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老人刘民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2582
颗粒名称: 革命老人刘民生
分类号: K250.652
页数: 28
页码: 33-60
摘要: 本文记述了革命老人刘民生的生平事迹,其中包含:生平概述和轶事数则。
关键词: 刘民生 革命 同志

内容

我和许多同志一样,钦佩刘老具有的正直、清廉、忠诚、谦恭、俭朴、勤奋等优良品质。特别是他为党为国为民忠心耿耿,终生不贰;积极工作,努力学习,终生不殆。他四十年如一日,只知奉献,不讲索取。种种高尚情操,给我以鼓舞和力量。我掌握的资料不多,难免挂一漏万。谨请知情者补充。限于水平,可能有不当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生平概述
  刘民生(1888——1978),原名在勤,字民生。山东省沂水县刘家山宋村人。生于1888年9月29日,卒于1978年1月12日。享年90岁。为人耿介清廉,富有正义感。思想端正,倾向进步。自幼便具有爱国爱民、救国救民的思想。辛亥革命后,由其高小老师李铭三介绍,加入孙中山先生创建的同盟会,参加反军阀、反封建的斗争。1938年,投身革命。参加抗日工作后,人们尊称为刘老,赞誉为革命老人。
  1914年,刘民生毕业于山东省法律专门学校。为了济世救民,曾潜心钻研中药学。开设世人堂中药店,在乡里行医,前后凡5个春秋。当时,中国政治黑暗,统治腐朽,军阀混战,兵连祸结,人民多灾多难。刘老触目惊心,忧国忧民,寝食不安,处心积虑以法治国。
  1919年,出任当时直隶省(现河北省)盐山县承审员。
  初试法学锋芒,作为以法治国的实践试验。
  1920年,领取律师证书,在济南律师公会登记,执行律师业务。从此,开始了他自由职业者的生活道路。
  1921年,刘老当选为山东省议会第三届省议员。其时,山东省督军兼省长田中玉独揽山东军、政、财大权,搜括中饱。田勾结北洋财阀潘馥,拉拢政府派、天坛俱乐部、济社等省议员团体,包办山东省议会议长选举。刘老不畏强暴,挺身而出,竭力反对,积极联合旧沂州府属(现临沂地区)的省议员,协同张公制先生(山东省安丘县人,清末举人,曾任山东省议会议长、副议长。建国后,任山东省人民政府委员、青岛市副市长),组织地方民主派议员团体,如诚社(刘老、张公制派省议员组成)、民治社(王鸿一派省议员组成。王是山东省旧曹州府现菏泽地区人。留学日本,同盟会员,地方教育实力派,曾任山东省议会议长、副议长)等,反对独裁专制,发起倒田中玉运动。经过激烈斗争,终于将督军兼省长田中玉倒下了台。诚社预备的省议会议长宋传典(山东省益都县人,工商业资本家),民治社预备的省议会副议长陈鸾书等都当选。地方民主派一时取得胜利。
  田中玉被倒掉后,吴佩孚的参谋长熊炳琦继田任山东省长。因熊炳琦负有为曹锟、吴佩孚筹饷的使命,刘老和张公制主张用议会名义监督政府,并提出文人政治。这时,有江苏韩紫石来长鲁说。遂计划拥护韩氏,张公制曾和韩联系。山东省议会议长宋传典起而反对这些主张和计划。诚社内部也有多数人想和熊炳琦妥协,图点眼前利益,对刘老和张公制表示不满。诚社瓦解。从此,刘老便专门从事律师业务。
  1932年,济宁高等分院成立。刘老转济宁执行律师业务。1934年,临沂高等分院成立。刘老又转临沂执行律师业务。
  稍后,沂水县同乡秦德纯(绍文)任北平市长,邀请刘老任北平市烈性毒品审判处处长。刘老的贤内助秦志平,和秦德纯是同祖兄妹。刘秦两家住处相近,常相过从。秦德纯平素敬仰刘老为人品德高尚,颇具胆识,遇有重要事情,常向刘老咨询。刘老亦从国家民族利益出发,为之出谋划策,秦氏都虚心采纳,付之实施。
  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突发,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在这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刘老觉得留在北平无所事事,而悬念桑梓安危,乃下决心毅然辞职,离开北平,携带眷属,遄返故里。投身于地方抗日救亡运动,开始与我党合作。是年冬,侵华日军从济南南犯,危及沂水。刘老愤然挺身而出,支持当时的沂水县长孙桐峰坚持抗日。这时,沂水象其他县一样,按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设想,改县属10个行政区为10所乡农学校,称为政教合一。乡校轮流军训地富子弟,已到第5期。军训学员已不是地富子弟本人,而是地富雇佣的贫苦农民子弟,地富出枪。每所乡校百多学员。刘老建议孙桐峰把10所乡校学员编成10支游击中队,作为沂水县的地方抗日武装。孙桐峰采纳了刘老的建议并付之实施。后来多成为我党领导的抗日力量。当时,召开防务会议,成立支应局,从事战时后勤工作。筹集粮秣等物,供应地方抗日武装部队,同时供应我党所领导的八路军地方部队,共同合作抗日。
