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邑辛亥革命纪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辛亥革命在山东》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2747
颗粒名称: 昌邑辛亥革命纪略
分类号: K257
页数: 15
页码: 92-106
摘要: 本文记述了昌邑辛亥革命情况,辛亥革命时期,昌邑的民主革命先驱积极响应济南独立、烟台举义和淮泗讨虏军北伐等革命活动,不幸后遭“民元五·一八惨案”,同盟会员及倾向革命的群众28人遇难。
关键词: 辛亥革命 昌邑 革命纪略

内容

辛亥革命时期,昌邑的民主革命先驱积极响应济南独立、烟台举义和淮泗讨虏军北伐等革命活动,不幸后遭“民元五·一八惨案”,同盟会员及倾向革命的群众28人遇难。现将主要事件纪略如次,以志对先烈革命80周年的纪念。
  首倡革命者陈干
  陈干(1881——1927年),字明侯,昌邑龙池乡白塔村人。自幼志高好学。1897年去东北做茧绸工谋生。1899年由关东返里,入昌邑凤鸣书院读书。1902年初到京师投营马忠武为步兵。1905年8月去东北,旋赴日本,谒孙中山,加入同盟会。1906年回国后,出任辽阳“八旗学校”校长。1907年春赴日本观兵操,冬经东北回山东,在昌邑与同盟会同志李长庚①等纵议谋略,并发展同盟会员陈希孟(字亦贤,陈干之堂弟)等。1908年春,在青岛办“震旦公学”,昌邑同盟会员于恩波②、张书绅③、孙书林(字文斋,下店乡大河南人)等参加了成立大会,肖兰池④等学员成为学校的中坚分子。夏,震旦公学被查封后,去长春组织“山东同乡会”,作为反清策源地。1910年在东北密谋举事未果。1911年回家治父丧,时值武昌起义,串连同志,谋划响应。不久,愤于山东逆返,即由青岛辗转南京至安徽凤阳,组织淮泗讨虏军北伐,昌邑同盟会员先后从军北伐,11月攻克徐州,至此南北议和。
  陈干入凤鸣书院读书时,昌南义和团的反德斗争和知县胡师孝⑤的维新思想使他受到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1900年昌南铁路沿线各村的大刀会(即义和团)发展到1500余人,在反德斗争中,曾协同高密义和团袭击过德国铁路公司及筑路工地,并智毙德国铁路公司总办西罗巴和三名翻译。西下湾义和团重创了驻大行营的清军。昌北各村都设“拳屋”,习武练功,仅柳疃一带的义和团组织就多达30余个。城里以吴天青、吴天风为首的义和团组织设坛城隍庙院内,与南北遥相呼应。新任知县胡师孝,系翰林,因康党贬昌,爱国忧民,课士殷勤,劝导义和团活动,赴省为民请命。他写有爱国楹联“五岳圭棱河气势,六经根抵史波澜”。曾赋赠忧民诗篇:“谁将磐石奠东瀛,太息君山涕泗横;一瓣心香偕顶祝,福星常作寿星明。”所以“阖邑为悬‘慈父严师’匾额”。陈干投拜胡官为师,思想上深受教益,直到1905年他在《一个步兵的志向》中还怀念“我师胡公”,重申“生为君父报仇生,死为国民雪耻死”的坚定信念。昌邑的反清爱国斗争在陈干思想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陈干在辛亥革命时期,走东北,战淮泗,数返原籍联系同志,其进步思想和革命行动在昌邑旧民主主义革命者中,有着广泛的影响。
