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袭马腰务伪警察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州文史第十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2988
颗粒名称: 夜袭马腰务伪警察所
分类号: K295.23
页数: 5
页码: 19-23
摘要: 本文记述了崔石挺回忆袭击马腰务伪警察所没费一枪一弹,胜利完成了袭击伪警察所的任务的权利。
关键词: 崔石挺 夜袭 伪警察所

内容

1943年初,平原县城东抗日根据地的形势空前恶化了。农历腊月十二日,驻扎在周围邻县的日伪军在这里进行了大规模的扫荡,我军分区部队二营陷入“拉网战”的重围。经过反复冲杀,二营指战员绝大多数壮烈牺牲。
  枪声停止后的一天黄昏,日伪军在平、陵两县交界处的马腰务镇安了据点。此后,他们白天扫荡,烧杀抢掠,夜里包围村庄,搜捕抗属。日伪把这一带搞得腥风血雨,烟雾弥漫。为了蚕食这片抗日土地,日伪军在马腰务以东八华里的高庄、以西十华里的刘智宅庄安了伪军据点,还从陵县城到临邑城的汽车路南侧挖封锁沟,修炮楼,妄想用分割、封锁,把这一带的八路军消灭掉。
  为适应当时的斗争形势,军分区决定将部队“化整为零”,分散活动。把军分区的三个营改称三个地区队,指战员脱下军装,换上便衣。战马有的隐藏,有的杀掉。原三营教导员陈文会同志(兼平原县委书记)带领第三地区队活动在马腰务周围的据点、岗楼、封锁沟的夹缝里,任凭怎么转移,距敌人的据点也超不过八华里。
  “冬天从这里夺去的,新春会交还给你”,德国伟大诗人海涅的诗句深寓哲理,也是大自然的规律。隆冬严寒终于过去了,农历2月,处处显露出春色新意。第三地区队指战员在险恶的环境中与敌人斗争、周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战斗情绪日益高涨。马腰务一带的居民从心底里发生着急剧的变化,腰板挺直了,眉头舒展了,采取多种办法对日伪军进行抗粮抗捐。
  马腰务伪警察所设在鬼子据点外边,有一个特务系专搞情报。他们除建立“联络簿”,让各村报送抗日军民活动外,还网罗地痞流氓,四处刺探我军军情,对抗日斗争起着严重的破坏作用。如果拔掉伪警察所这个钉子,据点里的鬼子就变成了聋子、瞎子。经过多次侦察,政委陈文会决定袭击马腰务伪警察所。
  农历二月十四日,马腰务逢集,我们的侦察员随着赶集的农民、商贩进入马腰务,把伪警察所的位置、周围环境和警戒情况又进行了详细侦察。晚上,住在马腰务西北六华里联五庄的第三地区队指战员开始擦枪、磨刺刀,作战斗准备。陈政委作了战前动员,并讨论、部署了行动计划。晚上十一点钟队伍出发,每个连队带两挺轻机枪。
  初春的夜风仍夹带着寒意,刮在脸上凉飕飕的。指战员们迈着矫健、轻捷的步伐急速前进。大地是那么寂静,好象千家万户、人灵鸟兽都在默默地祈祷,静静地等待“拔钉子”的消息。
  鬼子据点上高高的炮楼象凶神恶煞似的怒视着周围的村庄、百姓。自然,它也是抗日军民必定要摧毁的重要目标。陈政委和几个警卫员、通讯员在马腰务西芦苇塘边的一棵大树下安了指挥所,王指导员带一个班在马腰务南头担任警戒,冯干事带着一个班用机枪堵住鬼子据点的大门,孟连长和手枪队副队长仇殿香带着三个班打伪警察所。
  鬼子据点在马腰务镇的最北头,伪警察所在据点南一百多米路西的民宅里,门口紧靠南北大街。据点炮楼上有挺重机枪,扫瞄着这条笔直的南北大街。如果从伪警察所的大门攻入,必然受到鬼子的火力封锁,所以,我指战员从西邻串院越房,悄悄地摸进了伪警察所。长期在敌后作战的战士练就了一身硬功夫,眨眼间,手枪队的仇队副、焦班长和二班战士便进入了伪警察所院内。这时,各屋里的伪警察睡得正熟,发出浓重的鼾睡声。仇队副、焦班长端着枪、屏住气,紧贴在南房下的黑影里,这是伪警察所长的住室。仇队副右手端着匣枪,左手熟练地把门拨开,室内散发出脂粉的浓香,床上的人还象死猪一样沉睡着。
  “不要动”!仇队副喝了声,把棉被扯在床下。床上颤抖着赤身裸体的一男一女。
  “你是所长吗?”焦班长问。
  “是,我叫孙朝范。”
  “快起来,跟我们走!”
  “我过去对八路军很帮忙,……”
  在同一时间内,孟连长在北院里把伪警察所特务系主任庞炳文和他的老婆也抓住了,住在各屋的伪警察都缴了械。还抓住了叛变投敌的原平原县抗日政府教育科副科长张世桔。
  没费一枪一弹,胜利完成了袭击伪警察所的任务。我指战员押解着俘虏,带着胜利品,向陈政委的指挥所汇聚、集合。
  张世桔因严重违法乱纪,于1942年夏天被抗日政府判处徒刑。大扫荡时,他趁环境恶化,乘机潜逃,叛变投敌,因此,将其就地枪毙了。对孙朝范、庞炳文审讯教育后释放了,以后,他们起了不少“内线”作用。
  我们对鬼子的据点连打了三枪。向“皇军告别”后,部队朝西北方向转移,但绕了一个大圈,拂晓前都住在了马腰务东北不足十华里的王四菜村。
  袭击马腰务伪警察所后,环境开始缓和了,伪八区区长杨乐河主动找八路军接头联系。伪九区区长王宣亭卖给地方武装枪支弹药。
  随着反扫荡,反蚕食斗争的不断胜利,到年底形势大变了。在一个深夜,从陵县到临邑的几十座岗楼,百多里长的封锁沟,被抗日军民烧掉了,填平了。这片根据地抗日的烽火又熊熊燃烧起来。

知识出处

德州文史第十辑

《德州文史第十辑》

本书记述了山东省德州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主编的德州文史第十辑,主要记录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发生在本地区的一些动人故事和事件;“人物春秋”,反映了本地解放前较有名气、有影响的爱国民主人士的事迹;“天涯儿女”,收录了本地远在外境他乡的儿女们的可歌可赞的业绩;“大潮浪花”,透射的是我市改革开放以来在一些领域发生的急剧变化的缩影;“文史资料”,奉献出的是日伪及国民党旧政权时期的一些珍贵史料。

阅读

相关人物

崔石挺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陈文会
相关人物
孙朝范
相关人物
张世桔
相关人物
庞炳文
相关人物
王宣亭
相关人物
崔石挺
相关人物
德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