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驻我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城文史》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2931
颗粒名称: 敌驻我扰
分类号: K265
页数: 6
页码: 16-21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43年下半年,德县八九区大部分村庄在游击战斗中形成了抗日根据地,从边临镇到袁桥一带的七区,在张龙等同志的带领下,游击活动也十分活跃。
关键词: 德县 抗日 游击队

内容

1943年下半年,抗日斗争的形势有所好转。秋收后,抗战军民算是渡过了42年和43年上半年百年不遇的旱灾所造成的濒临死亡的艰难岁月。德县八九区大部分村庄在游击战斗中形成了抗日根据地;从边临镇到袁桥一带的七区,在张龙等同志的带领下,游击活动也十分活跃;抗日斗争由东向西不断延伸,迫使敌人只能白天出来骚扰,夜间蜷缩在据点炮楼里不动,一到夜幕降临大部分地区就成了我们的天下。
  尽管如此,我们的军事装备和敌人相比,还是明显的敌强我弱。这时候,德县抗日军民根据毛主席的“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战斗方针,机动灵活地同敌人搏斗。
  1943年11月中旬,在一个隆冬的深夜,八区区长王中民(即刘玉斌),在申家湾小学里召开“扩瓦”大会,“扩瓦”就是扩大我们的力量,瓦解分化敌伪力量,所谓“大会”,也只是有四十多个村干、教员和“开明士绅”参加。会上传达了上级关于团结抗日的指示精神,布署了我们德县八区的战斗任务,主要内容是瓦解伪军工作。
  会议结束后,王中民同志约我到申书奎家商量封锁和瓦解边临镇伪军据点的事,当晚我们进行了较周密的研究。
  当时,边临镇敌伪军驻守的情况是,鬼子驻在西街和南门里两个炮楼里,伪警备队驻在北街原刘铭曾的宅院,白天东西北门各有一个班驻扎的哨所,晚上都撤到其警备队部去,街中心十字路东驻有一个伪警察所,敌、伪、警、特总计约有两个中队不到二百人,但他们可随时给德州、陵县联系调遣。伪军的中队长是董树斋、陈少发、王善同等人,都是本地人所共知的惯匪,下边所属士兵,绝大部分都是当地人,有的当过土匪,有些是吸食毒品的懒汉二流子,也有一部分是42、43年因严重灾荒为混饭吃当了伪军,他们家属分布在德县、陵县、吴桥各地并都在我们掌握之中。
  一个寒风凛冽的夜晚,王中民同志率领八区区队到了边临镇东门外的东小庄,他在边临镇大桥布署了一个班警戒,派通讯员小王通知我到了边镇东门外的战壕里,我和小王的任务是待王区长喊话开始,即迅速走到东门,将事先写好的伪军“黑红榜”贴在东门上,并将渤海军区印制的宣传品扔进圩子墙内,汉奸“黑红榜”就是根据伪军的不同表现,在他的名字上画黑红点。死心投敌,对群众敲诈勒索,无恶不作,罪恶累累地画黑点,出身较好,罪恶轻微的画红点。伪军班长和士兵大部分是红点,当时,就连警备队小队长王善同也画了红点。这种活动曾一度起了分化瓦解敌人的作用。
  王中民同志拿着喊话筒,隐蔽在东小庄西头一堵半人高的墙头边,刚讲了四、五分钟,我这时正同小王在东门上刷浆糊贴“黑红榜”,似乎感觉头顶上空“哧”地响了一下,紧接着在王区长的喊话处“轰”地一声爆炸声,喊话顿时停止了。我和小王迅速跑到战壕里,静听了约十分钟,没有动静,刚站起来在壕内向北走,忽然在东门房顶上露出一个人头来,轰的一声向我们两人打了一枪,听声音象是土枪,把浆糊桶打掉了,小王的左臂挂了彩。我扶着小王顺战壕跑到北头,爬上来急急忙忙走到马颊河边,从衣服上撕下一块布给他包扎一下,到陈李庄找到村干部,派人把他送到王集去,我就隐蔽着回了夏庄学校。
