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我的父亲安树德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州文史第十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2995
颗粒名称: 回忆我的父亲安树德
分类号: K295.23
页数: 8
页码: 65-72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安方回忆父亲安树德应招入伍为青海剿匪总指挥,开办戒烟所和复堤治水等具体内容。
关键词: 德州 人物 安树德

内容

明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八月菲律宾苏禄东王、西王及故峒王之妻率眷属、官员,浮海前来朝贡,受到了明朝廷的隆重接待。在京逗留二十七日,苏禄东王率群臣回国。明依惯例加封三王及所有随访人员。由北京沿运河南下,九月十三日至山东省德州,东王因感风寒不幸病逝。明成祖朱棣敕谕在德州城北二里(今北营)择地以王礼安葬。按照中国的封建宗法思想——嫡长子继承制,明成祖敕谕:长子都麻含袭东王位,回国执掌国政,另外安都鲁、温哈喇两位王子以及王妃葛木宁并仆从十人,留在德州为东王守墓。其中东王妃葛木宁曾于1423年还国,并于1425年再返中国,从此留居中国。以后王妃和王子先后客死中国,均附葬东王墓侧,其后裔一直在德州守墓,客居中国历三百余年。
  清雍正九年(1731年)苏禄国王苏老丹来访中国,经奏请清帝允准,前明留守德州东王墓人等子孙,以温安二姓入籍德州,从回民俗。从此,苏禄东王后裔正式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
  明清两朝,东王后裔领取朝廷例赐,耕种祭田,生活大体上是优厚和无忧无虑的。民国以后,随着辛亥革命对各种封建特权的废除,祭田收归国有,政府也不再有例赐。再加上天灾人祸、军阀混战,社会动荡,东王后裔原来的生活格局不复存在,逐渐分化。到了我父亲安树德——苏禄东王第十五代孙的童年时代,家境已经十分贫困了。
  我父亲安树德,字润身,1886年10月12日生于山东省德州北营村。青年时期家境贫寒,依靠卖水为生,打过短工。1913年秋,冯玉祥在山东德州招兵,家父应招入伍。当时冯玉祥还是备补军左翼二团团长。入伍后补在李鸣钟连当兵、伙夫。以后一直跟随冯玉祥部参加了一系列重大的政治军事活动,由排连长逐级升擢,累迁至独立第十八师师长兼陇东镇守使等职。在冯军中以英勇善战著称。1930年蒋冯阎中原大战,冯玉祥失败下野,我父亲安树德誓不投靠蒋介石,按他个人口头禅的说法“我安树德不认第二个爹”,于1931年8月弃甲归田,到了北京。
  我父亲所率的部队驻节河南时,经冯的副官戴云道介绍,与我母顾兰芝结婚,婚后母亲一直随军行动,足迹遍及陕西、甘肃、青海等地。父亲这个时期的情况都是母亲晚年告诉我的。其中父亲率队进军青海西宁的情况,非常惊险,事隔几十年,母亲还是记忆犹新。
  1928年,由于尕司令马仲英的起事,甘肃形势动乱‘孙连仲任命我父为青海剿匪总指挥,鲁崇义副之,向青海进军。至西宁,我父亲只带一个手枪排进城谈判(由连长马林泽代领,马系德州同乡,回民),马步芳设宴欢迎,但暗中在厅堂四周及房顶各处布满埋伏。我父窥伺其意,临危不惧,一手提枪,一手紧紧抓住马步芳,义正辞严,责问马步芳“这是何意?”马步芳认为我父有胆有识,处鸿门宴而不惊,急喝退埋伏,扶我父上坐,双方以诚相见。一面派人迎接我父部队入城,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入城式,另由其内眷亲迎我母进其内宅安顿,晤谈甚欢。为了表示双方亲近,在马步芳的授意下,其子马继元,拜我母亲为干娘,我母给他一块金壳表作为拜见礼物。
  次年(1929年)2月,马仲英残部流窜青海湟源县城。湟源民团和裔民两千多人登城防御,终因力量悬殊城破。待下午三时我父率部赶到时,湟源城内火光冲天,民团伤亡殆尽,居民男女老少死难者两千余人,财产被抢掠一空。我父身先士卒,击退残匪,并活捉马仲英及帮凶马步元。目击民众死伤惨重,异常气愤,当即将二人处死,既平民愤,也奠定了国民军在甘、青地区的基础,形成稳固的后方。
  甘、青地区形势的稳定,除以武装力量平叛的主导作用之外,我父亲的回族身份对国民军和地方部队以及军民关系的沟通,也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当时我父母是国民军官中唯一的一对回民夫妻。和我父亲关系密切义结金兰的吉鸿昌将军虽是汉族,在他主政宁夏期间,与回民吃住行在一起,有“吉回回”之称。可见联络民族感情,处理好回汉关系,搞好民族团结,在当时西北地区是多么重要的一个问题。我父亲痛感青海回族文化落后,愚昧无知,因此,特别注重联络民族感情,反对民族仇杀,大力呼吁发展文化教育,建立回民小学,特别是增设女子小学,为青海有回民女子学校的开端,受到较高的评价。
  我父亲解甲归田,回到原籍山东德州以后,不忘贫贱,富而不骄,热心地方公益,做了一些对人民有利的事情,开办戒烟所和复堤治水两件事是最为人所乐道的。
