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知道的德州绿营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州文史》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2888
颗粒名称: 我所知道的德州绿营兵
分类号: K295.2
页数: 4
页码: 17-20
摘要: 本文记述了明、清两朝,德州为九省御路要冲、京师东南门户,军事、政治、经济地位颇为重要。清朝入主中原后,于顺治二年(1645),满洲旗兵驻防德州,顺治三年,德州旗兵移驻江宁。顺治十一年(1654),德州再次进驻正黄、镶黄二旗马步甲兵500名。这些历史,德州人大都知晓。
关键词: 德州 绿营兵 文史

内容

明、清两朝,德州为九省御路要冲、京师东南门户,军事、政治、经济地位颇为重要。清朝入主中原后,于顺治二年(1645),满洲旗兵驻防德州,顺治三年,德州旗兵移驻江宁。顺治十一年(1654),德州再次进驻正黄、镶黄二旗马步甲兵500名。这些历史,德州人大都知晓。但是,在德州还驻扎有绿营兵,所知者就不多了。
  清朝绿营兵,完全由汉族人组成,因以绿色旗帜为标志,故称“绿营兵”。它也是清廷的重要军事力量。德州绿营兵最初设置于顺治元年(1644),兵力为一标营(清朝军事编制)。直到光绪十三年(1887),在德州尚存有参将以下23名,骑兵73名、步兵341名,官兵共计437名。德州绿营兵早期隶属临清镇,嘉庆十九年(1814)归属曹州镇(今荷泽市)。镇以上直接受山东巡抚统辖。
  德州驻防之绿营兵,其最高长官是参将,并设有参将衙门(联云街路南);其次是守备,亦设有守备衙门(今玻璃厂维修车间)。参将和守备在德州直接统辖全部绿营兵。参将和守备衙门是军事机关,并不介入地方政府。它和德州驻扎的满洲旗兵亦无从属关系。
  德州绿营兵之驻扎地点,在州城小西门里一带,清朝时,这里称为“西营”。按清制西营官兵均可携眷,生活由国家供养。平时他们集中居住,以家庭为单位分散生活。在兵营之南侧,设有校场,当地人俗称“小校场儿”(苗家胡同西首迤北至水市街迤西),用来操练兵马演习阵法。此外,还设有专供军士练习射箭用的“箭道”(玻璃厂托儿所处)。箭道南北约200余米,东西约400余米,箭道于1958年被合营铁厂占用。据传说,西营全体军士在守备指挥下,每天早晨进行操练。他们有的练拳强身;有的练习传统兵器;有的练习射箭等。德州绿营兵除部分驻防在小西门里,还分驻防于四女寺、陵县、德平、临邑、恩县。平时分散驻防,战时集中参战,战后仍旧原地防守操练。在沿河、大路通衢设立营地,驻守官兵,划地分守,叫作“汛地”。绿营兵有时还协助地方执行缉私、查奸防盗、捕贼、保护漕运等任务。驻守在德州小西门里的绿营兵,每天早晨和黄昏以后,以鸣炮为信号,指示州城五个城门的军士按时开启和关闭城门。在白天如有紧急军情,也通过鸣炮传达守备命令,立即拉起各城门吊桥,并关闭城门。西营官兵这时便加强警戒防守。
  绿营兵的兵营,当时为什么设在小西门里,是有其一定战略意义的,根据明清两朝这一带的地理环境分析,小西门外就是旧运河,自小西门外顺城沿河向南走,不远就是“水馆驿”这一带当初是繁华的运河码头,小西门距九达天衢官道不足200米。更重要的是小西门以南大约150米处,自明朝初年修城以来,就是城内居民到城外取食用水的重要通道。城墙内侧设有水市,有钱的人家可到水市雇人“推水”或“挑水”,一直到德州解放前当地人尚称这里为“水市街”。
  清朝政府为保护漕运,保护运河码头,保护州城官民的食用水道,故在小西门设防,按军事要求是比较理想的地方。
  德州绿营兵是职业兵。其兵源补充沿用世袭制,一般是骑兵从步兵中选取,战兵从守兵中选用。守兵来源于驻防营兵子弟中不满十六岁之余丁。所有营兵享受薪饷制。当时,骑兵月银二两、步战兵月银一两五钱,守兵月银一两,余丁月银五钱,另外所有兵丁均月米三斗。守备月银七两五钱,另外年支养廉200两。
  我的高祖徐有曾是西营守兵,曾祖徐长岭是西营战兵,曾参加过高唐战役并且左腿负伤。过去我常听我父亲说起此事。西营官兵每遇到战争时,当即按令开拔赶赴战场,家人相送,生离死别,整个小西门里一片哭声。以前西营和东营(旗营)经常有来往,而且尚有通婚事例。
  德州绿营兵随着清王朝的日趋腐败、在长达200多年的时间内,曾经历了几次整顿和裁撤,但是,它一直延续到光绪二十八年。由于军费开支甚巨,山东巡抚周馥奏请清政府将德州绿营兵全行裁撤,《周慤慎公全集奏稿》。
  德州绿营兵历经几次整顿裁撤后,退伍官兵只得自谋生路。清政府为了安排好他们的生活,便组织他们学习火硝生产技术,以维持生活。直到民国初年,德州绿营兵的后裔,尚有二十四户,都居住在小西门里一带。
  随着时代的变迁,德州绿营兵虽不复存在,但他们的后代却把火硝生产技术得以继承下来。
  1989.9.24.

知识出处

德州文史

《德州文史》

本书收本书收德州教案、我所知道的德州绿营兵、日军投降前后德州的日、伪、顽、杂军队记述、宋达民其人、忆我在德州的一段经历、德州解放前夕一家三易其名的报社、记军事调处执行小组在德州、德州解放前汉族丧葬风俗、德州古瓷窑考、解放前德州儿歌选等20余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徐剑明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