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镜心年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辛亥革命在山东》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2759
颗粒名称: 徐镜心年谱
分类号: K827
页数: 17
页码: 127-143
摘要: 本文记述了徐镜心生平年谱。
关键词: 徐镜心 年谱 徐聪

内容

徐镜心,又名文衡,字子鉴,生于1873年12月21日(癸酉年十一月初二日),山东省黄县(现龙口市)黄山馆前后徐家村人。
  1875年3岁学识字。1877年5岁入私塾,聪明过人。
  1886年14岁喜欢读历史英雄人物传记,爱好广泛,且长于丝竹笛箫,常去黄山庵镇河寺访僧求教,随诸兄游罗漠山班仙洞,山峰险峻,众莫敢登,而镜心独登其巅,都服其胆。
  1892年20岁时就写得一手好文章,与兄镜清(乐三)同去登州考取廪生,兄弟俩同榜双中,镜心得中第三名,黄县西乡一时传为佳话。
  1894年爆发中日甲午战争,实力并不逊于日本海军的北洋水师遭全军覆没。他无限敬佩丁汝昌、邓世昌等爱国将领的英勇牺牲精神,目睹列强对祖国的侵略蹂躏,清王朝的腐败无能,忧心如焚,萌发了反封建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革命思想。
  1901年入烟台毓材学堂读书,这时结识了日籍芝罘日报记者仓谷箕藏,志同道合,成为密友。
  1902年选送入济南山东高等学堂就读。该校系袁世凯(山东巡抚)为维护封建统治,顺应时势力量,率先创办的国内第一所官办新式高等学校。唐绍仪(北洋政府内阁总理)为总办(校长),美国传教士赫七为总教习(教务长),聘用英、美、德、日外籍教师。课程设置:除经学还有外语和西方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20多门,使学生有机会学到西方文化。
  1903年春东渡日本,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法律系就读。
  1905年暑假由日本回国度假,于济南乐源书院旧址,师范学堂宿舍小楼的登州同乡会上,为丁佛言撰联:“事到万难须放胆,理当两可且平心。”
  镜心在留日山东同学中颇孚众望,被举为山东留学生同乡会会长。中山先生由欧洲到日本时,经张继介绍同中山先生见面,参加了中山先生组织的17省代表70余人参加的同盟会筹备会和成立大会。同盟会誓词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矢忠矢信,有始有卒,有渝此盟,任众处罚。
  同盟会总部设东京;国内设东、西、南、北、中五个支部;北部支部设烟台,辖直隶、陕西、山西、山东、蒙古、东三省区。徐镜心为山东同盟会主盟人,北部支部负责人;1905——1906年5月山东留日学生参加同盟会者有53人,其中47人是由徐镜心主盟参加的。
  1906年春,由于同盟会的成立,在留学生中造成巨大影响,形成了一支强大的有组织的革命力量,震动了北京。清廷驻日公使杨枢,串通日本政府颁布了“取缔中国留学生规则”,留日学生群起反对,出色的革命宣传家陈天华激于义愤于1905年12月8日在大森海湾蹈海自杀,以示向日本政府抗议。秋瑾女士说:“谁不回国,就是汉奸。”1906年春镜心偕谢鸿焘、陈纪云等回国,秘设同盟会分部于烟台,只身密赴各地联络,广为宣传,发展会员,不数月同盟会员遍及全省各县。为了培育革命力量,率先在烟台与谢洪焘创办东牟公学、育英学校师范班;谢夫人马秋仪(同盟会员)创端本女校,是山东省内办的第一所女子学校;不久创新学之风遍及各县。
  1906年6月于济南杆石桥师范学堂访孙丹林,鼓动其参加革命,写下:“青山不老,绿水常存。君果有志,后会有期”的词句。
