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丹犀二三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辛亥革命在山东》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2797
颗粒名称: 赵丹犀二三事
分类号: K827
页数: 2
页码: 312-313
摘要: 本文记述了赵丹犀(1881——1916)字秋芳,笔名爽兮,海阳县风城人,家道殷富,世代书香。其父赵海峰任职吏部,与翁同龢交情甚笃,共鸣“御外侮,修内政,匡扶社稷”的宏愿。因遭诬陷,罢官还乡,闭门执教。赵丹犀幼年从父读书,稍长,拜师习武。因除暴扶弱,获“青春豪侠”之誉。
关键词: 赵丹犀 海阳县 爱国爱民

内容

赵丹犀(1881——1916)字秋芳,笔名爽兮,海阳县风城人,家道殷富,世代书香。其父赵海峰任职吏部,与翁同龢交情甚笃,共鸣“御外侮,修内政,匡扶社稷”的宏愿。因遭诬陷,罢官还乡,闭门执教。赵丹犀幼年从父读书,稍长,拜师习武。因除暴扶弱,获“青春豪侠”之誉。
  赵丹犀看到大好山河被列强瓜分,国家民族岌岌可危,而贪官污吏只图升官发财,对祖国的兴亡无动于衷,甚至卖国求荣,愤然题诗县署照壁:“国破家碎江河泪,朱紫币帛化烟灰。内政修明外患绥,布衣淡炊亦安慰。”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赵丹犀怀着爱国爱民的心情,东渡日本,就读于早稻田大学。此间,受到进步思潮的影响,决心投身革命,挽救祖国危亡。经福建省侯官县人林文(广麈、时爽,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归国后,在上海主编《华魂晚报》,“借报传呼声,挥文壮国魂,重整华夏,富民强国”。目睹列强侵华日凶,国势垂危,赵慷慨疾呼:“当学班定远,岂能于墨汁中求生存!”遂于清宣统三年(1911年)投笔从戎,参加武昌起义,从孙中山致力于国民革命。赵丹犀身材魁梧,武功超众,侠心义胆,待人至诚,大家称他“山东好汉”。孙中山嘉其抱负、作为,题词赞谓:“风华正茂,有胆有识”。民国2年(1913年)赵丹犀匆匆返里,祭祖之时,在《赵氏族谱》上写道:“武昌凯歌奏,辛亥风雷吼。兴师灭清妖,中华振五洲。”时,赵丧妻多年,好友王茹劝其续弦,他毅然辞谢:“匈奴不灭家何在,当此祖国多难之秋,堂堂华夏摇摇欲坠,芸芸哀鸿嗷嗷待哺。弟乃炎黄子孙,指挥后裔,应效祖逖中流击楫,收复失地,解民倒悬,岂能追求个人享乐!”同时,将自己所分家产:金樽一对,玉珮两枚,白银两千两、卖田80亩(共分120亩)的款项,悉数资助革命。孙中山欣书横幅:“毁家纾难,忠义可风”予以褒扬。
  窃国大盗袁世凯篡夺了孙中山的临时大总统职位,赵丹犀义愤填膺,曾蓄刺袁之心,惜无隙可乘,民国4年(1915年),袁世凯宣布次年为洪宪元年,准备称帝复古。赵丹犀等肩负孙中山的使命,奔赴云南,投效护国军蔡锷麾下,合力讨袁。赵丹犀允文允武,建功卓著,蔡欲晋其职,赵拱手回答:“我愿马革裹尸,不求衣锦还乡。”
  民国5年(1916年),蔡师同袁军交锋于四川泸州。赵丹犀冒着枪林弹雨,浴血奋战,垂胜关头,壮烈牺牲。战后,蔡锷题联哀悼:
  悲夫!悲夫!帷幄失智囊,军中殒将星!壮哉!壮哉!碧血贯长虹,丹心照汗青!

知识出处

辛亥革命在山东

《辛亥革命在山东》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展现了从初期同盟会员的酝酿活动到促成山东独立及各市县的起义和光复,短短几年中,接连不断,此伏彼起,声震北方大地。它是全国辛亥革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揭示了山东革命的特有风貌与在全国革命大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及山东革命者为推翻帝制、建立共和,为中华振兴、社会进步而创造的光辉历史。

阅读

相关地名

赵丹犀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