  1938年春,我党创建领导的地方抗日民族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沂水县民众总动委员会”成立,刘老当选为主任,中共党员赵笃生为副主任,邵德孚为组织部长,张鉴为宣传部长,靳星五为秘书,主编《动员日报》。沂水县的原10个行政区各设“区民众总动员委员会”,普遍进行战时勤务工作。
  随后,成立“沂水县行政委员会”。刘老又被选为主任。积极拥护我党放手发动群众,争取人民应有的政治经济权利,以减租减息作为抗日战争时期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政策等政治主张。刘老主张在沂水全县积极普遍组织地方武装,倡导并率先垂范实行减租,维护人民的政治经济权益。
  1938年夏,国民党69军进驻鲁南莒县、沂水、新泰、莱芜等县。其政治部部长、中共党员张友渔同志出面,与中共山东省委配合,邀约抗战民主人士等组成“鲁南民众总动员委员会”。刘老参与其事,从事鲁南地区抗日战时后勤工作。是年冬,69军撤走。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沈鸿烈窜到鲁南,要在鲁村(现属沂源县)召开军事会议。“鲁南民众总动员委员会”也在坦埠(现属沂源县)开会,郭子化同志(中共山东省委统战部长)参加会议。经大会决定,推派刘老等去鲁村,出席沈鸿烈召开的军事会议,争取沈鸿烈合作抗日。沈不但拒绝合作,反而勒令“鲁南民众总动员委员会”停止工作。谈判未成,为暂时避免分裂,“鲁南民众总动员委员会”决定暂时停止活动。
  1939年1月,沈鸿烈在东里店(现属沂源县)成立“山东省设计委员会”及“山东省民众总动员委员会”。沈为了利用刘老在地方上的声望和影响,聘请刘老为省设计委员会设计委员及省动委会副主任。还向重庆国民政府推荐刘老为国民党山东省临时参议会议员。刘老与沈鸿烈接触不久,便发现沈的顽固反动性,断然婉辞而去。
  1939年2月,日本侵略者由临朐县境南犯沂水。沈鸿烈坚持邀请刘老出任战地服务团团长。刘老从抗战大局出发,勉任此职。并继续与我党保持联系,积极为我八路军及其他抗战部队筹措粮饷。这时,我八支队驻沂水县刘家城子。刘老慕名专程拜访。他亲眼看到八路军严明的军纪和鱼水相依的军民关系,初次听到八支队的战士们称呼老百姓大爷、大娘,帮助所住房东挑水、劈柴、打扫卫生、做零活,亲切热情,军民一家,印象极深。确信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军队是真正的人民的军队。刘老亲自拜会八支队司令马保三同志。两人一见倾心,志趣感情交融。从此,更加坚定了与我党合作抗战的决心。后因战地服务团副团长吕公器、苏文辉等不能公平分配给八路军慰劳品等事,刘老忿而辞却战地服务团团长职务。
  1939年5月,日机轰炸沈鸿烈省政府临时驻地东里店,日军发动鲁南“扫荡”。沈鸿烈更加反共反人民,与日本侵略者勾勾搭搭,并刁难限制八路军给养。原“鲁南民众总动员委员会”决定恢复工作,与沈鸿烈抗争。同时,刘老和范明枢、李澄之等同志发起组织成立“鲁南国民抗敌协会”(简称抗协)、“抗敌自卫军”(简称自卫军),在我党领导下,与沈鸿烈对抗,坚持在鲁南山区团结抗日,反对分裂投降的斗争。
  这时,沈鸿烈对刘老,一面反对他向我党靠拢,一面又竭力争取拉拢。一再派人持信邀请刘老负责“山东省民众总动员委员会”的工作。刘老曾复函以三事相劝:第一,批准“鲁南国民抗敌协会”的成立;第二,收回限制供应八路军给养的命令;第三,承认“鲁南民众总动员委员会”。沈鸿烈恼羞成怒,密令查缉,加害刘老。一般人都同情刘老刚正不阿,率直行事,而反对沈鸿烈之卑鄙无耻行径。鲁苏战区司令于学忠及所属五十一军军长周毓英对刘老颇为尊重,亲函约请刘老会晤,予以保护。沈鸿烈无可奈何。
  刘老与我党长期合作的实践证明,他的确是我党的一位久经考验的亲密诚挚的朋友。刘老自1938年和我党接触,直到1978年逝世,凡四十年,与我党风雨同舟,共闯激流险滩,竭智尽忠地完成党所交给的任务,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检验。
  1940年7月—8月,中共山东分局在临沂县青驼寺(现属沂南县)召开了山东省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联合大会,选举产生“山东省临时参议会”、“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简称省战工会,是山东省人民政府前身)。刘老当选为山东省临时参议会参议员、副议长(范明枢同志当选为议长、马保三同志选为副议长),和马保三同志等驻会,主持日常工作。
  1941年,沈鸿烈离开山东。鲁苏战区司令于学忠掌握山东省党政军大权。中共山东分局认为,这是进行统一战线工作的适宜时机。当即请刘老和耿光波(沂源县人,省战工会执行委员)、牟宜之(日照县人,省战工会委员)两同志,一同赴鲁苏战区司令部(驻沂水县北部圈里村)会晤于学忠。刘老愉快受命,不懈努力,增强了双方的联系,扩大了我党我军影响。争取并实现了联合抗日:恢复双方电台呼号;互派联络参谋;交换情报。
  1941年冬,日本侵略军在鲁南一带进行所谓“铁壁合围”、“拉网战术”,刘老又亲自到五十一军和鲁苏战区司令部驻地,会晤周毓英和于学忠,进行联系。于学忠当面声明说:“我绝不主张磨擦。正因为这样,沈鸿烈向中央指控我。”