  同盟会组织发展
  昌邑早期的同盟会员是在日本留学或到济南等地求学时入会的。开始活动的联络点在育秀公学,同盟会员的活动分子散布在北孟、伍塔、龙池、密埠等几个规模较大的学校里。
  全县同盟会员70余人,现将1905至1906、1907和1908年三个入会时期的情况,简介如下:
  (一)1905至1906年
  陈干在日本入会。张怀谔(字士一,南逢乡张固村人)在东京经纬学校入会,回国后创办“开成”、“开济”学社。
  留日学生入会的还有张书绅、刘选卿⑥等。
  肖兰池在济南山左公学、李长庚在济南师范速成科均由刘冠三介绍入会。
  在济南求学时入会的还有于雁民(字鸿升,仓街乡于家郜人)、孙文斋等。
  (二)1907年
  王凤庭(字紫阶,南逢乡后伍塔村人)、王国恩(字膏臣,仓街乡密埠店人)、齐东野(字元英,龙池乡齐西人)于县立师范传习所,王廷俊⑦于莱州师范,于恩波于莱州中学,均由刘冠三、杜佐宸介绍入会。
  齐乐亭(龙池乡齐西人)、陈希孟等由陈干介绍入会。
  (三)1908年及以后
  育秀公学教员明余三(仓街乡明家郜人)、李福民(围子镇韩家巷人)、刘素文、王文曲(都是卜庄乡王家楼人)、徐有武、徐锡田(都是卜庄村人)等皆为同盟会员。
  在育秀公学学员中发展的同盟会员有卞绍汉、王德渊(都是王家楼人)、徐兰村、徐靖如(都是卜庄村人)、明少华(仓街乡明家郜人)等10余人。
  创新学和办团练
  山东同盟会支部成立后,全省会员在各地创办学校作为宣传主义、联系同志的主要机关。昌邑自1907年起由李长庚、王廷俊、于恩波、张书绅、王凤庭等办起了学校数处,到1910年全县已兴办学校100余处。通过学校教育,宣传了爱国主义思想,培养了民主革命骨干。辛亥革命爆发后,有的地方以学校为依托倡办团练,以响应起义。
  李长庚于1906年济南师范速成科毕业后,首先在本村办起了小学,又在西下湾和玉皇庙赞立小学两处,以期影响全县。
  1907年,同盟会员李长庚、王廷俊、于恩波、王紫阶、齐东野等在于家郜村借古庙创办“育秀公学”,旨在培育后起之秀。他们不但聘请同盟会员王少翰(诸城人,王乐平之兄)、丁欣甫(诸城人)、李福民、明余三等做教师,还亲自登台教学,教育学生爱国图新,勇于跟封建势力作斗争。不久选拔出一批优秀学员王德渊等加入同盟会,使学校变成了宣传革命的阵地。育秀公学不但是全县同盟会员的活动中心,也成了接待外地会员来我省活动的联络站。
  与此同时,同盟会员又开始在全县各地创办学校以与育秀相呼应。
  1908年王廷俊与其兄王班侯及同社刘素文、徐靖如、徐有武、王文曲等在王家楼创办两等小学,并设半日学校两所,招收村中失学者就读,促进了村民思想的开化。
  北孟塾师刘瀛海⑧与其同盟会员弟子朱文海,伙同弟子朱小山、翟文海、刘尊五及其子丕绪、丕纶、丕缓等在古寺内办起新学堂。他们经过两年的努力,次第建成高初等小学堂,学生173人,简易识字学塾学生85人,女子学校学生20多人。1910年刘瀛海被充为县视学兼劝学员长。翌年又扩建校舍,植桑数百,创立乙种实业学校,学生达40人。在他们的影响下,昌南新兴学校70余处。
  同盟会员王凤庭于伍塔、王国恩于密埠、齐东野于龙池、史庭辉于巡堡也分别建起了学校。
