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对敌斗争二三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州文史第十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2987
颗粒名称: 忆对敌斗争二三事
分类号: K295.23
页数: 14
页码: 5-18
摘要: 本文记述了孙象九回忆对敌斗争二三事,包含了利用矛盾以敌制敌,争取顾锡九,全歼“剿共班”和锄奸记。
关键词: 文史资料 对敌 孙象九

内容

抗日战争时期,经组织安排,余以共产党员的身份任德县第七区伪区公所的区队长,在德州敌占区工委的直接领导下进行工作。下面几个小故事俱是我亲历、亲见、亲闻的。
  利用矛盾以敌制敌
  侵华日军华北先遣军总司令多田骏因实施“囚笼政策”失败而被撤职,总司令由岗村宁次继任。他一上台就提出了“治安强化运动”,实行所谓“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政策,集军事、政治、文化、交通、特务为一体的“总力战”,指令各地搜罗地痞流氓、土匪恶棍为其效劳。原德县土桥东街有个李绍唐,他曾当过教员,也任过国民党德县县党部第二区分部常务委员。此人的人生观是“有奶便是娘”,只要对自己有利,什么国家、民族、祖宗、爹娘、道德、良心、肉体、灵魂等都可以出卖。他是一个奴性十足的、地地道道的日本侵略者的鹰犬。
  在其投敌之前,不知从哪里传出李绍唐是八路军的通讯站长的谣言,而李竟自认不讳。这事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怀疑与思虑:李绍唐居住在敌人据点所在地的土桥街,竟敢公开承认自己是八路军的通讯站长,真是怪事。他是向敌人示威,还是“开门揖盗”呢?当人们对李绍唐的真相还没完全搞清楚的时候,他被日寇德县驻军“一四一五”特务部队捉了去。据敌伪消息说,李绍唐被捕的第二天就向敌人写了“卖身文契”,这个冒牌的八路军通讯站长摇身一变成了货真价实的日本特务。他回到土桥街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以“私通八路”或其他罪名,先后敲诈了周玉魁、张洪谟、赵金利、张福寿、牟佃芳、吕清怀等六户的钱财。他伪造口实,杀害了所谓与他弟媳通奸的李德福的三弟。他把土桥街搞得人心惶惶,鸡犬不宁。另外,他以“一四一五”特务的身份经常到伪区公所勒索。一次,遭到雇员孙耀卿的拒绝,他大为不满,无事生非,借故挑剔,直到伪区保甲自卫团长张泽民设宴招待,赔礼道歉,满足了他的欲望,才算罢休了事。
  特务李绍唐诡计多端,奸诈殆毒,他挖空心思,捉摸推测,认为土桥一带共产党的地下组织隐蔽得这样严密,内中一定有人私通八路,但又苦于不知是谁,所以愁得他食不甘味,寝不安枕。刘子光同志时常来伪区公所,引起了李绍唐的怀疑。有一天,他把我叫到小南街兰登科的南屋里,向我探询刘子光同志的底细:“刘金文(刘子光的原名)经常到区公所来干什么?”我说:“你对他有怀疑吗?他是刘玉台保甲自卫团的,经常到区公所来汇报情况。”李问:“汇报什么内容?”我说:“对外保密,恕不奉告。”李立刻拉下脸来说:“你们区公所成天人来人往,都是些干什么的?”我说:“有乡长开会的,有保长说事的,有老百姓运粮送钱的,……你不是也常到区公所来吗!”他见我很认真,于是态度缓和下来说:思?我不明白。”他看了我一眼说:“我是说到区公所来的这些人不都是为了公事,而是另有目的。”我听罢便立起身来说:“非常抱歉,我对察颜观色这个行当天生是个门外汉,什么也看不出来。”说完,我转身走了。
