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堂酱园的公私合营经过(1953年—1957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2698
颗粒名称: 玉堂酱园的公私合营经过(1953年—1957年)
分类号: F426.82
页数: 15
页码: 160-174
摘要: 1952年底,中共中央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953年春,玉堂酱园党支部、工会认真贯彻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从各方面做好公私合营的准备工作。从而,劳资矛盾逐步缓和,资方定期汇报生产情况,提出生产计划,劳方保证完成任务,共同改进生产管理。至年底,玉堂经营状况发生了显著变化。至此,玉堂酱园已符合实行公私合营的条件。6月29日,公方代表王晓东、李凤扬,韩永法,私方代表孙笃丞、袁奉莪、孙寿田,工人代表杨永福、蒋福龙、张正宽共同签署了《济宁公私合营玉堂酱园协议书》。
关键词: 玉堂酱园 食品工业 公私合营

内容

1、做好玉堂酱园公私合营的准备工作(1953年——1954年3月)
  1952年底,中共中央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这就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3年春,玉堂酱园党支部、工会认真贯彻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从各方面做好公私合营的准备工作。
  首先,从经济条件上做好了准备。为扩大玉堂经营,市政府对玉堂在经济上采取了4条措施:(1)退回前一年交的所得税余额;(2)解放前代存公款停止利息;(3)银行贷款扶持;(4)适当解决统购物资。从而,劳资矛盾逐步缓和,资方定期汇报生产情况,提出生产计划,劳方保证完成任务,共同改进生产管理。6月2日,劳资协商会议通过决议,取消了以前执行的不利于发展生产的8项规定。至年底,玉堂经营状况发生了显著变化。在经济实力方面,流动、固定资金净值为11万多元,比1952年增长73%;在资金周转上,银行解决贷款31000元,税务局退回1952.年多征的所得税6148元;因取消非正当杂项开支,全年节省9715元;在生产上,全年营业额达19万元,比1952年增加52500元;在经济效益上,全年利润达36936元,较之1950年至1952年的连年亏损,发生了重大转折,从而为1954年的公私合营奠定了经济基础。
  其次,从组织力量上做好了准备。1953年,党、团支部和工会组织更加健全,党员达26人,团员达60人,工会会员达94人,成为玉堂强大的政治力量,并且是一支有生产管理经营经验的队伍。
  再次,教育资方对公私合营做好了思想准备。1953年,孙笃丞回到玉堂,替代孙寿田任玉堂总经理,袁奉莪任经理。市委工作组和玉堂党支部的负责同志,组织资方人员学习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并对孙笃丞说:“党和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第一步是采取国家资本主义的初级形式,对私营企业实行委托加工、计划定货、统购包销等;第二步是采取国家资本主义的高级形式,先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再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玉堂是个老企业,在济宁地区有代表性,应带头搞好单独的公私合营。希望孙总经理看清潮流,做新时代的明白人。”当时,孙笃丞说:“让我想一想。”而暗地里,他却对孙家其余4股股东和袁奉莪说:“公私合营,别慌,看看再说吧!”袁也表示不急于搞公私合营。