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谊中学历史沿革调查纪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济南文史资料选辑 第六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2852
颗粒名称: 正谊中学历史沿革调查纪要
分类号: G529.52
页数: 64
页码: 112-175
摘要: 本文主要记述了济南私立正谊中学的基本情况。包括创办、建立。
关键词: 教育 正谊中学 济南

内容

创办简况
  私立正谊中学于1913年秋招收两班(同年级)学生,并于9月8日举行开学典礼,是为建校之始。创办诸同仁采“正其谊,而不谋其利”①之意命名正谊中学,藉以申明宗旨,昭告社会。
  正谊创办人,其一是刘冠三(恩锡)先生,山东高密人,山东高等学堂师范馆②速成老班学生。同盟会创办之初,先生即经谢鸿寿介绍入盟。1906年春,因主办白话报③宣传革命,遭师范学堂监督方燕年挂牌除名。同年,冠三集合同志,创建山左公学④于北园大杨庄,作为宣传、组织民主革命的阵地。
  另一创办人是鞠承颖(思敏)先生,山东荣
  成人,经刘冠三介绍加入同盟会。冠三创山左公学,鞠即参与其事,并任教山左。1907年山左因宣传革命遭代理提学使方燕年查封,冠三避走青岛,鞠承颖在省城(济南)与正谊中学其他创办人、优级师范同学王讷(墨仙)、陈名予等恢复山左于城内西公界题壁堂⑤,重新上课,并推王讷为山左校长,继续将山左作为推动民主革命的阵地。当辛亥革命事起,山左师生多分头奔赴革命,学校停顿。
  为辛亥革命奔走而险遭杀害幸免于难的鞠承颖,再集邓冠三、王讷(1908年入盟,辛亥曾策动山东独立)、蒋衍升(蒋字洗凡,山东博山人,山东大学堂师范馆学生,1905年被选送日本留学,受业于东京弘文学院,高彭年(字景篯,山东潍县人,优级师范毕业,同盟会员,1915年于正谊中学学监任内遭袁党山东都督靳云鹏杀害)、王世栋(字祝晨、山东齐河人,优级师范
  毕业,我省著名教育家)、于明信(字丹绂,山东临淄人,优级师范毕业,辛亥奔走革命于青州、诸城、青岛,是年冬被德人拘押于青岛,几被引渡杀害)、祁锡堉(字蕴璞,山东益都人,满族,优级师范毕业,爱国教育家)、闫容德(字绶青,山东惠民人,山东优级师范毕业,同盟会会员,辛亥前创办棣州中学,曾策动革命),还有我省教育界知名人士曹汇源、王士楷、李人霭、贾乃宽、沙明远、秦少文、崔星符、田象孚、于璜、邓树屏、郭葆珍、赵同源(多属优级师范师友)及省议员张衡塘、商铭德、陈铭鼎等计七十余人,于1913年创建正谊中学于大明湖畔闫公废祠⑥。
  据正谊中学早年学生,以后又先后三次出任校长的路汝玮回忆,该校乃是由山东革命派重要人物鞠思敏、刘冠三、蒋洗凡、王祝晨等为反对复辟、推动革命而创办的学校。
  正谊创办于袁氏窃国之前、主要创办人多属辛亥前后我省革命派重要人物。这些人清末为策动民主革命即曾创办山左公学,1915年正谊学监高景篯又因反对复辟惨遭杀害。综合历史遗迹,对照知情人物的回忆,求证于断简残篇,当能说明该校创建之初即立足于民主革命,反对封建复辟,所以说正谊中学是具有革命传统的。
  初建回顾
  1913年邓树屏勘定校址后,即由崔星符经办,首先租赁闫敬铭废祠东庑及庑之南、北耳房,作为校舍。开办费用则由创办诸同仁捐款支付。开学后,创办诸同仁又按月认定常捐数目,并以所收学费支付经常费。校具则由社会人士捐赠(文革前尚存两木柜,是创办时遗物)。授课教师,皆不支薪俸,仅免费供给大锅饭一餐。当时推定鞠承颖为创办者召集人兼任校长。承颖不仅
  不支薪金,并且按月将所任高师校长的薪俸大部捐赠学校。又推定田象孚专办校务,举凡安排课程、筹划伙食、办理文书、购买零星教学用品,象孚皆身任之,每月仅自学校支膳食费拾元。承颖校长,以及任课诸同仁,皆自行扫除和振铃上课。
  1913年9月8开学后,又招中学补习班一班,小学教员训练班一班。首先来校义务任教的教师有于明信、郭葆珍、秦少文、李人霭、赵同源、高彭年、傅逸民、王世栋、许名世、刘福顺、胡子冲、闫容德、王讷、庄艺等。
  建校之初尚可追记的学校大事计有:
  1914年,私立正谊中学经教育部审查准予立案,是年经省议会提案,省长公署批准,每月拨给学校补助费一百元。
  1915年,正谊中学的反袁复辟政治倾向有所暴露,学监高彭年遭逮捕杀害,同仁多处险境,
  校务几濒停顿,幸承颖校长素孚众望,居险不失故常,稳住局面,而当局又碍于清议,亦未敢遽然查封学校。翌年,袁氏病死,正谊终于度过险关。
  1916年,由省议会提请,省长公署批准,解除闫公祠租约,划该祠为正谊校产。创办人赵同源当时正任一中校长,遂运一中土山填充正谊院内荷花池及潜亭东西湖田。
  1917年春,鞠校长赴日考察,校长由于明信暂行代理。是年创办同仁集会,议决发起建校募捐,并推定张衡塘、崔星符、刘毓芹、胡淮藩等,筹划执行。承各界热心捐助,集款四千一百元,于翌年二月动工兴建西北楼教室二层十八间,平台下教室四间及远眺明湖景色的平台一座。自1913至1917年,经过五年奋斗,正谊中学粗具规模。
  五四运动在正谊中学
  五四运动前,正谊中学创办人,史地教师祁锡育编写《八十年国耻史》,在正谊、一师等校宣讲,激发青年学生爱国热情。
  1919年5月4日,反帝爱国运动发生于北京,翌日,消息传来,济南各校奋起支援。正谊中学学生会,立即组织同学走向街头示威游行,誓作北京学生后援。
  6日,济垣各校各推代表两人,组成外交后援会。正谊学生代表李怀珠当选为组织部长。
  7日,山东各界六十二团体假省议会召开“五,七”国耻纪念大会。正谊创办人众议员王讷在大会上评述巴黎和会山东问题交涉经过。大会致电大总统徐世昌、参加巴黎和会专使陆徵祥等,反对签字。正谊校长鞠承颖(省议员)、教师田象孚、于明信(一师校长)、王祝晨(省
  议员)、陈绍裴,学生李怀珠、闫懋敬等率队参加纪念大会。
  10日,济垣各校学生联合会召开全体学生大会于南关演武厅,电请释放北京被捕学生,惩办卖国贼,并电参加巴黎和会专使,请其据理力争,并拒绝签字。大会公推六名代表(其中有正谊学生会领袖闫懋敬)谒山东督军张怀芝、省长沈铭昌,要求发给军械实行兵式体操、准备如外交失败,即以武力收回我山东主权。
  20日,北京学生举行罢课斗争,济南学生联合会作出决议,于23日举行总罢课,支持北京学生斗争。23日早,正谊、一中、一师等各校学生齐集南关演武厅。大会由工专学生张文英、正谊学生李怀珠等主持,通电北京自即日起济南学生全体罢课。会后,学生每人均手持收回青岛的小旗,高呼:“废除二十一条件!”“收回青岛!“惩办卖国贼!”等口号,举行游行示