  1942年秋,我山东纵队副指挥王建安同志、政委兼省战工会主任黎玉同志率领山纵和省战工会等机关工作人员并一营兵力,在沂水县对崮顶与数倍于我的日本侵略军激战一昼夜。省战工会秘书长李竹如同志等壮烈牺牲,黎玉同志等负伤。刘老不惧生命危险,不辞辛劳,利用地方有利条件将黎玉政委及其他伤员转移安全地带,加以掩护和治疗。刘老旋即与马保三、张伯秋同志(省战工执行委员)等,在沂北县(当时在沂水县北部建立沂北县)胡同峪村相聚,互相汇报并研究有关工作。
  1941年—1942年,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战事最残酷、各方面的斗争最复杂、最激烈、地方环境最险恶、人民生活最艰苦的年代。刘老以50多岁的年纪,以党外爱国民主人士的身份,奉党组织之命,甘赴战火纷飞的险境,穿梭于枪林弹雨之中,不避酷暑严寒,不顾日军、汉奸、特务、土匪、坏人等的刁难、困扰、威胁乃至绑架枪杀等危险,一心一意,千方百计,利用自己的威望与智慧,利用各种社会关系,坚定不移地完成党交给的使命。这对一个50多岁的文弱老人而言,确实是难以想象的,但又是铁的事实。
  1943年春,孙陶林同志(省战工会教育处副处长,现任安徽大学校长)奉命到鲁苏战区司令部,与于学忠司令会谈。刘老向孙提供各方面有关背景材料,以方便工作。同时,刘老和罗舜初同志(鲁中军区司令员)、霍士廉同志(区党委书记)、王子文同志(鲁中行署主任)等,交谈各方有关情况。
  1943年夏,鲁苏战区司令部率五十一军等部撤离山东。沂山区刚刚收复,地方道会门情况复杂。刘老奉命留在沂北县,协助于辉县长做道会门工作。有王晋蕃者(沂水县圈里村人,大地主,“茹素团”首领,拥有广大信徒和武装实力),率众流亡昌乐。刘老托其斋友李振一(和王晋蕃关系密切)带信,劝说王晋蕃返里。还写信与隐居在青岛的安丘县地方士绅名流张镈民,取得联系,争取他回到解放区。
  稍后,“山东省临时参议会”召开第二次参议员大会。刘老仍被选为山东省临时参议会副议长。
  1944年2月,鲁中召开“双拥”大会(政拥军,军拥政),刘老莅会并讲了话。
  1944年7月,山东省“战时行政委员会”(由省战工会于1943改建的)第二次会议召开,刘老参加会议,并参加整风学习及民主检查。这次整风运动,在山东是空前的。时间之久,竟达半年之多。省直机关干部全部参加。全省各行署主任(当时,山东划分5个行署:鲁中行署,主任马馥塘同志;鲁南行署,主任李乐平同志,胶东行署,主任曹曼之同志;渤海行署,主任李人凤同志;滨海行署,主任谢辉同志)、十几个地区专员、一百多个县的县长,全都参加。还有党外爱国民主人士等等。对刘老来说,也是一次空前的考验。他勇敢地投入这场思想改造运动,取得了很大的收获。
  1945年1月底,“山东省战时行政委员会”召开第二次会议,也是山东省整风学习、民主检查胜利结束的会议。黎玉同志作了会议总结报告。刘老和大家一样,感到轻松愉快;他放下思想包袱,轻装上阵,又投入新的战斗。
  1945年9月,日本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胜利。“山东省战时行政委员会”改建为山东省政府,从莒南县大店镇进驻山东临时省会临沂县城(现临沂市)。刘老被推选为中国解放区救济总会山东分会副主任,从事山东省解放区救济工作。
  1946年春,刘老慷慨捐献自己的私有土地20官亩(大于现在的市亩)给刘家山宋村小学校,以振兴地方教育。献田之后,情不自已。吟咏长诗一首:《耕者有其田》。并有小序。从中足以窥见其对党的土改政策的至诚拥护。兹照录如下,以飨读者。
  耕者有其田歌并序
  孙中山先生“耕者有其田”的主张,提出二十余年。国民党一党专政,亦十有九年。而具有历史意义,为广大农民所迫切需要的土地政策,竟未实行。且亦从未准备实行。这不能不说是孙中山先生的遗憾!日本投降,时仅一年,解放区即由减租减息进而为土地改革,普遍掀起献田热潮。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真是有史以来空前的一次土地改革工程。余以暮年,际逢幸运,滥竽革命阵营,藉得参加这一运动,深以为荣。爰就所感,不计工拙,勉诌俚歌,以抒胸怀。
  土地制度古难详,
  井田之说亦渺茫。
  孟子之言何所取?
  五亩之宅树以桑。
  百亩之田勿夺时,
  八口之家免饥荒。
  有人则有土,
  原是好主张。
  世风日硗薄,
  豪强兼并起。
  富者连阡陌,
  贫无立锥地。
  庖有肥肉厩肥马,
  野有饿莩民色饥。
  人类生活不平久,
  自然磨荡成阶级。
  荏苒几千载,
  壮士空太息。
  历史巨轮飞转动,
  掀起中国大革命。
  国共两党须合作,
  中山先生识坚定。
  三大政策定,
  工农是前锋。
  耕者有其田,
  地义与天经。
  亘古好政策,
  何以久不行?
  买办洋奴金融资本家,
  军阀官僚地主一脉通。
  利害休戚本相共,
  惺惺原是惜惺惺。
  幸有人民老家乡,
  土地回家得解放。
  村村社社敲锣鼓,
  男女老少齐欢唱。
  你住这一舍,
  我住那座房。
  张哥南园枣,
  李嫂北园桑。
  庄西刮金坂,(注一)
  咱都有一方。
  村东井浇地,
  我与你伙墒。(注二)
  这些好日子,
  想也没敢想。
  今日是何日?
