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源阁劫后余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2540
颗粒名称: 海源阁劫后余生
分类号: G259.258.3
页数: 3
页码: 95-97
摘要: 本文记述的是海源阁劫后余生,海源阁的末世主人杨敬夫便将主要宋元珍本移迁天津“傅增湘专程前往盐业银行库房观书,后来辗转归藏北京图书馆的善本书库,这些明清版本归藏在大明湖畔的山东省图书馆,海源阁藏书室“保护中国四大藏书家之一海源阁图书馆,朱德总司令亲临海源阁视察。北京历史博物馆将杨氏海源阁列入全国四处著名公私藏书典范之一,向山东省人民政府捐献了37种(85件)有关海源阁的重要历史文物”海源阁。杨氏藏书印章11枚”《海源阁书目》6卷,《海源阁珍藏尺牍》、《海源阁丛书》数种,及杨以增、杨绍和、杨保彝等人的画像。
关键词: 海源阁 历劫 余生

内容

早在1928年(土匪陷聊之前),海源阁的末世主人杨敬夫便将主要宋元珍本移迁天津,“藏于劳之常宅”。1931年曾以8万银元抵押给天津盐业银行。同年2月12日,傅增湘专程前往盐业银行库房观书,并购得数种。这部分海源阁精华,后来辗转归藏北京图书馆的善本书库。
  1930年春海源阁惨遭匪劫之后,杨氏将残余装束五六十箱,载7辆大车,运赴济南纬一路东兴里杨宅后院。后来,这些明清版本归藏在大明湖畔的山东省图书馆。山东省图书馆专门开辟了“海源阁藏书室。”
  1947年1月1日聊城解放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某部颁布的三项命令中,第二项即为:保护中国四大藏书家之一海源阁图书馆。聊城解放后,朱德总司令亲临海源阁视察,并责令有关部门妥善保护。
  1956年12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宣布聊城杨氏海源阁藏书楼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京历史博物馆将杨氏海源阁列入全国四处著名公私藏书典范之一。
  1957年6月30日,杨敬夫在北京的“山东省地方志座谈会”上,向山东省人民政府捐献了37种(85件)有关海源阁的重要历史文物。其中有“海源阁”匾额一方,杨氏藏书印章11枚,《海源阁书目》6卷,《海源阁珍藏尺牍》、《海源阁丛书》数种,及杨以增、杨绍和、杨保彝等人的画像。这些历史文物由原省长赵健民同志经手,于1958年5月转交山东省图书馆。
  1960年中华书局出版的“二十四史”,前“四史”即以海源阁所藏宋版《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为重要考本。
  值得庆幸的是,1985年新春伊始,聊城市委、市政府,市政协和一些志士仁人,正积极筹备重新恢复海源阁。
  预祝海源阁藏书楼早日建成!
  (本稿参考了傅增湘《《海源阁藏书记略》、《藏园群书经眼录》、陈登源《古今典籍聚散考》、王献唐《海源阁藏书之过去现在》、刘阶平《杨氏海源阁藏书概略与劫后之保存》等著作;并承蒙西南师大徐无闻教授市阅,谨致谢意。)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山东文史资料选辑第二十六辑情况包括怀念綦际霖先生、回忆1902年——1916年的山东师范学堂、梁漱溟与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三十年代的山东大学、山东大学1946年——1947年学生运动的回忆、从抗日流亡到投身革命——原山东一临中进步活动纪实、杨氏海源阁藏书记略、朱雨辰从文和堂书局到鲁东文化社与胶东文化社等。

阅读

相关人物

范景华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