  1906年7月去莱州府(今莱州市)沙河镇邱丕振家,游说其父邱金相支援革命,捐款两万元,并吸收其三个弟弟入同盟会。
  1906年秋孙中山、黄兴筹备广东起义的时候,鉴于革命形势发展不平衡,南方高涨,北方消沉,不足以动摇清廷,宋教仁提出了经营东北的设想,主张把东北的绿林武装“马贼”改编为民军,以实现南北呼应,夹击清廷。为此,徐镜心和张继前往奉天开拓东北战线。徐镜心密赴奉天,在1906年9月创刊的(日办)《盛京时报》任主编,曾撰写社论几百篇评论朝政,揭露清廷的腐败统治。(据光绪三十二年十月十九日《盛京时报》东三省要闻一栏中称:“有孙文党羽张某来奉省之消息”,证实在此之前徐镜心已抵达盛京。)他与张继漫游东北各地讲演主义,结纳豪杰,秘识“马贼”头目杨二虎,向其传授革命思想,告以打天下的道理,并在《盛京时报》上发表署名文章,护卫“马贼”的权益。
  1907年4月宋教仁经朝鲜去东北,与镜心共建同盟会辽东支部于奉天,主要负责人有吴禄贞、兰天蔚、张榕、张绍曾,几人都是新军军官。辽东支部的成立,为东北民主革命播下了火种,对社会各界产生了较大影响。为了掩护革命,创木植公司进一步策划起义,但由于清廷对“马贼”采取安抚政策,导致团练反正失败,更由于配合南方惠州起义,进行招兵走漏了风声,很多同志被捕。当时在吉林任知县的连承基各方奔走,营救镜心脱险,两人结为生死之交。出狱后投靠吴禄贞幕下,充边垦委员,筹划以密山为基地的起义。“桃源宗介”是宋教仁化名,清廷大力搜捕,加之当时局势紧张,对革命不利,宋返回日本。
  1908年镜心与左雨农介绍宁志良加入同盟会,志良改名为宁武。
  1909年东京总部再派廖仲凯密去东北,支援北方起义。在吉林巡抚陈照常幕下充翻译,做策反工作。但由于清廷监视严密,以密山为基地的起义,在筹资购械时几遭危难,有很多同志被捕,甚至牺牲了生命。
  1910年镜心因母病归里,与邹耀廷、徐文炳等创立黄县农会,建立革命基础。
  1911年夏与刘冠三筹创戏曲改良社于济南,借以宣传革命。
  1911年10月27日武昌起义的消息传到奉天,辽东支部革命党人张榕、徐镜心、陈干、商震、张根仁、左雨农等革命骨干,在南满铁路车站附属地秘密机关部开会,先推吴禄贞为关外讨虏军大将军,因第六镇已奉命调往河北、山西前线,改推新军第二混成协协统蓝天蔚任之。张榕为奉天都督兼总司令,吴景濂为民政长,定于11月中旬采取和平革命驱逐赵尔巽,宣布独立,以影响吉黑两省促成北方起义;同时由革命军人和同盟会员组成军人联合会,派商震和第二混成协参谋李德瑚作代表进关内促成滦州新军张绍曾部和吴禄贞部(第六镇)的官兵起义,不料该计划被蓝部营长李鹤祥探知,当晚告密。赵尔巽立即与袁金铠合谋调张作霖率部2500人进入市区监督新军动向,导致和平起义失败。蓝天蔚免职去上海;又剥夺了驻滦州张绍曾的军权,以宣抚大臣名义派在长江一带;吴禄贞去河北被袁化收买其卫队长马蕙田暗杀于石家庄车站;并成立了“奉天国民保安会”控制局势。革命党人丧失了实力,不流血革命化为泡影。
  1911年11月7日徐镜心由东北来到济南,在大明湖南岸,召开山东各界代表大会,推翻了咨议局,成立了山东省各界联合会,选夏溥斋为会长,参加会议的各方面代表有徐镜心、谢鸿涛、丁惟汾、周树标、丁佛言等,代表向联合会提出建议。
  一、要秘事件
  常备军中官与兵互相猜疑之际,军心不一,是生乱阶,为现紧急者,须定军心。定军心之法:
  一、将统制调来抚署,与之说明本会添设军政部,即请伊为部长,则统制心安不至他生枝节,俟军中定后即与之言明。
  一、统制出营后,即时派干员,以本会及抚宪之命令着协统调全军到(不携枪械)宽敞秘地排齐,由本会之派员宣告独立宗旨,演说毕高声质问军中赞成独立者南行五步立正,不赞成者北行五步立正,于是则军心可定向。背其向者即时令协标管带各官当场投票公举统制,(改名亦可)则大事可定。
  一、演说时务宣告,赞成独立者每人加饷若干及各种优待奖励之法。