  学校新兴,旧势力阻挠,经费难以筹措。王廷俊在办学中惨遭地痞劣绅的殴打。但他志不稍夺,为改良教育又进省单级养成所修业,民元被推为县劝学员长。北孟朱文海,破产兴学,“捐巨资,筑校舍数拾间”,1910年乡民举其为县参事委员。
  在办学中,同盟会员始终以传播进步思想文化为宗旨。李长庚到他赞立的各校时,总是“为学者讲治心、治身、治家、治国之学”。他为学校书写的楹联是:“读尽万卷书,无实用,不为识字;养成四方志,能自立,才是丈夫。”
  通过学校教育,很多青年树立起了爱国主义思想。1911年辛亥革命时,不少学校成了办团练的联络点。参事委员朱文海南北串连,在北孟学校附近悬起大旗,设坛习武办起团练。同盟会员王效文也在大营拉起了乡团。王廷俊在王家楼与李长庚、王凤庭、王国恩等督办起乡团后,亲自去丈岭、潍县各清兵防营探听消息,与北孟、大营各处乡团结合,密谋截北军东下之后路,复集巨款以备接济烟军西往。10月,驻丈岭车站的陆军哨官刘樊德,因密谋率队起义被标统张树元杀害,引起防营对县内团练的几加围剿。尽管环境险恶,同盟会员们仍然坚持不懈地开展斗争。黄县光复后,北去围剿的清兵路过王家楼村外时,充满激愤的育秀学生,站在围墙上脱帽光头向清兵示威。在同盟会员的带动下,全县的乡团活动一直坚持到南北议和才告终止。
  议事会和参事会
  1910年末,昌邑县在实行地方自治的影响下,成立县议事会和参事会。议参两会会员由各乡社人民推举产生,多系教育界声望较高的人。县设议事委员会和参事委员会,委员会的委员由会员中推荐,各委员会有会长、委员和文牍。议参两会成员多是同盟会员或受同盟会影响,富有救国救民抱负的教育界知名人士。
  (一)议事委员会
  会长 李长庚
  委员 王凤庭、朱文海、王兆坤(字厚庵,中伍塔村人)。
  文牍 王凤麟(字仙趾,后伍塔村人)。
  (二)参事委员会
  会长 刘选卿
  委员 王国恩、王班侯、史庭辉(字祥伍,南逢乡巡堡村人)。
  文牍 李丕振(字鹭翔,北孟村人)。
  书记 罗振庆(字清堂,原昌邑三泊人,今平度县胡铁家庄人)。
  (三)议参两会为了励行新政、兴利除弊,拟定并通过了为全县人民所拥护的四项议案:
  1.戒鸦片、禁赌博;
  2.剔除衙蠧,取消衙役下乡传案吃差饭、拿鞋钱,改为按里程给川资;
  3.取消先交过堂费,尔后才能呈案候审的勒索恶习;
  4.取消盐场盐官对农民小贩到盐滩晒盐户购盐时额外加税的陋规⑨,对原来非法收税所得,充为自治费。
  声援济南的斗争
  济南独立不久,袁世凯密派皖人张广建、吴炳湘来山东活动,使独立随即宣布取消,从而任张为山东布政司、吴为巡警道,逮捕革命党人,撤销报馆,解散学校。在济同盟会党人潜往商埠继续进行斗争。
  肖兰池于1911年山左农林学校毕业,回昌邑后公推为劝学员长。在济南受职时,爆发武昌起义,于是留济与党人运动山东独立,同在济的党人张绍曾(字庭臣,下店乡西峰台村人)等也时有往来。济南独立取消后,他和刘溥霖等10余人在商埠的“宜春轩”修表铺及“万顺恒”百货店设有机关,由刘冠三从青岛运来一批武器,准备在济南发动起义。他们策划在津浦铁路洛口渡口截获袁世凯向徐州支援张勋的一批军火。不慎事泄,防营统领聂宪藩派管带薛保筠率巡防营一营兵力,于12月9日晨7时许包围“宜春轩”,肖兰池等15人被捕。在审讯厅上,肖兰池直认不讳是革命党人,慷慨激昂,论述革命道理,洋洋洒洒至数万言。并斥其逼供曰:“吾人为汉人雪仇耻,言其多,则四百兆人皆同志;言其少,则吾一人而已。”肖兰池与刘溥霖、孙钟廉坚贞不挠的狱词,使旁听的数千名地方人士,无不为之感动,当时被誉为“济南三杰”。
