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官不怕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第二十八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2648
颗粒名称: 武官不怕死
分类号: K825.2
页数: 2
页码: 73-74
摘要: 本文记述了卢光照1986年9月5日于北京纪念张自忠不怕死的精神、奋勇抗敌的一篇文章。
关键词: 张自忠 纪念 文章

内容

卢光照
  张自忠将军,是一位爱国将领,是我国抗击日本侵略者殉国于前线的大忠大勇的集团军总司令。
  说起忠勇,就不能不想起张将军的不怕死精神。
  记得台儿庄会战期间,我军(当时我是张将军的部下)的任务是打外围,一面包围台儿庄之敌,一面阻击敌人的援军。这个任务,非常不轻松,稍有差迟,不是敌人窜出,就是敌人冲入,关系整个战局。记得这一阶段,张将军为指挥及时,鼓舞士气,把军部(那时他尚是五十九军军长)扎在离前沿七八里地的村落。因为离前线很近,双方射击如鞭炮带马雷一样听得清清楚楚。敌人的飞机也是不停地来上空侦察、扫射。张将军坐镇指挥,临危不惧,大家都各司其职,紧张地工作,街上看不到一个闲杂人员,一片寂静。只有敌机飞临上空时,大家才找适当地方隐蔽,稍离岗位片刻。可大家又奉命作了充分准备,背包清早起来就打好,办公箱放在垛子上,准备随时转移。手枪营在村头路口都设了路障,挖了战壕,准备随时阻击进犯敌人,空气又是那么紧张。我那时是宣传队队员(后来张将军任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我成了总司令部政治部抗敌剧团副团长。团长由政治部主任兼),我们的任务是随军对军民作抗日宣传工作。一天,我们到街上刷大标语的时候,在村头远远看见几个我们的士兵,衣帽不整,满脸硝烟,踉跄走来,显然是战斗中掉队失了群。当时就被值岗弟兄拦住,问他们是哪部分的?为何离开连队?并告以这是军部所在地,不准任何人后撤。几个士兵,听说军长还在这里,大为惊奇,精神为之一振。因为士兵们没有不知道张将军治军威严和视死如归的精神的。这几个士兵,被这种精神所感召,便二话没说,掉头又向前线去了。
  后来,我军因另有任务转移了阵地。不知后来敌军侵占了这个村庄否?当他们得知这里曾是军部指挥部,他们对张将军也一定会肃然起敬的。
  还有一次,是1938年夏天的事。潢川(河南省境)吃紧,我军由信阳兼程开往潢川,加强防务。潢川是丘陵地带。居民村落较小,军部就扎在潢川临近。打响后,敌人来势凶猛,不几天,就接近城郊。有建议军部转移者,张将军晓以军人以保卫国土为天职,应有马革裹尸之精神,坚不转移。敌人恃其优良武器及飞机轮番助战,我守城战士遭受了极大损失。但张将军指挥若定,守城将士个个用命,给了敌人以惨重的杀伤,而潢川城固若汤池。后来敌人大量增援,并向城内施放了毒弹,守军在伤亡惨重之下,才不得不忍痛撤离。当军部撤离时,我们已看到敌人挑着膏药旗,越过丘岭,向军部扑来。记得那是一个下午,太阳还没有落山,我们熬的青菜猪肉和大米饭,都来不及吃,匆匆整队冲出村庄,顺着田埂,弯着腰加速撤退。我就亲眼看见我前头的一位同志中弹,由人搀扶着在人群中跑。好在不多时夜幕降临,又下起了雨,虽然它增加了我们的困难,但也帮助我们脱离了险境。听说张将军也是刚才转移走的。我们当时精神虽不无紧张,但一听说张将军就在前头,胆也大了,情绪也饱满了,我们一心想着的是迎接新的战斗。
  1986年9月5日于北京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第二十八辑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第二十八辑》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文记述了我国著名的抗日爱国将领张自忠烈士血染疆场,壮烈殉国五十周年。张自忠将军,是一位军人的楷模,是一位民族的英雄,是值得我们缅怀、景仰和纪念的顶天立地的中国人。本书内容包括:追述张将军一生或某个时期的文字,回忆淮河与临沂战役、鄂西会战的内容及张将军的亲属纪念他的文字和追忆他的史料,选择了周恩来同志和冯玉祥先生的纪念文章,作为对张自忠将军一生抗日功勋和精神境界的整体评价。

阅读

相关人物

卢光照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张自忠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