  威。
  嗣后。正谊罢课师生每日举行街头讲演,查禁日货,散发传单。在祝晨老师支持下,正谊、一师、一中部分学生发起组织“华醒商行”,低制日货。
  6月9日,各界联合会决定罢市,并由商会和学生联合会组成学商联合会,负责拟定罢市具体行动,正谊学生会是学商联合会积极成员,分工负责参与城内罢市事宜(决议分区负责,以白旗为号,学生预先布好岗位,负责动员罢市,劝阻军警勿予干涉)。
  10日凌晨,正谊分工执行任务的各组学生纷纷走上街头、一面支持商家罢市,一面和干涉罢市的军警交涉,胜利完成罢市任务。
  11日,正谊大队学生参加了西门大街学生与军警面对面的斗争。双方对峙直到深夜,迫使省政当局派出代表宋宪卿(警察厅长),唐柯三
  (交涉署长)等,答应学生急电北京,力争收回青岛等四项提案后,学生才散去。
  18日,正谊中学教师田信卿、韦季禛以省教育会代表身份参加赴京请愿团去北京,正谊师生热烈欢送。
  7月1日,正谊学生杨澎,齐大学生王志谦等,在商埠检查日货,和日本浪人发生冲突,王志谦被日方捕去。杨澎跑步到学联报告,学联召集学生及各界群众数千人,在布政司大街(现省府前街)列队去省署请愿。愤怒群众并把日本领事馆围困。省长沈铭昌派交涉员唐柯三去日本驻济领事馆交涉,日领事迫于群众压力,当晚释放王志谦。学联命杨澎负责认领,以免受骗。
  夏秋之交,支持、参加了济南学生运动的正谊创办人鞠承颖(省议员、正谊校长)、王祝晨(省议员、一师附小部主任)、于明信(一师校长)等,发起创办“尚学会”于济垣,推祝晨老师主
  编该会机关刊物《文化新介绍》,借此传播新思想、新文化,讨论时局,推动爱国运动。先后刊出教育专号、文学专号、哲学专号。
  9月底,河南学生为要求收回高徐、顺济铁路,派代表团赴京请愿。济垣学生响应,学联一中学生曹伯琪、正谊学生李怀珠、一师学生曹寿泉、蚕桑学生刘菊华(女)等四代表赴京请愿。
  10月1日,山东及各省代表三十余人,于上午八时在北京中央公园集合,到新华门总统府静坐请愿,至下午五时,北洋政府派出武装军警逮捕请愿诸生。李怀珠是当时被捕学生之一,拘押于北京警察训练所长达六十余日。
  1920年元旦,一中、正谊学生根据学联安排,假大明湖东岸大舞台演出反帝爱国新剧。十时许,观众毕集,突来大批军警,手持木棒皮带,驱逐观众,勒令停演,并与一中、正谊学生发生冲突。一中学生会领导人当场被殴伤。
  3日,济垣各校组织教职员联合会,正谊中学校长鞠承颖被推为会长,正谊创办人教师、一师附小主任王祝晨被推为宣传股长,作为学生后援。由祝晨老师起草,鞠校长署名,发表宣言痛诋当权者的专横。经鞠、王等师长的呼吁奔走,当局被迫承认错误、承担受伤学生医疗费用。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正谊中学
  创办正谊诸同仁,多属山东教育界的前辈,又是辛亥前民主革命的先驱,反袁立场鲜明。五四运动时爱国热忱见诸行动,办学民主,有教无类,教学成绩斐声社会;因而学校声誉日高,各县负笈来校求学者,络绎于途。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正谊中学趁革命观念深入人心的大好时机,取得了大发展。
  校舍的扩建:1921年由刘冠三、崔星符、王居敬自上海、安东募得五千四百八十元,1023
  年由市政厅补助款项若干(数目不详),1924年又发行有息债券一万元,以及学校历年结存,先后由崔星符监修,建东北楼两层八间(大教室两个)。洽购校址东南隅临街私房一所,由赵同源监理增建东南楼两层八间(大教室两个)、正南楼两层十六间(教室三个,大门过道及东西耳室,后来也改为一个教室)、各部办公室及教员宿舍。1923年,重修西起鹊华桥东段石路及滨湖码头,于校东北隅购置东西钟楼寺街民房一所,设正谊第一附小。1925年购东郊黄台站对面悦来公司旧楼及房基,经崔星符监理,改建三层大楼一幢,计五十四间,平房四幢,作为正谊高中部及第二附小校址。运动场一再开辟。图书室的藏书逾万册。生化物理实验仪器、设备,均较可观。
  教师及数学的成就:1915年,正谊中学创办人兼校长鞠承颖、正谊中学创办人聊城二中校长王世栋,自费联袂赴江南、直隶,北京考察教育。
  1917年上半年,鞠校长又赴日本考察教育,对比得失,痛感山东英文、理化诸科现状落后,陆续敦聘江、浙学有专长的教师郑杏荪(又桥)、关新槎(月舫)、洪寿蓬(仲槐)、徐受谦、陈学普(仲盛)、吴嗣伯、湖北陈洪度(绍斐)、安徽唐镜秋、陕西马承修(克先)等外省教师来校任教,吸收新生力量,打破皆由优级师范、高等师范出身的知识分子任教的旧框框。
  1922年,正谊创办人王世栋出任一师校长,与正谊校长鞠承颖共同制定教育大包围政策(指采用各种方式方法创造学习气氛,推动学生扩大知识领域)。其中一项是邀请南北教育界知名人士来济讲演,如黄炎培、陶行知、方环如、张伯苓等,使受业诸生获益非浅。
  学制及校刊:1919年正谊中学采取春(2月)、秋(8月)两次招生,称重年制。1922年,施行新学制(三、三制)。1924年,设高中部。当时
  在校学生常达一千四、五百人。1923年,举行十周年校庆,印行十年学校概览,成立正谊校友会,出版正谊周刊,发行对象涉及本省及附近各省重要学校及升入高等学校的校友们,经费由学校支付,语文教师徐金台、学生徐宝琦任编辑,该刊受到校内外进步师生的支持。至此,学校基础日见巩固,规模渐次扩大。
  中共党团在正谊中学:正谊中学的成长发展过程和当时整个社会的动态是相呼应的。经过五四运动的考验,说明了正谊中学师生爱国进步的要求是一致的。运动后期,原历城师范讲习所学生运动中的积极分子王克仁被原校除名,经学联介绍,于1920年1月转来正谊就读。克仁和受到运动启示的原正谊学生刘焕岱、田文清、宋辅圣等十余人组成“协志读书会”,阅读进步书刊,交换读书心得,寻求救真理。1921年,王尽美组织马克思学术研究会于贡院墙根教育会内,王克
  仁、宋辅圣等进步青年纷纷参加。1922年9月,中共济南直属支部召开共青团成立大会于育英中学,正谊中学学生李卓午、宋辅圣第一批入团。是年暑假后,经正谊中学进步教师陈绍裴介绍,自北京邀请马承修(克先)来校任教。承修在京参加五四运动,与许兴凯(抗战时西北大学教授)、楚图南同中国共产党早有接触。来济时许兴凯写信介绍承修老师来济后与王烬美联系。故承修一到济南,立即与尽美在一中传达室晤面。从此克先、尽美结成深厚的革命友谊。
  1922年9月底,中共中央特派员陈为人主持召开济南地区党团支部会议于李公祠西街西头路北刘姓前院西屋(尽美住此房内),当时济南地区的党团员王翔千等在场。据克先老师五十年代回忆材料,当时在场的有正谊中学学生共青团员宋辅圣、李卓午、陈桂林三人。在这次会上由陈为人代表党中央任命克先老师代理济南地区直
