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教育军官家属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2872
颗粒名称: 四、教育军官家属
分类号: K827
页数: 2
页码: 36-37
摘要: 本文记述了山东省冯玉祥教育军官家属,设立了“妇女培德学校”、缝纫、刺绣、编织等科目、热心教育,待学生极为亲切,甚受家属的深厚爱戴等等。
关键词: 冯玉祥 将军 教育军官

内容

西北军军官家属均系来自农村,而且多是包办婚姻,没有读过书(在五原誓师以后,有所改变),在家给丈夫写封信,也得求人代笔,殊为不便。将军为军官的家庭幸福着想,为避免夫妻因文化的差异而产生矛盾,便考虑给军官家属以读书的机会,遂设立了“妇女培德学校”。凡是随军的家属,几乎都入学读书。尽管有些家属年龄较大,但也有强烈的学习愿望。该校的校长由冯玉祥将军自己担任,副校长则由一位少校军医官的夫人(曾留学日本)担任,并负实际教育的责任。学生除学习文化外,还学习缝纫、刺绣、编织等科目。学生开始是学注音字母(那时还未使用拉丁字母拼音)然后读课文。当某些家属能用注音字母与其丈夫直接通信谈家务,说心里要说的话时,她和他们是多么的高兴啊!
  除以上课目外,还学习护理知识,将军常组织家属去军队医院护理病员,病员深受感动,这对增进官兵的感情起了不小的作用。我们可以想象得到,当病员知道是军官的家属为他们端水送饭、端屎端尿的时候,当军官夫人对他们体贴入微、问寒问暖问病情的时候,当然会感到安慰。士兵离家乡,别父母,生了病,得到照顾(那怕不是经常的照顾),可以宽慰其思乡之念。尤其当病员穿上军官家属为他们洗得干干净净的衣服时,铺上为他们拆洗过的被褥时,他们确实感到那些老大嫂们对他们的热情与温暖。
  前边说过的军医官的夫人,热心教育,待学生极为亲切,甚受家属的深厚爱戴。家属们和军官们,并因此也增进了对冯玉祥将军的衷心敬畏,各家属及军官中间,也自然增进了感情。受到将军对军官家属教育的影响,宋哲元后来亦因袭这种好办法,设立“妇女培德学校”,效果亦甚好。
  设立“妇女培德学校”,不但兴起了家属及子女的读书风气,也因此而推行了放足运动。家属出身农村,多数缠足。有了知识,自知其弊,便自动放足,同时逐渐对后代实行“天足”之风,对社会的影响很大。这确实是大好事。

知识出处

文史资料

《文史资料》

本书记述了山东省彭秉信同志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南京)执教和任研究员二十年。一九七○年该学院撤销,始离休济阳。彭秉信同志虽已是年逾八旬的老人,却“活到老,学到老”,把“亦学亦写”当作养生之道。他热心于县政协的文史资料工作,克服诸多困难,撰写了《冯玉祥将军治军忆要》这部回忆录。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东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