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源阁藏书之内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2535
颗粒名称: 海源阁藏书之内容
分类号: G259.258.3
页数: 4
页码: 83-86
摘要: 本文记述的是海源阁藏书之内容据《楹书隅录》记载:凡宋本85种,金元本39种,明本13种,校本107种,钞本24种,计268种;杨保彝编纂的《海源阁宋元秘本书目》收469部宋元精椠,《海源阁书目》总计收经史子集四部书3236部,288300卷有奇。而瞿氏的铁琴铜剑楼仅有1300余种,10余万卷;丁氏的八千卷楼约藏8万卷;陆氏的丽宋楼号称宋版200种,而实不足百十部。
关键词: 海源阁 藏书 内容

内容

据《楹书隅录》记载:凡宋本85种,金元本39种,明本13种,校本107种,钞本24种,计268种;杨保彝编纂的《海源阁宋元秘本书目》收469部宋元精椠,《海源阁书目》总计收经史子集四部书3236部,288300卷有奇。而瞿氏的铁琴铜剑楼仅有1300余种,10余万卷;丁氏的八千卷楼约藏8万卷;陆氏的丽宋楼号称宋版200种,而实不足百十部。相比之下,海源阁藏书之宏富可谓洋洋大观,甲冠海内。
  在浩瀚的海源阁藏书中,杨氏父子特为自矜的乃是“四经”、“四史”,并依为镇阁之宝,更兼有“宋存书堂”。桐乡陆敬安(以湉)的《冷庐杂识》云:“聊城杨至堂河督以增,得宋版《诗经》、《尚书》、《春秋》、《仪礼》、《史记》、两《汉书》、《三国志》,颜其室曰:‘四经四史之斋’,是皆可为艺林佳话。”然杨氏“所藏‘四经’乃毛诗、三礼,盖为其皆郑氏笺注也。《尚书》、《春秋》虽有宋椠,固别储之。先君(杨以增,笔者按)与陆君平生未识面,当由传闻偶误耳。”(杨绍和语)近人董绶金亦云:
  “端勤父子,雅意勤搜,‘四经’、‘四史’,卓然为诸藏书家冠冕。”
  的确,杨氏海源阁之精椠珍本名不虚传,有稽可考,兹举例说明:
  宋本《毛诗》(巾箱本)
  宋本《尚书蔡氏传》(大字精善,尤为罕见)
  宋抚州本《礼记》(纸洁如玉,墨光如漆,张敦仁所刊之祖本)
  宋严州本《仪礼》(原系明邢氏来禽馆藏)
  宋乾道本《史记》(刻工秀劲,三注合刊,此为第一,蔡梦弼刊本,每单页12行,每行21字)
  宋本《汉书》(大字妍美,铁画银钩,每单页8行,每行16字)
  宋本《后汉书》(秀劲与《史记》同,13行本,日本有一部)
  宋本《三国志》(《三国志》宋椠最罕见,此精印尤难得)
  宋本《诗说》(海内孤本)
  宋本《大戴礼记》(最为罕秘,孤本)
  宋本《春秋名号归一图》(汲古旧藏,精善)
  宋本《朱文公家礼》(大字严整)
  宋本《礼书》(精雅可玩,原题误为原本)
  宋本《汉书》
  宋本《后汉书》(二书虽有元修,然完整者极不易得)
  宋本《资治通鉴考异》(南宋初佳刻,薄纸精印)
  宋本《两汉博闻》(古雅罕见)
  宋本《方舆胜览》(是书多残损,此本独初印完善,沵足珍贵)
  宋本《证类本草》(蜀刻古劲,稀世奇珍)
  宋本《离骚草木疏》(孤本秘籍,版式高阔,每页10行,每行21字)
  宋本《韩昌黎集》(每单页12行本,特为精雅)
  宋本《骆宾王集》(北宋蜀刻,古雅绝伦,钞亦精)
  宋本《元丰类稿》(大字雅劲)
  宋本《宝晋山林集》(版式高阔,每页10行,每行16字,海内孤本,原为华氏真赏斋故藏)
  宋本《刘后村集》(精洁完善)
  元本《乐书》(精整,疑是宋刊)
  元本《尔雅》(精印初刊)
  毛钞《石药尔雅》
  毛钞《汗简》
  毛钞《西昆酬唱集》
  (以上三书,汲古精写,当与宋刻同珍)
  明弘治本《唐诗品汇》(全书17册,明代旧装,四周双阑,黑口,每页10行,每行20字)
  明天顺本《瀛奎律髓》(49卷,每页10行,每行21字,黑口,四周双阑,前有至无癸未方回序)
  明嘉靖本《昭明太子集》(5卷,每页8行,每行16字,张訒盒绍仁以周满原刻本校过)
  影写宋本《六帖补》(20卷,宋杨伯喦撰,每页10行,每行18字)
  旧写本《声画集》(8卷,宋孙绍远编,每页9行,每行17字。卷八末有苏东坡题李伯时画赵景仁琹鹤图诗二首)
  上述珍本,在洁瀚的海源阁藏书中,只不过是沧海之一粟。江安傅增湘论海源阁曰:集“四部之著英”,举“旷世之鸿宝”,“鸿名盛业,百载难逢”,“琅嬛之府,群玉之山,目不暇给,美不胜收”。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山东文史资料选辑第二十六辑情况包括怀念綦际霖先生、回忆1902年——1916年的山东师范学堂、梁漱溟与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三十年代的山东大学、山东大学1946年——1947年学生运动的回忆、从抗日流亡到投身革命——原山东一临中进步活动纪实、杨氏海源阁藏书记略、朱雨辰从文和堂书局到鲁东文化社与胶东文化社等。

阅读

相关人物

范景华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