  一、演说时并须宣布张统制已经会同抚宪在联合会,现已派为会中军政部长,必须另行选举统制云云,
  则军心不至散涣而生他变。
  以上系草率提议,同人俱严守秘密,可否实行之处即请会长议决执行。
  张方毅、徐镜心、
  孙殿邦、周度恩同上
  二、会长鉴:敬陈要件请酌择施行
  一、现值下芒期各州县官粮课正收齐待解之时,污吏赃官或恐乘变携课银远飏,此当速饬县州著将应解各款即缴由地方自治会经理,一面仍知照各自治会催缴接收勿缓。
  一、各处游匪乘机蜂起,应即速照会各地方自治会速行招抚暂作练勇,俟续行派员合幕操练即化乱为治。
  一、青州满兵住防蠢蠢欲动,满人有提议拆毁铁路焚烧教堂藉惹起德人干涉,以祸我者。有提议肆行劫掠,且战且走退回北京以保生命者。确否,总不可知,然亦意中事也,不可不设法预防,或电告满政府移往关外去德人交涉,令德人与满清府约定,则我东省可卸责,内则或派兵驻防或收回其军械,此策不可行。
  九月廿日
  弟 杨振瀛 徐镜心公上
  1911年11月10日
  三、樸兄鉴:顷闻杨君岘庄报告,按日人丰田口称咨议局既解散,则各地方行政官吏均将趁此机会提出各金融机关之存款,以便私逃,请速即知会各金融机关,非得联合会信印不得私行挪用。又巡警道满将有逃走消息,请速派员接办为要。专请,
  公安 弟 徐镜心
  张殿邦 公启
  杨岘庄
  1911年11月12日徐镜心在酝酿山东独立的同时,指示在烟台的同盟会员孙嘏臣在烟台举义,他们联络警卫队管带虞克昌,胁迫董保太缴械投降后,召开大会宣布烟台独立,推王传炯为总司令,并通电全国。
  1911年11月13日(古历九月二十三日)联合会中同盟会员串通第五镇中的军官,经过几天的活动,决定开大会来讨论响应武昌起义,各界代表都出席了会议,由早8点开到晚9点,发言一致要求宣布独立,同盟会员把住会场门不准出入,孙宝琦在台上始终坚持推诿,最后第五镇黄治坤大声说:今天如果孙巡抚不答应,恐怕这会就要永远开下去,并声称会场里有300多只手枪,也许会出人命!全场沸腾起来。就在这时,夏会长宣布孙抚台已同意独立。孙宝琦将官帽摘下说:“大家既然认为独立相宜,与山东有利,我也不坚持了。”丁佛言立即把事前准备好的《独立宣言》贴在台上,全场高呼独立万岁!中国革命万岁!会上推孙宝琦为都督,贾宾卿副之,通电全国,并创《齐鲁公报》,写下《山东独立记事》。
  1911年11月19日镜心预计到山东独立因孙宝琦态度暧昧极不可靠。由于他坚定不移的斗争意志和毫不妥协的精神,遭到一些反动士绅和立宪派的忌恨,更由于清廷重新起用了袁世凯,其在山东爪牙伺机反抗,阴谋迫害党人,镜心行动遭到监视,在这种形势下与杨岘庄微服离济经青岛到上海。
  1911年11月21日由上海发给山东各界联合会电报:
  济南联合会公鉴:由东京归国魏宗莲等六人困中,请速汇款接济,三洋泾桥大方栈,徐镜心,东宣统三年十月初一下午八点
  1911年11月22日济南反动势力经过调整后组织了反抗。首先致函联合会要求取消独立。组织了所谓“山东全体维持会”大会。24日,在大炮威逼下决议取消山东独立。
  1911年11月24日镜心在上海联络各省同志,发起组织“中华民国共和急进会”,宗旨为启发民智,组合政团。
  1911年11月30日召开山东旅沪学界同乡会,并通过七项推进革命决议。
  1911年12月2日由沪北上,4日抵青岛会见刘冠三,得知王传炯玩弄两面手法,阳奉阴违,阴谋取消烟台独立。
  1911年12月6日镜心抵烟台听取党人汇报,了解到王传炯系舞凤舰长,非我党人,现有巡防营和新军在手,排斥党人将谋不轨,即偕邱丕振、安静山等去大连。在大连同盟会机关部,得知奉天联合急进会在各地的起义,首先由顾人宜于11月20日在庄河、复州打响,杨大实、张壁带领全县巡警和地方保卫团千余人起义支援,首战告捷,斗争迅速扩大到海城、刘二堡、凤凰厅、平顶山和辽西一带。但因组织不严密,加之反动当局利用张作霖事前有准备,进行了残酷的镇压,起义接连失败,张榕亦遭到刺杀。幸免于难的同志大部分暂避大连,其中有连承基等数百人。镜心考虑到东三省革命到处失败,牺牲了很多同志,前方战事也无进展,大连是租界,非革命者长住之地,决定再走山东。