  竟然掉在咱头上。
  感谢共产党,
  多亏好主张。
  回想早年事,
  眼泪还尽淌。
  拖男领女到处跑,
  天天半饱又半饥。
  头顶脚踩人家地,
  处处当贼防备你。
  每天到晚没处宿,
  厕身蜷伏厦门底。
  饥肠辘辘寐不成,
  北风冽冽婴儿泣。
  穷根苦水诉不清,
  东海之水恨难洗。
  今冬地湿天虽冷,
  我已有房能休息。
  支援前线路虽远,
  我已有粮不怕饥。
  丰衣足食好保证,
  有了土地没问题。
  广大解放区,
  是咱翻身地。
  谁敢来捣乱,
  咱就和他干。
  谁敢来进攻,
  把他拚个净。
  保卫自己的房屋,
  保卫自己的乐土。
  喜洋洋闹轰轰,
  锣鼓咚咚响西东。
  齐唱有地歌,
  比赛朱富胜。(注三)
  地主大转变,
  埋头苦劳动。
  人人争模范,
  个个创英雄。
  割断地佃关系,
  铲除剥削阶层。
  改变社会形态,
  转换所有类型。(注四)
  从此同享政治平等,
  从此大家一样繁荣。
  发扬人类友爱互助,
  保障社会真正安宁。
  千万人民足蹈手舞,
  千万人民振臂高呼:
  踏上了新民主主义道路。
  语云:诗言志。刘老这首长诗是发自肺腑之言。说明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多么英明正确伟大,也说明党的土改政策威力之大,无与伦比。刘老这样一位地主家庭出身的旧知识分子,受封建孔孟道德规范濡染几十年,却在党的政策感召之下,背叛原属阶级。长诗的主旋律,就是站在劳动人民立场上,为劳动人民说话。
  1946年4月,刘老被选为全国解放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李澄之、张伯秋、朱富胜等同时当选。中央准备此会在延安召开,山东代表自山东临时省会临沂县城起程赴延安。行至中途,形势变化,党中央决定停止召开。刘老等折回临沂县城。
  1947年3月,刘老太夫人病危,刘老以沂水县东山庄(现在沂水县跋山水库之滨。当时是中共华东局、山东分局、山东省政府、省临时参议会等领导机关临时驻地。上述领导机关1946年自临沂县城撤出,从茶山区、册山区、板泉区转移东山庄)回刘家山宋村侍疾。4月17日,太夫人病故。刘老在家办理殡葬事宜。
  此时,中共华东局和山东省领导机关决定移驻五莲县大茅庄一带。刘老、范老(明枢)、张老(伯秋)等部分年老体弱的同志,向渤海地区转移。
  4月29日,刘老携带老伴秦志平、小儿子刘承琳等,一同去渤海区乐陵县,和范老、张老汇合。
  1947年10月2日,范明枢议长因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刘老撰文哀悼。照录如下:
  悼范明枢议长
  1947年10月2日,是山东省参议会议长范老明枢逝世的一天。从这一天起,范议长是永远离开我们山东的党政军民了。从这一天起,我们失掉了一位年高望重谦虚和蔼的领导者了。这是我们最悲痛的一个日子。但是,苍龙(指蒋介石)尚未成擒,悼念范议长徒自悲伤,是不济事的。我们要把悲痛化为力量,行动起来,彻底复查,加紧支前,努力生产,完成范议长弥留时“活捉蒋介石”的遗言。
  范议长在清末即参加革新运动,晚年更接近进步思想,因嗜社会科学书籍,身罹囹圄,不仅毫不屈挠,更坚定了革命方向,终于参加了共产党。我们要学习其松柏气节,钢铁精神。
  范议长在社会上很长时间常做负责工作,而待人接物,始终是站在群众当中,没有一点出人头地、自高自大的意味。最爱接近下层,尤关心广大群众的翻身生活。一生痛恶官僚习气、地主架子。我们要学习其为了人民,甘为人民公仆的作风。
  范议长年事过高,阅读困难,但学习精神到底不懈。每闻新书,必以先睹为快。在逝世前夕,尚阅读《多列士自传》、《世界革命史》。我们要学习其老而好学,自强不息的毅力。
  刘老对范老的悼词,一字一泪,情真意切。对范老的高风亮节,革命到底的精神,佩服得五体投地。不仅赞扬,而且切实仿效,生死不渝。
  1948年4月,刘老与张伯秋同志等赴华东建国大学学习。是年7月底,刘老奉命与张伯秋、王可举(也是爱国民主人士,后任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等同志,一道返回机关(这时,中共华东局与山东省领导机关都驻在益都县,现青州市境内)。组织济南解放战役的战时后勤工作。
  1949年,继解放山东省会济南之后我党我军又获淮海战役大捷。是年4月间,中共华东局和山东分局分开,华东局挥师南下,山东分局和山东省政府等机关离开益都县境,机关工作人员分批乘火车进驻省会济南。刘老住省府西花园。
  新中国建立后,刘老先后当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二、三届和第五届人民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候补代表;最高人民法院华东分院院长;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山东省第一、二、三届和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0年,山东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上当选山东省人民政府副主席;1954年,第一届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上当选山东省人民委员会副省长:1957年,第二届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上当选山东省副省长;1960年,第三届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上当选山东省副省长;1977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山东省委员会第四届委员会全体委员会上当选为山东省政协副主席。