  属支部书记职务(时尽美不在济南)。
  通过克先老师的渠道,党中央机关报《向导》周刊,经北师大党组织关系按时寄来,在正谊中学小卖部出售。
  1922年冬,根据党中央指示,济南直属支部党团员发起民权运动,于李公祠西楼召开民权运动大同盟成立大会,邀请国民党员和社会知名人士参加会议,以反对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打倒土豪,为人民争取民主权利为会议中心内容。大同盟第二次集会是在大布政司街(现省府前街)齐鲁书社举行,正谊中学教师党员马克先、学生团员宋辅圣、李卓午,以及进步学生徐宝璞、王克仁等十数人曾参加了会议。会议充满反对军阀统治要求民主权利的政治气氛。
  1923年春,假省议会举行伍廷芳(护国军政府外长)追悼会。在克先老师主持下,以社会主义青年团名义印发宣言,提出打倒军阀陈炯明、
  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土豪劣绅、劳工神圣等口号。克先老师当场散发书面宣言,并登台阐述宣言大意。正谊中学进步学生徐宝璞。王克仁等十数人出席会议。是时曾拍照留念,长期悬在贡院墙根教育会办公室内。
  同年5月5日,在省教育会(贡院墙根),王烬美、马克先组织马克思诞生一百周年纪念大会,正谊中学学生数十人参加了这一纪念活动,学校并以乐队支援了大会。
  1925年,正谊中学学生吴宝璞(石英)入党,曾任中共党团正谊支部书记(山东党史档案资料选编第一集159页表载正谊支部负责人是吴宝琨,据笔者查证,宝琨乃宝璞之弟,此系宝璞之误,错误原因不详)。支部成员有3—5人,据笔者调查,是正谊中学中共党团支部建立之始。
  1926年寒假,济南各校学生多回乡,中共济
  南地委曾委托正谊、育英两支部共同负责全城党团领导工作。同年吴宝璞被任命为团省委副书记。五月以吴为首的正谊中学支部出席了济南地委召开的团员代表大会,听取讨论了地委工作报告,各支部分别向地委作了工作汇报,经团地委指示,正谊支部决议案全文如下:
  1、注意发展我们的组织及民校(指国民党)。
  2、在支部会上应多讨论实际与理论问题。
  3、发起或参加各种灰色团体(指外围组织)。
  4、多推销我们的刊物扩大宣传。
  5、支部书记应按期向地委报告并与地委建立密切联系。
  6、今后支部书记要切实负起责来指导督促工作。
  7、秘密进行学生会之宣传。
  同年秋,刘文彬(号君雅,曾在胶澳中学读书并参加五卅运动)转到正谊,在卅六级就读。
  入学后不久,经一中学生共青团支部书记、丁理堉介绍,于是年深秋参加在省团委书记关向应主持下的四里山共青团会议,并在会上被介绍入团。按照向应同志的指示,建立了正谊中学团支部,先后吸收三十五级学生张连城(玉堂)、孙振恭(云甫)、三十九级学生张承溪(竹溪)、四十级学生杜金奎(星五)以及杜汝延(海臣)、丁观海、吴宝兴(振卿)、杜屺岑(菊朋)、厐昆萌、吴宝英、李思孝(慕先)等十几个学生加入共青团。
  在君雅同志领导下,正谊团支部还创办了地下刊物《传观报》。报是手写复印,每月一期,每期发行十多份,前后共出十多期。报载革命理论及学校重大事件、书评等,间或插有漫画。该报常由向应同志指导定稿,复写后采取团员分头秘密传送的方式进行宣传。
  1927年暮春,君雅受济南团委书记王伯阳委
  托,代收秘密材料,其中一部分被同学发现交学监孙老师,但校方没有提这件事。另一部分藏在西北楼下地板下面。解放之初,君雅同志曾通过组织关系,撬开西北楼下地板寻找,终未找到。
  1926年,正谊中学英文教员陈绍斐兼代一师英文课,经一师学生马守愚介绍加入共产党,与史地教员马承修、津浦站副站长刘荣生组成中共党组,在省委丁群直接领导下,从事宣传活动。同年,利津籍原东南大学附中学生中共党员李竹如(贻萼,又名世华),经綦际霖介绍转来黄台高中部二级受业。在马克先、李竹如领导,陈绍斐、马希文(初中部中共党员学生)联络下,于黄台高中部组成读书会,高一级临沂杨鹏、牟平徐本初、高二级历城李梅生、高三级惠民宋缉斋、黄县吕广恩、高四级禹城孟庆和,以及后来转学离校的周荣鑫等学生参加。常在下课后,借口研究功课于楼东首大教室举行讨论会,交流动态、
  宣讲进步书籍。克先老师曾讲《经济侵略下的中国》,李竹如同学曾讲马克思经典著作学习心得,李梅生讲过河南军阀寇英杰暴行,大家曾共同学习过“反杜林论”。据马老讲,文革前图书室有几本老版《反杜林论》还是当时读书会遗物。希文同学心地坦诚,遇事勇于挑重担。其党员身份有所暴露。每每自大明湖校本部去黄台高中部传递消息,怕遭侦缉队盯梢,不敢走大街,常沿北关、黄台之间的铁路线前往。1927年春,去广州参加革命,同年十二月随张太雷于广州起义牺牲。竹如同学以后参加我省新闻宣传活动,创办《大众日报》,抗战中牺牲。
  1926年5月,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通过整理党务案,山东国共两党关系日趋紧张。正谊中学初中部共青团书记刘文彬接受省团委关向应指示,跨党加入国民党(共产党员身份是秘密的),组建正谊中学国民党区党部,任区党部主任委
  员,负责和国民党部朱渥丹(一师学生)联系。因此正谊初中部国共两党曾由君雅同志集中领导过。
  国民党在正谊中学:据笔者采访调查,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教员中有郯城黄醒炎、寿光杨澎(沛如)、峄县褚步程(衍颢)、博兴常子忠、平度侯圣麟加入国民党;学生中有肥城徐伯璞(号宝琦,正谊校刊主办人,学生领袖)、诸城王仲怡、临朐吴宝璞(跨党)、诸诚李守超(跨党)、广饶项传远、泗水李延年、禹城杨业孔、黄台高中部济阳何统修、利津岳朝桐、陵县徐树楠等加入国民党。1924年—1925年,正谊中学校本部设有三个国民党区分部,由何统修、徐伯璞、李宇超分别负责。1924年11月,孙中山先生应冯玉祥将军邀请到北京与北洋军阀权要共商国事。12月下旬,在天津接见并委托王烬美、王乐平、闫容德(正谊中学创办人)等为国民会
  议宣传特派员。嗣后山东各界成立国民会议促进会筹备会于省教育会内。
  1925年3月12日,中山先生逝世。济南各界召开追悼大会,正谊中学国共两党学生联合参加了追悼活动。
  “五·卅”反帝斗争:1925年6月6日,沪上惨案传到济南,正谊中学立即派出代表出席了在一中召开的省城各校学生联席会议。江苏籍一中学生共产党员芮双被推为大会主席。大会先由中共山东省委负责人丁群报告上海近况,次由青岛纱厂代表报告青岛纱厂近况。工专学生共产党员郑子瑜提议从速组织济南学生联合会,经过讨论决议,组成济南学生临时委员会(齐大、女师代表表示须回校磋商。推张子阳、罗家猛、徐宝琦(正谊)、芮双、秦茂轩等十七人为委员。委员会分设总务、交际、宣传、文件管理、调查等七股。
