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压迫下收编告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辛亥革命在山东》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2815
颗粒名称: 军事压迫下收编告成
分类号: K257.9
页数: 3
页码: 346-348
摘要: 本文记述了薄子明、吴大洲在军事压迫下撤出周村,赴济南接受改编。
关键词: 吴大洲 护国军政府 张怀芝

内容

为达驱吴目的,山东方面的地方势力抓住吴大洲赴京这个机会,多方活动,可谓双管齐下,软硬兼施。在劝说无效的情况下,随又有清兵进剿之议,1917年1月7日,长山县长张吟堂向省府呈文,呈文说:
  为票匪穷凶极恶,吁请严剿以申国宪而雪民冥,仰乞钧鉴事,窍查积年票匪吴大洲、薄子明等乘袁政不纲,假借滇黔护国军名义,以四十七人占据周村,依省议会议员为护符,恃监都马纪亭,成武宋玉林,潍县张悟源,诸城随即吾四人为谋主,焚杀淫掠而外,以虏人勒赎为正当营业。周村之玉盛德茶叶店,聚盛羊毛店、华美店,皆为拘留所,人满为患,死亡枕藉。据士人秘密调查,黑幕中累累待赎者尚不下四五百人。似此极恶穷凶,为从来盗贼所未有。除将焚杀淫掠各村庄另开清摺附呈申送外,理合联名吁请迅速拨兵痛剿,以泄敷天之愤,为此具呈,伏乞鉴核施行。
  与这份呈文相呼应,王遂善、周嘉坦等强硬派也日日以进剿之说劝督军。张怀芝本有此意,于是权衡当时形势,认为时机已到,下了武力压迫的决心,并很快作好了军事部署。大致的阵容是:第五师第十八团一营发章丘,第一混成团三营发相公庄,由西向东;第一混成旅第一团三营发莱芜,由南向北;潍县谢宝轩自请为前锋,进驻金岭镇由东而西;令邹平、长山、桓台各防军剋期出动,由西、北进攻。四路进军,对周村形成包围之势,来势正猛,大有灭此朝食之概。
  大兵压境,周村震动,薄子明急派闫福臣等到济南找议员求援手,在济南议员转告北京。过了四五天,北京议员丁惟汾、张鲁泉、张瑞萱、于恩波等7人,从北京来济南。原在护国军之邓天乙于9月间离开周村,当了众议院议员,这次也由京返鲁,在7人之内。议员到济南后,住商埠大东栈,吴军代表和周村商民都积极对议员施加影响,以求有利于各自的处置。就在议员到达的第二天早,商会会董仇相雯就偕镇商张联珠等20余人,到议员寓所,陈说吴军残害地方情形,情辞激烈,声泪交并。正好护国军的代表阎福臣、陈裕五在场,见此情景不能置办,默无一语。接着,商会会长王遂善也赶到大东栈,对议员们说:“议员此来,为赵为楚,姑置不论,我们的要求是,周村驻军必须于年内(指旧历年)撤走。”张鲁泉议员扳着指头数算一下,说到年底只有12天,恐怕难以办到,答应立即召开省议会沟通意见,然后谒见督军,剋日东行这场官司,周村商民占了上风,王遂善等回周村后,怕议员们不履行诺言,又给张鲁泉捎去一封信,大意是说,撤退之说,倘不幸中流转舵,则商民们郁愤已极,横决之患即在目前。恐足下北首燕京时,博浪之椎或将不免。
  后议员们抵周村,丁惟汾亲自找薄子明说服教育,指陈形势、前景。议员们也分别与吴军上层接触,包括薄子明在内的吴军官兵,看大势已定,望绝计穷,只好俯首听命。接受收编,薄子明也接受了新编第二混成旅旅长的任命。
  薄子明传令部下立即撤出周村,赴济南接受改编,撤退自1917年1月18日开始,到20日计3天时间全部完成。吴大洲、薄子明的护国军,从1916年5月进驻,至1917年1月撤离,在周村的活动,计8个多月,至此宣告终结。

知识出处

辛亥革命在山东

《辛亥革命在山东》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展现了从初期同盟会员的酝酿活动到促成山东独立及各市县的起义和光复,短短几年中,接连不断,此伏彼起,声震北方大地。它是全国辛亥革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揭示了山东革命的特有风貌与在全国革命大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及山东革命者为推翻帝制、建立共和,为中华振兴、社会进步而创造的光辉历史。

阅读

相关人物

李障天
责任者
张志中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