年底,工作组和党支部负责同志更加耐心温和地帮助孙、袁学习党的政策,启发他们认识玉堂200多年变化不定、几起几落原因,在于封建王朝和日寇、国民党的侵吞、破坏及旧生产关系的约束,启发他们认识玉堂从1950年至1952年私营走向破产的真正原因,认识1953年玉堂的兴盛在于党和政府的帮助。经教育,孙笃丞看清了形势,思想发生了变化。他说:“现在,原料、资金都在政府手里,资本家独占企业的路堵死了。看来,只有实行公私合营,企业才有出路。”市工商联的负责同志也及时做袁奉莪的工作,请他督促孙笃丞接受公私合营。袁看到大势所趋,愉快地接受了市工商联交给的任务。1954年2月,孙、袁主动召开股东会,统一认识后,全体股东向政府递交了《关于要求公私合营申请书》。《申请书》中有这样一段话,“1953年春,经政府耐心教育及职工热情帮助,玉堂酱园改善了经营管理,业务有了很大发展,增产节约成绩很大,职工生产情绪日渐提高,资方信心逐渐增强。因此,全体资方人员经过会议酝酿,一致认为,在总路线的指引下,进一步接受国营经济的领导,才有光明前途。全体股东决议,委托总经理孙笃丞、代理人袁奉莪向政府提出玉堂实行公私合营的申请意见,盼望早日批准。”
  至此,玉堂酱园已符合实行公私合营的条件。
  2、玉堂酱园实行公私合营(1954年玉堂单独合营时期)
  1954年4月,市委派阎兴武(市委统战部部长)、王洪波、李凤扬3同志组成工作组进驻玉堂,抓公私合营工作。工作组依靠厂党支部、工会、团支部,组织资方和管理人员、工人学习党的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学习党中央1953年8月制定的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利用、限制、改造”的正确方针。
  6月8日,中共济宁地委根据山东分局统战部《关于扩张公私合营企业指示》的精神,制定了《扩展玉堂酱园为公私合营企业的方案》。《方案》分析了玉堂当时产、供、销情况,党、团、工会组织基础,资方的要求和厂址大、利扩建4个有利条件后,得出结论,“玉堂酱园扩展为公私合营企业后,我们不致背包袱,只要我们积极加强领导,还是可以搞好的,同时也可以树立榜样,对今后工作是有力的。”在《方案》中,地委决定投资2万元扶持玉堂,责成市委派一名县级干部于开始公私合营时到厂工作,并对玉堂实行公私合营的时间、方法、步骤,作出明确的指示。
  6月16日,中共济宁市委按照地委《方案》的要求,派王晓东、李凤扬作为公方代表,到玉堂工作。王晓东一到玉堂,就在工作组抓学习的基础上,把思想教育工作向前推进了一步。他主动找孙笃丞、孙寿田、袁奉莪交朋友,谈认识,反复讲解党的对资改造政策,热情地对资方人员说:“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利用、限制、改造’的方针,通过公私合营进行‘和平赎买’,这是党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的一条新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利用’是指利用资本主义工商业能够提供必需品和税收,以及吸收职工就业、进行技术培训等有利因素;‘限制’是指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盲目性、投机性、剥削性等消极面实行限制政策;‘改造’是指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把资方人员改造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的新人。党派我来玉堂工作,既依靠工人,也依靠资方,靠你们的管理经验、生产技术、资金和名气,只要咱们想在一块,干在一块,玉堂准能办好。”孙笃丞说:“公方代表用政策帮俺看清了方向,公私合营对资方来说很优惠,是赎买,不是剥夺,这条路非走不可。从这几年的情况看,私方收拾不了啦,希望通过公私合营,由公方顶起来吧!”公私双方交谈意见很快在玉堂传开了,工人们高兴地说:“玉堂有希望了。”
  6月24日,市政府根据省委统战部“把济宁玉堂酱园作为全省小企业公私合营试点单位”的指示和玉堂资方的申请,由市长余小堂代表市政府签署批示:“批准私营玉堂酱园公私合营”。玉堂成为济宁地区第一家公私合营企业。
