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薄军处境艰难,内外交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辛亥革命在山东》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2813
颗粒名称: 吴、薄军处境艰难,内外交困
分类号: K257.9
页数: 2
页码: 345-346
摘要: 本文记述了吴、薄军处境艰难,内外交困情况紧张。
关键词: 吴大洲 护国军政府 张怀芝

内容

吴大洲自按原筹款办法的布告发出后,军队又复故态,劫掠伤人之案,日必数起。乡民不堪其扰,就找吴、薄告状。他们或拒不承认,或斥人诬告,不能约束。这样侵扰无时,四处构怨,也引起吴军内部一些清醒官员的不安和不满,造成内部的分裂。曾经为吴薄剿灭“胡匪”尤超民出过大力的谢宝轩,就屡进规劝,晓以利害,吴大洲不仅不听反怒斥之。谢宝轩知不可久,11月9日,领过粮饷,于黎明前率本部人马携枪700余支,开钟灵门东行,拉出周村,赴潍县投奔了朱霁青。吴军力量受到进一步的削弱。
  谢宝轩要拉队伍出走,吴大洲、薄子明已得到情报,因怕引起再次交火,局面更不堪收拾,因此,在谢军出周村时,只遣马队百余人随其后,估计谢军已远,马队忽然折回南闫村,以搜索叛军之名,围村入户,掳掠50余家,得其财物,马驮人负,满载而归。
  吴大洲上与督军交恶,内有谢宝轩之叛离,声名狼藉。商民们又忿怨日积,迭章上告,弄得吴大洲内外交困。

知识出处

辛亥革命在山东

《辛亥革命在山东》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展现了从初期同盟会员的酝酿活动到促成山东独立及各市县的起义和光复,短短几年中,接连不断,此伏彼起,声震北方大地。它是全国辛亥革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揭示了山东革命的特有风貌与在全国革命大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及山东革命者为推翻帝制、建立共和,为中华振兴、社会进步而创造的光辉历史。

阅读

相关人物

李障天
责任者
张志中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