  1911年12月12日清廷派张广建为山东巡抚,吴炳湘为巡警道,大肆缉捕党人并派兵袭击了“宜春轩”照像馆和“万顺恒”洋货铺,逮捕了刘溥霖、肖兰池等10余人,当场枪杀了兰盛九,制造了宜春轩惨案。
  1911年12月16日抵达烟台积极筹办“北部共和急进会”,同时派人分赴登、黄筹建分会,摸清清兵部署情况,增设民团做武装起义准备,并提出“党必须先得兵权,乃能再起”的主张,此时宋涤尘、刘艺舟等18位同志由东北抵烟向王传炯求援,王欲捕之,镜心护之,并将其安置在急进会工作。
  1911年12月18日举行“北部共和急进会”成立大会,首先徐镜心作报告,张俞人、刘艺舟等同志演说并介绍了南北革命形势,与会者都受到鼓舞,王部士兵当场入会者20余人。并组织演出剧目,为宣传革命筹集经费。为了把烟台军权掌握在革命党人手中,急进会建议将军政府改为都督府,于商业学堂召开会议,事前王传炯等并未发觉按时参加了会议。会上推王传炯为都督,左雨霖为司令,设都督府于商业学堂。董保泰、赵英翰等看到军权落到革命党人手中,立即退出会场。直到晚上未见王传炯返回,即率兵包围了急进会会场,双方发生了枪战,相持了几小时。围兵欲捕镜心,遭到厉声叱之:“我是会长,谁敢执会长,军律安在?如有不测定拿王传炯是问。”王传炯此时出面让围兵退出,后由芝罘报社日人桑名贞治郎等出面调解,王先护送镜心等去芝罘报社后率兵回府,时已天明。
  1911年12月23日急进会通电各省军政府告急并派员去上海报告求援,赵英翰下令戒严,断绝交通。沪军代表夏醉雄等力劝镜心让步以求议和,不争损失赔偿多少。
  1911年12月26日王传炯派万坤山送来银元700元,作为机关迁往大连的路费,同时释放了被捕人员。提出要取消“共和急进会”。镜心曰:会之成否,党员之去留实我等自由,王等无权干涉。含糊了结,急进会暂移设大连。
  1911年12月30日去登州华提士药房(革命联络点)会见孙丹林、柳仲乘,部署了夺取登州的筹备工作。发展了孙丹林、柳仲乘、邹耀庭、辛少白等10人为同盟会员。为夺取登州进行策反内应事宜。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先生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于南京。北京满清政府起任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
  1912年1月5日镜心乘日轮龙平丸离登返回大连。由邱丕振之兄弟们和黄县同志筹集捐款,购买枪械700余支和弹药,并招募队伍六七百人。
  1912年1月10日电召孙丹林去大连汇报登州起义准备情况。
  1912年1月13日电告柳仲乘,起义军15日晨3时准时抵登。
  1912年1月14日傍晚孙丹林、邱丕振、刘雁宾、陶子方、宫立轩五人搭龙平丸先行,镜心与郑天楚、连承基等率队伍500余人乘永田丸后行,扬言开赴烟台。途中徐镜心、郑天楚持枪登舵楼威逼船长勒令转向登州。战士们从行李中取出枪支,武装起来。4时船已停泊在蓬莱阁下,天破晓时已看到炮台上白旗飘扬,知已被柳等内应所掌握,并有舢板前来接迎。孙丹林等一路直奔海边窝铺,将熟睡中的清兵缴械后夺取水师营,活捉统领王步青,由北门进城。徐镜心、郑天楚、连承基等一路由辛少白带路先据老柏山炮台后率大队进城,清吏文武迎降。上午9时民军控制了各要害部门后,当即组成军政府,众推镜心任都督,辞之曰:“革命不是为了做官。”推连承基为临时都督,自任参谋长,姜炳炎为总司令,安静山为军务司长,刘艺舟为外交部长,宋庚廷为财政部长,王荩臣为民政部长,柳仲乘为司法部长,邱丕振为鲁军司令,孙丹林为秘书长兼军事参谋,布告全城通电全国,同时决定财政部筹集军饷:主要来源由宋庆家(清末军务大臣)和王步青负担。