  6月26日,玉堂酱园成立了公私合营委员会,王晓东任主任委员,孙笃丞、杨永福任副主任委员。委员会下设3个工作组,即:清产核资工作组、人事安排工作组、生产工作组。3个工作组分别拟制工作方案,经合营委员会批准后即开始实施。
  6月29日,公方代表王晓东、李凤扬,韩永法,私方代表孙笃丞、袁奉莪、孙寿田,工人代表杨永福、蒋福龙、张正宽共同签署了《济宁公私合营玉堂酱园协议书》。《协议书》确认,“公、劳、资今后将同心协力,在党、政府和国营经济的领导下,积极改善经营管理,在国家计划轨道内努力生产经营,以满足城乡人民的需要。“《协议书》共分8条,主要内容是:第1条,将原济宁玉堂酱园名称改为山东济宁公私合营玉堂酱园;第2条,合营企业的领导问题(共6个方面,略);第3条,人事问题。对原企业的现有实职人员,由合营企业包下来,参酌原有情况,量才使用。对职工工资福利不予降低,将来可在生产逐步提高的基础上适当调整;第4条,盈亏处理问题,年终盈余,按“四马分肥”原则分配,股息红利按投资比数分配。若企业亏损,报告上级批示解决。第5条,企业资金问题:(1)公股投资2万元作为企业资金。(2)私股将原玉堂全部资金(包括流动资金、固定资产)投入企业,作为企业资金。(3)本协议签定后,由公、私、劳三方组成清产定股委员会,对玉堂全部财产清点估价,作为私股股金;第6条,本企业从1954年6月25日宣布为公私合营企业,其会计处理可从7月1日起。
  6月30日,市委、市政府任命王晓东任玉堂酱园党支部书记、董事会董事长,宿永祥任党支部副书记,孙笃丞任副董事长,李凤扬、袁奉莪、孙寿田任董事。市委、市政府还决定玉堂酱园实行党支部、董事会领导下的经理负责制,任命孙笃丞任经理,王晓东、袁奉莪任副经理。工会、团支部召开会议,杨永福当选为工会主席,蒋福龙当选为团支部书记。至此,为公私合营庆祝大会的召开,做好了组织准备。
  7月1日,济宁玉堂酱园召开公私合营庆祝大会。中共济宁地委和济宁专署以及济宁市委、市政府领导同志到会祝贺。会上,市委领导同志向全厂职工公布玉堂公私合营批准日期和厂党、政领导班子名单,并介绍公方代表、合营委员会人员与全厂职工见面,还公布了玉堂酱园《公私合营协议书》。公方代表王晓东、资方代表孙笃丞先后在庆祝会上讲话。王晓东表示:“一定要认真贯彻党关于公私合营的各项政策,真心实意地团结资方人员,迅速把玉堂改造成为社会主义企业。”孙笃丞表示:“资方全体人员拥护党的‘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接受公方领导,认真改造思想,为玉堂的发展多做好事。”会后,职工组织了报喜队,敲锣打鼓,鸣放鞭炮,向地、市领导机关和各兄弟厂店报喜。
  合营后,孙笃丞、孙寿田的月工资为72元,袁奉莪月工资定为65元,资方对此满意。
  7月5日,玉堂酱园开始清产核资工作,厂合营委员会公布了《清产核资工作方案》。《方案》对清产核资的总原则和方法步骤作了具体规定。总原则是:实事求是,公平合理,自清自估,不重不漏,共同协商,最后批准。方法步骤是分为4个阶段:(1)清核货物(包括成品、半成品、原料)。作价原则是,成品按成本计算;原料、燃料按进货原价计算;对半成品,要加上工时、燃料等,计算成本;对滞销品、残品,以质论价。(2)清核家具设备(包括生产工具,使用的各种家具、设备)。聘请市场上经营此类业务的人员参加,找出例证,私方提出初步意见,小组商定。原则是,事先分类,找出标准,分头估价;视新旧程度,按市场价格和使用价值作价;对生产工具,以现价计算,按使用年限,减去折旧;对低值易耗品,视使用程度估价;(3)清核房屋。聘请建筑公司两位技术人员和市房产科技术员参加。确定间数,评定等级,参照市价,结合造价,视新旧程度、使用年限和拆后的材料价值进行估价。(4)会计方面的核算。按1954年6月30日帐面记载,逐项清算。经过审查以后,对一部分债务,根据“宽了”精神,适当处理。最后,评定资方实有资产(即资产净值),作为资方股金。
