在革命事业上,避免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母亲住了不几天,他就劝老人回了家。同年夏,他父亲在家病逝,他忍着极大的悲痛,仍坚守工作岗位,受到人民的赞扬。
  在日常工作中,他处处注意首先为大家着想,把方便让给同志们,把困难留给自己。县政府经常随县大队活动,他又兼县大队长,政府和县大队的工作,都是他亲自研究布置。行军前周密计划,宿营后往往工作到深夜,还亲自检查岗哨,看望战士宿营情况。冬季行军多时,他就布置烧水让战士洗脚,夜里给战士盖被。由于当时环境艰苦,工作繁忙紧张,匡五同志本来很健壮的身体一天天消瘦衰弱了。一次夜行军,他半睡在马上,朦胧中策马前进,跌进沟里,头脸摔伤,第二天照常工作。同志们劝他休息几天,他却说:“为了抗战,这点伤算什么!”他平易近人,关心爱护同志,工作积极,在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威信。
  (四)
  1941年秋,匡五同志带县大队深入到临邑城北敌占区活动,开辟工作。9月7日,他同县大队百余人驻在苏家庙子(临邑城北),被临邑、盘河、宿安、罗院、林子五处据点的日军包围。当发现敌情时,东边季家村友军和宿安的敌人已打响。西边夏家我一小部分主力部队与盘河的敌人接触,临邑城的敌人乘汽车已至村东,罗院的敌人也从村后包抄过来,情况十分危急。匡五同志决定立即向南突围,绕道转移。这种判断是正确的,在突围中,他身先士卒,不幸负伤,子弹打中左胸下部,秘书王工一同志背起他继续突围,当晚转移到平禹县姜家村(现属平原县)时,由于匡五同志伤势过重而牺牲。时年27岁。
  为纪念吴匡五烈士,1943年经上级批准,将陵县改名为匡五县。并于1945年在三官道村建烈士陵园。由匡五县抗日民主政府暨各救国会立碑镌文,永志纪念。

知识出处

德州文史

《德州文史》

本书德州文史第三辑记述的是今日德州、委员撷英、历史足音、英模风采、往事追怀、人物春秋、名人轶事、史海勾沉、血泪史痕、艺苑史话、乡风民俗、文史长廊、德州农业发展概述、繁荣的德州商贸流通、蓬勃发展的德州个体私营经济、京福高速公路德州南联接线工程建设纪实、激流奋进勇争先——记德州市政协委员德棉集团总经理王加毅、刘秉章与他的“四字经”和“四部曲”、勇在潮头竞风流——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苗建中等。

阅读

相关地名

吴匡五
相关人物
1938年10月,八...
相关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