  1912年1月16日黎明连承基、徐镜心率民军开赴黄县,登州光复消息传到黄县,各界莫不欢欣鼓舞,清兵闻风而逃。在县教育会开会组成民政署,推刘式镛为民政长,王叔鹤为副民政长,总务科长张珻,财政科长赵元璞,司法科长赵梦园,教育科长王钺。警察局长李瀛海通电全国表示与登州民军一致,布告全城,悬挂五色旗以示庆祝,晚上列队欢迎民军进城。
  1912年1月17日派安静山率敢死队120人向北马进发。徐镜古率同志20余人袭取龙口,清防营闻风西退,经北马饱掠而去,退至招远新城。商会组成龙马镇民政分署,举王日吉为署长,镜古副之,并收龙口海关行政权。
  1912年1月19日安静山率民军准备进驻黄山馆,经侦查有清兵600人正在黄山馆吃饭,扬言要进攻北马,当即迎战,敌强我弱不支,幸有炮兵支援击退清兵后退回城中据守,并急电登州派部队支援。
  1912年1月20日黎明清兵由西南角炮轰攻城甚急,城内商民大为恐慌,午后连都督与参谋长徐镜心带民军200余人前来支援,迫使清兵退走。民军重新布置兵力于城外,成犄角之势,确保城池安宁,决定明日乘胜追击。
  1912年1月21日民军分两路追击敌人,发现士兵情绪不振,计划收复北马未能实现。经了解是战后没有及时按功行奖,于是查明战绩,给予奖赏,士气遂振。登州军政府得知关东都督蓝天蔚率海军三舰海琛、海容、海筹抵烟,电请来登支援。原定以3万元犒军,即日驶泊龙口海面,因犒款未兑现,部队未登陆,等了六七天。此间镜心曾去龙口拟面见舰长说明原因,恰巧风大浪高舢板靠不上,喊话听不见,投函掉于海中,次日风止舰只已撤离。
  1912年1月24日刘基炎部得知黄县告急,率千余人兼程增援进驻城内外,大壮鲁军士气。
  1912年1月26、27、28日沪、鲁军分南北两路西进,天降大雪,道路被大雪覆盖,增加了进军困难。沪军抵达北马东5里之张庄时,已近中午,遭清兵伏击,连伤3人,发现3里外路边沟内有清兵埋伏,当即发起攻击。战士精神振奋,两路合击达几百人,混战异常激烈。几度肉搏厮杀,打死清兵20余人,民军很少伤亡,清兵退驻阎家店。
  1912年1月28日沪、鲁军出击无战果,鲁军需隋振志解军饷两大车,由城内向黄山馆区域筹集粮食。行至距黄山馆2里许,被敌劫去银200两,铜元数百千,隋仅身免。
  1912年1月29日早6时沪军于柳行与清兵交火。鲁军发现派一支部队声援,敌人稍退。11时又调集大队反抗,敌众我寡,援军未到,我军退驻张家庄,清兵进入北马镇争相抢掠,当沪军增援到达,即用机枪猛攻,敌不支退走,我军收复北马。敌退阎家店造饭时,民军赶到,仓惶逃窜抵黄山馆,又准备吃饭。民军赶到,清兵再退过界河西岸,沪鲁军进驻黄山馆。清兵逃到滋口,晚上惊起又逃到新城。此役清兵死伤50余人,民军死伤10余人。
  1912年2月1日南京政府派胡瑛为山东都督,成立军政府,委镜心为参谋。在黄县前线,刘基炎与连承基为争夺军政府都督职务而内讧,刘基炎不顾大局下令沪军3000多人全部撤回登州。徐镜心、连承基一再挽留无果,连炮兵也未留下。镜心指挥军民迎敌,并在北马龙口一带亲自率士兵侦察敌情,往返城内外,清兵趁军政府改组之际,调集大军包围县城。
  1912年2月6日清军从城西南角用大炮攻城,形势十分危急,军政府电告南京、上海、烟台、登州,黄县告急,后又派徐镜心赴登州、烟台求援,没有一兵一卒前来。革命战士在气候严寒的情况下守在城上,虽缺衣少食,都英勇抵抗,消灭一批攻城敌人,死守待援,后来连承基由登州带回炮兵,但终因时间较长,民军势单力孤,战士极度困乏,清兵偷袭成功。县城陷于敌手。徐镜心、连承基率队突围退回登州。事后得知黄县派徐镜海抵烟求援,胡瑛以在停战议和期间有所顾及,数日未决。镜海一再申明清兵强大和残暴,并促使胡电告南京决定,最后南京急电胡瑛立即派兵支援,但耽误时日,黄县军民遭到清兵洗劫。
  1912年2月11日清兵进城后,大肆烧杀奸掠,数十名民军战士遇害,民政长王叔鹤被俘后坚贞不屈,大义凛然,遭清兵杀害,就义前极尽脔割之苦,横尸数日始殓,并被抄家。
