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之二,技改项目:念好“高”字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州文史》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3057
颗粒名称: “经”验之二,技改项目:念好“高”字经
分类号: K827
页数: 3
页码: 39-41
摘要: 本文记述的是刘秉章“四字经”,“经”验之二,技改项目:念好“高”字经
关键词: 刘秉章 “四字经” “高”字经

内容

人们常说:技改出活力,出效益。但事实证明并非一“改”就灵,“改”法实在是大有学问。刘秉章为德化、恒升设计的技改思路,不是人们见惯不惊的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的技改老路,而是注重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在扩大规模的同时,始终把推进技术进步、尤其提高技术含量这条主线贯穿于技改全过程。
  坚持改造后的技术先进、可靠。刘秉章清醒地认识到,企业发展方向事关兴衰存亡,一着不慎,可能导致全盘皆输。因此,在上项目方面做到审慎精细,周密分析论证,不随大流,不受误导,不盲目“跟着感觉走”,而是立足企业实际,坚持选择项目的“两高一快”原则,即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见效快。1996年投资2800万元建成的年产3万吨的甲醛装置,是从瑞典引进的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技术,采用铁钼法生产工艺,填补了国内空白,甲醇转化率达95%以上。工艺、设备改造,传统办法是走小机群的路子。刘秉章认为,不从根本上解决落后的设备、工艺,企业很难实现真正意义的上台阶。为此,随着企业实力的日趋增强,逐步淘汰了L型压缩机、Φ500合成氨系统、Φ500铜洗系统、常压碳化系统、常压变换系统,上了4M20压缩机、6M32压缩机、DCS集散控制系统、节能的合成塔内件、无泄漏的透平循环机、低能耗的10万吨铜洗系统等。这样实现了扩大生产规模与提高装置水平和推进技术进步相同步的目标。
  技改中用新项目带动老装置的升级换代。在“以老养新”的同时,通过新项目的建设带动传统产业的不断发展。碳铵作为我国化工领域的传统产品,九十年代以前一直在德化占主导地位。随着尿素、甲醇、甲醛装置的陆续建成投产,改变了常压工艺,生产工艺相对落后的碳铵生产装置被具有先进科技水平的新装置所代替,合成氨生产能力也由九十年代以前的年产6万吨改造提高到目前的年产18万吨,从而使企业顺利实现了技术装置的升级换代,形成了“以老养新、以新带老”的良性循环发展格局。
  技改目标体现以低投资创高效益。走低投入高产出的集约型之路是企业技改和发展的根本目标。为了提高投入产出比,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严格控制、努力降低投资规模。1981年到1987年,合成氨由年产1万吨改造到6万吨,共投资2000多万元,吨氨投资不足600元。建设的第一套年产11万吨的尿素装置投资8000万元,吨尿素投资仅有759元。建设的第二套年产11万吨尿素装置,包括第一套尿素装置扩产改造为年产15万吨,投资为1.4亿元,吨尿素投资也只有900元。另一方面,与技术改造相同步,开展双增双节活动,想尽一切办法降低能源和原材料消耗。因此合成氨、尿素的制造成本均大大下降,使产品在市场上取得了相对有利的竞争优势,产销率和货款回收率始终保持两个100%,为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效益奠定了坚实基础。

知识出处

德州文史

《德州文史》

本书德州文史第三辑记述的是今日德州、委员撷英、历史足音、英模风采、往事追怀、人物春秋、名人轶事、史海勾沉、血泪史痕、艺苑史话、乡风民俗、文史长廊、德州农业发展概述、繁荣的德州商贸流通、蓬勃发展的德州个体私营经济、京福高速公路德州南联接线工程建设纪实、激流奋进勇争先——记德州市政协委员德棉集团总经理王加毅、刘秉章与他的“四字经”和“四部曲”、勇在潮头竞风流——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苗建中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张兴华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刘秉章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