  在“宜春轩”、“万顺恒”惨案中,袁世凯爪牙的罪恶行径引起了全省人民的极大愤慨。昌邑县议、参、教、商各会于12月16日(宣统三年十月二十六日),急电巡抚孙宝琦以示抗议:
  “农林毕业生肖兰池,系昌邑劝学员长,素热心爱国,顷防营蛮将该生逮捕,诬作土匪,殊违宪章,迟为昭雪,铭感曷极。昌邑县议、参、教、商各会同叩。”
  在昌邑人民声援压力下,孙宝琦也不得不复电托词曰:
  “致昌邑徐令(宣统三年十月二十七日)
  顷接议事会等公电,请将被拿之肖兰池昭雪策情。查有肖兰池与刘溥霖等三人亲笔直供革党不讳,起获炸弹手枪有据,现奉法部大理院电令暂报看管,文明待遇,仍由法司将犯罪事实及逮捕详细缘由电复法部核办,大约不致有危险,望传谕该议会等知照。抚院孙。沁印。”
  随即黄县等地也电促孙宝琦,在上海的山东党人也让当局通电袁世凯,在南北议和的形势下,袁被迫令孙于2月15日将肖兰池等开释。
  “宜春轩”和“万顺恒”惨案,使同盟会党人大愤,于是密谋枪杀巡警道吴炳湘。在查封《齐鲁公报》之前,张广建、吴炳湘大备筵宴,约请地方人士宴于公园。党人张绍曾、刘梅五、徐丙炎、王毓芳、姜华庭等乃于坤顺门的杆石桥处抛炸弹一枚,以企炸死吴炳湘。不幸未中,仅毙其侍从。徐、姜负重伤,张绍曾被炸掉左臂。他们被捕后,在狱中进行了顽强斗争,直到南北议和,方被开释。张绍曾等随后回到昌邑,继续协同县内同志开展革命活动。
  从戎淮泗讨虏军
  山东取消独立后,陈干等党人当即由昌邑去青岛,经上海,奉命去浦口与柏烈武接洽后,以宪兵司令名义组织武装。上海山东同乡会捐赠6000元,制办军装和500床军毯。吕子人回青岛召集100余人,在浦口编为齐鲁敢死队,指定驻安徽凤阳。这时柏烈武又拨给陈干一个模范营,与齐鲁敢死队组成宪兵联队。昌邑的于恩波、刘选卿、王兆坤、王凤竹(南逢乡后伍塔人)、于雁民、刘肇唐(名克济,昌邑三泊,今平度刘古路村人)、陈延训、陈希孟、徐昌言(南逢乡徐逢村人)、张怀谔等也来到凤阳投军。人员增加后,敢死队改为齐鲁北伐大队。从此开始,宪兵联队为左翼,配合广东北伐队和右翼镇军出师北伐。宪兵联队经固镇、南宿州战役后,收编泰安起义的部分清军和几支山东地方部队,军容壮大,克丁家围子、肖县,直取徐州,扩编后改为淮泗讨虏军。
  在陈干北伐过程中,昌邑议参两会在县内为淮泗讨虏军筹集军费和物资,同盟会员和开明士绅都捐赠了钱物。如县城“义成永”钱庄的王文蔚(字霞庭,南逢乡后伍塔村人)就捐助银币15元。北伐接近山东时,昌邑同盟会员李长庚、张书绅、齐东野、齐乐亭、孙书林等也先后赴南各勤所司,支援淮泗讨虏军。共和后,肖兰池等获释,也随刘冠三经南京去徐州。淮泗讨虏军中的昌邑、潍县、高密籍者近千人。1912年3月,淮泗讨虏军合编为陆军第三十九混成旅,陈干为少将旅长,刘选卿为军法处长。
  1912年春,因南北议和三十九混成旅驻徐州云龙山待命,昌邑在军中的供职人员于恩波、徐昌言、张怀谔、王兆坤、王凤竹等解甲返回昌邑。肖兰池等也随刘冠三回到济南。
  投效烟台都督府
  武昌起义后,昌邑同盟会员互通南军情况,秘密组织乡团,准备迎接山东独立。济南独立取消后,昌邑革命党人奔走青岛以谋举义大计。烟台光复后,南京临时政府委派胡瑛去烟台成立都督府。徐镜心于12月6日赴烟台成立共和急进会,并带人去大连联系武装力量。昌邑在青岛的同盟会员王廷俊、王班侯、刘素文、卞绍汉、王德渊、李梦元、马锦堂(字洪标,都昌镇中台人)等,立即赴烟,一部分随共和急进会去大连,一部分留烟投效都督府进“招贤馆”。
