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平叛亲历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州文史》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3111
颗粒名称: 西藏平叛亲历记
分类号: K295.52
页数: 7
页码: 220-226
摘要: 本文记述的是1959年初,西藏上层反动头子达赖喇嘛,在美帝国主义和印度反动派的煽动下,组织了叛乱集团,策动了对抗中央、分裂祖国的叛乱活动。奉中央军委命令,我54军130师和134师分别从四川和青海入藏前往平叛。我当时是130师388团通信连无线排二班副,连里交给我的任务是配合主攻营的模范尖刀一连,进行战斗通讯联络。而后任15瓦电台台长、通信排长、营参谋等。现将我从59年3月到61年11月底,两年零九个月的西藏平叛作简要回忆。
关键词: 西藏 平叛 亲历记

内容

1959年初,西藏上层反动头子达赖喇嘛,在美帝国主义和印度反动派的煽动下,组织了叛乱集团,策动了对抗中央、分裂祖国的叛乱活动。奉中央军委命令,我54军130师和134师分别从四川和青海入藏前往平叛。我当时是130师388团通信连无线排二班副,连里交给我的任务是配合主攻营的模范尖刀一连,进行战斗通讯联络。而后任15瓦电台台长、通信排长、营参谋等。现将我从59年3月到61年11月底,两年零九个月的西藏平叛作简要回忆。
  高山缺氧
  西藏是世界屋脊,我们参加战斗的地区都在海拔3700米至5500米之间,山顶一般在5000米左右。高山缺氧,空气稀薄,长年积雪。为了适应高山气候,我们师在甘孜地区进行了短期适应性训练。甘孜原属西康省的一个地区,同属康藏高原,气候和西藏差不多。我们刚开始训练时,不背东西上几十米的山喘气都很困难。经过十几天的训练和战前准备后,我们就乘车经二郎山、雀儿山开始入藏。这两座山都很陡,是盘陀窄路,许多地方只能单车行驶,非常险要,一侧是壁立千仞的山墙,一侧是深不见底的峡谷,山路蜿蜒盘绕,依山起伏的山路上,庞大的车队,犹如一只闪着麟光硕大无比的巨龙,迅速而又灵巧地向前游动。白天往下看,头晕眼花,心惊胆战,没有身临其境的人,是永远不会感受到这种心灵的震颤的。真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哪,昔日诸葛亮十万大军,六出祁山,七擒孟获,走的是不是这样的山路?那时候还没有这条公路,难以想象,他们的大军是怎么过去的”。
  行驶中我也记不清在那一段山路,389团有一辆汽车装有五匹马、六个人,由于司机过度疲劳,连人带车摔下峡谷,连尸首都无法找到。二郎山和雀儿山,山高缺氧,大家都感觉气短胸闷,上气不接下气。全师有200多人由于高山反应症严重,没法过山,又返回了内地。真是象当时唱的那首歌一样:二呀么二郎山,高呀么高万丈,枯树荒草遍山野,巨石满山岗……。
  雪山冰河
  所有直接参战的同志,都经历了爬雪山、过草地、趟冰河生与死的考验。实践证明,只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过好苦乐关、生死关的军人,才算得上合格的军人。军长丁盛1960年在我团排以上干部战斗动员大会上说:“西藏平叛就是一次小长征,我们走的是长征路,吃的是和红军一样的苦。”我从1959年3月到10月在配属一连的8个月中,由于战斗任务的紧张频繁,每天都是在长有草树棵的雪山和小冰河中走过来的,就是有时晚上休息一会儿,也是在雪地里用雨衣当被褥。能找到一个牦牛圈或拉的粪堆的地方睡上一觉就是一种很好的享受了。在8个月的时间里,我穿了三条棉裤,外面还用绳子捆着,但让小树棵挂得棉花几乎都没有了。由于剿匪的特殊环境条件,逼迫我们常在雪山上生活,两只鞋都冻到脚上,脱都脱不下来,如果长时间不活动就会把脚冻坏。大家都看过《草原英雄小姐妹》这部电影,小姐妹的靴子冻得脱不下来,依我在西藏平叛中的实际体验,是没有一点夸张的。我们的班长由于在雪山电台上工作时间过久,把两个脚都冻坏了,为了保存生命,最后只好锯掉了双脚,后来把他送到了地方荣军院。象他这样的我也说不清有多少人。由于战斗环境,我们经常趟过冰冷刺骨的小河,有时山沟的水不大,想从石头上踩过去,但结有薄冰,又圆又滑的石头踩上去就会把人滑倒,没办法,只得在冰冷的水里趟过去。我那年才23岁,过河后冻得我棉裤穿不上,那个滋味真难以形容,越怕越不行,在打香堆战斗中,为了按时赶到目的地,我们一晚上趟过18次冰河。为了防止河水冲跑战士,遇水深的地方就在两岸上拴上绳子,指战员们抓着绳子一个拉着一个过河。
