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英雄张自忠将军殉国纪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第二十八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2661
颗粒名称: 民族英雄张自忠将军殉国纪略
分类号: K825.2
页数: 4
页码: 149-152
摘要: 本文而记述了张文海所写、任启圣整理的张自忠英勇殉国的事迹。
关键词: 张自忠 纪念 文章

内容

1939年以后,张自忠将军担任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并兼任第五战区右翼兵团总司令,驻湖北荆门县之快活铺,身负保卫鄂西重任。1940年5月1日,日军驻豫南方面之第三师团、鄂北随枣方面之三十九师团及十三师团分头向我进攻;尤以在襄河东岸之第十三师团来势凶猛,我河东部队因防线太长,伤亡过重,被敌突破,情况异常险恶。张将军为鼓舞军心,乃于5月7日晚率所部三千人,由宜城附近星夜渡河,准备迎击。在渡河前,致书其副总司令冯治安及所部(七十四师各团及特务营)师、旅长等二十余人,表示抗战必死决心。
  致冯治安书日:“佟赵死于南苑,宋又死,于四川只余我、你与刘、石等数人矣,我等不知几时亦要永别,我等应即下一决心,趁未死之先,决为国家民族尽最大努力,不死不已,如此就是死后遇于冥途,也欢欣鼓舞,毫无愧怍。”又一书日:“战区全面之关系及本身之责任须过河一拼,如不能各师取得联络,即向最后目标(死)迈进,无论作好作坏,一求良心得此安慰,以后事请弟负责,由此起或暂别或永诀不得而知。”
  致其所部师、旅长诸人书日:“今日之事,我与弟等共有两条路可走,第一条路是敷衍,大家敷衍,一切敷衍,我对弟等敷衍,弟等对部下敷衍,敌人未来我们亦是敷敷衍衍的布置,敌人既来,我们亦是敷敷衍衍的抗拒一下就走,这样的作法看起来似乎聪明,其实最笨;似乎容易,其实更难;似乎讨便宜,其实更吃亏。因为今天不打,明天还是要打,在前面不打,退到任何地方还是要打,完是一样的完,牺牲是一样的牺牲,不过徒然给世人现眼,所以这条路的结果一定是身败名裂,不但国家因此败坏于我们之手,就连我们自己的生命亦要为我们所断送,这就等于自杀,是死路,沉沦灭亡之路。我与弟等共生死、共患难,二十余年感情逾于骨肉,义气重于同胞,我是不忍令弟等走灭亡的死路。弟等夙识大体,明大义,谅自己亦绝不肯走这条路。无疑的我们只有走另一条路,就是拼。我们既然奉命守这条路线,我们就决心在这条线上拼,与其退到后面还是要拼,我们就不如在这条线上拼得有价值,有意义;我们这一次一定要同敌人在这条线上拼到底,拼完算完,不奉命令决不后退。我与弟等受国家豢养数十年,无论如何艰难,我们还拼不了吗!幸而我们的拼能挡住敌人,则不仅少数几个人,就连我们全军亦必在中华民国享着无上的光荣,我们官兵也永远保持着光荣的地位;万一不幸而拼死了,我与弟等也对得起国家,对得起四万万同胞父老,我们没有亏负于他们的豢养,我们亦不愧作一世的军人。所以这条路是光明磊落的路,我们唯一无二应该走的路。我与弟等参加抗战以来,已受了千辛万苦,现在到了最后的一个时期,为山九仞,何忍亏于一篑?故惟有盼望弟等打起精神,咬定牙根,激励部下,拼这一仗。我们在中国以后算人抑算鬼,将于这一仗见之。”又一书日:“敌人或要再来碰钉子,只要敌来犯,兄即到河东与弟等共同去牺牲。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马革死,毫无其它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本此决心,我们的国家及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致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战死之决心,海不枯,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诸弟共勉之。”