  7日上午,临时学联仍假一中召开代表会议讨论罢课、示威等各项行动,分别通过对上海事件的十二项、对青岛事件的六项要求。
  8日,正谊中学谨遵学联决议,开始罢课。午前九时,前往省议会与各校汇合,出发游行,沿途散发反帝传单。至督办公署,由学联代表七人递交请愿书。大队出城去商埠,走到二大马路纬一路执法队门前,推代表二人慰问青岛日纱厂在济被押的工人。再去英、日领事馆递交抗议书并取回英、日使馆收条。午后三时许,游行学生散队。五时,临时学联代表又举行会议,决议事项如下:①9日,齐大、一中继续游行,其他各校均在各要路口讲演。②讲演学生臂缠黑纱致哀。③各校同学每人捐款一角。④致电各省,呼吁共同行动。
  9日,正谊学生遵照学联决议仍继续罢课,按照划片派出小组在城内各通道进行讲演。烈日
  中慷慨陈词,听者热泪盈眶,途为之塞。
  下午五时,各界十三团体假商会召开联席会议,决议召开市民大会,推定李郁亭等三十八人为筹备委员,由王翔千起草告市民书。
  11日上午,在商埠公园举行大会,到会群众逾万,公园门前横悬白布,大书“市民大会”四个大字。午前九点,正谊及各校学生先到,其他各团体陆续到会。十点半,振铃开会,正谊中学校长鞠承颖被推为大会主席。鞠登台报告开会宗旨,号召与会者坚持到底,争取胜利。李郁亭登台倡议默哀,全场哑然,这时只见白旗翻腾,沉寂凄怆。旅沪山东学生会代表、正谊毕业生李宇超等上台报告沪上惨案经过。正谊教师马克先、黄芝田先后登台宣讲反帝大意。
  是日,督、省两署在爱国舆论的压力下,接受市民大会“惩凶赔偿”、“释放被捕学生”、“收回租界”等要求,大会并请转电中央,郑重
  交涉。
  17日下午,济南各界成立雪耻会,到会各团体代表三百余人,由李郁亭主持会议。大会公推正谊中学校长鞠思敏和李郁亭、陈雪南为总务委员(领导会务),正谊学生学联领导成员徐宝琦、吴石英当选为宣传委员。
  24日,济南各界代表鞠思敏、柴官军、李月楼等前往督办公署,要求释放被拘押于执法处的青岛被捕工人。经反复交涉各方努力,7月1日下午四时被捕工人李怀材、苏美一等六人被释放出狱,各界代表前往迎接,并于省教育会举行欢迎慰问大会。正谊中学学生吴石英代表学联致欢迎词。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的正谊中学
  1928年蒋系国民军北上,奉系军阀张宗昌向冀东撤退,日军福田部自青岛登陆开往济南,干
  预中国内政,终于酿成“五·三”惨案。
  正谊中学在“五·三”惨案中:4月底蒋系国民军进城,黄台高中部教师马承修、陈绍裴、杨沛如,学生李竹如先后被国民党通缉。五月初济南秩序大乱。绍裴于一师校内被逮捕,承修、沛如、竹如皆远飏。三日,日军于小北门开炮轰击,正谊中学南北楼首当其冲,师生星散,校务中断。南楼中弹数发,楼顶原系红瓦,事后修葺特选白瓦替补,用来作为国耻纪念,借以激励师生。自此,外界有“破正谊”之说。乱中,校本部有乔尚辰,黄台高中部有崔星符守护,设备大致得以保存。
  济南秩序大乱,警察某奉命押解陈绍裴去正谊中学查证,陈趁机自后院湖上逃走,幸脱危难。
  八月,鞠思敏校长不避艰险,自济南脱身去泰安,出席全省教育设计会议。会毕,鞠去
  苏、浙、京、沪作教育考察旅行。
  1929年春,济案趋向解决,思敏校长返济,率先招生复课。是年因日寇入侵,民生凋蔽、复校时学生锐减,初中部报到复课者,四十二班八人,四十三班五人,四十四班二十四人,四十五班仅二人,四十六班十三人。到校学生虽少,但学校仍照常开课,并招收新生四十七、四十八两班入学。高中部被迫停办,田象孚主持在原黄台校址暂行召集第二附小学生复课。开课不久,适逢“五·三”周年纪念,思敏校长亲率中学部师生百数十人,集会于东北楼二楼大教室,师生共忆去年今日,济南人民惨遭杀害情况,校长激励青年奋发自强。
  六月,济案平息,省府自泰安迁回济南,社会秩序略为恢复。学校遵令改组,创办同仁,推定鞠思敏、于恩波、王世栋、陈鸾书、宋还吾、杨澎、王世楷、王云峰、蔡自声、孙愚溪、赵同
  源、路孟凡、闫实甫十三人,组成第一届校董会。并推于恩波为董事长,鞠承颖为校长。
  8月,老校长鞠思敏奉命创办第一乡村师范。12月正谊中学董事长于恩波坚辞,校董会改推鞠思敏为董事长。从此鞠校长再没有回到学校做具体工作。鞠老掌正谊校务凡十五年,敦聘教师,兼容并包,招收学生,有教无类,再三强调学校是育人的场所,绝无理由把难以教化的学生排除在校门之外。处民主运动,常居前列,从不计较个人安危得失。鞠老离开了正谊中学,但鞠老开创的风范仍在一定程度上一定范围内影响着它。
  正谊中学人事变迁:北伐军进入山东,政治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一批原正谊中学前几期的毕业生,从不同渠道返回母校工作,他们对三十年代的正谊中学发生了一定影响的,有:诸城籍莫斯科中山大学留学归来的路汝伟(孟凡),峄县
  籍留学日本归来的褚步程(衍颢),寿张籍朝阳大学毕业解除了通缉令二次回到母校的杨澎(沛如),诸城籍留日学生王仲怡,肥城籍留日学生徐伯璞(宝琦),章邱籍北大毕业的陈象萃(会文);另有不是正谊毕业学生来学校任教的河北博野籍中共党员边贯三(师之),湖南籍的黄昌(昌孝),德县籍的顾玉轩,安徽籍的陈济源、陈寄生、赵图南,利津籍鞠校长的高师学生綦际霖等。
  1929年6月,路孟凡、杨沛如同时受到邀请进入正谊中学校董会,当时他们是最年轻的校董。暑假过后,孟凡再以校董身份兼任正谊中学总务主任。九月,鞠校长离校之后,校董会改推孟凡代理校长职务,另有褚步程任总务主任。1930年冬,孟凡坐《民权导报》(该报是正谊中学毕业生路孟凡、张天彪等于1929年创办的,社址设城内后宰门)社论事,遭国民党通辑。孟凡仓
  促避走北平,正谊校董会改任褚步程代理校长。1931年春,又以綦际霖任教务主任。褚虽是国民党员,对於国民党教育并不热心,陈济源、陈寄生诸多进步教师多由褚校长聘请来校。褚亲自兼数学课,教授得法,颇得学生拥戴。綦待人宽厚,为我省著名化学教师,褚、綦掌管校务,正谊校务渐有起色。
  校董杨沛如与褚步程争夺正谊中学领导权。杨当时任职教育厅,具有一定优势。学校师生反对党化教育争自由民主的斗争,透过褚、杨争权形成高潮。
  鹿省三是个干练的善于团结群众的领导人,自1929年秋天到1931年春天,省三逐渐熟悉了环境,了解了同学和老师,发展了五十级临清籍学生柴宝忠、五十一级滕县籍学生程明汉(茂谦)、五十二级淄川籍学生付怀伦、王福绎等为中共党员、五十三级枣庄籍学生邵金榜、五十四级夏津