  李绍唐见此路不通,只得另辟蹊径,到土桥街小学对教师们进行威胁和讹诈:“咱们土桥街谁通八路我心里有数。过去的老朋友、老同学,现在谁干什么,人所共知,他们就在当地活动,能说一点联系也没有吗?”他虽然是捕风捉影,胡乱猜疑,但他确实知道德县的正副县长张硕、武克明二位同志都是德县师范的老同学,县区干部中不少都是德县师范的学生,多数人和李绍唐在一起当过教员,他当然熟悉这些人的关系。徐晓峰、吕子诚二同志当时亦在该校任教,见李绍唐如此举动,认为这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人物,如不及时除掉将会贻患无穷。但是这个坏蛋十分狡猾,白天出来活动,太阳一平西就隐蔽起来了,必须想个妥善办法,既不暴露自己,又能除掉李绍唐。
  “善恶到头终有报,湛湛青天不可欺”。不久,我们了解到李绍唐和驻土桥街伪军中队长高长江矛盾很深。李绍唐自恃是日本“一四一五”部队的特务,根子硬,并未把高长江放在眼里。高长江自恃有人有枪,兵权在握,根本看不起李绍唐这个中国造的日本特务。二人相互猜忌,冲突不断。敌占区工委分析了高、李的矛盾,决定利用高长江除掉李绍唐。
  方案既定,但谁去作高长江的工作,是个十分慎重的问题。经反复物色挑选,一致认为青年教师赵子敬最合适。赵子敬同情抗日,经常向学生灌输爱国思想,政治上可靠。同时,他家受过李绍唐的敲诈,怀有私恨。另外,赵的父亲和高长江私人交情颇厚,这是个非常有利的条件。当除掉李绍唐的计划向赵子敬提出后,他慨然应允,并立即到北庵据点找高长江。赵见了高长江便泪流满面,似有无限愁苦和委屈,赵说:“往后咱在土桥街混不下去了。”高长江忙问:“怎么回事,谁又欺负咱了?”赵子敬悲愤地说:“李绍唐前些日子敲诈了咱,你是知道的。最近又撒出风来,还要弄(即敲诈)咱。他有‘一四一五’撑腰,谁敢惹啊!他说上次碰了赵三爷(赵子敬之父)一下,那是杀鸡给猴看的,你赵三爷不是和北庵上好吗,高长江算个什么东西,我根本没有把他夹在眼里。别看咱现在地位不高,就是有势力,‘一四一五,给咱做主,你高长江算个鸟!”赵子敬绘声绘色地讲着,高长江已气得暴跳如雷,把桌子一拍骂道:“他妈的,我宰了他”赵子敬接着又“将”了高一军:“只要你敢动他,我就有办法。你先沉住气,不要打草惊蛇,到时候我来给你送信,你作好准备就行了。”高长江气呼呼地说:“要人有人,要枪有枪,准备什么!事情要办得快一点,不然我的肚子要气炸了。
  谚云:“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李绍唐认敌作父,破坏抗战,人神共怒,罪不容赦。就在处决他的这天下午,鬼使神差地把他送进了土桥街小学的大门。徐、吕诸人烹茶相待,李绍唐故伎重演,屁股尚未坐稳又东拉西扯地说什么“某某可能通八路,某某有嫌疑,……”正在他得意忘形之际,赵子敬却悄悄离开学校到北庵据点给高长江送信去了。
  傍晚时分,学生放学回家,李绍唐和校长张莲塘一起出学校南门(另有东门)往东拐,走到一个厕所附近,张往北,李往东分手回家。这时,隐身于厕所后面的徐秀岩(伪军小队长)、牟传通(高长江的护兵)闪了出来,直向李绍唐走去。起初,李绍唐自以为老虎屁股无人敢摸,毫不在意。及见徐、牟二人走至近前伸手掏枪,方知不妙,刚要撒腿逃命,枪响了。