  刘老在担任公职期间,数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不避风霜雨雪,不惧艰难困苦,苦思焦虑,千方百计,同时还严格身心修养,突出表现甚多,仅举其荦荦大者,简述如下,以照后人。
  一、克尽厥职。刘老常一身兼数要职,但是无一挂虚名,都是实打实地干工作。任全国政协候补代表、全国人大代表以及省人大代表期间,每届每次会议从未缺席,大小会议必到。每次准备提案,准备发言稿,都是亲自动手,认真推敲。听取报告或其他同志发言,都是亲自作记录。对会议文件仔细阅读,摘要作笔记。在任最高人民法院华东分院院长初期,一切几乎是白手起家。刘老呕心沥血,精心筹划,积极建设。从调动人员,组织工作班子,到制订规章制度,开展业务,无不渗透着他的心血。从初具规模到井然有序,终于使分院的工作走上轨道。在任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副省长期间,分工负责政法方面的工作,他积极地和有关部门配合,如和省民政厅、省监察厅、省公安厅、省检察院、省司法厅及省法院等政法部门密切合作,关系融洽,工作顺利。刘老不顾年老体弱,不分昼夜,不避风雨,不怕艰苦,深入下层,作调查研究。足迹遍齐鲁大地,给政法工作注入活力。
  二、勤奋学习。刘老素患眼疾,视力不佳,但总是抓紧时间认真学习。治学态度严谨,从不马虎潦草。凡是公家发的书刊,日常报纸,或者自己购买的书籍,莫不精心研读。重要章节段落,总是逐字逐句阅读,领会其精神实质。在书的空白处记上自己的心得体会,或者作读书笔记。至于阅读公务文书,更是一字不苟。应当办理的公文,总是精心思考,求得最佳方案,从不草率行事。对身边的秘书等工作人员,也是严格要求其认真学习。撰写文稿,要求集中精力,斟字酌句,做到一丝不苟。他常常告诫一道工作的人员:我们是在省府工作,省府一纸公文,关系到全省十几个地、市,一百多个县市,几千万人民的休戚。的确非同小可,一字之差,可以铸成大错,给地方政府造成麻烦,甚至招致不可挽回的损失。跟刘老一道工作过的同志,都感到深受教益。
  三、生活俭朴。刘老虽然出身于地主家庭,但从求学时代,就习惯于艰苦朴素,衣着从不讲求入时。在执行律师业务时,收入菲薄。为人耿介,不善拉拢,倾向于为劳苦大众鸣不平;不支持富豪们的不义之行,不为金钱所动,只是依法办事。常有这样的事,诉讼人认为有重金疏通,操必胜之券;然刘老不屑其为人,更不肯贪赃枉法,便拒之门外,不予置理。所以,刘老经济拮据,常是依赖家中卖地以维持生活。当他在临沂执行律师业务时,我常因事过其寓所,亲眼目睹其俭朴生活,竟至自炊自食。解放济南后,刘老级别较高,工资较多,但是生活依然故我,从不奢侈。对家庭子女要求极严,从不准穿着奇装异服。吃的是粗茶淡饭。虽然身居高位,做领导工作,但始终廉洁自持,洁身自爱。痛恶拉扯请托。真正是刚正廉洁,两袖清风。
  四、一身正气。刘老品德高尚,行为公正,作风朴实,为人厚道,秉性耿直,与人为善,助人为乐。身历新旧社会,一尘不染。他在执行律师业务时,坚持申张正义,常与法官在法庭上顶牛,常使法官理屈词穷而下不了台。对同行经管的诉讼案件,当事人占有充分理由却败诉,刘老却揽了过来,抱打不平,竭尽全力,争取胜诉,因而也得罪于另一同行。他的律师事务所的传达王魁常对别人抱怨说:“我们这位律师真怪,干别人不肯干的事。支持当事人胜诉打赢了官司,却不要报酬。白白得罪了同行。”刘老还一贯奖掖青年后辈。自己经济并不宽裕,却又经常出资帮助别人念大学,直到毕业做事。在自己参加革命工作之后,不仅把全部子侄统统输送进革命阵营,还动员了许多本家亲戚朋友走上了革命道路。
  五、一心向党。刘老素来具有爱国爱民之心和救国救民之志,以天下为己任。在沂水县城高小求学时,就有报国的心愿。在当选省议员之后,第一个目标就是弹劾田中玉搜刮民脂民膏,中饱私囊。当时,田是山东省督军兼省长,权势煊赫,炙手可热。然而刘老激于义愤,无所畏惧,终于把田中玉推倒。刘老一贯深恶旧社会的黑暗,反对军阀官僚政客的腐朽统治,而苦心孤诣寻求光明。一旦接触我党,亲眼目睹感受到党的纲领正确,反帝反封建旗帜鲜明,以及光明磊落、公正无私、纪律严明、艰苦奋斗等优良传统和素质,便口服心服,决心跟着党走。自从靠拢党,即坚定不移,忠贞不贰。任何艰难险阻,从不犹疑动摇。牢牢认定:只有共产党才能够领导人民救中国。党对刘老也是以诚相待,推心置腹,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刘老追随党,四十年如一日,始终不渝。在和党相处十年的时候,刘老即下决心背叛自己原来的地主阶级,向中共华东局组织部提出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要求。1948年,他撰写自传,填写入党申请书,切盼被吸收到党内,直接接受党的教育,为党的事业力求多做贡献。自传、申请书不但写得真实,情真意切。而且对自我解剖批判得毫不留情,极为深刻。并按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当了解到党组织从多方面考虑,从长远着想,认为他留在党外比吸收到党内所起的作用更大的时候,刘老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利益为利益,心悦诚服地遵从党的安排,不再要求入党,一如既往地为党为民工作着。刘老还把自己对党的认识说给要好的同志。据现在省政协副主席吴鸣岗同志说,当年他和刘老在省政协一个学习组学习。一见面,刘老言及曾和吴的令尊共事,吴即以父辈执礼相待。刘老恳切地告诫吴说,跟共产党走,必须诚心诚意。学习也得切切实实,决不能马虎了事。这是有关政治思想立场的大问题,决不能等闲视之。吴深受感动,几十年来作为诤言。刘老对党的认识与感情,由此可见一斑。