  籍学生史功庸(1932年秋入团)等为共青团员,吸收更多的进步学生建立反帝大同盟,做为党、团外围组织,他们是正谊中学争自由、民主、领导抗日救亡运动的核心。在校内受到进步师生的支持。
  学运前夕:1930年秋天、正谊中共学生党团员根据上级党组织的布置,常利用夜晚和假日散发抗日救亡反帝爱国的小传单,并张贴反围剿胜利和苏区建设的大标语。常把传单标语贴到宿舍、走廊、饭堂、操场或马路上,褚校长对这些事并不认真追究、分派工友除掉了事。
  1931年清明节,济南许多学校趁春假去龙洞郊游,正谊中共党团组织事前布置并由鹿省三携来大批传单(传单多属反围剿胜利和反帝救国的内容),直接指派进步同学借郊游机会,广泛散发。他们有的走到大队前面,有的故意留在队伍后面,有的走到兄弟学校的队伍里分头散发。
  正谊中学中共党团组织的郊游宣传活动扩大了影响,从此各校纷纷传扬“正谊中学有共产党”。
  这时校长褚步程、校董杨沛如争权己势成水火,褚被迫去职。进步师生认定杨代表当权派,褚是政治斗争中的受害者,经过酝酿掀起挽褚运动。四月初的一个星期一,全体同学列队在大操场上,准备上纪念周。学生程明汉当先跳上讲台,号召同学们请褚校长重回学校,反对教育厅调走褚校长,他并挥动双臂,高呼“我们要求阅读自由!反对党化教育!……”由于褚深受师生爱戴,程明汉的行动,立即赢得了广大同学的响应,即席提出七项要求:(一)收回调走褚校长的成命;(二)批准学生成立自治会;(三)保证学生言论、集会、出版校刊的自由;(四)辞退不学无术的教员;(五)保证人身自由;(六)保证学生代表不受迫害;(七)建造学生宿舍,改善居住条件。全体学生即时列队去教育厅
  请愿,随后又举行了罢课斗争。但褚校长没有再回到正谊中学来,学生们却赢得组织自治委员会的权利。中共党员鹿省三、程明汉、王义成、柴宝忠等当选为自治委员会常务委员,鹿、程分别任正、副主任委员。在自治委员会领导下,组成校刊编委会,由共青团员邵金榜主持。还组成社会科学研究会、读书会、各班有讲演会。学生自治会秘密介绍《社会科学入门》、《马列主义基本知识》、《铁流》等给同学们阅读。自治委员会还介绍许多进步同学参加全市读书会。市读书会曾以郊游形式在大明湖、千佛山、东郊组织过三次大型的扩大影响的活动。褚去职以后,杨以校董身份,提议教务主任綦际霖任校长,经校董会采纳通过。綦了解褚、杨争权,多数学生拥褚,褚去后,学运即将爆发,但碍于校董会的委托,勉强主持校务。
  拥褚稍事平息,国民党员吕季智(新任训育
  主任),郑道清(新任训育员)奉命来到学校与原任训育员李士英共同加强控制学生。吕、郑来校后增加党义课,提倡“读书救国”,厉行考试制度,检查进步书刊,严禁学生参加社会活动,企图用沉重的学习负担、严格的控制措施,分化瓦解进步师生争自由民权的斗争。
  对吕季智等一系列措施,学校中共党团组织给予密切注视。党团员为了摆脱控制、策划反击,先后迁出校内宿舍另租民房居住。各班骨干成员纷纷发动群众,动员舆论,反对吕季智、李士英、郑道清的钳制措施。
  驱吕是这样开始的;4月某日,五十二级一班,国文教员陈济源请假,新任训育主任吕季智,在操场里看到五十二级一班学生站在北楼上教室外走廊里,他走上楼来询问为什么不上课,学生答道:“陈老师请假。”吕顺口答道:“我来代上。”大家走进教室。学生递过陈济源自选教
  材(陈不用教育部规定的课本,自选古今中外进步作品作为教材),吕看过教材说:“这个怎么行!”带着十分不满的情绪。坐在前边的学生回答:“俺听着挺好!”吕不耐烦的说:“等陈老师讲吧。”忿忿离去。
  第二天,第一节课陈济源老师来了,学生七嘴八舌地对老师讲:“吕主任要代你上课,看过你选的教材以后,他说这个不能讲!”陈老师带着幽默的表情说:“不是不能讲,恐怕他讲不了。”本来学生对吕季智的钳制措施十分憎恨,这事件成为导火线,大家喊道:“这小子做势。”在这一片吵嚷声里班长张子健提出倡议:“轰这小子滚蛋!”大家一致赞成。课后,从五十一级一班开始,五十一级二班学生率先响应,形势逐渐扩大,对吕季智以及吕季智所代表的“党化教育”早就不满的广大师生,纷纷投入驱吕斗争。事发后数日,教育厅长何思源由警察护送和綦
  校长一块来到学校,綦校长登上讲台说:“我要约法三章……”一句话没说完被学生赶下台去。过了几天,何思源二度来校,綦校长、吕季智、李士英等站在原学校大殿前的院子里西屋门前台阶上,学生们挤满了庭院。学生要求学校当局尊重学生读书的自由。綦校长蹲到地上,痛哭流涕。部分学生看到校长哭了,也伏在地上哭起来。张子健觉得情绪不对,高声斥责道:“哭什么?我们这是严肃的斗争,不要被吕季智钻了空子!”接着张打了训育员李士英一拳,这下用力过猛,打到玻璃上,手背划破了,鲜血直流……。同学们一阵骚动,玻璃又碎了几块。鹿省三在后排喊道:“要爱护我们的学校!爱护学校的财产!”阻止了个别学生的盲目行动。前面的几个学生扶起了年过半百的綦校长。通过一次强烈的冲击,吕季智、李士英、郑道清等被轰走了。綦校长觉得处理不当,也自动离开了学校。
  正谊中学学生反对“党化教育”争取自由民权的斗争,跟进步教师的支持、影响是分不开的。例如音乐教师顾钟林公开把《国际歌》选在他编辑发行的音乐教材上(这套教材由正谊带到一乡师公开教学生歌唱);国文教师陈寄生曾于一九三一年秋新生入学考试时以“血汗榨干了”命题考试;国文教师陈济源在课堂上公开讲“资本主义象一个大鸡蛋,一旦条件成熟,鸡蛋变成小鸡,蛋壳要被打得粉碎。”通过这些例证,可以想见他们是怎样对学生进行启发和教育的。
  驱吕斗争胜利,引起国民党地方当局的重视,正谊中学的存在受到威胁。这时,原正谊中学毕业生在山东省有一定影响的国民党党员徐伯璞(宝琦),自日本留学归来,在教育厅支持下,经校董会加聘徐伯璞为正谊中学校长,这样,正谊中学的限制和反限制的斗争又继续下去。
  南京请愿前后:1931年秋,爆发了“九·一八
  事变。消息传来,全校师生莫不义愤填膺。青年学生自发地参加了抗日救亡运动。校内组成抗日义勇军,团长是五十级淄川籍学生朱克顺。当时山东省政府对义勇军各级长官颁发武装带。各校设团,团下设营、连、排,日夜操练。10月,中共山东省委指示青岛、济南、曲阜、济宁党的基层组织分别发动学生赴京请愿。正谊中学中共地下党组织负责人鹿省三、程明汉等,早在拥褚驱吕斗争中就赢得群众信任,掌握了学生自治委员会,把秘密斗争和合法斗争结合在一起,因而有利地贯彻了中共山东省委发动学生赴京请愿的指示。
  12月初,以学生自治委员会作为基础,组成南下请愿(示威)团(南下学生原以“请愿”字样命名,到达南京请愿受到蒋介石拒绝后,改称“示威团”),五十二班王鸿儒、张子健,五十三班王福绎等分任请愿主席团委员。鹿省三、
