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张交恶,形成僵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辛亥革命在山东》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2812
颗粒名称: 吴张交恶,形成僵局
分类号: K257.9
页数: 2
页码: 344-345
摘要: 本文记述了张怀芝从北京回到济南,以督军兼省长,接印视事,决定收编吴大洲部队。
关键词: 吴大洲 护国军政府 张怀芝

内容

这年10月11日,张怀芝从北京回到济南,以督军兼省长,接印视事,收编之事,便责无旁贷。虽然如此,为避免“一意孤行”之嫌,从京返济时,除参谋长朱泮藻外,还约参议员张鲁泉,众议员丁惟汾、周嘉坦、谘官洪裕,省议员国进修同行,并共同参与其事。
  吴大洲见了张怀芝仍以混成旅相请,张怀芝以中央命令岂可更改之由,拒不答应,态度坚决,言词强硬,这使吴大洲愤愤不平。
  按陆军旅让吴军报款饷数额,吴报35万元,外加购置枪械款5万元,计40万元,朱泮藻负责审定。购炮5万元一笔勾销,饷款35万元也要量加缩减,让周嘉坦、国进修提出具体意见。经过商量,以30万元定议,让周村军方填造名册,编制分配方案。谁知吴大洲迁延时日迟迟不报,经几番催促报省时,又成了33.8万元,张鲁泉拿给张怀芝看,张勃然大怒。将报单掷于地上。
  张怀芝把吴大洲看成一颗钉子,必欲拔除而后安,以北京支持和掌握军力为背景,强硬对待寸步不让。吴大洲把张怀芝看成是达到目的的最大障碍,也把张视为袁世凯的残余势力,并不屈从,也不示弱,饷款事因数额多少弄成僵局后,到10月17日,吴大洲即授意秘书长随即吾以都督名义,布告四境,给张怀芝施加压力,布告的大意是:
  曲伟青(曲同丰别字)编练未竣,逃避回京,军队万余,岂能待毙!所有以前筹款之法,仍应继续进行。
  所谓以前筹款之法,意味着强派,勒索,或劫掠,商民们看了布告,相顾失色,自谋逃避之法,引起一片混乱。经人串通,吴大洲最终还是屈从于张怀芝的意志,接受了饷款30万元之数。
  与此同时,张怀芝对周村军的要员实行分化瓦解,薄子明因是丁惟汾的外甥,督署对他与吴大洲区别对待。督署参谋长朱泮藻致书薄子明,劝他脱离吴大洲,被吴得知,由互相忌恨而至于公开闹翻。11月15日,吴大洲通电宣告数张怀芝罪,约有三条:其一是把混成旅降为步兵旅;其二是把饷款由38.8万元降为30万元;其三是寄书薄子明,妄图挑拨离间,还有公然斥护国军是土匪等内容。
  原来薄子明接朱泮藻书,拿不定主意,去见其父薄萼庭。薄萼庭以共事多年,岂可叛离,叫子明将来书告知吴大洲,所以在吴大洲通电全国之次日,薄子明为表明不改初衷之心迹,也发一电,宣告他与吴大洲患难兄弟,要生死与共,决不背叛。

知识出处

辛亥革命在山东

《辛亥革命在山东》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展现了从初期同盟会员的酝酿活动到促成山东独立及各市县的起义和光复,短短几年中,接连不断,此伏彼起,声震北方大地。它是全国辛亥革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揭示了山东革命的特有风貌与在全国革命大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及山东革命者为推翻帝制、建立共和,为中华振兴、社会进步而创造的光辉历史。

阅读

相关人物

李障天
责任者
张志中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张怀芝
相关人物
吴大洲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