  在十年动乱期间,是非颠倒,曲直混淆,刘老亦未能幸免于难。被迫靠边站,离开岗位,远徙泰山脚下。“四害”既除,拨乱反正,逐渐恢复正常。刘老喜形于色,心情舒畅,壮志不已。愿为党的事业,再发余热。党和人民亦对他寄于厚望。1977年,刘老当选山东省政协副主席。他决心以自己的残年,以自己丰富的统战工作经验,为党的统一战线事业再尽绵薄之力。殊料,就在这时,刘老病魔缠身,住进泰山疗养院治疗。中共山东省委、省革委、省政协的领导同志等,前往看望慰问。泰山疗养院医护人员倾力医治。终因刘老年老力衰,体质孱弱,抵抗力差,未能康复。
  1978年1月12日,刘老带着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离开了他不愿离开的事业,与世长辞。终年90岁。中共山东省委、省革命委员会、省政协在济南英雄山革命烈士陵园礼堂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中央有关部门和省地县机关送了花圈。省领导同志、广大机关干部和刘老的亲属以及生前友好数百人参加了追悼大会。刘老永远离开了我们,但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忘我奋斗、出生入死的业绩和功勋;他追随党,投身革命,四十年如一日,忠贞不二,乃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和革命坚定性;他那可树楷模,堪称风范的高风亮节则永垂青史,永驻人间!革命老人刘民生同志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1988年9月29日,是刘老诞辰一百周年。省直各单位及各界知名人士举行座谈会,隆重纪念刘民生同志。座谈会于1988年9月27日上午,在山东省人民政府会议室举行。到会的有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肖寒同志,山东省副省长(现省长)赵志浩同志,省政协副主席徐文园、金宝珍、吴鸣岗等同志,还有省级各民主党派、工商联负责人,社会各界知名人士,以及与刘老生前一道工作过的老同志,还有刘老的遗属等数百人。省委统战部副部长霍桂清同志主持了会议。
  赵志浩同志在座谈会上讲了话。他代表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向刘老的家属表示亲切的慰问。赵省长在讲话中对刘老的一生作了充分的肯定,特别对他在艰苦奋斗、清正廉明方面给予高度的评价,并号召大家向他学习。
  在这次座谈会上,各界人士杨希文、吴鸣岗、刘洲、徐文园、李士钊等发了言。我在会上朗诵了自己作的《刘老民生诞辰百年颂》。颂词全文如下:
  刘老民生诞辰百年颂
  刘老品德,泱泱大哉!刚直不阿,公正为怀。毕生清廉,
  终生耿介;白璧无瑕,不沾尘埃。愤世疾俗,颓风思艾;
  启聋振聩,扶正纠歪。殚心竭虑,针砭病态;抑强助弱,
  良安暴裁。满目疮痍,遍地瘟灾;开业行医,诊病治癞。
  嗟彼旧制,本质败坏;积重难返,徒感悲哀。学法执法,
  律师挂牌;直道而行,不屑招徕。衣食不给,卖产赔财;
  此路不通,踟蹰徘徊。当省议员,为民除害;田督暴虐,
  驱赶下台。以暴易暴,虎代狼豺;内部倾轧,难于解排。
  漫漫修远,茫茫难踩;狂澜难挽,目瞪口呆。绝处逢生,
  灯塔放彩;阳光灿烂,驱彼阴霾。真理仗仰,马列膜拜;
  新旧对比,去从明白。忠贞不二,坚定无猜;艰难险阻,
  百折不回。炮火滚滚,硝烟霭霭;临危不惧,使命是爱。
  奔东跑西,徂南趋北;统战是务,各方和谐。战争胜利,
  新中国开;中华民族,站了起来。东方狮醒,环宇春雷;
  政治昌明,民安国泰。经济繁荣,生活前迈;文化发达,
  文明是劢。横扫腐恶,清除愚昧;百废待举,施展宏材。
  人民代表,民意是代;民隐上达,民忧以汰。掌高分院,
  执法不怠;铁面无私,唯法是裁。任副省长,夙夜非懈;
  政法以树,立于不败。兼职政协,团结党派;四海一家,
  共存不衰。治学谨严,探索细耐;锲而不舍,精义摩揣。
  听取报告,认真记载;退而钻研,根柢必迨。会议发言,
  广征博采;自撰讲稿,言简意赅。六十写诗,高适为济;
  讴歌盛世,一吐为快。奖掖后进,为国育才;精神鼓励,
  财物也赉。生活艰苦,朴素实在;反对浮华,奢侈是戒。
  一日三餐,淡饭粗菜;四季穿着,粗布衣鞋。安步当车,
  虽老未改;晚食当肉,从不更改。不如意事,百忍千耐;
  处理问题,从不推诿。对己严格,对人宽待;开诚布公,
  缺陷不埋。教育子女,严于考核;身边青年,同样培栽。
  都是党员,箕袭克逮;都有建树,无一例外。兰桂齐芳,
  萱草盈阶;影响所至,友邻俱楷。党委赞誉,领导信赖;
  德泽四海,爱遗八垓。忝在爱末,一向感戴;诞辰百年,
  心潮澎湃。谨告英灵,理想已届;高风亮节,万世模楷。
  一九八八年九月二十七日
  刘老的大女儿刘芬同志,代表刘老的遗属,致了答词。此外,还有原来和刘老一道工作过的赵健民、白如冰、苏毅然、杨希文、靳星五等撰写了缅怀刘老的文章,题目是《党的挚友,民之公仆》。刊登在《大众日报》1988年9月28日第2版。
  二、轶事数则
  刘老的轶事很多,可惜我掌握的资料太少,只得八则,即小见大,足以表现刘老高尚的道德,磊落的胸怀。不过,总是会有遗珠之憾。恳切请求了解和熟悉刘老其人其事的同志们,慷慨补充,俾更充实,不胜幸甚!
  (一)当选省议员,不费分文钱
  刘老,1921年当选为山东省第三届省议会议员。当时,选举省议员的程序是,各县在行政区先选举产生选举省议员的代表,然后集中到地区选举省议员。我的先父靳质斋公,是沂水县葛庄区选举出的代表,同全县的代表一道集中到临沂地区。
  刘老和生父的外祖家都是沂水县沙沟村李氏,他们属姨表兄弟。刘老向先父表示竞选省议员的意图,先父立即表示积极支持。因为他素稔刘老为人刚直,品德高尚,行为端正,一向关心国家人民。便主动出面劝说部分沂水县的代表,一致选举刘老为山东省第三届省议会议员。
  在那贿赂公行的旧社会,选举省议员的一纸选票,价值千元乃至几千元。然而刘老不费分文却胜利地击败了竞选对手而当选了。这是奇迹,是志向品行战胜金钱的奇迹!