  王福绎代表正谊中学参加全市南下请愿代表团,与一乡师代表张闳凡、刘开浚密切配合,领导了全市青年学生抗日救亡运动。程明汉、朱克顺、张子健分工领导学校请愿示威斗争,张子健被推为南下请愿(示威)团第十二大队大队长。南下请愿(示威)团组成以后,号召同学自愿报名赴京,五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十五级六个班同学报名最为踊跃,人数超过半数。12月5日,全校报名学生达五百余人。
  12月6日午后,教育厅厅长何思源根据蒋介石严禁学生南下请愿的急电,紧急召集济南市中等以上学校校长及各校学生南下请愿团主任委员开联席会议。鹿省三、程明汉拒绝到教育厅开会,厅长何思源责成校长徐伯璞返校催促,徐伯璞受到正在研究对策的主席团委员程明汉、王义成面责。次日,主席团决定不理何厅长部署,加紧南下准备。7日上午,程明汉、王义成等包周
  校长室,强迫徐校长签字,在保证金(学生入学时每人交纳保证金五元,作为赔偿费用)项下,暂借五百元(另说一千元)作为南下请愿经费。7日下午二时,正谊中学南下请愿(示威)团在主任委员鹿省三率领下到达津浦车站,加入济南市南下请愿学生的洪流。教师陈济源在军警林立的站台上发表了长篇讲话,鼓励同学为抗日救亡坚持斗争。
  7日晚,阴云密布,细雨蒙蒙,请愿学生斗志昂扬,在寒风中沐雨坚持。在两千五百学生卧轨斗争支持下,市各校南下请愿代表与省主席韩复榘、公安局长王愷如、教育厅长何思源,反复折冲,激烈交涉,8日午后六时五分,山东地方当局被迫挂车送请愿学生南下。
  济南学生南下后,教育厅长何思源通令中等以上学校校长赴京规劝学生回济。正谊中学校长徐伯璞,奉命前往南京中央大学规劝正谊学生回
  济。遭鹿省三、程明汉等当面斥责,徐伯璞狼狈离去。18日早,济南南下请愿示威学生被京、沪卫戍部队宋希濓部及首都警宪部队押解回济。20日到达济南,正谊中学请愿学生全部被送回校。
  学生回济前一日,山东省政府令教育厅转全省中等以上学校一律提前放寒假,企图借此瓦解学生抗日救亡运动。市南下请愿代表团返济后,市学联为了满足学生回家度假的要求,经过交涉,取得韩复榘免费乘车返乡的允诺。
  1932年春节过后,正谊中学教师陈济源被解聘,赵图南远走北平。学生自治委员会常委鹿省三、程明汉、王福绎、柴宝忠、史功庸等,按照放假前布置,提前一周回校,酝酿罢免校长徐伯璞。二月上旬星期一的纪念周会上,鹿、程等散发传单,发动罢课,掀起罢免校长徐伯璞的运动。这一行动,脱离了南京请愿归来当局加强镇压群众怯于斗争的现实情况,使骨干力量处于孤立。
  徐伯璞校长盛怒之下亲自书写布告,挂牌开除鹿省三、程明汉、王福绎、王鸿儒、郑庆拙,还有李姓济南籍学生等六人,罢徐斗争遭受挫折。正谊中学学运陷于低潮。
  “南京”请愿归来,济南中共地下党团员学生有暴露。“一·二八”淞沪战役停战协定签字后,济南抗日反蒋运动又有新酝酿,正谊中学罢免徐伯璞的行动促使国民党地方当局有所觉察。3月20日夜晚,国民党当局命令军警对济南中等以上各校师生进行大逮捕。被捕师生八十余人,其中有一师教员徐步云,乡师教员范明枢,学生刘开浚、张闳凡、正谊被解聘教师陈济源,被开除学生程明汉,在校学生邵金榜、任树身、雷宗谦等六人。入狱后,程明汉、邵金榜屡遭酷刑,特务常把程、邵等置陈济源面前毒打逼供,既对学生进行肉体的摧残,又对陈施以精神上的折磨。程明汉被抄出共产党员的文字证据,但程本
  人誓不吐露任何组织情况,终被判处徒刑十五年,1936年病死狱中,成为正谊反蒋抗日的烈士永垂青史。
  “九·一八”前后,正谊中学的抗日救亡运动,限制、反限制斗争是激烈的,情况复杂,追忆记述难以全备。
  校长易人:伯璞校长任内,学运频仍,又与校董会不过分依赖省厅当局,独立办私立学校的指导思想有所违背。1933年暑假,经校董会派员斡旋,徐辞去校长。由王祝晨转圜,改推校董路孟凡出任校长(当时南京政府已经撤销了通缉路的命令,路自广西归来,正在筹办华北中学)。孟凡、伯璞原是正谊的老同学,直接交接,彼此为难。这时诸城王仲怡,恰好从日本归国度假,经孟凡推荐,暂邀仲怡代校长。1934年秋仲怡返回日本,孟凡方才就任。据孟凡面述,路当时是山东复兴社干事会(领导机构)五干事之一,学校
  另有复兴社成员训育员范贯三、英文教员刘心广,数学教员裴惠斋,黄台分校训育员张健斋等人。1935年,孟凡与复兴社其他领导人发生争执,与张健斋等自动退出。裴、刘、范等见势不利,先后离校。
  1932年大逮捕中,一中教师中共党员徐步云(陶钝)、陈宗虞等被捕入狱,先后判刑。1936年,徐的北大同学一中校长孙维岳,联合中等学校校长多人联名具保,以徐、陈等身体多病为由,请求准予提前出狱。路校长因与徐原系同乡,也为徐等积极奔走,特邀前清翰林韩复榘的老师诸城丁昌言领街。1936年3月20日经韩批准,徐等七人出狱。徐、陈出狱后,公立学校不敢录用,路请徐、陈来正谊任教。
  正谊中学部分师生流亡南下:1937年芦沟桥事变发生,日军全面侵华开始。是年秋,新学年开始,正谊为避机轰炸,由城内校本部迁桌、凳、仪
  器去黄台分校上课。当时北京私立山东中学校长郝仁夫正率领该校学生数十人流亡来济,正谊中学接待他们,免费入学,一同在黄台上课。开学不久,正谊等私立中学,接到厅令,南下到汉上集中,校长路孟凡率领南下流亡师生步行到汶上。后因经费短绌,部分学生离队还乡。继续南下者,仍有百多人,他们有的考入中央军校,有的并入省立一中,转鄂、川继续求学。
  11月,黄台分校遭敌机轰炸。12月,济南沦陷,黄台校舍遭敌人占据,从此正谊同仁惨淡经营的分校校舍不复存在。
  抗战前夕,中共党团在正谊中学的继续活动:中共山东党组织在左倾错误干扰下,三十年代初曾先后惨遭破坏,失去与中央领导关系。正谊中学的兄弟学校(同一创办人)北园乡师党的支部在重建,济南市委、省工委,在寻找中央关系中做出了出色贡献。据当时市委、省工委
  负责人赵健民同志称:“正谊中学学生领袖党员鹿省三是重建省工委、寻找中央关系的重要成员,在校学生莱芜马子成是继鹿省三以后,中央正谊支部领导人,正谊支部是中共济南市重要的基层组织”。据烈士马子成⑧同志遗留的回忆材料,子成在校曾致力于发展组织,领导罢课和救亡运动。只是时移事迁,笔者不能详加叙述罢了。
  八年抗日战争
  “七·七”事变后,日军长驱直入,山东军阀韩复榘拥兵不战。是年冬,济南沦陷。
  校工刘振东护校:正谊中学本部留守职员纷纷离校,仅有校工刘振东、毛泉、张兴济看守学校。12月中旬,济南留守军警纵火抢掠财物后逃窜。城郊秩序大乱。某日,学校附近居民纠集数百人围困学校,企图抢掠财物。鹊华桥街长张某
