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先祖王叔鹤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辛亥革命在山东》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2774
颗粒名称: 回忆先祖王叔鹤
分类号: K827
页数: 6
页码: 218-223
摘要: 本文记述了辛亥革命烈士王叔鹤的生平事迹。
关键词: 先祖 王叔鹤 辛亥革命烈士

内容

辛亥革命烈士王叔鹤(1865——1912年)是我们的祖父。
  祖父名治芗、鸿芗,字秬生,号叔鹤,龙口市菜园泊村人。清光绪丁亥(1897年)廪贡生,肄业太学,蒙国子监祭酒王懿荣(烟台市福山区有纪念馆)赏识,知名京师。甲午战争中参与筹办地方团练,并创立阜林会社,倡兴林业。乙酉(1897年)当选为山东咨议局议员,参加保矿活动,奔走于上海、青岛各大商埠募捐,拟筹款赎矿业。1906年加入同盟会。先后在家乡创办开成小学、风山师范学堂,担任黄县教育会长。辛亥革命中,临危受命,出任黄县副民政长,为军民筹集经费,维护地方治安,深孚众望。清兵反扑,坚守县城,城陷死难,终年47岁。
  祖父是县内著名书法家、社会活动家。为心不旁鹜地寻求救国道路,他将全部家务交付祖母经管,以身许国,从事政治活动。在山东咨议局的“清流党”中,他与丁佛言、王揆尧齐名。三人志同道合,主持正义,不畏邪恶,又都是黄县人,时人誉为“诸葛三杰”。
  祖父的苏体楷书在地方上颇有影响,为黄县“八大家”之一。许多人慕名远道而来求他写字。当时我们不理解祖父为什么那样不厌其烦、有求必应。后来才知道他是借此反对封建专制,进行民主革命宣传。
  家中墙壁上曾挂了不少祖父书写的字画。记得母亲屋里有幅他题写的对联:
  “天上月圆三五夜,庭前树满八千秋”。
  祖父加入同盟会后,变卖了家中土地。在济南芙蓉街开了个东兴源皮货店。表面是做买卖,实际是借经商筹集革命经费,借店铺做革命党人的联络站。直到我们20多岁时,父亲才将“东兴源”兑了出去。回来时带回祖父一些遗物。其中有字画、书籍、日记、手稿。
  祖父还筹集资金在菜园泊、黄格庄创办了两处学堂,培养出一批杰出的革命青年。
  山东独立前,祖父见县内有人私贩铜元,出面劝阻。对方仗势诬陷祖父受贿,控于官府。祖父一连三次上书抚院要求对质,后竟被高等审判厅诱拘,延宕数月不予审理。祖父在狱中借酒浇愁,将抒发愤懑的诗词涂写于四壁。武昌起义爆发,山东各界联合会响应。祖父由同盟会员、栖霞县人谢鸿焘等出面具保获释。祖父出狱后,即向各界联合会建议:应将联防营与新军合为一体,取德州兵工厂;接收财政、交通等机关……事不宜迟,迟必生变。
  山东独立取消,祖父回家闲住了几天。本拟借资去湖北投奔革命军,后被王曼生等婉留下来。烟台举义,登州光复,黄县响应,被推举为黄县副民政长。迎接民军,筹集军饷,抵御清军反扑,忙得昼夜不归。
  县城被困,不久失陷。领导人多退往登州。他以为身负守土之责,应与县城共存亡,坚持不走。当时我们姊妹尚少,姐姐文述5岁,妹妹文通4岁,刚刚记事。
  只记得祖父去省城打官司期间,家中官差不断,经常受到搅闹、骚扰,老少不安。及祖父回来,家中更是人来人往,多是议论革命,抨击时弊。年底,形势吃紧。祖父说他在革命党,怕清兵反扑来,让家里人暂到外地躲一躲。
  时值除旧迎新,春节到来之前。我们姊妹随同母亲,姨奶奶(祖父丧偶后未再娶,只纳一妾,我们称她姨奶奶),由大舅引路投亲避难。为防土匪劫道,把钱搭子背在身上,冒着严寒上了路。大舅在前面徒步走,我们乘大车后随。
  当时满清政府有告示:谁窝藏革命党杀全家,告发者重赏。有些亲友怕受株连,见到我们又惊又怕,不愿收留。
  我们先在城东毡王家村姨姨家吃了晚饭,连夜直奔莱山前蒋家,听听风声很紧,又投宿到外祖母一个亲戚家中暂住。这家亲戚还不错,同情我们,留我们一家住了近半月,过了春节。这十几天,我们姊妹不能自由活动,白天也躲在被窝里,不起床,不出门,以防让街坊发现,走露风声,被坏人告发。
  正月十六日,长工王连春赶着大车来接我们回家。大车在园子前停了下来,二祖母、四姑奶奶正在上房等我们。母亲见她们热孝在身,大惊。赶忙询问,才知道祖父已被清兵杀害。母亲和姨奶奶恸哭起来。
  我们先在园子里住了几天,见没动静,才敢进家。进家一看,家中已被洗劫一空。当时父亲外出避难还未回来。
  这段时间,家中面徒四壁,室如悬罄,生活用品全靠亲友接济。
  祖父的遗体一直厝放在村中祠堂里。