  民族败类李绍唐的可耻一生就这样结束了。
  争取顾锡九
  德县七区(今德州市袁桥乡)香坊赵乡黄沙会会部(对外称保甲自卫团)设于王官庄皈依殿北院。时任会长之一的顾锡九,虽然出身复杂,但为人朴实直率,善交际,重义气,故人多与之友善。顾与排子村赵书芳私交颇厚,尤如兄弟。赵系武林拳师,曾以武功“红沙掌”闻名于江湖。顾虽未受武功,但系其私淑弟子。顾有短枪两支,冲锋枪一支,1941年率领“黄沙会”消灭了盘踞在魏集的“剿共班”匪徒,又缴获长枪十余支。赵书芳是个奴颜婢膝、见利忘义的人。德州敌占区工委分析,赵书芳将来有投敌的可能,顾锡九掌握的枪支可能成为赵投敌的资本。根据顾的表现,如果我们的工作做得好,有可能争取到革命阵营中来,起码也不会让敌人拉过去。组织责成我作顾锡九的争取工作。为了便于接近,我与顾结为盟兄弟,由淡淡之交,转入“五伦”之中,表示肝胆相照,生死与共。此后,我们常在一起,无话不谈,什么抗日的大好形势,敌人的末路,个人的前途等等,天南地北,国事、家事,无不谈及。时间越长,谈问题越直接。顾锡九逐渐认识到只有跟着共产党走才有出路。为此,他经常接近革命者,不时到抗日民主政府听听领导人的谈话,抗日思想逐步巩固。他为抗日工作确实做过一些有益的事情。
  1943年春,张硕同志在张文成村战斗突围后只身到了王官庄,我通过陈子杰把张安排到顾家的地下室里。两天以后,张硕和我商量要回机关(抗日民主政府),我让顾锡九准备一头毛驴送张东去。当晚,顾锡九带领十几名会员,明挎砍刀,暗带短枪,护送张硕同志安全到达目的地。
  1945年夏天,德县县大队驻在二区大杨庄,日特侦知后便纠集了三百多个鬼子兵、伪军前去扫荡。顾锡九闻知后,立即抄近路跑步去给县大队送信,副大队长冯三荣同志立即组织部队转移,并派一连作掩护。战士刚进入阵地,战斗就打响了。经过激战,一连安全转移,县大队免遭袭击。
  赵书芳投敌后,刘子光同志对我说:“赵书芳带走了顾锡九的一支匣枪,今后还可能找顾要枪。你对顾大哥去说,决不能让赵书芳把枪搞了去。办法是让顾拉起来(即组织游击小组),或者让顾把枪交给我们。你问他同意哪个办法。”当天,我从土桥回到王官庄,把意见说给顾锡九听。他沉思了一会,反问我:“你看哪个办法好呢?我先听听你的意见。”我说“具体的意见我也提不出来,我觉得赵书芳投敌对你是不利的,很可能指着你这几条枪向敌人讨价还价,作为抬高他身价的资本。但是,八路军绝不允许你把枪交给敌人用来打中国人。赵书芳依靠鬼子,当了汉奸,不会有好下场,你没有必要为他殉葬。你对当前形势必须有个正确认识,头脑必须清醒。抗日战争肯定要胜利,日寇必定要失败。敌人现在的疯狂是垂死的挣扎,我们不能瞪着两只大眼往火坑里跳。至于是‘交’还是‘拉’,这个主意还是你自己拿。大哥,事到如今不能脚踩两只船,打定了主意,说办就办。”第二天上午他对我说:“我考虑好了,把枪交出去,我不拉。”我说:“好吧,你这就叫做‘无枪一身轻’啊!”我遂把锡九大哥的意见告诉给刘子光同志。不久,顾锡九把枪交给了张龙同志。
  全歼“剿共班”
  1941年,伪军中队长陈少发在其后台老板于俊龙的策划下,将其投敌时潜伏下来的民族败类收拢起来,拼凑成了十三个人、八九条枪的小股武装,被日寇命名为“剿共班”。并指定臧海臣(于俊龙的义子)、范文斌为正副队长,令其盘踞在距边临镇西南七华里的魏集。“剿共班”成了拱卫边临镇敌人据点的外围力量。