  《清产核资方案》订得很好,资方也很满意。但劳资双方在执行《方案》的初期,时常“瞪眼”。资方总要求订高一点,增加股金总额;而劳方则光想订低一些,让国家沾点光。例如,有一次,劳方提出直径1.4米的大砂缸定价2元,大瓦缸定价0.5——1元,对1000间房子,每间定价10元。当时,资方代表孙笃丞恼了,先是光吸烟,闷了一会儿说:“无所谓了。”团支部蒋福龙说:“怎么无所谓呢?连一个板凳都登记了”。孙接着说:“早知这样,还不如先前卖了呢!”资方代理人袁奉莪就从中调和。对此,公方代表带领劳资双方重新学习党的对资改造政策,从各自找到了执行政策方面的差距,反复修改定价意见,并耐心与劳资双方商量,做思想工作,使双方认识逐步接近,先后改了4次,达到了三方满意。孙笃丞说:“看来,不单纯是个经济问题,而是个改造方向问题,对资改造比土改优惠,资本家应该走这条不流血的改造道路。”中秋节,三方代表在一块喝酒,孙笃丞笑着说:“开始清产定股,我财迷,寸草必争,光想多弄两个,资本家本性没变。现在,想开了,坚决跟着共产党走。”在整个清产核资过程中,共召开大小型协商会40余次,实际工作与思想工作相结合,体现了“实事求是,公平合理”的精神。至10月20日,历时107天的清产核资工作顺利结束,标志着玉堂本身完成了公私合营任务,最终结果是:原帐面资产156219.63元,清估后的实数是150530.49元,减少5689.14元;原帐面负债82419.63元,清估后为57898.64元,减少24520.99元;原帐面净值73800元,清估后为92631.85元。清估后,资产净值定为92631.85元,后又找出13965.15元并入私股。因而,资方股金最后核定为106597元。刚合营时(6月24日),公股资产净值为2万元。8月份以后,市委、市政府陆续解决面粉、大豆等满足生产急需的原料,这些原料被作为公股资金。至清产核资结束时,公股资产净值已达11万元,超过了私股。这时,全厂的资产净值已接近22万元。
  从清产核资一开始,玉堂的党政领导班子就一手抓清资,一手抓生产和企业改革,二者互相促进。在抓生产方面,办了两件事。一是抓了企业的恢复。合营前,产品只剩下14种。合营后,恢复了酱油、黄面酱、豆腐乳和各种名菜30余种,还恢复了酿造;二是抓了企业的改造。党支部注意发挥工会、团支部的作用,靠组织“义务劳动大竞赛”推动企业改造,王晓东天天带头参加义务劳动,孙笃丞、袁奉莪有时也参加。全厂工人根据厂部和工会、团支部的安排,都自觉参加义务劳动。据3个月的统计,平均每人每天义务劳动达4小时之多,全厂干义务工日达2万多个。虽然只投入2万元基建改造费,却使厂容、厂貌大改观:原来的零乱不堪、一院七门、小院分割、道路不通、荒草遍地的50亩厂区连成一片,直通马路的面积达1900平方米,电灯成排,拆除旧屋,建了新房。原来27个小锅、27个烟筒,全厂冒烟,现在一下子变了一排10个大锅、10个大烟筒,燃料节省60%,污染大大减少。还安装上了玉堂酱园第一台1.5吨的锅炉和电磨、电碾,实现了部分原料加工机械化。
  在抓企业改革方面,也办了两件事。一是把经理制改为厂长制。这是在合营一个月以后的8月初进行的。孙笃丞说:“开始,市委任命我任经理,是党组织对资方的信任。实际上,我不如王晓东,他既懂政策,会团结人,又懂生产经营,王晓东任厂长最合适。”从此,市委、市政府任命王晓东任厂长,任命孙笃丞、袁奉莪任副厂长;二是对机构设置进行了改革。把原来的生产管理机构“七行八作”改为4个车间,会计处、总务处改为科、室。
  公私合营促进了玉堂生产的发展。7月1日合营,当月营业额比合营前的6月份增长69%。8月份,玉堂纯盈利达7000元,震动了全市,就连资本家也到处宣传,“还是公私合营好”。1954年下半年,玉堂盈余4万元,上半年盈余3万元。对这7万元实行“四马分肥”,即国家税金、企业公积金、职工福利金、股息红利大体上各占1/4。资方共分得1万元,买6000元的公债,其余的4000元分为5股,每股分得800元。这时,资方又产生了情绪。孙笃丞说:“四马分肥,分而不肥,公方马肥,我的马瘦。”对此,党支部召开会议,研究了资方的思想动态。王晓东耐心地对孙笃丞做思想工作。他说:“四马分肥,就是尽量兼顾各方面的利益,既利于对企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资方对工人的剥削,达到劳资两利,富强国家。”孙笃丞受到教育,认识有所提高。孙说:“国家这一马肥了,其余三马都不挨饿了。”