  王廷俊等在济南独立期间,曾只身去丈岭探听清军情况,联系昌邑南北乡团,以响应起义。由于当时昌南丈岭驻清军第九十三标一队,是清政府镇压山东革命的重要据点之一,革命风潮高涨时,北京、济南直接来电指挥。张广建督鲁后更加紧了对革命的残酷镇压。辛亥十二月十二日(1912年1月30日),张致丈岭徐教练电:“急,丈岭陆军徐教练:速预备驻丈岭一队,今晚上车东行,归张参议指挥,开车时刻,随后电知。抚院张。文。”又如,辛亥十二月十六日(1912年2月3日)致蔡书记电:“丈岭蔡书记:巡密,谏电悉,高境兵心浮动,已饬张参议由即墨移得胜之师,前往相机办理,陈管带两队准备驻丈,以资镇慑。抚院张。铣。”丈岭驻军的部分官兵在革命形势影响下,也准备起义,不幸事泄,首领陆军哨官刘樊德被标统杀害。此后,更加紧了对昌邑一带革命人民的镇压。
  王家楼、北孟和大营等处乡团遭到驻丈岭清军的扼杀后,王廷俊等同盟会骨干便带领一批革命党人到了青岛,随徐镜心等去烟台参加起义。烟台起义后,马锦堂等同盟会员参加了徐镜心组织的山东革命急进会,去东北大连联系地方武装。马锦堂等同昌邑在东北拉有队伍的尹锡五等随邱军越渤海,荷戈执殳,攻战登州,又淬砺西发光复黄县。这时南京临时政府派胡瑛去烟台成立山东军政府。王廷俊等留烟昌邑同盟会员参入了军政府的“招贤馆”。因为登州、黄县已光复,于是王廷俊等又上书胡瑛都督,建议“取莱下潍”之策。不久共和告成,昌邑参加军政府和西征的革命党人,便返归昌邑,多数人回到学校重操教育事业。
  民元“五·一八”惨案
  昌邑的辛亥革命,当革命党人与封建势力正在激烈斗争之时,南北议和,从而发生了骇人听闻的杀害革命党人的“五·一八”惨案。这是封建势力借和议罢兵之机,联合对革命者进行的疯狂报复。
  县议参两会成立后,为民兴利除弊,倡办新学,触犯了封建保守思想,侵害了封建劣绅的利益。县城内的土豪劣绅梁怀思等在县议参两会成立时落选,又因废止衙弊损其利益,他们为保持势力,便组织了一个所谓“城区议事会”。借此平日结交官长,与吏役狼狈为奸,并以把持学款为权柄,破坏议参两会厉行新政,进而伺隙与吏役合谋报复。
  议参两会的“剔除衙蠹及车差扰民者”的议案,取消了班房衙役对乡民的讹诈,使胥吏对两会恨之入骨。尤其是原千总武官许殿魁,宣统间在昌邑县衙卸职后,经营烟馆赌局,勾结三班六房敲诈勒索,无恶不作,所以对两会为民兴利剔弊的施政更是视若仇敌。
  共和后的新任昌邑县长张春海,本来就是同盟会的异党,而县议参两会的成员又多为同盟会员,所以也与议参两会势不两立。县巡防营管带张固也是一个对同盟会怀有不满的分子。因此,议参两会与新“县署”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惨案发生的导火线是共和促进会的强行剪发。民国元年春,平度人彭中豪在济发起共和促进会。农历五月间,山东都督周自齐派彭中豪和周振声(安丘人)为宣传员,赴各县劝导人民剪发、放足。他们到昌邑后,肖兰池等也从济南回昌邑,协助其进行宣传工作。在议参两会的筹备下,于县署前搭棚演讲。各机关及县署吏役亦多到场。县警佐在场维持秩序,武官许殿魁拖辫入场,被宣传员和警佐将其辫子当众剪去,又剪胥吏之带辫者数人。下午演说后,宣传员及警佐到“城区议事会”拜访时,适值劣绅梁怀思和魏桂五在会,宣传员即说:“两位先生是人民的表率,应将辫子剪去,以作倡议。”斯时警佐遂即拿起剪子来说:“我给两位先生把辫子剪下来吧。”许殿魁、梁怀思等当场虽没有反抗,但耿耿于怀,引为大辱。许殿魁等纠合吏役造谣说促进会是昌邑同盟会和议参两会秘密勾来的,目的是要强迫县长等大量裁减吏役。讹言四起,惨案之根以伏。