  我是搞电台工作的,要随部队一起行动,停下来别人可以休息一会儿,我要架起电台和上级联络,把下面的情况反映上去,把上级的指示抄录下来,接到上级前进的指示马上又要行动,使我更加疲劳。由于连续行军作战,在昌都东北有一次夜间行军,我实在睏得厉害,同志们也没叫醒我,等部队下山后休息时,连长王风和叫架电台向上级报告情况,发现台长没有了,他又派了一个班把我从山上接下来。由于部队过于疲劳,类似情况时有发生,战斗中掉队是很危险的。我记得我团三营有两个战士在行军休息时,由于在离队伍约一米远的地方睡着了,部队行动时未发现他们,叫藏匪抓住了,挖掉眼睛,割了耳朵,挖出心脏,活活地给残害死了。1960年夏季在昌都西南地区贡觉县剿匪中,团里命令我营追歼昌都地区一号土匪头子齐美公布,连续两天两夜没有合眼,一个劲不停地追,一会上级说敌人跑到某山沟,一会又说跑到某高山,由于敌人地形熟,变换快,所以上级根据侦察到的情况,令我们也要不断的跟踪追击。第三天天黑了,部队停下稍休息一下,营长就叫我马上架起电台和团部联络,我们也没蜡烛了,只好点燃酥油照明。摇机班长冉庆和和另外一个战士摇机发电。我和团部联系上后,团指电台信号令我抄收特急电报,这500组的特急电报是在我极度疲劳半醒半睡的情况下抄下来的,等对方台发完全文叫回答时,我一睁眼看见风吹的灯火把八一电台的外壳帆布套烧了一个洞,我批评摇机班长,他说“我们打瞌睡了,我们以为你抄着电报还能睡着”。电报经译电员翻译有5组又叫对方重复,可想疲劳到何种程度。
  在昌都东北地区剿匪中,八个月没有躺下睡过一次安稳觉,不少时间昼夜兼程,由于雪山冰河荆棘层生前进极其艰难,夜间行动更是难上加难,树枝荆棘划破皮肉,冰河雪山,冷彻筋骨,指战员们困累交加,边走边打瞌睡。晚上停下来休息一会,要一个挨着一个,走时要一个叫醒一个,否则就会有掉队的。我们打仗走的路全是高山峻岭,累得同志们只要遇到有驮东西的马匹就拉着他的尾巴上山,试图减轻一点疲劳。但由于战斗的频繁,部队经常转移,军需物品无法用车运送,全靠牦牛驮。我记得一次在一个海拨5000米高山上的剿匪中,由于粮食送不上去,我们连续七天缺粮,主要靠野菜充饥,象这样的事在平叛中我回忆有8次之多,最长的7天,短的2天。我们在昌都西南地区剿匪中粮食用牦牛实在送不上去了,经请示上级,用飞机空投了主副食,解决了部队的缺粮问题。但领导上决定,第一顿按每人一斤米分给战士煮干饭吃,第二顿每人分了半斤叫煮稀饭喝,有的战士想不通,说缺粮时没办法,有了粮食也不叫吃干的,太抠了吧。他们没理解,不是领导上不让同志们吃干的,而是怕把肚子撑坏。由于河水有冰,手脸经常不洗,更谈不上洗脚了。内衣从穿上一直到穿坏几乎不洗一次。干部战士的身上都长了虱子,一停下来就得捉,战士们风趣地说:“白天当师长(虱长),晚上当团长(冻得缩成一团)”。山上的风特别大,做饭很困难,必须用防风火柴才能点着火。连续行军作战身上出汗急需补充盐份。所以,当时老兵身上有三件宝即救济包、针线包、咸盐袋。由于战斗环境的多变,有时来不及做饭烧水,只好一把炒面一把雪充饥。就是有条件煮饭,做好的饭菜一掀锅盖,风卷着牛粪沫落到饭锅里,也只好把他吃下去。在这艰苦的情况下,政治机关为了鼓舞指战员的士气,克服困难,编排了“苦不苦,想一想长征两万五;累不累,想一想革命老前辈,苦累今天当兵为了谁”的政治口号。由于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部队克服了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的战斗士气。在我军事打击、政治瓦解、人民战争的强大攻势下,取得了对敌斗争的一个又一个胜利。
  昌都战斗