  3、马泰盛酱园合营后并入玉堂(1955年小合营时期)
  玉堂酱园率先公私合营后,厂容改观,效益猛增,职工全戴上了写有“公私合营济宁玉堂酱园”字样的红厂徽,济宁市其他厂、店都很羡慕,尤其是酱园业更眼热,各酱园纷纷要求公私合营。1955年7月,市政府批准马泰盛酱园公私合营并入公私合营玉堂酱园厂生产。从此,公私合营后的马泰盛并入玉堂。马泰盛酱园私方代表王融轩、石贡九高兴地说:“马泰盛并入玉堂,有依靠了,垮不了啦。”马泰盛并入玉堂时,带进职工62人,流动资金4400元,固定资产14428元,私方领导王融轩、石贡九被安排为副厂长,公方代表时家驹被市委组织部任命为玉堂酱园党支部副书记。些时,玉堂作为全市试点,建立了职工代表大会,时家驹被选为工会主席。至此,玉堂职工达178人,资产净值达24万元。
  马泰盛合归玉堂后,公方代表王晓东、时家驹及时与新进入玉堂的私方代表谈心,进行思想教育。私方代表石贡九接受新思想比较快,他说:“厂合人和,在公方领导下,俺私方也要为办好企业多出力。”确实,石贡九、王融轩在马泰盛合归玉堂后,工作很积极。10月,石贡九代表玉堂到省建设银行找到行长,落实了国家投资15万元基建费的拔款问题。此时,公股资产净值达26万元。
  1955年下半年,小合营之后的玉堂酱园党支部又出色地抓了两项工作。
  一是,抓了对资方代表人物的政治安排。孙笃丞被推荐出席了山东省政协第一届委员会议,当选为省政协委员。袁奉莪被推荐担任了市工商联常委,石贡九被推荐担任了市工商联副主委。
  二是,狠抓了生产设备。打了一眼深水机井,建了水塔,全厂首次用上了自来水;安装了一个4吨锅炉,代替了10个大锅,由原来的10个烟筒冒烟又变为全厂一个烟筒冒烟;投资3万元,建立了化验室,配置了分析天平,烘干箱、保温箱、电冰箱、折光仪、光度计、蒸馏器,能够化验盐份、糖份、酒精度、酸度等,用科学的方法鉴定质量,结束了办厂以来靠“眼看、嘴尝、鼻子闻”鉴定质量的历史。还建立了培菌室,对酱油、食醋、豆腐乳、葡萄酒等,开始采用人工培养的纯菌种,进行正常的理想发酵,改变了原来采用野生天然菌种自然发酵的被动局面。还安装了三相动力线,豆腐乳生产使用电磨,比人工提高工效70倍;玉堂还对全厂工人发工作服,结束了原来酱油、醋、酒作坊男工夏天光屁股干活的历史。
  12月,玉堂进行第二次“四马分肥”,孙笃丞转变了认识,分利后即高兴地拿出60%买公债。王晓东将个人分到的200元红利记到私方副厂长石贡九的收入帐上,并说:“你的孩子多,我生活过得去,这200元归你了。”石贡九感动得一时不知说啥,过了一会,才说:“公方代表又按政策办事,又关心体贴私方,真是与资方合营合心啊!”
  至1955年底,玉堂的工业总产值比合营前的1953年的年产值(56.8万元)接近翻一番,达到103.3万元,利税达12万元,创造了建厂240年来产值、产量、利润最高水平。面对玉堂的大发展,孙笃丞深有感触地说:“不是共产党接管玉堂,早破产了。现在,我的四个儿子都是大学生,如果不是共产党领导,他们早变得吃喝嫖赌了。”1955年11月、12月,内务部长谢觉哉、水利部长傅作义先后来玉堂视察,看到玉堂的情况,听了玉堂的变化,均对公私合营的优越性惊赞不已。
  4、济宁13家酱园全行业公私合营后并入玉堂(1956年——1957年的大合营时期)
  1956年1月3日,中共济宁市委下达了《关于一九五六、一九五七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初步规划》。根据地委的安排,济宁市政府于1月20日批准全市私营工商企业全行业公私合营。当天,在市和平剧场,石贡九以市工商联的名义,代表济宁市全行业私营工商业界向地委领导同志递交公私合营喜报。喜报的全文是:“我们踊跃而自愿地申请公私合营,于1956年1月20日蒙政府批准了我们全市私营工业的公私合营,我们感到无比喜悦与兴奋。我们表示,今后努力学习,爱国守法,在公方领导下,按照社会主义原则,继续开展增产节约运动,改善经营管理,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全面完成生产任务。”