  闻讯赶来,一面劝阻群众,一面敲开校门,找校工刘振东计议。张嘱刘要对群众讲清学校并无财物,争取他们谅解。刘原系农民出身,口嚅嚅不能言。是日,出于爱校情切,迫于事起仓促,挺身出门道:“兄弟爷们!学校没有什么细软财物,也没有什么洋钱面粉,有的只是图书、桌凳,大家拿走了砸坏了烧了火,以后各位的子弟还上学不?”又称:“学校在鹊华桥几十年了,你们哪家没有子弟、亲友在学校读过书?……”那一天不能讲话的刘振东却讲得振振有词,站在校门外的人多数是趁机捞油水的,无赖终究是少数。刘讲过一段话后,多数群众自动散去。稍停,刘又讲:“电灯公司停电了,学校买下了两桶煤油,街坊们没有煤油照明的,可以提灯来打。”几个执意抢东西的人,看看人单势孤,又看张街长始终站在门前,到此趁机下台,回家取灯灌油了事。
  当日,险情过去。张街长、刘振东再计议一番,
  决计去七家村找鞠思敏董事长设法维持学校。翌日,刘冒死过日军重重岗哨,汗水浸湿棉衣,辗转到七家村王世栋家,见到鞠先生。鞠拿出举家生活费百元交振东,嘱邀北城居民素孚众望及身体强健者守护学校(每人每日夜工资一元,当时可购面粉二十余斤)。刘召得十数人,护校十数日,社会秩序稍为安定后,方才遣去。
  日军占领济南后,正谊中学创办人鞠思敏、于丹绂,教员张实如、李晟公等留济同仁,主动设法保护学校。1938年2月,田信卿首先主持第一附小复课。5月,敌伪筹办济南市日语学校,在正谊校本部南楼招生上课。经留济同仁议决,为保护校产坚守民族教育阵地,即推定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生于丹绂(明信),暂且代理校长职务,招收补习班,即时上课。同仁计议,借丹绂校长熟悉日本的条件守护学校。8月,成立初中部,招收初中二、三年级插班生、一年级新生上课。后
  经几度交涉,日语学校于九月迁往他处。为守护校产计,即将第一附小各班迁入南楼上课。是年学校教职员不支薪俸,义务来校维持困局。
  自日军进城,日伪即多次走访丹绂校长,执意邀于出任伪教育厅厅长要职。于校长采取嬉笑怒骂与敌周旋,经年不肯附逆。然时愈久事愈急,1939年6月,丹绂校长终因处境险恶避走北平,匿嵩祝寺,与李仲肃,苏晋仁等共习佛学,做“方外人”逃脱敌人纠缠。自丹绂离校后,校务由教务主任王俊千、训育主任綦际霖,事务主任田信卿协同共度危艰。敌宪兵时常侵入学校,检查档案,翻阅书报。是年,教职员每人月支生活费8~12元,当时同仁之薪俸仅能籴糙米果腹。又日受敌伪侵扰,终赖正谊同仁旧有共度时艰之传统,又有坚持民族教育阵地的信念,大家相互支持,共同勉励,苦撑度日。
  1940年3月,创办诸同仁计议,为抵制日伪
  支撑危局,贯彻复校之初衷,推定鞠思敏、于明信、王俊千、张晓岚、曹汇源、郑云笙、孙守贤、沙明运、綦际霖等九人组成校董会,仍推鞠思敏为董事长,改推綦际霖代理校长,曹汇源担任附小主任。
  正谊中学与抗战省府的接触:际霖接替校长职务前后,日寇已经利用汉奸特务组成特务机构——“泺源公馆”。敌、伪、特勾结,加强对正谊侦缉。际霖校长原自利津抗敌前线潜来敌占区。1939年暑假就任正谊校长之初,即与校董郑云笙商议,由云笙去临朐鲁南山区吕匣店(教育厅所在地)办理正谊中学立案事。1940年春,际霖校长风闻敌特机关对己有怀疑,即借送侄吉昌赴北平准备投考北大之机,离济去北平,投靠老友于丹绂,匿居佛寺,际霖、吉昌每日随诸喇嘛诵经避嫌。济南校务由张晓岚暂代。同年8月,济南拘綦事寂,际霖返校。是年,泗水籍会计乔尚辰
  (斗南)病逝。乔掌正谊中学财务几达三十年,洁身自重,涓滴归公,同仁念其半生服务于学校,特举行公祭,并立传存念(传已散失)。
  郑云笙自吕匣店省教育厅请立案后,厅长刘道元曾派济南地区特教工作团(国民党敌占区特工组织)负责人杜星五(夏津籍,正谊中学四十班毕业生,原名杜金奎)来校任英文教员,同时鲁南省政府批准正谊中学立案,以正谊中学作为济南特教工作基地。1941年,杜星五曾发展教务主任李荫庭、训育主任王逸超、附小教员艾有年为特教组织成员、际霖校长以前辈身份备咨询。
  正谊中学与抗日省政府教育厅有所接触事,敌伪似有所闻。1942年秋,某日徬晚,敌特乔装山区抗日政府教育厅长刘道元的送信人,诈际霖校长,经綦责以大义后,该敌特道出实情,自称邹人米姓,并嘱綦用报警的方法搪塞敌人耳目
  后他去。
  共产党地下组织派人再进入学校:1943年秋,中共华东分局城工部部长杨一辰(金乡籍,原第一师范鞠思敏校长的学生,父亲杨华铎,叔父炳坤、伟坤都是高等师范毕业生,与綦校长同学。杨氏兄弟又曾先后任教正谊中学。一辰部长是我省二十年代的共产党员,1928年12月,在地下省委工作时因叛徒告密遭逮捕。1929年4月19日越狱,匿英武街鞠思敏家,经鞠老掩护,资助脱险)派城工部干部莒县赵丁夫来济,做敌占区知识分子工作,嘱赵进入济南,即来正谊中学找綦校长掩护开展工作。赵根据中共中央“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方针,遵照一辰部长的具体布置辗转来济,面见綦际霖校长,陈述原委。綦校长即将其安插到正谊中学任历史教员。赵及其爱人,一起搬进学校居住,以便掩护。
  抗战时期,正谊中学聚集了一些陷于敌占区具有民族气节的爱国知识分子,如沾化吴鸣岗,胶县杨德斋(原名道林,正谊三级毕业生),济南王大彤,聊城郑荐夫,邹县刘仲平,女教师赵健华等,皆一时中坚。赵丁夫来校前后,杨德斋侄女淑贞也来校任教。丁夫,淑贞彼此并不了解同是共产党员,他们分别团结了大彤、鸣岗等各位爱国教师,通过切磋学问、倾心交谈、宣传政策,扩大充实了敌占区民族、民主进步教育阵地。
  1944年8月,董事长鞠思敏在困厄中逝世。9月,学校举行公祭,际霖校长痛国难未除,师竟先去,顿足泣血,不能节衷,大彤草悼词,追述鞠老勤恳育人的业绩,赞扬鞠老鞠躬尽瘁的精神,号召与会诸同仁,继承鞠老追求真理热爱祖国的高风亮节,与会师生无不动容。10月17日灵柩葬黄台正谊中学校地。1945年4月,际霖校长鸠工修葺潜亭,彩画一新,改为“鞠公亭”。敦
  请我省文章大家邹县刘襄禹(鞠老高师学生)撰稿立传纪念(原稿散佚)。
  1944年秋冬之交丁夫在济南处境险恶,经际霖校长设法,返回华东城工部复命,济垣敌占区工作交王大彤负责。
  济南沦陷正谊复课以来,丹绂校长不计名节之嫌,受诸同仁重托,招生复课,草创我省抵制奴化教育的基地。嗣后,诵经隐世,终敌伪肆虐之年,不为敌人谋。际霖继丹绂掌校务,处敌伪环伺中,承鞠老之凝重风范敦诚待人,处变不惊,诲人不倦,在爱国旗帜下,纳各方俊秀,勤奋育人,数度拒绝敌伪邀请出任省市立中学校长之诱惑,勤奋自勉,自恃自重,既转移了敌特的视听,又掩护了进步师生安全。某日,綦校长曾意味深长地对鸣岗老师讲,“为同仁们的安全,我是呕尽心血,一言难尽啊”!这些平凡人物,在民族危难的关头都作出了不计个人荣辱
  安危的业绩,难道不该书诸史策吗!