  1912年2月12日,由于登、黄战事对清廷的压力,迫于形势,清帝宣布退位。山东军政府都督胡瑛接南京电令,下令刘基炎率沪军西上援黄,但因风大浪涌未能由海路直达黄县,经登州向黄县挺进。清军得知,连夜逃窜,撤退前将所俘的革命军将士28人,尽杀于西圩子门外桥下。沪军13日抵达。黄县战役共牺牲沪军35人,鲁军战死92人,分别葬于北马镇东郊和九里店村西,修成大冢立碑纪念。
  1912年3月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在北京正式就任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山东都督周自齐电召镜心到济南,拟任济南道不受,再任留日学监仍不受。
  1912年4月1日孙中山先生正式宣告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想以在野之身,从事实业建设,使祖国臻于富强之境。在这种思想影响下,徐镜心鉴于解决人民生活问题,发起成立山东垦植协会,组织移民于吉林同江县一带实行拓植政策,又在济南泺口设立河船协会,计划开发渔航事业造福于民。
  1912年8月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镜心任山东理事长。
  1912年9月孙中山先生来到山东济南,随行有宋蔼龄、戴传贤等。会见了山东同盟会支部同志徐镜心、刘冠三等,并在咨议局旧址向山东各界士绅代表们发表演说。
  1912年9月28日徐镜心、刘冠三陪同中山先生一行去青岛视察。
  1912年9月29日徐镜心、刘冠三陪同中山先生一行视察青岛专门大学与全体师生合影。
  1912年9月30日镜心、刘冠三陪同中山先生一行会见青岛中华基督教青年会代表,并与代表合影。
  1912年冬被选为国会参议院议员。
  1913年春赶京就职并任国会宪法起草委员会委员。袁世凯早知徐镜心在山东及全国的声望,竟欲拉拢,传话召见。镜心和刘冠三同去,袁假意说,你是创造民国的功臣,应该得到奖赏,镜心却转移话题说,总统者乃国民的公仆,国民才是国家的主人,公仆如不按国民的意志办事,则国家必乱。袁说,久闻你的大名,今日相见名不虚传。说罢当面委为甘肃都督之职,镜心以革命不是为了做官坚决推辞。
  选举总统时,袁氏行贿不敢加于镜心,派兵威胁国会强迫议员投票,镜心不为所动。
  1913年3月20日袁氏派人刺杀宋教仁于上海车站,一些党人劝镜心离京他往,他坚持留京计划倒袁。
  1913年4月袁氏与英、法、德、日、俄五国银行团签订善后借款合同。镜心发表袁氏违法借款之铁证的宣言,公开提出对袁弹劾。他说:“袁氏借款不经国会议决,是违背法律”,“不弹袁劾氏无以谢中华全国”。此时镜心还与南方三都督联络密谋举讨兵袁。
  1913年9月袁氏下令免去江西都督李烈钧、广东都督胡汉民、安徽都督柏文蔚的职务。孙中山、黄兴等国民党领导人认清了袁贼的反动本质,号召全国军民奋起反袁进行二次革命,但由于没有发动群众,只少数国民党人的单纯军事行动,在袁的武力镇压下,不到一个月就失败了。
  1913年11月4日袁氏下令解散国会,取消国民党。
  1913年11月5日袁氏为其称帝做舆论准备,授意日本人法律顾问有贺长雄抛出“共和宪法持久策”,镜心在《顺天时报》上发表“驳有贺长雄共和宪法持久策”一文,文中痛斥说:“蔑视宪法起草委员会,即是蔑视国会,蔑视国民国会,即是蔑视国家,即为共和之蟊贼,即为国民之罪人。”
  1914年3月30日袁氏指使陆建章密造伪证,于日人办的《顺天时报》馆内将镜心逮捕入狱。在狱中袁氏爪牙百般引诱,继以极刑。镜心坚贞不屈,誓死保卫共和。被捕后,丁佛言、周健龙等设法营救多方奔走,甚至计划筹款赎出,终未能成。因为镜心是袁氏称帝的主要阻力,袁氏久已怀恨,必欲除之。