  1月22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人民庆祝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大会,”全市工人、农民、工商业者以至小手工业者、小商贩无不欢欣鼓舞,敲锣打鼓,盛况空前。这一天,济宁市酱园全行业(除玉堂外,共13家)被批准公私合营,并合归玉堂。这次全行业公私合营叫做大合营。大合营后,玉堂职工总数达382人。1957年,玉堂人数发展到461人。从大合营至1957年年底,玉堂酱园主要抓了5件事:
  一是抓了对各家的清产定股工作。清核后,定股的实数是:公股共260000元;私股(14家)共225873元,其中玉堂定股106597元、马泰盛定股18828元、天富29338元、源太163元、大同2868元、万顺11776元、万祥2492元、福源23164元、中和19653元、厚昌1842元、德祥745元、晋益太51元、源兴1749元、群新联营社6607元。公、私股累计485873元,公股高出私股34127元。
  二是重新妥善地进行了人事安排。经市委批准:王晓东〓玉堂酱园党支部书记,时家驹、宿永祥任副书记。支部委员有白仕恩、任绪连、蒋福龙、杨永福。在任命厂行政领导班子方面,市委、市政府对私方代表人物体现“量才使用,适当照顾”的政策,任命的9名厂长、副厂长中还有袁奉莪、王融轩、石贡九、王惠林、张兰阶、张子卿、白仕恩(公方)。对从业的私方人员,还安排科长、车间主任6人。私方从业人员共61人,安排副厂长和科长、车间主任共13人,占私方从业总人数的21%,各家私方代表都很满意。
  三是确定了定息和资方人员的工资。国务院关于公私合营企业“可以不分工商、不分大小、不分盈余户、亏损户、不分地区、不分行业统一规定为年息5厘,即年息5%。”根据国务院的指示,玉堂规定:私股定息5%,执行期为7年(又后续3年。即私股14家共225873元股金,每年可得定息11294元,执行到1966年停止定息。大合营后,资方的股息红利被定息所代替。私方对“定息政策”产生矛盾心理,他们说:“‘定息’不受企业亏损限制,年年可以拿到。但只定10年,时间太短了。”经党支部对资方代表人物逐一谈心教育,认识才统一了。对全体私方人员工资的评定,是根据4条原则进行的:(1)包下来;(2)股金的多少和企业的大小;(3)工作能力及其对企业发挥作用的大小;(4)原来的职务和政治影响。对孙笃丞、袁奉莪的月工资分别定为80元、72元,其余资方副厂长定在39元至50元之间。资方任科长、车间主任及职员的,定在30——38元之间(当时全厂人均月工资为21.88元),资方从业人员对所定工资普遍感到满意。他们说:“党和政府照顾资方,资方人员应做自食其力和按劳取酬的劳动者。”
  四是建立健全了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在组织机构方面,建立了“六科”、“三室”、“四个车间”。即:财务科、生计科、供销科、总务科、保卫科、技术科;厂长办公室、书记办公室、化验室;酿造车间、食醋车间、酱菜车间、酿酒车间。还进一步充实健全了工会和团支部;在管理方面,建立、健全了“一制”、“三会”制度,即党支部领导下的厂长分工负责制,厂长办公会、党员生活会和公私劳三方组成的民主管理厂务会。
  五是继续增加和革新生产设备。新安装投产3台锅炉;国家投资20.5万元,自筹资金3.1万元,新建了一座400平方米的地下储库,改建包装室、仓库、食堂、酿酒车间1854平方米;开展技术革新,自制革新了合锦切丁机、花生米脱皮机、磨茄去皮机、酒池搅拌机、抽酱机、腐乳离浆机、电动压榨机、腐乳切坯机、酱渣抓斗机、蒸酱合面机等。自制革新设备共21台,总装机容量为270千瓦。
  大合营之后的玉堂酱园在1956年1月至1957年12月的两年之中,又发生了新的重大变化。具体表现为3个主要方面:
  第一,企业的性质发生了新变化。1954年玉堂单独公私合营前,企业只有10.66万元的私股资产,纯系私营资本主义企业。公私合营后不久,公股资产达11万元,高出私股。1955年至1957年的3年中,国家向玉堂投资35.5万元,使公股资产净值达到46.5万元,为资股资产净值的2.1倍,变成了以国营经济为主体的社会主义性质的企业。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已转到国家手中,他们在企业生产关系中已经丧失了剥削者、压迫者的地位,在党的领导教育下,从事工作,自食其力。