  当时,魏集一带虽系敌占区,但我党抗日救国的道理已通过各种渠道灌输到群众中去。“剿共班”一到魏集就向群众敲诈勒索,横征暴敛,扬言“招兵买马打八路,为皇军效劳”。当地群众极为愤恨,纷纷要求黄沙会消灭“剿共班”。一天,黄沙会长之一顾锡九对我说:“这几天老百姓对魏集‘剿共班’这伙强盗议论可凶啦,人们成天提心吊胆过日子,说不上什么时候塌天大祸就会降到自己头上。有的人磨拳擦掌想大打一场,坚决消灭这伙土匪。我想听听你的意见,到底该怎么办好。”我说:“这群匪徒残暴成性,敲诈勒索,无恶不作,老百姓恨他们是必然的。他们有枪有炮,滥杀无辜,老百姓怕他们也是必然的。但是,光怕不行,你越怕,他们越凶,不消灭这群家伙,早晚是咱们这一带的祸害。他们声称招兵买马,扩大武装,东下洼(德县八区)有八路,他们不敢去,势必向西发展,我们不让他来,就得打。打是不可免的,早打比晚打好,趁他们现在人少势弱,一举消灭他们。”顾锡九采纳了我的意见。
  黄沙会部共有三位会长,即顾锡九、田惠、马凤鸣。根据会众的要求,三位会长商量了一下,接受了会众的意见,从鲍庄、马赞庄、孙庄、蔡庄、胡家寨等五个村发动会众八百余人,在西张庄集合,组成剿匪大军。三位会长率领,浩浩荡荡直奔魏集匪巢。
  到了魏集,会众便把整个村庄包围封锁起来。马凤鸣指挥会众包围村庄,顾锡九带领顾洪猷、德成头(乳名)上房压顶,田惠带领部分会众喊话,勒令匪徒缴枪投降。顽固的匪徒自恃武器精良,负隅顽抗,拒不缴械。激怒了的会众便破门而入,手持大刀、红缨枪、三齿、铁叉与匪徒展开了短兵相接的白刃战。仅半个小时,结束了战斗。除匪首臧海臣因前天离开魏集逃掉性命,其余匪徒无一漏网。收缴了“剿共班”的全部武器,当场处决了副队长范文斌和匪徒小尚头、小田头、陈××等四人,活捉八人,拔掉了日寇揳在魏集的这颗钉子。
  锄奸记
  从小不务正业,长大更是奸滑。
  投靠日寇当爪牙,哪管世人咒骂。
  虽然披着人皮,却是满腹蝎蛇。
  投敌卖国祸中华,国人皆日可杀。
  ——西江月——
  1943年,抗日战争已进入最艰苦阶段。活跃在德县七区土桥街一带的德州敌占区工委(德州市委前身)及其所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不断地打击敌人,搞得日寇日夜不安。残暴的敌人不断变换招数,妄图消灭我抗日武装。是年深秋,日寇从三百多名伪军中挑选出张朝良这个忠实的奴才,授予他军、特两个职务,派回土桥街进行特务活动。
  张朝良,土桥东街人,绰号“二百三”。此人一贯不务正业,先则拦路抢劫,后又投靠日寇,好事不干,坏事做绝,是一个死心塌地为日寇效命的铁杆汉奸,民族败类。人民对他咬牙切齿,恨之入骨,工委决定立即除掉张朝良。张自知作恶多端,天怒人怨,人民不会饶恕他,因此,他东藏西躲,出没无常。但是,狐狸再狡猾也逃不过猎人的眼睛。不久,我们掌握了他的行踪轨迹,弄清了他有打牌的嗜好,于是工委决定以打牌为诱饵,引他出洞,捕而杀之。针对张朝良狰狞狡猾的特性,经反复考虑,决定利用赵子敬,因为赵与张经常在一起打牌,张不会起疑心。再者他们两家矛盾很深,除掉张朝良也是赵子敬的夙愿。