  我父亲年青在家时的一些穷朋友,虽都是劳动人民,但也有部分人沾染上吸食鸦片的恶习。和我父“拜把”的石奎禄来和我父亲商量,开办戒烟所,为穷朋友戒烟。我父同意,地点选在德州火车站附近“水馆驿”(但至今有人只称“水馆驿”,而不称戒烟所)。这个戒烟所完全由我父和我母亲出资办理,专门收容那些吸食鸦片的穷人入馆戒烟,统一吃住,食宿免费,直到彻底戒除才准出馆。一期大约四五个月的时间,故挽救了一些吸毒者。为此后来改过自新的人送了一块“戒烟功德碑”(原存德州市文化馆,文革中被毁)。为了帮助这些戒烟后的穷朋友谋生活出路,我父亲又在德州马家溜口(太平街西头)开设一座同聚油坊,轧花生油,从进料、轧油完全手工作业,目的在于大家有活干、有饭吃。我父亲有时也常来帮助一起推车干活。
  德州运河经常泛滥成灾,上面拨的修河款被当时山东省主席韩复榘侵吞,引起公愤。但群众敢怒而不敢言,德县县长也无能为力,来求我父亲。我父利用他和韩复榘同为冯玉祥旧部的老关系,亲自去济南见韩,拨来了款项,并亲自上堤参加劳动。特别在抢修险情较大的桥口段时,督率民工,同甘共苦,直至胜利竣工。事后当地父老二百多人联名送来一块大匾“德硕望重”悬在德州老宅,直至破四旧时被砸毁。
  我父亲回原籍德州以后,将原收归国有的二百多亩祭田全部买回,并出资修整东王墓和重修清真寺,受到族人的尊重。现在清真寺礼拜堂上的宣德珠砂顶,就是这次重修时我父亲献上的珍品。
  关于这个珠砂瓷顶,有人考证乃是明宣德年间烧制的祭祀器物,原存北京故宫。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逼宫时,我父安树德正在鹿仲麟部警卫连任职,派驻故宫警卫。这期间故宫曾发生了一起全国注目的大盗宝案,被盗的各种珍宝古玩中就有宣德珠砂顶。我父曾受命追查此案,追回了一部分宝物。由此推论德州北营清真寺之珠砂顶可能即系当时追回而未上缴物。但据我所知,我父母于1931年8月回到北京,在帘子胡同买了一座旧京官府邸居住,是连房带家俱一块买的。里面的家俱都很讲究,不少都是紫檀木镶大理石的。房脊上安有瓷顶。这所房子我仿佛记得距离三贝子花园不远。我们只住了一年,就回德州原籍了,带回德州的就有两个这样的瓷顶,还有一个一米多高的沉香木雕的老寿星。以后这两个顶子都不见了,可能清真寺礼拜堂上的瓷顶就是这中间的一个。但当时我毕竟年青,又不确切知道,不敢妄下结论。只是提供线索,留待识者查证。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山东德州一带地方武装迭起,名目、番号极多,有国民党、共产党的,也有汪伪的,中间不乏和我父亲熟识和有关系的人,但他都拒绝参加合作。渤海回民支队也曾派人联系,他也没有答应。特别是日本人威胁利诱,要我父亲出山担任伪职,被我父亲严词拒绝,并从此搬到城里居住。保持了晚节。为了避免日伪的滋扰,我就是在这个时候改从母姓,取名顾文选,一直到抗战胜利以后,我才恢复了原来的安姓。
  我的父亲虽然拒绝和回民支队的合作,主要是不愿意再带兵恢复军籍。但他对冯玉祥将军“同情共产党,愿意无条件帮助共产党”的精神是十分欣赏和愿意继承并身体力行的。
  1946年,中共晋察冀边区专员艾秀峰(化名)被敌五路军的石存善逮捕。我父接受友人嘱托,亲去石存善处,利用二人系青帮师徒关系,将艾保释,并安排在北营王墓前配房中养伤,加以保护。据原籍族人语我:解放后艾本人及其子曾来北营寻访我父。又云:艾秀峰系叶帅秘书,解放后长期在叶帅身边工作。已离休,居住在青岛。
  1946年秋,我随父母去天津,暂住在老报人刘季鹰家中。我父亲正致力于开办一些实业。后来在天津针市街义德里货栈设开鲁北代销处,字号仍叫德润昌、德润厚,经营美孚、德士古煤油,但由于资金困难,业务无法开展,生意很不景气。我母亲在友人夏云路处认识了一个叫党叔平的人(河北唐山人,贩牛为业,(俗称牛贩子),愿意拿出部分资金合股经营,经我父亲同意后,担任德润厚襄理职务。在1947年冬~1948年底的一段时间我就和党叔平住在一个房间里,我叫他党叔叔。党叔叔为人非常和气,待我很亲热。他每周总是固定有一天要去河北(现在天津市河北区三条石一带)。我父亲对我说过:“我观察了很久,党叔平不像个从事贩牛的商人,常常去河北区很可能是共产党,我们私交情重,一定要注意他的安全,保守秘密”。双方的合作,一直延至天津解放。
  天津解放以后,党叔平曾来找过我父亲,带着警卫员。并经他的活动安排,政府每月给我父亲发放生活补助,直到1950年冬我父亲逝世。

知识出处

德州文史第十辑

《德州文史第十辑》

本书记述了山东省德州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主编的德州文史第十辑,主要记录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发生在本地区的一些动人故事和事件;“人物春秋”,反映了本地解放前较有名气、有影响的爱国民主人士的事迹;“天涯儿女”,收录了本地远在外境他乡的儿女们的可歌可赞的业绩;“大潮浪花”,透射的是我市改革开放以来在一些领域发生的急剧变化的缩影;“文史资料”,奉献出的是日伪及国民党旧政权时期的一些珍贵史料。

阅读

相关人物

安方
责任者
吴凯
责任者
王春周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安树德
相关人物
冯玉祥
相关人物
李鸣钟
相关人物
顾兰芝
相关人物
鲁崇义
相关人物
马步芳
相关人物
马仲英
相关人物
石奎禄
相关人物
德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