  惨案的发生是吏役们密谋策划,得到县长和管带的默许后进行的。
  古历五月十八日(7月2日)晨7时左右,吏役各持兵械到城隍庙集合,并拥县长张春海和梁怀思到场画诺。约8时许,暴徒蜂拥而出,先纵火烧了参事会,在会的会员刘瀛海、委员王国恩、书记罗振庆、文牍李丕振等牺牲。然后包围议事会,留守的委员朱文海、文牍王凤麟被杀害。又到旅舍杀害了宣传员彭中豪和周振声。
  早晨,参事会会长李长庚闻听有变,立即同委员王凤庭及从省回昌邑的肖兰池、县立高小校长刘祖基、新自日本回籍的张怀谔等到县署找县长张春海商定弹压之策,并嘱委员朱文海等留守。此时尚不知暴徒已经放火杀人,既到县署后,始知县长已赴城隍庙。这时暴徒们也冲进了县署。李长庚让其他同志从县署后之城墙缒下,匿于护城河的苇塘中,自己独登大堂,与暴徒讲理,申明大义。不幸当场被暴徒一刀剌入胸中,壮烈殉难。
  暴徒们又进行了全城搜捕。在劝学所杀害了劝学员长王廷俊和小学教员徐锡田。又捕杀了参加济南独立之役的张绍曾等。最后杀害了潜藏在城外苇唐中的肖兰池、王凤庭和张怀谔等人。议事会委员王兆坤在中伍塔村家中听说城里事变,急忙赶入城中谋图解救同志,因此遇害。凡受革命影响而剪发者,多遇害,死于惨案者28人。
  同盟会在城里的党人逃离此难者仅有高小校长刘祖基,被自己刘辛村的人救出,再是高小教员齐东野、沙养灿(济宁人),因县训导闫树声(胶县人)隐藏而幸免,还有参事会委员史庭辉、原议事会文牍蚕校教员吕守朴逃离出城。
  惨案发生后,在籍同盟会员于恩波(从济南回家丁父忧)与明余三乘夜赴潍县向旅长马良告变,又去济南与同乡会一起谒都督周自齐。周即召马良赴省,令其派兵到昌,便宜行事。马良带兵到昌邑,以维持社会治安悬赏吏役为名,四五天后令所有吏役回署供职,宣召梁怀思等到县署会商。马良对他们训话毕,即令卫队每两个士兵缚吏役一人,将六七十名吏役中的付常珠等巨魁30余人处死,其余全部寄监候讯。押解劣绅梁怀思赴省正法,斩于济南西关丁字街口。
  陈干在徐州云龙山写的《哭李幼白、肖香坡二烈士》诗中道:“遽闻金星落,兰花风雨摧。青青山下路,不见故人回。”
  宋逵升(清末举人,双台乡南后章人。肖兰池之塾师)为肖兰池撰写的墓表中悼曰:“南北已统一,军中无事,烈士归,欲为地方谋幸福。奸人弗便也。借口剪发,结蠹役为羽翼,为一网打尽之计,当时与难者20余人,烈士也遇害。余闻之,潸然不知涕之所以也。不死于军事,而死于胥吏之手,吾为烈士一身哭;读书已成名,而抱恨而殁,不得以展其才,吾为烈士一家哭;为一邑兴利益,而己受其害,吾为一邑哭;以济世之才,而撄杀身之祸,吾为天下哭。”这段碑文反映了当时广大乡民的心声。民国2年于参事会故址(原帝藏庵,现人民剧院处)建造“烈士祠”,纪念民元“五·一八”惨案遇难烈士肖兰池、李长庚、王廷俊、朱文海、王国恩、刘瀛海、罗振庆、王兆坤、王凤庭、徐锡田、张廷臣、李丕振、张怀谔、王凤麟、刘坤泰、周家声、彭中豪。并建碑亭“八角楼”,为烈士立碣刻石以志不朽!