  1945年8月15日,日寇无条件投降,八年抗日战争胜利结束。正谊中学踏入了另一个历史阶段。
  解放战争中
  路孟凡三任校长:1945年10月30日,校长綦际霖根据1941年7月前往鲁南抗日省政府立案事由,就沦陷期间历年高初中毕业生九百八十三人申请给予验印证书。11月8日,綦再申报黄台分校损失情形,并要求赔偿,呈文内称:“七·七变起,敌军侵入济南,当即占据黄台分校,先后拆毁三层大楼(五十四间)及厕所、宿舍……等,仅三层楼及院墙共需国币一百六十三万三千二百元”。并附校具等清单,要求一并赔偿。
  1945年深秋,前校长路孟凡随蒋军李延年部回到济南。路于11月7日备文呈请济南市政府转
  呈山东省政府,要求准予接办正谊中学,呈文内称:“查有济南私立正谊中学,职忝充校长,殆七·七变起,济垣沦陷,孟凡奔走抗战,该校遂变为敌伪实施奴化教育之场所,现暴日降服,为涤除青年错误思想、行动,复员刻不容缓。理合恳请钧府迅予指令孟凡接收,以利教育。”当局鉴于正谊属私立学校,校长由校董会聘请,济南市、山东省两级政府不便指令,故对路之呈报留中不发。
  路恃抗战前原是正谊中学校长,又携抗战归来之“优越”,找校董张晓岚称:“綦际霖别装不懂,我有话问他,你先转达吧。”张告知綦,綦回答:“我直接答复路孟凡吧!”某日,綦见路称:“我在正谊中学是个义务,并非权利,校长我决不干。”路责綦作负气语。綦答道:“负气不能解决问题,你是校长来复员,当然我要交代!但是私立学校还有董事会,我只能交给董事
  会,由董事会交给您,这事我已写信给于丹绂老师(按:鞠思敏去世后,校董事会推于丹绂为董事长,当时于住北平),请他速来。”路顺口答道:“什么董事会?汉奸!”綦驳道:“尚未被解散……”。
  年底,校董郑云笙由后方回到济南,为转圜綦、路僵局,主持召开了残缺不全的董事会,校董路孟凡应邀出席。校董王俊干备文申报,聘路孟凡为校长。孟凡职权已经到手,又想继续聘请战前的教务主任綦际霖,代路主持教务工作。故托人说和,请綦吃饭。綦答道:“吃饭倒可不必,当前尚且不发聘书,寒假后难以开学。”孟凡接受际霖的建议,从速聘请各任课教师,稳定工作秩序。一九四六年寒假,旧历除夕,路往綦寓所,再三挽留綦主持正谊教务工作。路去后,綦挥笔书:“前日挥之不去,今日召之不来……”遣人送路〓从此际霖校长离开正谊中学。
  路掌正谊校务后,增聘国民党权要人物第二绥靖区副司令长官李仙洲任董事长,王仲怡、王崇五、陈名豫、毕圃仙、王祝晨、蔡自声、杨沛如、闫实甫、孙愚溪等九人为校董,创办人只有王祝晨先生蝉联是届董事会。提升李晟公为教务主任。李是1929年路第一次任正谊中学校长时缮写公文的职员。晟公自来校后,功余之暇,刻苦自学,频频请教于数学教师王俊千、李荫庭、英文教师郑又桥,十数寒暑,自学成才。继续敦聘胡善浦任训育主任。路自恃是山东国民党知名人物,对党部的要求并不答应。扬言拒绝三青团进入学校,以教育不受党派干扰相标榜。1948年夏,校长孟凡由济去青,校务推李晟公主持。
  师生争民主片断:抗日胜利后,正谊创办人山东教育界老前辈王祝晨,二十年代正谊中学进步教师著名史学家马克先,都回到正谊中学任教。在王大彤老师影响下,倾向进步的青年教师
  綦吉昌、吴述郑时常从大彤老师处把解放区的报刊文件,带到青年教师中秘密传阅。高中学生的文艺组织“铁桥社”颇为活跃。一九四六年初夏,学生王仁十余人,曾遭特务逮捕迫害。前后十数月方才脱险。1947年秋,祝晨老师出席孔子纪念大会,在第二绥靖区司令王耀武亲自主持的森严气氛中,登台发言,揭露国民政府的腐败与黑暗。
  1948年,秋季开学伊始,解放济南的枪声打响了。第二绥靖区某师进驻正谊、学校被迫停课,教职员被武力集中,解放军破城在即,正谊中学即将迎来它的新时代。
  解放之初:1948年9月23日,解放军进入正谊中学,被反动军队拘于事务处的教职员获得自由。当时校内什物狼籍,弹痕累累,伏尸可见。二十四日,济南市全部解放。正谊中学由解放军设岗保卫,校产得以保存。月底。济南特别市军
  管会文教部在各区通告中、小学教职员工办理登记手续。正谊中学教导主任李晟公,训育主任胡善浦,国文教员展文通、赵象山,英文教员冯筱鹏、郑又桥,数学教员袁述成,历史教员綦吉昌,教导员戴东铎、吴述郑等二十余人纷纷登记,听侯安排。前正谊中学初中部六十班毕业学生、入城文教干部庄子正奉部长李澄之委托,走访王俊千、王祝晨、綦际霖等师长,传达党、政组织的问候。并与同学綦吉昌谋母校正谊中学之恢复。10月初,正谊中学创办人王祝晨倡议复校,被同仁推为复校委员会主任委员。前校长綦际霖被推为副主任委员。綦吉昌、戴秉铎参与复校奔走。10月中旬,展文通、王仲权、汪宝田、刘敬之、郑又桥、鞠文奎等教师首先返校复课。
  解放前夕,学校所存面粉二百余袋(折实收入的学费)被“国军”叠为掩体,解放后作为缴获物资,被军管会没收。经正谊中学创办人博
  兴崔星符(信斋)出面与他的学生市委刘顺元同志说明原委,在顺元同志过问下,面粉全部交还学校。解放之初,人民政府这一实事求是的行动,使返校师生深受教育。副市长徐冰召开济南教育界知名人士座谈会,祝晨等应邀出席。会间徐副市长勉励与会各位在教育岗位上努力工作……,指示私立中学还要继续办下去。正谊诸同仁深受鼓舞,情绪日趋稳定。
  复校后,经祝晨倡议,召集王俊千、綦际霖、王大彤、吴鸣岗、庄子正(正谊毕业生)、赵健华、杨德斋、陈会文(正谊毕业生)、路雨亭(正谊毕业生)以及民族资本家苗海南、张伯萱、辛铸九(正谊创办人)、刘柱亭,组成董事会,与会董事推王祝晨为董事长,兼任校务委员会主任委员。撤销训育处,改设教导处,任李晟公为教导主任,赵象山、綦吉昌、展文通副之。各班复课学生经过民主推选,组成解放后第一届学生委员
  会。推苏昭来、赵光新等十数人为委员。在党的领导、革命形势的推动下,师生相互配合,组成了墙报社、话剧社、秧歌队、篮球队等各项文体组织,积极响应党政机关的布置,宣传党的政策,抒发解放的欢悦。
  祝晨主任在恢复正谊中学后不久,即于1949年元月三十一日,受市文教部委托,就任一中校长,正谊高中部随祝晨校长并入一中上课。教师李晟公、胡善浦、冯筱鹏、张静敏等七人随祝晨校长充实一中高中部。二月,经董事会邀请,正谊老师马克先,由潍坊市回到济南,代祝晨出任校长,主持校务。戴秉铎以教导副主任佐克先校长,处理学校日常工作。
  正谊中学在中国共产党和地方政府领导下,经祝晨、克先努力,发扬民主办学的历史传统,校务蒸蒸日上,面目为之一新。直到一九五六年五一节,易名为十七中学。

知识出处

济南文史资料选辑 第六辑

《济南文史资料选辑 第六辑》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铁道游击队战斗生活片段”、“大和惨案纪实”、“山东抗日自卫团博山第一团的诞生”等12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李弢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