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2865
颗粒名称: 前言
页数: 3

内容

写冯玉祥将军生平事迹的书已出版好几本了。一九八二年将军百年诞辰以后,在报刊上也常见到记述将军事迹的文章。无论出版的书还是一般的文章,总的说来是符合历史事实的,然有的书或文章也有不够准确之处,不过这无损于对爱国将领的正确评价。
  出版的书,以将军生前自己所写《我的生活》、《冯玉祥诗歌选》及冯洪达、余华心所写的《冯玉祥将军魂归中华》为最确切。因此,我觉得再写,则恐受画蛇添足和为冯树碑立传之讥,故多次执笔而复搁置。可是有几位老朋友知道我先后几次在将军身边工作过,一再促我写点有关冯将军治军的事。洪达、华心两同志也知我在将军身边工作时间较长,总希望我写点别人不曾谈到的事,以丰富史料和增强一般人对将军的了解。踌躇再三,最后遂拟定了《冯玉祥将军治军忆要》这个题目。但由于事隔了几十年,手头缺乏文字资料,更因我年已逾八旬,没有充沛的精力去搜集有关文献作为参考,所以给自己规定只限于治军方面的“忆要”。把我亲身经历,亲眼见到,亲自听到,而且是记忆比较清楚的事情写出来,尽量做到实事求是,力避夸张之嫌。但终因事隔甚久,也可能出现与当时事实小有出入之处。不过,我必竭力作到无误的程度。
  我是用反复回忆的方法,追忆往事发生地点、时间、性质,以及一些相关的人物,不加个人观点,功过是非由读者自己去评定与判断。
  写将军之治军,自然离不开他本人的性格、品德、生活、思想及作风等等。上述这些,又是与他的家庭状况及所处的时代分不开的。
  冯家庭寒微,生活贫困,非发愤不足以温飽。这就把他铸造成为具有一付坚忍不拔,勤劳朴素,艰苦奋斗,刚直不阿,坚贞不移的性格。他自幼即在腐敗透顶,软弱无能,毫无纪律,凡战则皆敗的清末军队中当兵。目睹这些使人痛心疾首的现象,他遂萌发了改造军队之念,要把军队训练为素质优良,有纪律,有战斗力,保国卫民的武力。他处在中华民族外患频仍,国几不国,国内正酝酿着一场伟大变革的动荡时代。这个时代把他锻练成为紧跟历史车轮前进的风云人物。中国共产党的救国路线,又使他的思想有了新的发展,成为反对蒋氏独裁,主张坚决抗日,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的爱国将领。他的一生是卓绝不拔,艰苦奋斗,追求光明,矢志救国的一生;是好学不倦,诲人不厌,刚直不曲,疾恶如仇的一生。他紧跟中国共产党的路线,一直走到他生命的尽头。由此看来,党给他以“爱国将领”的评价是恰当的,是有分量的。
  冯先生勤奋好学,手不释卷,博览群书,尤其对历代军事家的兵法,著名将领的统兵艺术,治军要领,知之甚多,领会较深。他能广征博采,身体力行,融会贯通,形成他自己的一套治军办法,因而使他当时所率领的军队具有不扰百姓的声誉。
  我写成这篇回忆,深望当年同在冯先生率领的军队中工作过的老朋友,以及曾经与冯先生和其军队接触过的知情人士不吝赐教为感。

知识出处

文史资料

《文史资料》

本书记述了山东省彭秉信同志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南京)执教和任研究员二十年。一九七○年该学院撤销,始离休济阳。彭秉信同志虽已是年逾八旬的老人,却“活到老,学到老”,把“亦学亦写”当作养生之道。他热心于县政协的文史资料工作,克服诸多困难,撰写了《冯玉祥将军治军忆要》这部回忆录。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