  第二天,刘子光、徐晓峰一起找到赵子敬,三人促膝品茶,畅谈革命斗争形势。刘、徐二人列举了张朝良投靠日寇屠杀中国人,破坏抗战的种种罪恶,赵子敬愤然提出“干掉他”。刘、徐二同志见条件已经成熟,就把工委研究的计划告诉给赵,希望他设法把张朝良调出来,除掉这个汉奸。赵欣然同意,当即确定打牌地点在街西南角李永湖(一个孤老头)家的北屋里。
  晚上,魏国光、徐晓峰、吕子诚、孙象九、刘玉珍、崔世珍、吕××(姑隐其名)等七人静静地听着刘子光同志布置任务:“今晚处决汉奸贼子张朝良,他现正在李永湖家中打牌。我们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闯进去,抓出来带到村外去执行。如果情况有变,可以就地处决。行动部署是,崔世珍埋伏在李永湖家南墙外,防止他越墙逃窜;吕子诚、孙象九、刘玉珍为东路,由东面豁口进院;魏国光、徐晓峰、吕××为西路,从西面豁口进院;我(刘子光)跟随西路。”布置完后,我们分头直插李永湖家。当我们东路人距李永湖家还有二十几步远时,听到屋里有挪动桌椅的声音和谁输谁赢的说笑声。“来晚了,牌局已经结束”,不知谁小声说。我连纵儿步堵住了东豁口。这时,从院中走出一人,因看不清面目,我低声喝问“谁?”对方颤声回答:“我是小学的校长”,我一听是张莲塘,便放他过去。我疾步进院,见从北屋窜出一人直向南墙奔去,后脚跟前脚,遂又追出一人。当前者双手攀住墙头正要纵身越墙时,被后者拦腰抱住拉下墙来,二人扭在一起。这时我意识到前者是张朝良,后者是赵子敬。因他俩扭在一起,不能开枪,使张朝良赢得了时间,他抓住赵子敬的手猛咬了一口,趁赵子敬手劲略松,张朝良掰开赵子敬的双手,一拧腰将赵甩开,沿南墙根向西逃去。我见他不再扒墙,料定他想从西豁口逃跑。我便直插院西北角截击。当张朝良逃至西墙根往北拐弯时,我已先他两步到达他右前侧。我举枪待射,此时西路的徐晓峰等同志已适时进院,将张朝良迎头堵住。张稍一愣神,徐、孙双枪齐发,张朝良应声倒地,刘子光同志扭亮手电筒,连补数枪。汉奸走狗得到了应有的下场。
  张朝良被处决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土桥一带的大小村庄,群众拍手称快,敌人惊慌失魄。北庵日寇据点的炮楼上那面破膏药旗无力地随风摇晃着,似在为他们豢养的走狗招魂。

知识出处

德州文史第十辑

《德州文史第十辑》

本书记述了山东省德州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主编的德州文史第十辑,主要记录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发生在本地区的一些动人故事和事件;“人物春秋”,反映了本地解放前较有名气、有影响的爱国民主人士的事迹;“天涯儿女”,收录了本地远在外境他乡的儿女们的可歌可赞的业绩;“大潮浪花”,透射的是我市改革开放以来在一些领域发生的急剧变化的缩影;“文史资料”,奉献出的是日伪及国民党旧政权时期的一些珍贵史料。

阅读

相关人物

孙象九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多田骏
相关人物
李绍唐
相关人物
周玉魁
相关人物
张洪谟
相关人物
赵金利
相关人物
张福寿
相关人物
牟佃芳
相关人物
吕清怀
相关人物
孙耀卿
相关人物
李德福
相关人物
赵子敬
相关人物
张朝良
相关人物
德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