  1959年夏季的一天,我们模范尖刀一连,在昌都东北地区的一个山沟里,打了一个成功的伏击战。这个山沟南北面各一座大山,两山中间有一个山凹部,向东是一条山沟。侦察连把叛匪由西向东压,迫使敌人向我连就范。一连在连长王风和的指挥下,设下了埋伏,当敌人进入我包围圈后,连长一声令下,各种枪支猛烈开火,当少数敌人企图逃出山沟向右逃跑时,连长立即命令配属一连的炮兵排进行阻拦射击,打得敌人晕头转向,非死即伤,二号土匪头子的老婆被我军俘虏。这场战斗由于我们巧妙地使用伏击战术,只用了三十分钟,就将敌人全部消灭。而后,连长命令各排下山搜剿,我第一个提着手枪下山。当搜到半山腰时,七班副王天佑同志从我身后投出一个手榴弹,我回头瞪了他一眼,他说敌人正向你瞄准哩。走了不远我们果然发现一个在树棵丛中躺着、被我军打成重伤的敌人,还瞪着眼未死。当时我用手枪对着敌人的头,七班副摘敌人身上的枪,发现他手上还有一块瑞士表,把他也摘下来了,后面搜山的战士把这个敌人抬下山来,才知道这是昌都地区二号土匪头子兰日嗄德。这次战斗除一人逃跑外,全部被我军歼灭。不幸的是从朝鲜守卫大和岛就和我在一起的步谈机员吴吉安同志,由于没隐蔽好,被敌人击中了头部,当场就光荣地牺牲了。心痛得我流下了眼泪,紧紧地把他抱在怀里,大声地喊着吴吉安同志:我的好兄弟,从朝鲜到四川,从四川又到西藏,我们生活战斗在一起,没想到你过早地和我们永别了,我又失去了一名好战友。晚上,我把他的尸体仍然放在了我的身边,还给他盖上了一条毛毯,我要和他一起再睡最后一个晚上。第二天我们把他送到了烈士陵园,永远埋在了西藏高原。
  由于这一仗打得漂亮,在全团授奖立功表彰大会上,连长王风和介绍了战斗经验,团里奖给我连“积极进剿,战绩大”锦旗一面,全连荣立集体三等功,七班副荣立二等功,我荣立三等功。之后,经连长王风和、指导员王风林两人介绍,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香堆围歼
  1959年的10月初,我团侦察连、二营六连和我们一营共7个连队,在香堆围歼了一股敌人。香堆是个大喇嘛庙,坐落在半山腰。北高南低,南面靠近河沟的地方是梯田和村庄,侦察连和二营六连夜间摸黑占领了制高点,控制了有利地形。我们一营拂晓才赶到进攻地域,营首长向各连布置了详细的战斗任务,我们一连从喇嘛庙西南方向的梯田向上进攻。为防止敌人从右侧山沟逃跑,连长首先命令三排占领了有利地形,卡住了敌人从右侧山沟逃跑的路线,当我们全面向敌人发起进攻时,敌人已发现我军将他们团团包围,疯狂地向我们反扑,企图打开一个突破口逃跑,从右侧山沟突围的敌人均被我三排抓获,当了我军的俘虏。战斗打得很激烈,当时的子弹从我头上嗖嗖地飞过,把我的左肩棉衣穿了一个洞。经两个小时的激战,除两名敌人逃跑外,360多个敌人全部被歼,其中敌团长7人,缴获各种枪支340多支(挺),仅我连就消灭80多名敌人,俘虏团长3人。
  战斗结束后,我被调到营部任15瓦电台台长,晋升为上士军衔。1960年我们又转入了昌都西南地区进行剿匪,战斗同样异常频繁艰苦。5月份我被提升为通信排长,1961年1月我任营司令部见习参谋,而后到昌都师部进行了三个月的参谋集训。
  西藏平叛略短于解放战争的时间。我直接参加战斗13次,为了祖国的统一,为了藏族人民的彻底翻身,在战斗中,有不少的战友光荣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埋在了西藏的烈士陵园。也有不少同志因枪伤和冻伤造成了终身的残废。到如今,他们的形象在我的脑海里记忆犹新,我一想起他们就心里难过。他们的精神是永垂不朽的。我经常这样想,今天我们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我们要永远珍惜它。

知识出处

德州文史

《德州文史》

本书德州文史第三辑记述的是今日德州、委员撷英、历史足音、英模风采、往事追怀、人物春秋、名人轶事、史海勾沉、血泪史痕、艺苑史话、乡风民俗、文史长廊、德州农业发展概述、繁荣的德州商贸流通、蓬勃发展的德州个体私营经济、京福高速公路德州南联接线工程建设纪实、激流奋进勇争先——记德州市政协委员德棉集团总经理王加毅、刘秉章与他的“四字经”和“四部曲”、勇在潮头竞风流——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苗建中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姚昌礼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