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图书馆
山东省图书馆
机构用户
山东省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破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城文史》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2929
颗粒名称:
破路
分类号:
K265
页数:
4
页码:
8-11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42年,日寇推行其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抗日军民动员组织广大群众挖掘地洞,村村连接交通沟,夜间破坏敌人行走的土公路。
关键词:
日寇
三光政策
抗日
内容
1942年,日寇疯狂地对我抗日军民围剿屠杀,推行其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自德州县城通往边临镇、徽王庄、吴桥、陵县等地的土公路上,汽车、铁甲车时常往返。这时,我们也动员组织广大群众挖掘地洞,村村连接交通沟,夜间破坏敌人行走的土公路。
3月份的一个晚上,天下着濛濛细雨,一片漆黑,八区副区长魏华南告诉我,今晚组织三华乡十几个村的群众“破路”,从边临镇以北到大道孙据点以南这一段,是敌伪据点边缘地带,要格外小心。因我是当地人,地形熟悉,所以由我和侦察员老乔同志负责督导检查。各村群众有村干带领,指挥部设在申家湾,有事由老乔出面与各村联系,我尽量不暴露身份。
由于这个地段在敌伪三个据点(边镇、徽王、孙庄)之间,属边缘区,且社会人事关系较为复杂,组织群众破路又是兴师动众之举,所以,尽管由县、区武装做了些封锁和防范工作,但仍被敌人侦知,并遭到突然袭击,没能达到破路的目的。
午夜时分,各破路段刚进行不到一小时,突然边临镇北门外响起了枪声,原来是我们所设的监视岗哨,见到敌人出动,匆忙鸣枪报警。敌人从北门和东门分两路包剿而来,各段破路群众听到枪声后,很快逃避转移,煞时间都踪影全无。老乔同志说他去申家湾指挥部报信,要我向西逃避,这时已隐约看到了敌人手电筒的光亮。我飞跑到马升衢庄,刚进庄东头,不料大道孙炮楼的敌人也同时出动,许多敌兵已进了庄西头,这时我背腹受敌,无路可走,就转弯跑到当时的村长马吉林家。
马吉林是穷苦人,自幼随吴桥县的一些私业杂技团体“玩戏法”、“耍猴”、“耍把戏”,成年后,常年合伙耍杂技、跑江湖,为人很讲义气,但家景贫寒。日寇占领本地后,马升衢几家地主唆使支持他当了村长,意在使他应付当时的复杂局面,为他们服务。我们抗日区政府对他的家庭和为人了解后,进行了一些团结、教育和争取工作,马吉林成了一位“白皮红心”、“敌我两面政权”的边缘区村长。
我叫开马吉林的门后,这时边镇、大道孙两个据点的敌人都进了村,狼嚎鬼叫,鸡飞狗跳,一片混乱。
马吉林匆忙地把我藏在影壁墙后竖着一些玉米秸的角落里,这时敌人已在砸门,几个敌人进院后,其中有两个伪军认识马吉林,问有没有跑来八路和挖道的民工,马吉林回说没有,他们又到屋里查看一阵,在院子里乱转。这时有一个鬼子兵端着刺刀朝向我藏躲的玉米秸堆刺了两刀,当时我感觉左腿部划动了一下,但屏住气一动未动。马吉林见状,忙给那两个伪军说:“我带你们到各家看,有没有八路”。敌人走出大门,马吉林把门反锁上,也跟着他们走了。
大约在村里折腾了将近一小时,忽听见南面枪声又起,敌人弄不清情况,匆忙集合,抢了些包袱和几头牛、驴,回他们的据点去了。
枪响的原因是侦察员老乔将敌情报给指挥部后,区、县干部、战士几十人即由申家湾转向陈李庄、史家阉到边镇南门外的侯庄,朝向南门炮楼打了几十枪,然后转移到九区地带去了。
敌人走后,我从柴堆里出来,马吉林也从村里回来,这时我才感觉左腿有些疼痛,裤子内部也湿了一片,到屋里点上油灯,才看到大腿出血,原来是鬼子向柴堆捅刺刀时,差一点没捅着我,大概是在抽回刺刀时,刀尖划破了肉皮,血流不止。所幸马吉林多年干马戏团,保存的有点刀伤药,吉林与吉林嫂两人给我敷上药,包扎一下,因伤势不重,马上就能走路了。吉林嫂给我擦试棉裤上的血迹时,见到棉裤被敌人的刺刀穿透一个洞,如再稍偏一点就捅在我的左腹部。吉林嫂说:“你真是福大命大,差一点就见了阎王爷”!
自此,我与马吉林成了生死患难之交。建国后,我虽调到夏津、聊城等地工作,也从未间断通信来往。1964年吉林兄患严重胃溃疡病,我陪他在人民医院动了胃大部切除手术,由于他一生摸爬滚打,而且穷困潦倒,所以身患多种疾病,于1965年去世。两年后,吉林嫂亦与世长辞。
知识出处
《德城文史》
本书从岁月回眸、春秋随笔、古迹寻踪、文史纵横等方面记述了德城的文史。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