  第二天,派年龄较大的学生夏守功,去边镇东门外探听消息,回来说昨晚八路军喊话,被汉奸陈少发的掷弹筒打中了,墙下流了一滩血。
  晚上,我连夜跑到五槽碾马庄找到王中民同志,见他躺在炕上,胸前被掷弹筒炮弹皮炸伤,好在伤势还不甚重,也知道了区队一名队员同志被炸死。
  当时,我们研究考虑,敌人为什么打的这样准,能够正中目标?应该做些调查研究。因为事先我们知道,夜间敌人在东门没有布岗,站岗放哨的都是边临镇街的居民群众,他们被迫轮流打更值班,敌人从据点放炮距离较远,为何能这样准确?
  事后,我们通过关系了解,说是陈少发中队刚由德州领到掷弹筒,向这个喊话方向试射,碰准了。但是我们也总结出一条教训,就是两月前王中民同志曾在这个地方进行过一次“喊话”宣传,这次又是在同一个地方,这就是有可能给敌人的射击提供了测绘条件。吃一堑,长一智,血的代价也给我们以后的游击战术提供了经验。
  1943年旧历春节年三十晚,农村传统习惯刚“烧香、请神”完毕,县政府通讯班刘应涛来我家说:“金秘书带领通讯班在夏庄南道沟里,叫我告诉你今晚封锁边临镇据点,扰乱敌人,不叫他们痛快过年。因你地形熟悉,叫你带几个通讯班战士围绕据点周围的村庄,挂一圈灯笼,然后通讯班向据点炮楼鸣枪射击。”我想了想说:“挂这一圈灯笼有七八个村,用的时间较长,最近敌伪特务有时夜间出来敲诈勒索,为防备万一发生敌情,最好叫本村贾春立也参加。”我一提此事,他很赞同,因他对贾也有所了解。
  贾春立原在八区(惠王庄)伪区公所当区丁,区丁就是给区长跑腿送信,听差打杂的,由于对群众有些勒索行为,所以造成群众不满。他在边临镇街有亲戚郭某,开大车店(即停车住宿饭店),属地方劣绅之流。他因家景富裕,开饭店旅馆,就和伪警备队、警察所勾结联系,敌伪抓捕群众敲诈勒索,受害群众托人求情,送礼行贿时,常常住在他的店里。他就是一个中介说合、挑词驾讼、从中渔利、为敌人服务的地方势力。
  我告诉刘应涛先找贾春立,叫贾再来找我,这样避免暴露身份。有贾参加万一遇到敌情甚至或被捕,有利于与敌人周旋。
  约一小时后,贾春立来敲我的大门,这是先由刘应涛把他叫到金秘书处,进行“训话”后又到我这里来的。我给他开门后,他很神秘地给我说:“八路军主力部队在此路过,驻了很多村。一位县政府的负责人给我谈了话,因咱俩是本地人地形熟悉,叫咱围边临镇各村挂一圈灯笼警戒敌人……”我做出极不情愿的样子说:“大年三十了,还叫人办这提心吊胆的事!”出门后,见有两个武装通讯班队员,拿着灯笼和一包蜡烛,没有说话就悄悄地先去边镇西边的洼李庄。这次行动贾春立虽然表现有点惊慌,但为了做“贡献”却很积极,还附带谈了些据点内部的情况。
  我们四人由洼李庄、王泽庄、簸箕王、马才、侯庄、王纪口转了一圈,贾春立爬到树上挂灯笼,我给他点燃递送,两个队员负责观察动静和警戒。最后走到贾庄南湾崖,刚挂完最后一个灯笼,事先埋伏在周围的县政府通讯班向边镇据点开枪射击,煞时间,枪声四起,步枪声、机枪声(是用大火鞭、爆竹装在煤油桶内燃放,音似机枪声)、炮声(是集束手榴弹爆炸声)此起彼伏响彻四野。于是边临镇据点内象炸了锅,吹哨集合,跑步呼喊,鸡飞狗跳,一片混乱。
  县政府通讯班总计20多人,一阵枪鸣炮响之后,即兴高采烈地转移到根据地过年去了。
  第二天,各村群众出于对鬼子、汉奸的仇恨,在互相“拜年”之际,自发地“以讹传讹”,纷纷舆论,说:“昨晚八路军的主力军过来了,部队过了大半夜,直到快明天才过完。”“听说是贺龙的部队,由桑园那边过来向东走,还有马队、炮车!”群众听到后,都笑逐颜开。
  鬼子、汉奸提心吊胆,一夜没睡觉,大年初一据点象坟墓似的死一样沉寂。

知识出处

德城文史

《德城文史》

本书从岁月回眸、春秋随笔、古迹寻踪、文史纵横等方面记述了德城的文史。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