  (二)视财如敝屣,斥逐不孝人
  刘老于30年代初,在临沂执行律师业务。一天,一位沂水县老乡亲来到刘老事务所,请求刘老帮助指控临沂汽车公司,因为公司的汽车轧死了他的父亲。刘老详细认真地询问事情的经过。原来,他的父亲有事来临沂,在离城不远的公路上,被临沂汽车公司开往沂水的汽车轧死。刘老又问遗体现在何处?回答是,已经用芦席包起,运了回去埋葬。刘老一听,火冒三丈,怒斥他对父不孝。父亲被汽车轧死,不赶紧向法院报案,追究汽车司机责任,而草草埋葬。来打官司,只是为了讨要赔偿费,还有点当儿子的味道吗?坚不受理,逐出门去。
  这类诉讼,有赢无输。在一般律师是求之不得的,优厚报酬在握。而刘老却拒之门外,一脚踢开。其为人刚直耿介,由此可见。
  (三)一言九鼎重,弭患于无形
  1935年,刘老应北平市市长秦德纯的邀请,任北平市烈性毒品审判处长。刘老为人素为秦氏夫妇所敬重。刘老对时局的趋向、形势的发展有精辟的观察,中肯的见解,亦为秦氏所信赖。有关大事要事前互相商讨。刘老一贯赤诚坦率地表达独特见地和建议,亦常为秦氏所采纳。
  当时的背景是,蒋介石顽固坚持反共媚外的误国政策,导致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得寸进尺。掠夺我东北辽、吉、黑、热四省,建立伪满洲国,但这些并未满足其无厌欲壑,仍然虎视眈眈,凯觎我平津内地。我党对此积极采取救亡措施,在北平发动和领导大规模学生爱国运动。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6000余人,为反对日本侵略军入侵华北和国民党政府的卖国内战政策,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高呼“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口号。同国民党军警展开了英勇搏斗。第二天,北平学生实行罢课。16日,北平学生和市民万余人举行了更大规模的游行示威。这个运动,得到全国人民的响应,掀起了抗日民主运动的新高潮。
  “一二·九运动”无疑是极其重大的事件。在通常情况下,类似事件即使规模再小,国民党军政头目从来不宽容,不会轻易放过,势必刀枪相加,血腥屠杀。倘若在另一空间、时间,另一国民党当权人物的统治下,将会牺牲几十百千人?然而“一二·九运动”有那么多学生,一再上街示威游行,却安然无恙。不仅没有死伤,连一个人也没有遭受逮捕。这岂不是天大怪事?恐怕至今还有人认为是不解之谜。这并不是什么上帝真主的恩赐。除了我党组织领导艺术,李澄之同志(和秦德纯夫人系姻亲)做了工作之外,那就是刘老在关键时刻起了关键作用。当时,刘老知道党在发动领导这场运动,事先打了“预防针”,对北平市长秦德纯深刻地分析形势,指出爱国青年学生要抗日,要民主,反内战,是全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气势磅礴,不可抗拒,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不可逆转。且又精确地解剖蒋介石的本质,一贯阴险毒辣,排除异己。指出当时所谓的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宋哲元将军,并非蒋的嫡系,而是西北军冯玉祥将军的旧部,其处境极为险恶。稍一不慎,就会授人以柄,给人以口实,成为排挤的可乘之机。此时此刻,切不可逆流而动,冒天下之大不韪,犯万人之大怒,中蒋介石“一箭双雕”之诡计。借口收拾你们一伙,再来收拾广大群众,导致两败俱伤的悲剧。吃亏上当的是你们和人民,而蒋介石却坐收渔人之利。并且一再叮嘱,在任何情况下,千万不要动武,不要伤害群众,特别是青年学生。秦德纯被刘老的真知灼见说服了,为他诚恳的肺腑之言所感动,心悦诚服。当即转告宋哲元将军,宋亦首肯,示意部属,对游行示威的学生等人不准开枪杀伤,只准劝说维持秩序,防范坏人乘机扰乱社会治安。避免了一场大流血。这就是“一二·九运动”中,学生没有付出牺牲代价的谜底。对此,刘老立了大功。然而刘老一向谦虚,立功不居功,守口如瓶,而将此归功于党的统战政策。
  (四)变地主武装,为抗战力量
  刘老和范明枢、李澄之、梁竹航、杨希文等同志,于1939年在中共山东分局领导下,组建“鲁南国民抗敌协会”(简称抗协)和“抗敌自卫军”(简称自卫军),将社会各界分子和地方武装力量团结在党的周围,与当时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沈鸿烈的反共投降罪恶行径相对抗。
  这时,有位刘佛缘同志,是沂水县南店子(现属沂南县)人。家庭是大地主,其人开明进步,曾留学日本,加入孙中山先生创建的同盟会。他拥有几百名佃农,几百条快枪,自备粮秣,自制服装,武装起来,看家护院。当时,群雄并起,司令如毛。许多地方实力派,都想拉拢这支武装,充实自己的队伍。刘佛缘同志对何去何从犹豫徘徊,拿不定主意。
  抗协和自卫军的负责同志经过研究,认为可以争取这部分武装加入自卫军,共同抗日。刘老自报奋勇去做动员工作。他亲自找到刘佛缘,说明来意,希望共同合作抗日。刘佛缘同志也是山东省议会议员,和刘老是老同事,平素极相友善,又敬佩刘老的为人。一见刘老亲自光顾,非常高兴,表示热烈欢迎。刘老阐述抗战形势,剖析国民党反动派的顽固立场,反共反人民的实质,指出盘踞在山东的沈鸿烈,日益变本加利地制造事端,公然磨擦,破坏团结抗战,看来已无可挽回。今后抗战救国的唯一希望,只有寄托在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此外别无他途。申明抗协、自卫军是在共产党、八路军领导下的群众性政治组织和抗日武装。建议他率领队伍加入自卫军,共同合作,抗日救国。