  第二,资方的思想发生了新变化。合营后,公私双方逐步形成了赤诚相待、合作共事的亲密同志关系。开始合营时,公方中有的同志在执行对资方改造政策方面,有“左”的心理;资方则心怀另一本帐,对公方产生一定程度的不信任情绪。王晓东同志注意到了这个问题,经常与市委和地、市两级统战部联系,加深了对党的统战政策的理解。他经常征求资方对公方的意见,对资方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既在工作方面大胆信任,放手使用,又对资方的思想改造严格要求。王晓东说:“人的思想有公有私,也是‘公私合营’啊,资方的思想中,私的成份更大。所以,改造资本家既要有决心,又要诚心、关心、热心、耐心,才能把资本家的改造成为对党、对社会主义有‘信心’的新人。这就是‘五心换一心,外因促内因’的改造方法。”由于王晓东带领、教育党支部一班人出色地做好了对资本家的统战工作,双方关系发生了新变化。在厂领导班子中,资方副厂长有职有权。孙笃丞分管后勤工作,他精打细算,亲自采购用品,发放实物总是本着节约的精神进行。工人说:“这是卡脖子!”公方的同志就向工人解释说:“这是为社会主义节财。”孙笃丞在自己购物的报销发单和别人需要报销的发单上签字时,总是画上一只“小鸭”。其实,这只“小鸭”是由“全凭好心”4个字组成的。他常说:“公方代表王晓东是个好统战干部,统人统心,待资方宽厚,不好好干,对不起党和政府。”分管生产的资方副厂长石贡九深入生产第一线,大胆解决实际问题,遇事不推诿,他还经常找公方的王晓东、时家驹、白仕恩等同志献计献策。王晓东赞扬“石贡九是私方中的智囊人物,常常慷慨解襄。”分管经营的资方副厂长张兰阶、袁奉莪积极扩展销售渠道。张兰阶大学毕业,很有见识,工作肯干,敢讲真话,他常赞扬“公方的领导班子团结实干有眼光,共产党干事让人佩服。”后来,他患喉癌,厂里不惜代价为其治疗。他去世前一小时,不会说话了,脑子还清楚,示意石贡九递给他钢笔和纸,一个“谢”字还没写完“寸”,笔就从手中掉下来。这时,他伸出左手中间的3个指头,把右手食指竖卡在上面,形成一个“王”字,意思是感谢公方代表王晓东。总之,公私合营改造了企业,改造了人,资方思想发生了新变化。
  第三,玉堂酱园真正进入了繁荣兴旺大发展的新时期。从1956年大合营至1957年年底,玉堂的产品数量、工业产值、经济效益、职工收入等大幅度提高。各种产品发展到100多种,为合营前的8倍;工业产值达384万元,为合营前的6.76倍,年利税由1952年的亏损状态而达到38.5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为8330元,比合营前的5163元,增加61%;酒醋、酱、酱油、酱菜5类主要产品的年产量达4474吨,为合营前的9.6倍;部分名牌产品开始打入国际市场。例如,两年中出口的松花蛋就达207万个;此时,职工月平均工资已达32.61元,比1953年增加了一倍;在生产方面,由合营前的完全手工劳动,实现了半机械化和检品、培菌科学化;扩建了职工食堂,新建了洗澡塘、医务室、广播室、图书室。此外,还为全厂十余名有特殊贡献的技术人员单独建立了“营养食堂”,厂内每月对每人补贴10元伙食费……
  济宁酱园在全行业公私合营之后的大变化,受到了省、地、市3级党委的重视。1957年,山东省委书记舒同、副书记谭启龙、省长赵健民先后来玉堂视察,他们认为,公私合营后的济宁玉堂酱园,繁荣兴旺,发展很快。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为山东省革命斗争时期文史资料汇编,包括毛泽东主席首次来济南、忆山东省首次民间旅游团赴苏联、朝鲜、访苏回忆等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王伯福
责任者
傅振鸾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