  渡河后,张总司令即率所部由南瓜店攻击前进。旋奉第五战区长官部令:追击北窜之敌。10日追至枣阳以西峪山、黄龙坡一带,日军前后受击,感觉后路威胁,遂调回北窜兵力向我猛扑,张将军亲自督战,毙敌数千,日军向东退却。11日冒雨跟踪追击,至枣阳县梅东、高庙,敌知不能脱身,又转头反扑,激战终日,张将军仅以炒豆充饥,正拟乘胜东进,忽闻敌第十三师团改图南窜,乃又率部向南截击。当时分成左右两纵队,以黄维纲师长为左纵队,向田家集、新街一带截击;张将军亲带一部为右纵队,向方家集、南瓜店一带截击。此时襄河东岸各渡口已为日军占据,鄂西一带久遭兵火,百里以内人烟断绝,粮秣弹药极感困难。
  14日拂晓,张将军收复方家集。方家集系敌渡河要点,为我攻占,敌之西进计划无法实施;乃由向西南挺进之主力抽回七八千人,并增加飞机二十余架,大炮数十门,集中火力向我攻击,我军并无大炮,唯以不怕死之精神,以大刀、手榴弹还击,前仆后继,奋战至薄暮,敌人已有向西南撤退模样。张将军以任务旨在截击,绝不容敌逃走,乘夜追至罐子口,敌知不得脱,乃再由各处抽调大部增援;我军连手枪队在内,不满三千,兵力悬殊太甚,且迭经苦战,伤亡甚多。至16日早,由罐子口转移南瓜店附近继续作战,但制高点肋把股等山已为敌占领,形成三面包围;张将军除派骑兵一部绕击敌人侧背外,复亲登杏儿山督战,此山全属平地,并无隐蔽物,仅有南面连接其他山峰,遂为敌人炮火集中之点。正面敌人相距不过七八百公尺,经数次冲杀,张将军左臂受伤,前后炮弹如雨,随从参谋、副官等相继阵亡,南面守军亦全部牺牲,遂退至十里长山。此时,左右皆劝将军过河,以图再举。张将军日,离此一步无死所!乃大吼一声直冲上散兵线,连中机枪数处,血流遍体,自知不起,自言曰:“我对国家、对民族,良心都平安。”遂气绝而死,时年五十。
  张将军驻守襄河两年,敌未越襄河一步,其死未及一月,荆门、宜昌相继失守,重庆震动。人民皆日:使张将军在,敌军绝不敢猖狂至此。
  张将军在十里长山时,虽受敌三面包围,通讯断绝,但背后尚有曲道可通;总部顾问徐维烈于万分紧急时劝将军撤退,将军不听,盖将军蓄死已久,必欲得一死而报国,故在临出发前作遗书数封,激励将士,以示牺牲决心。此时正当武汉失陷之后,全国惶惶,而将军以马革裹尸自期,诚为中国军人之佼佼者。
  将军战死之夜,大雨倾盆,其所部三十八师师长黄维纲闻警来援,始知主帅已死。18日攻克方家集,寻获将军忠骸。敌以我军进击甚急,未及运走,乃将其全身血迹用酒精擦洗,裹以白布,埋于道旁,置木牌,书:“支那军张总司令之英灵”,并敬礼而去。三十八师黄维纲师长派队将遗体送回荆门快活铺总部所在地,重加棺殓,转运重庆北碚梅花山权厝,以备国葬。灵过宜昌时,不期而聚者十万余人。虽在敌机盘旋侦察之下,仍是花香酒醇,爆竹声响不绝。抵渝后,国民政府全体官吏皆至码头迎灵致祭,人民目送而神往者尤甚于宜昌时也。
  周恩来总理亲至梅花山吊祭。
  (任启圣 整理)
  (张文海:当时系三十三集团军五十九军三十八师一一二团团长。)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第二十八辑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第二十八辑》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文记述了我国著名的抗日爱国将领张自忠烈士血染疆场,壮烈殉国五十周年。张自忠将军,是一位军人的楷模,是一位民族的英雄,是值得我们缅怀、景仰和纪念的顶天立地的中国人。本书内容包括:追述张将军一生或某个时期的文字,回忆淮河与临沂战役、鄂西会战的内容及张将军的亲属纪念他的文字和追忆他的史料,选择了周恩来同志和冯玉祥先生的纪念文章,作为对张自忠将军一生抗日功勋和精神境界的整体评价。

阅读

相关人物

张文海
责任者
任启圣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张自忠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