  刘佛缘听刘老这番肺腑之言,心中很以为然。十分高兴地对刘老说:“与君一席谈,胜读十年书”。道出自己的心里话:自己正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临歧路而彷徨。世事纷繁,前途渺茫,何去何从,正踌躇难决。一经您老指点,心眼明亮,了如指掌。慷慨答应采纳刘老建议,情愿将他的武装队伍编为自卫军的独立营,他任营长。服从自卫军司令部的领导指挥。而且表示倾家纾难,甘愿自带粮秣供给。这支队伍在抗日战争中做出了很大贡献。
  (五)严肃教子女,拳拳舔犊情
  刘老一贯严肃教育子女,且也非常慈爱,对子侄都不例外。不论在原籍老家,还是进住城市,举家一直过着节俭朴素生活。吃的是粗茶淡饭,穿的是布衣布鞋。在随省府进入济南之后,刘老级别待遇高了,工资收入多了,但对自己对子女要求依然很严格,富日子当紧日子过,艰苦朴素的家风不改变。家人也都习以为常,安之若素。
  相比之下,他对非亲生的侄辈,却是宽厚慷慨。同时也不放弃对他们的教育。刘老的一位侄子,早年参军在部队工作。战争年代,家人分散,生活艰苦,有时情绪很不好。一次他给刘老来信,提出两条要求:第一,希望看到一大堆家信;第二,盼望给他几个钱,改善改善生活,舒服舒服。刘老看罢来信,不禁笑了。决心尽量满足侄子的要求。让老伴和刘伟、刘芸、刘杰、刘承琳等分别写信。同时,托人卖掉老家刘家山宋村北河崖的树4棵,得了几个钱一并寄去。附信说这回吾侄可以如愿以偿了。同时,千叮咛万嘱咐,不要忘记艰苦奋斗。
  (六)你是卯金刀,他是头上草
  刘老一次去北京出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大会休息的间隙,和苗海南同志(也是爱国民主人士,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副省长,分工管财经工作)一起走到毛泽东主席身边。毛主席主动和他们两人打招呼。他们俩想自报姓名,毛主席却轻松地开玩笑说:“你是卯金刀(刘),他是头上草(苗)。”说罢,互相大笑起来。接着,漫谈山东的政法、财经工作的重要情况。对此,刘老深深敬佩毛主席的幽默风趣,特别是记忆力胜过常人。在几千人的大会上,能一眼辨认出象刘老、苗海南这样的人物,道出姓氏职掌。真是异乎寻常!
  (七)督促结发妻,老年学文化
  刘老的贤内助秦志平,虽出自名门,却目不识丁。自从和刘老结婚后,子女既多,抚育辛劳,操持家务,琐事繁忙。刘老虽督促学文化,然而力不从心,收效不大。迨进济南之后,政局和家庭经济、生活都很稳定,家务也比较轻松。子女都已长成,分布全国各地,鱼雁往来不断。刘老公务忙迫,无暇随时看来信写回信。便抓住这个契机,督促刘大娘学习。刘大娘也因看不懂子女来信,写不成给子女的回信而焦急。于是她以50岁高龄,甘当小学生。一天,刘老找我(当时,我和刘老在省府住同院。我兼任省级机关业余学校校长,正在推行祁建华速成识字法)商定让刘大娘参加省级机关业余学校扫盲班,从头学习识字。以能看子女来信和写普通家信为目标。说好了,当天就参加学习。刘大娘很聪明,学习认真勤奋。虽然高龄,但记忆、理解、运用都很敏捷。一学就会认、会读、会写、会用。仅仅一年时间,就摘掉了文盲帽子,达到高小文化水平。不但能看子女亲友来信,且能动笔写信,还能阅读报刊和通俗读物。现已过90高龄,依然耳聪目明,头脑清醒。每天还在不停地阅读报刊和通俗读物。
  (八)漏雨陋室暖,粗茶淡饭香
  偶尔做一两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而不做坏事。刘老在一贯坚持俭朴生活方面很突出。一生严格要求自己,对子女、对身边工作人员形成了无声的命令,收到身教胜于言教的良好效果。据刘老的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回忆,刘老一贯坚守制度,处处节约。在实行供给制、小包干的年月,一再告诫家人和工作人员:国家还有困难,吃用要精打细算,凑付过活。绝不能多要任何用品。外出工作时,总是有意识地防止特殊化,经常提醒秘书等工作人员说,我们国家还很穷,人民生活还不富裕。我们在吃住方面,千万不要铺张浪费。“文化大革命”前,刘老住的房子已经多年没有修缮。房顶上长出了野草。行政部门提出要修葺一下,刘老坚决辞却。后来,房顶已经漏雨。刘老风趣地说:“下雨漏水,放个盆子接水就解决问题了。总是下雨天少,晴天多嘛!”到底还是不让修理。
  从以上几件轶事,可以看出刘老的道德品质高尚,严于律己,而且贯彻终身,一生不殆。真是难能可贵!革命老人刘民生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我们借鉴与学习,从中汲取勇敢和力量。

附注

注一:刮金坂,沂水县方言。形容肥沃土地。 注二:伙墒,耕地接壤。 注三:朱富胜,沂南县人。战前很穷,为地富放牛。抗日战争时期,成为全国劳动模范,任沂南县长。 注四:转换所有类型,指所有制转换,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公有制。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文收录了 尊师长重情谊 一代风范——回忆周总理、宋庆龄的莫斯科与柏林之行、忠心耿耿 为国为民——在纪念刘民生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革命老人刘民生、我走过的道路、一位西北军将领的自述、盐城起义前后、怀念盐城起义组织者戴心宽同志、我与黄埔校友李延年、我们所知道的李延年、李延年潼关御寇、风风雨雨四十年——济南忆旧、日伪盘踞时期的济南、章丘旧军孟家遭匪记、渤海区接受联合国救济物资的回忆、临朐“无人区”纪实、顽匪王应心覆灭记、美国长老会和山东自立会事略等十八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靳星五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刘民生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