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爱国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2880
颗粒名称: 第十一章 爱国教育
分类号: K827
页数: 4
页码: 119-122
摘要: 本章记述了山东省冯玉祥爱国教育,领导了推翻满清的滦州起义,参加辛亥革命;他参加马厂誓师,打击张勋的复辟;袁世凯称帝,他参加讨袁,维护民国;反对曹锟贿选政府,主张迎接孙中山先生北上共定祖国统一大业等等。
关键词: 冯玉祥 将军 士兵

内容

冯玉祥在幼年和青年时期,目睹外国人,特别是日本对中国的侵略罪行,深恶满清政府之腐朽;痛恨军队之鸟合,军纪之败坏,以及腐敗无能之丑象。凡此种种,深刻激发了他的爱国热忱。尤其是甲午战争,日本夺去台湾、澎湖、旅顺、大连等重要战略要地。这种环境把年轻的冯玉祥铸造成具有强烈爱国性格的军人。当他当了军官,特别是当了独当一面的将领时,对军队甚为注意爱国教育。在这个问题上,针对日本帝国主义最为明显。
  从他个人的经历看来,他领导了推翻满清的滦州起义,参加辛亥革命;他参加马厂誓师,打击张勋的复辟;袁世凯称帝,他参加讨袁,维护民国;反对曹锟贿选政府,主张迎接孙中山先生北上共定祖国统一大业等等。这些都是他能跟上历史车轮前进的爱国行动。
  他直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为反对日本侵略而进行的爱国教育有以下内容:
  他编写国耻歌,使官兵天天唱,以激发官兵反对日本的侵略罪行。歌詞是:“四年五月七日二十一条件,日本约胁我国欺我四万万,同胞奔走号呼共同赴国难,况我爱国军人铁血男汉?四年五月七日二十一条件,日本约胁我国欺我四万万。”与这个歌子相类似的歌子尚编有高丽、波兰、印度、安南(即现在的越南)、缅甸等亡国惨状的歌子,目的是用亡了国的人民的悲惨遭遇教育官兵(包括人民),以提高自强不息的爱国思想。上边所指的几个国家,当时都是被英、法、俄、德、日等国侵略而亡了国的国家。
  其另一种教育方法是把二十一条的全文,请著名书法家华士奎写成字贴,石印成册,发给军官及有条件的士兵临摹。这个办法,对官兵既进行了爱国教育,又能练大字,一举两得,为官兵赞许及欢迎。
  还有一个办法是在每年的五月七日进行阅兵,全军几万人围立在大操埸的周围。检阅完毕后,肃然站立,观看象征打击日本帝国主义的重型地雷的爆炸。阅兵前,由工兵部队把特大型的地雷以及相当数量的炸药埋在大操场西端的野地里。冯一声令下,二十一个地雷按预定顺序逐一爆炸,冲起的烟柱高达几十米,爆炸的声音北京城内都能听得到,城里人听到轰轰之声,便知道这是冯又为纪念国耻而阅兵了。
  地雷爆炸完毕后,便集合队伍讲话。他痛斥日本欺侮中国,强迫订立不平等的《马关条约》,掠夺大量土地,要求赔款四万万两银子等侵略行径。他用“覆巢之下,岂有完卵”、“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比喻,讲解人民与国家的血肉关系;用“亡国奴不如丧家犬”的沉痛词句,激发官兵的爱国热情和救国精神。讲完话以后,他便带领全体官兵高唱国耻歌。
  当时日本驻北京的公使名叫松室孝良,曾向冯提出异议,说冯的行动是不友好的。冯对松室孝良说:“你们侵略我们,割占我们的土地,订立不平等条约,要我们赔款,这是我们国家的耻辱。我们当然要纪念这个国耻日,直到我们雪耻。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你不要说三道四。”松室无言可对,无趣而返。
  冯还常给官兵讲述他的一位姓陈的朋友从美国回国途中,在船上遭受英国人的侮辱的故事。事情是这样的:陈某从美国乘船回国,同船的一位英国人说了些侮辱中国的话。那位朋友便气愤地向那位英国人说:“你不能小看我们中国人,我们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有四万万同胞,是世界上的大国。”那个英国人以蔑视的口吻说:“你们人多有什么用。如果夏天宰一口猪,被太阳晒上几天,所生的蛆比你们四万万还要多。人多有什么用?”那位朋友听了英国人侮辱的话,回到自己的舱里抱头大哭。冯讲这件事情的目的,就是激励官兵振作精神,奋发图强,求得国家和国民不受外国人的侮辱。冯善于讲话,他的讲话煽动力大,感染力强,官兵受的教育也深。
  以上只是略举例子以说明他对于官兵的爱国教育是非常重视的。也是多种形式的,其他的方法和内容还很多,这里不一一叙述了。

知识出处

文史资料

《文史资料》

本书记述了山东省彭秉信同志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南京)执教和任研究员二十年。一九七○年该学院撤销,始离休济阳。彭秉信同志虽已是年逾八旬的老人,却“活到老,学到老”,把“亦学亦写”当作养生之道。他热心于县政协的文史资料工作,克服诸多困难,撰写了《冯玉祥将军治军忆要》这部回忆录。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东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