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于巍岑先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州文史第十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2997
颗粒名称: 回忆于巍岑先生
分类号: K295.23
页数: 5
页码: 83-87
摘要: 本文记述了王文汇回忆德县人民尊重的爱国教育工作者于巍岑先生对革命是有贡献的具体情况。
关键词: 德州 人物 王文汇

内容

本世纪二十至三十年代,山东德县有一位热爱教育、诲人不倦,同情革命、乐善好施的桑梓名士,他就是受到德县人民尊重的爱国教育工作者于巍岑先生。
  于巍岑(振钧),德县城东杏园堤口人,生于1886年。幼年受家庭教育,就读私塾,熟读五经四书,对诗、词、歌、赋和书法均有一定造诣。在孙中山先生组织同盟会时,曾一度参加过革命组织。以后就读于天津北洋学堂,毕业后,多数同学均加入军政界,而他却终生甘愿从事教育工作。照他自己的说法是:“甘愿当一辈子教书匠,吃一辈子粉笔面,这是自己的夙愿。”他原名于伟臣,以后改名于巍岑,从中便可看出他不肯步入仕途的思想变化。
  最初,他在德县城内职业学校任教,工资微薄,无法养活全家,后经友人介绍到东地卫氏女中任国文教员。卫氏女中是一所教会学校,他本人不仅不是基督教徒,而且还坚信无神论,到这样的学校教书,真也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由于当时卫氏女中缺教员,而且女子学校又需温厚正派的教师,他体胖心阔,性情开朗,善于团结同事,关心学生,工资要求不高,正是当时学校急需的人选对象。他到校不久,便深得师生欢迎,又加待人和气,在家排行老四,故有“于四乐”之称,后也称“于四先生。”
  大革命时期,北伐革命军到达德县,革命气氛热烈,在“打倒列强”的呼声中,牧师、教士纷纷逃离,学校无人管理。于是1927—1929年间,由他代理卫氏女校校长,直至革命风潮渐息以后,美国人陆续返回,他便依旧去做他的国文教员。后来学校改名为博卫中学,男女合校后又改为博文中学。学校几度变化,他依然是国文教员,在名誉、地位上从无任何奢望。
  于先生每天除上课外,下课后便拖着疲倦的身体,抱着一撂撂的作文簿,回家在煤油灯(那时博文中学校内教室和洋人院里装有学校自备发电的电灯,教师家中没有电灯)下批改作文卷子。他批改卷子从不了草马虎,总是逐字推敲,仔细批阅,所批作业,都尽量保存原意,从不大删大改,以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因此,学生对于老师非常敬佩,说他改文章真是一针见血,画龙点睛。他在上课讲完正文之后,常爱非常风趣地朗读一些唐诗、古文,鼓励学生刻苦学习,多从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中汲取知识。每逢年节,很多学生,包括已毕业多年的老学生都要成群结队地到他家拜年祝贺,师生感情融洽可见一斑。有位同学贺宗然曾说:“于老师对我们学生很有感情,他给我们上国文课黑板字写得太好了,真是龙飞凤舞,划得黑板吱吱响……。于老师能诗善写,长于吟咏,每吟咏得意之作,摇着头,拉着长调,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我们都爱听他讲课,真是永生难忘。”
  于巍岑先生思想倾向进步,经常发表些进步言论和文章,曾在德县师范讲习所办的《北鲁日报》上署名黄华写过《当我坐在台上的时候》,说中国人已经开始觉醒,从一盘散沙中走出来,从落后中站起来,不能再用旧眼光看中国人了……。他还写过一篇《药王庙的冤魂》,揭露反动军队乱杀无辜,惨害百姓,以及医院牧师枪杀中国工人的事,愤怒地斥责凶手。在社会上和学校内造成一定的影响。
  在博文中学任教时与学生王力全等关系密切。王力全是共产党员,有几次他曾和几个青年到他家秘密集会,于老师都给他们提供了方便条件。王力全同志在抗日战争时期曾任景县县长,全国解放后,他曾到处打听于老师的下落。他说,当年于老师思想进步,我把他当作党员发展对象,他对革命是有贡献的。
  由于他思想进步,引起了反动当局的注视,不久校方便借口凡在本校教学十年以上者,可去北京大学进修一年之机,将其解顾。
  1932年,于巍岑被博文中学解聘后,许多军政界同学邀他去做官,他都一一谢绝。后由在济南齐鲁中学任校长的老朋友张子珍聘到齐鲁中学任教。这里工作量大,而工资收入微薄,为了维持全家的温饱,他不得不晚上再去充当家庭教师。他千辛万苦、早出晚归的在齐鲁中学工作了两年多。
  他在济南任教期间,正是韩复榘统治山东时期。那时很多无辜青年学生被扣上“赤匪”的罪名被捕、被押,遭受迫害,有些进步学生曾多次到他家躲藏,临走时他总是资助路费,即使自己家庭经济极端困难,对他人的困难也是慷慨解囊相助,从不含糊。
  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民党政府放弃了山东,德县被日本侵略军占领,伪政权企图利用他的声望请他“出山”,被他拒绝。为了逃避敌伪势力找麻烦,他只得东躲西藏,经济上愈加困难,生活比过去更苦。
  1943年春,于巍岑先生突发脑溢血,左体偏瘫,语言不清,丧失了工作和谋生的能力。于是不得不靠借贷维持生活,后来又忍痛将家中的八亩薄田卖掉,以解买药求医和生活添补之急。由于生计艰难,又加病体折磨,于先生脾气变得急躁暴烈、忧郁烦闷,使病情愈加恶化,先生不幸于当年病故,享年56岁。

知识出处

德州文史第十辑

《德州文史第十辑》

本书记述了山东省德州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主编的德州文史第十辑,主要记录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发生在本地区的一些动人故事和事件;“人物春秋”,反映了本地解放前较有名气、有影响的爱国民主人士的事迹;“天涯儿女”,收录了本地远在外境他乡的儿女们的可歌可赞的业绩;“大潮浪花”,透射的是我市改革开放以来在一些领域发生的急剧变化的缩影;“文史资料”,奉献出的是日伪及国民党旧政权时期的一些珍贵史料。

阅读

相关人物

王文汇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于巍岑
相关人物
张子珍
相关人物
韩复榘
相关人物
德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