  (作者宋甲其,昌邑县委党校巡视员,高级讲师,昌邑县政协文史委副主任)
  注释
  (1)李长庚(1869—1912年),字亦白,号莲坡,双台乡渔洞埠村人。清廪贡生。1906年济南师范速成科毕业。该年加入同盟会。回乡后在本村办起小学,并赞立于家下湾和玉皇庙各办小学一所,曾任育秀小学教员。1910年公推为昌邑县议事会会长。民国元年“五·一八”惨案牺牲。
  (2)于恩波(1864—1940年),字沐尘,仓街于家郜人。1908年入山东优级师范学堂,1910年毕业授山东省提学司省视学。1920年任非常国会海军秘书长。1924年任山东省教育厅长。1925年成立昌邑私立育秀中学兼校长。1926年参加北伐,至南京任山东特委委员。1928年至1930年曾任山东、安徼省府委员。1932年任行政法院评事兼第二庭庭长。1940年病逝于重庆。
  (3)张书绅,字子佩,下店乡义气庄人。留学日本。宣统巳酉科拔贡。1906年与于思波等办育秀公学。辛亥后投靠皖系军阀。北伐时在上海任《申报》编辑。1927年任山东省教养局局长。1929年被害于昌邑。
  (4)肖兰池(1881—1912年)。字香坡,双台乡肖家埠村人。1906年入山左公学,加入同盟会,后转入农林学校。1911年毕业回昌邑任劝学员长。1911年参加济南独立之后被捕,狱词不挠,被誉为济南三杰。1912年在昌邑“五·一八”惨案中牺牲。
  (5)胡师孝,字铁霜,安徼省太平人。清壬辰翰林。1900年知昌邑县令。
  (6)刘选卿(1872—1941年),名克举,昌邑十区(今平度县白埠乡)刘古路村人。留学日本,善文学。1910任昌邑县参事会会长。后去淮泗讨虏军,任军法处长。1928年至1931年随于恩波在山东、安徽省府做秘书。1931年回昌邑和于乐东负责组织保卫团。1935年至1937年任昌邑县志局总纂。抗战后回乡办学,1941年秋被当地日伪武装于成秀部杀害。
  (7)王廷俊(1875—1912年),号鹏云,字章民,卜庄乡王家楼人。1906年毕业于莱州师范,经刘冠三介绍入同盟会,任教育股,倡办育秀公学。1907年办王家楼两等小学堂。1911年入省垣单级养成所肄业,以谋改良教育。辛亥革命中参加烟台都督府“招贤馆”。共和后立志教育,“民国巩固,宜从教育着想”,公推为县劝学员长。“五·一八”惨案中牺牲。
  (8)刘瀛海(1855—1912年),名焕斗,字镜寰,北孟村人。曾任县视学兼劝学员长。受同盟会影响,与同盟会员朱文海等于1907年办起两等小学,又办起简易识字学塾、女校和乙种实业学校,被举为县参事会员和县劝学长。刘瀛海博学善书,碑文字画流传甚广,被称为“鄑南写家”。“五·一八”惨案中被杀害于参事会内。殡葬时县议参商学各会及知名人士敬送挽帐数十架。
  (9)取消额外加盐税的陋规,清代官府将昌邑县食盐每年应纳盐税已平均在地丁粮银里,随粮征收,故无论在盐滩晒盐户买盐或集市买盐,均系自由买卖,不准另外征税,所以昌邑县产盐区全境也无管盐官之设。

知识出处

辛亥革命在山东

《辛亥革命在山东》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展现了从初期同盟会员的酝酿活动到促成山东独立及各市县的起义和光复,短短几年中,接连不断,此伏彼起,声震北方大地。它是全国辛亥革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揭示了山东革命的特有风貌与在全国革命大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及山东革命者为推翻帝制、建立共和,为中华振兴、社会进步而创造的光辉历史。

阅读

相关人物

宋甲其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陈干
相关人物
宋甲其
相关人物
李长庚
相关人物
于恩波
相关人物
张书绅
相关人物
肖兰池
相关人物
胡师孝
相关人物
刘选卿
相关人物
王廷俊
相关人物
刘瀛海
相关人物
昌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