  听人说,清兵围困县城,民军死守待援。祖父见形势危急,亲拟了一份历叙战守经过及城危之状的急电通报全国:
  衔略。黄县自江日与敌交战尔后,无日不在战争状态。连督初至,以兵少械单不足御敌,经地方筹款两次,专人购械。奈至今匝月,枪不至而人亦杳然。近闻方逍遥大连,纵乐莺花。此其一。
  刘司令继来,孑孓千旌,虎贲三千,地方以得保障矣!箪壶之是将,刍秣之是供,凡所以为革命军者,望其能同仇敌忾耳!奈何连督少有违异遽引去。以三军之司令,等群儿之抛惰,掷全城之生灵,赌二人之闲气!遂使群众解体,强敌生心。此其又一。
  关东蓝督率军舰停泊蓬莱,必须三万元而后支援。既又以款未齐而复去。所以号召天下者莫不曰为牺牲。其表现于事实者无非利欲之冲动!宁非同盟之耻乎?此其又一。
  有此三因,敌遂大举反攻。今被围已三日矣!飞电告急,而云霓无望。申包胥之哭秦庭将近七日,而南霁云之乞贺兰不遣一兵。此治芗所以椎心泣血,为数十万民众呼吁于钧听者也!
  治芗所司在民。非由必不容己之事,从不为越俎谋、出位思。然而戆直之情此多触忤。殊不意我革命中人其贪婪突梯亦犹吾大夫崔子。一何可叹!
  此际炮声隆隆,危城岌岌。治芗所自矢者,唯城存与存,城亡与亡耳!舍此复何能为?谨效哀鸣,伏恳发援军救此垂危之民,不胜感激。待命之至。
  黄县副民政长王治芗叩漾及县城失陷,徐镜心、连承基等率领民军突围退往登州,他坚持不走。清兵入城,他去“西悦来”丁家花园暂避。不料,被丁家小伙计发现。祖父给了他一块大洋,嘱咐他不要声张。这孩子晚上回家,大洋被家长发现,盘诘根由,说出真情。小伙计的家长怕事后主人责怪,不敢隐瞒,赶忙报告丁鲁臣。丁鲁臣引来清兵,将祖父捕去。
  清军标统李森审问祖父时,祖父凛然不屈,朗声答道:“我有八字:保境安民,维持秩序。”并用手指着县署上空的残烟余烬愤怒地说:“你也有八字:杀人放火,奸淫掳掠!”
  李森气得暴跳如雷,连连跺脚。
  刑前,祖父喝了酒。游街时仍高声宣传革命主张:“都说我王鸿芗是革命党,这不假。两天不过,革命就会成功……”
  祖父最后是被清兵捆在城西圩子门外松树上剖心剐胆,残酷杀害的。
  祖父遇难时,一家人都逃亡在外。只有二祖母一个孤寡老人藏在园子里。听到祖父惨死的噩耗,唤来本族的伯父、叔父帮忙,将祖父草草装殓起来。
  宣统退位,南北议和。全县军民在文庙为祖父及死难烈士召开追悼会。由同盟会员朱全瓅等主持,正式为祖父和烈士们出了殡。
  当时前来吊唁的各界人士很多。城西学堂的师生几乎都来了。并由张殿邦、李寅卿等革命党人出面,责成“西悦来”出资在菜园泊学堂盖了座小楼。听说这笔钱原定是给我们家做抚恤用的,我们家不要,捐给了学校。地方群众不忘祖父为民兴学的劳绩,为推翻封建专制捐躯的凛然正气,在学校东院建了纪念祠,供奉祖父遗像。
  直到50年代,这座小楼还在。
  在祖父遇难的第二年,由本家大祖父王治年,三祖父王治丛出面,在本村创办了“王氏女子学校”。这是祖父生前计划中的事业。我们姊妹也在这所学校上过学。
  1936年韩复榘统治山东时,国民党政府决定于5月初将祖父遗骸迁葬济南千佛山辛亥革命烈士陵园。父亲因扫墓不便和其他原因,谢绝了。
  1956年11月,黄县烈士陵园在泉水疃建成,有关部门拟将祖父遗骸与埋葬在九里店、北马镇两处义冢的辛亥革命烈士遗骸一块迁去,母亲说:“迁去成了单坟,不能与婆母同穴了……”故没同意。
  祖父生平著述甚丰。我们知道的有:《明夷随笔》、《游济日记》、《涵仓寄阁诗词稿》等。
  辛亥革命已近80年了。我们姊妹已年届90。祖父生前为推翻封建专制,创建民主共和做过不少贡献。因当年我们年纪太小,了解不多。但他那为革命视死如归的献身精神,却无时不使我们感到光荣、自豪!

知识出处

辛亥革命在山东

《辛亥革命在山东》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展现了从初期同盟会员的酝酿活动到促成山东独立及各市县的起义和光复,短短几年中,接连不断,此伏彼起,声震北方大地。它是全国辛亥革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揭示了山东革命的特有风貌与在全国革命大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及山东革命者为推翻帝制、建立共和,为中华振兴、社会进步而创造的光辉历史。

阅读

相关人物

王文述
责任者
王文通
责任者

相关地名

王叔鹤
相关人物
王叔鹤对联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