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登丛氏一门三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辛亥革命在山东》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2784
颗粒名称: 文登丛氏一门三烈
分类号: K827
页数: 3
页码: 286-288
摘要: 本文记述了辛亥革命时文登蒙难烈士59人,其中我们丛氏一门即有三烈士,他们是:丛琯珠,字燮臣;丛琦珠,字赞臣;丛环珠,字华臣。
关键词: 文登 丛氏 辛亥革命

内容

辛亥革命时文登蒙难烈士59人,其中我们丛氏一门即有三烈士,他们是:丛琯珠,字燮臣;丛琦珠,字赞臣;丛环珠,字华臣。
  烈士之父麟洲公,是“捐生”,文底不深,遇有重要文笔之项,还得求助于人,常受奚落。因此,下决心培养下一代,以光门楣。在家设私塾,请先生教育子弟。学童中除我琯珠爷兄弟三人外,还有禾生、哲生、益之等数位长辈。数年后,琯珠、禾生、哲生三位同榜入泮,一时传为佳话。益之后来也入泮。有此成果,老人家当然满心欢喜,培养下一代的决心,弥加坚定。
  光绪末年,停止科举。我琯珠爷兄弟三人,受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进步思想的影响,在禾生爷的引导下,先后东渡日本,考入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法律、教育等,当时,他们都仅20多岁。孙中山先生在日本组织革命团体,我琯珠爷兄弟三人都加入了同盟会。武昌起义后,兄弟三人又束装回国,参加革命活动。我琯珠爷先在济南参与敦促山东巡抚孙宝琦独立,事败后,便回到文登。在文登,他首先去联络了林基逵先生。林先生是光绪三十年恩科进士,曾在浙江做过两任知县,清正有名。因在一起案子中打了被告,被告回家死去,上宪以林断案不当,将其革职。我琯珠爷去联络林先生时,他还有些犹豫,琯珠爷就激励他说:“我辈读书人,应明大义,当此国家存亡之秋,怎能坐视不救?且你苦读寒窗,磨穿铁砚,所得到的,还不是革职还乡?连路费都没有!满清对你何恩?你又待何求?”林先生听后,非常激动,将手中的水烟袋摔在地上,说:“对!对!我革命!”后来又去动员于霖逢先生,于先生以腿疾搪辞作罢。
  我琯珠爷兄弟三人,林基逵先生叔侄(林钧宝、林钧实)三人,西门里丛奎先生和孙奎先生,商定到县衙门去夺印。清知县岳宝树,到任不足一年,未有建树,也未有劣迹。我琯珠爷逼他交出官印,岳跪下泣求留印,我琯珠爷说:“你留任,算哪一道?是你掌权,还是我们掌权?不成!你赶快离开。”岳宝树无奈,交出官印离去。就这样赶跑了知县,推翻了清王朝在文登200多年的封建统治,于宣统三年(1911年)十二月一日,建立了文登临时军政府。公推琯珠爷为民政长,林基逵先生为审判厅长,琦珠爷为陪审员,环珠爷为学生军队长。
  革命政权的建立,使一些封建反动势力大为惊恐。他们在西面以葛家为根据地,以土匪头子邴长发为首;东面以文登营为据点,以刘德为主,而在背后掌鹅翎扇的是吕彦枚。吕彦枚是葛家集人,光绪二十九年进士,在外为官,被革职还乡,思想极端顽固反动。他们纠集了一些不明真相的农民。分东西两路包围了县城,并于十二月二十开始攻城。城里的奸细孙立清打开西门,把匪军放进去。但刚进了城几个就被城门楼上的守兵发现消灭了,复夺回城门紧闭。然而城里人少枪少,力量单薄,难以久撑。我琯珠爷主张避走草庙子,以待烟台来军支援。但林基逵主张去请吕彦枚,要他出来平息这场暴乱。在这协议未决之际,城里已经支撑不住了,遂于二十二日夜间从西门出走,出城不几里路,即被匪徒冲散。我琯珠爷在胡家庄被匪徒捉住,当场用乱棍打死,又用棉布缠尸,倒上火油焚烧,尸骨无存。后来,烟台来兵平息了这场暴乱。琯珠婆去找琯珠爷的尸体时,是胡家庄一个好心的百姓,把她领到一个地堰边去的,看到只剩一堆灰了。她在灰中拣到几个铜衣扣,知道是我琯珠爷的。回家来又钉在衣服上,举行了假葬。林基逵先生等人也是在胡家庄被捉住的,他们先把林基逵先生刺伤,再绑到文城监禁起来。这时,文城已被打开了,匪徒们到处喊捉“秃子”,凡是剪掉辫子的人一个不留。文山下面住着一户宫姓的两个孩子,大的15岁,小的14岁,兄弟二人剪掉了辫子,他们的奶奶用被子把他俩卷起来藏在炕上,也被翻出来,抓去杀了。
  十二月二十五日,林先生叔侄三人,我琦爷、环珠爷等21人,被拉到北壕树林里(就是现在蔬菜门市部后身)统统用乱枪、乱刀杀死了。城关一连三日,象死城一般。事后,刽子手们还对人说:“丛家兄弟和林基逵等人真是好样的,临死还喊口号哪!”

知识出处

辛亥革命在山东

《辛亥革命在山东》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展现了从初期同盟会员的酝酿活动到促成山东独立及各市县的起义和光复,短短几年中,接连不断,此伏彼起,声震北方大地。它是全国辛亥革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揭示了山东革命的特有风貌与在全国革命大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及山东革命者为推翻帝制、建立共和,为中华振兴、社会进步而创造的光辉历史。

阅读

相关人物

丛萍滋
责任者
林治文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林基逵
相关人物
丛萍滋
相关人物
林治文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