  1914年4月13日晨押赴刑场,镜心大义凛然,宁死不屈,大骂袁贼窃国大盗,将不齿于人类。就义时年仅41岁。徐镜心的一生光明磊落,心明如镜,为了共和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直至生命。事后日人仓谷箕藏和丁佛言等到刑场拍照遗容并收殓暂丘北京。
  1916年6月袁世凯在全国一片声讨声中死于北京,黎元洪就任代理大总统时,拨恤金5000元由内弟陈国卿带长子徐焕章进京将灵柩迁回原籍黄县安葬。
  1936年国民党中央抚恤委员会六十九次会议拨特级抚恤金5000元。
  1936年5月当时山东革命先烈公葬委员会庄仲舒委员,到黄县将灵柩(当时在黄县举行了隆重公祭)迁于济南千佛山东麓辛亥革命山东烈士墓,在纪念塔前首位安葬。济南解放后人民政府对烈士陵园进行了认真地保护,十年动乱期间,陵园遭到严重破坏。
  1936年6月10日国民党中央第十四次常会追赠徐镜心、刘溥霖、薄子明为陆军上将,六月二十四日交国府命令公布。
  1981年辛亥革命70周年,山东省暨济南市人民政府决定拨款23万元对陵墓进行整修,参照南京中山陵样式,增修6米宽285米320台阶路,塔座由原10×10米扩为20×20米,山下设有花坛。拟修路东连开元寺、西接千佛山。陵园前立有“辛亥革命山东烈士墓”碑记。徐镜心墓在塔前首位,刘溥霖、薄子明墓排于其前左右。其他19位辛亥革命烈士分别埋葬于甬道两侧。经整修后的烈士陵园气势雄伟,庄严肃穆。

知识出处

辛亥革命在山东

《辛亥革命在山东》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展现了从初期同盟会员的酝酿活动到促成山东独立及各市县的起义和光复,短短几年中,接连不断,此伏彼起,声震北方大地。它是全国辛亥革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揭示了山东革命的特有风貌与在全国革命大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及山东革命者为推翻帝制、建立共和,为中华振兴、社会进步而创造的光辉历史。

阅读

相关人物

徐聪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徐镜心
相关人物
徐聪
相关人物
1911年11月12...
相关事件
1911年11月13...
相关事件
1911年11月24...
相关事件
1911年11月30...
相关事件
1911年12月12...
相关事件
1911年12月16...
相关事件
1912年1月1日孙...
相关事件
1912年1月10日...
相关事件
1912年1月17日...
相关事件
1912年1月20日...
相关事件
1912年1月24日...
相关事件
1912年1月29日...
相关事件
1912年2月1日南...
相关事件
1912年2月12日...
相关事件
1912年4月1日孙...
相关事件
1912年9月28日...
相关事件
1912年9月29日...
相关事件
1912年9月30日...
相关事件
1913年3月20日...
相关事件
1913年11月4日...
相关事件
1914年3月30日...
相关事件
1914年4月13日...
相关事件
1911年11月21...
相关事件
1911年11月22...
相关事件
1911年12月4日...
相关事件
1911年12月6日...
相关事件
1911年12月18...
相关事件
1911年12月23...
相关事件
1911年12月26...
相关事件
1911年12月30...
相关事件
1912年1月5日镜...
相关事件
1912年1月13日...
相关事件
1912年1月16日...
相关事件
1912年1月19日...
相关事件
1912年2月6日清...
相关事件
1912年2月11日...
相关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