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源阁及五世主人之概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2534
颗粒名称: 海源阁及五世主人之概略
分类号: G259.258.3
页数: 4
页码: 80-83
摘要: 本文记述的是海源阁及五世主人杨兆煜、杨以增、杨绍和、杨保彝、杨敬夫之概略情况。
关键词: 海源阁 五世主人 概略

内容

海源阁位于聊城县城的西南隅,万寿观街东段路北杨宅第四进院内,即今中共聊城市委招待所所在地。它建成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为座北面南四间二层旧式楼房。楼下是杨氏家祠,楼上藏宋、元珍本书籍。楼檐正中高悬杨以增亲书“海源阁”匾额,长112厘米,宽45厘米,白底蓝字,大字径25厘米。阁匾左题跋语曰:“先大夫欲立家庙未果,今于寝东先建此阁,以承祀事。取《学记》‘先河后海’语,颜曰:‘海源’,盖寓追远之思,并仿鄞范氏以‘天一’名阁云。时道光二十年岁次庚子亥月中浣,以增敬书并识。”下钤有“杨以增印”和“至堂”阳文篆字印章。楼下正中两柱上题楹联一对:“食荐四时新俎豆,书藏万卷小琅嬛。”海源阁前建有东西两廊房及书亭。自阁下东部过道入第五进院,内有北厅五间,东西房各三间藏明、清版本并帖片、字画、古玩。杨氏宅第,院凡五进,青砖瓦舍百数十间,极阔壮丽,亭台楼阁之胜,室内陈设之华美,为鲁西北冠。杨宅大门上榜巨匾,题:“传经北海”。
  杨氏一家具有藏书的传统美德,杨氏藏书上溯至杨以增之父杨兆煜。
  杨兆煜(1768年——1838年),字炳南,谥号孝直,生于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嘉庆三年(1798年)举于乡”,戊辰(1808年)任山东即墨县教谕,故其子孙尊之为“教谕公”。其藏书斋名曰:“袖海堂”,藏书印章为“古东郡厚遗堂杨氏藏书”。并有“厚遗堂”匾额两块(系汤金钊书,木刻蓝字),悬杨宅大厅及“弘农丙舍”。道光十八年(1838年)六月十九日卒,终年71岁。
  杨以增(1787年——1856年),字益之,号至堂(一作致堂),亦名东樵,谥号端勤。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九月十六日生于聊城。“平生无他嗜,一专于书”。自幼勤奋好学,“年十七补博士弟子员……每试必屈其侪辈”。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中举。道光二年(1822年)进士;四年(1824年)补贵州荔波知县;八年(1828年)调知贵筑;乙酉(1825年)、戊子(1828年)曾两充乡试同考官;九年(1829年)任松桃直隶厅同知;十二年(1832年)转升兴义知府;十四年(1834年)擢广西左江道,旋调湖北安襄郧荆道;二十三年(1843年)升两淮盐运使、甘肃按察使;二十六年(1846年)为陕西布政使,与巡抚林则徐至交,并因林则徐举荐代陕西巡抚;二十七年(1847年)擢升江南河道总督。道光十八年(1838年)返归故里为父丁忧守丧时建藏书楼“海源阁”。藏书印章有“杨以增印”、“杨氏海源阁藏”、“宋存书室”、“四经四史之斋”、“杨东樵读过”等。曾因“丰工漫口”罪而被削职,咸丰五年(1855年)十二月十八日病逝于江苏清江浦,时年69岁。
  杨绍和(1832年——1875年),字彦合,号勰卿,以增次子,道光十年(1830年)十二月二十二日生。幼年“受经学八法于包大令世臣,受古文辞于梅郎中曾亮”。咸丰二年(1852年)举人。同治四年(1865年)进士,改庶吉士散馆一等,授翰林院编修,擢詹事府右春坊右赞善,右中允,司经局洗马;赏戴花翎,再擢翰林院侍读,赏三品衔升用侍讲学士,充日讲起居注官。勰卿学士“禀承家学,一专于书,搜罗典籍,不遗余力,孤本珍籍,精校名抄,乃悉集于聊城。海源阁藏书遂蔚为大观,虎步中原,与常熟瞿氏并峙,海内推为‘南瞿北杨’”。藏书印章有:“代晋观堂”、“杨绍和”、“杨绍和藏书”、“勰卿读过”等。光绪元年(1875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卒于北京。
  杨保彝(1852年——1910年),字师龄,号凤阿,以增孙。同治九年(1870年)中举,历任户部广东司郎中,分省补用道,北京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山东通志局会纂,山东优级师范教务长等职。“保彝世守遗编,克绵其绪”,致力于藏书事业。藏书印章有“杨氏伯子”、“陶南山馆”、
  “保彝私印”、“凤阿”等。宣统二年(1910年)病故。
  杨敬夫(1900年——1970年),原名杨成训(又承训)。“保彝因乏嗣,以杨敬夫为继。”保彝死后,其妻王氏少珊甚爱敬夫,特聘靳维熙、徐金铭(历城人,清朝末科癸卯进士,山左名士)师教,曾就读于山东省法政学校。海源阁末世主人。其藏书印章有“杨承训”、“海源残阁”等。1970年卒于天津。
  在海源阁藏书史上,成绩卓著,贡献最大的是杨以增杨绍和父子二人。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山东文史资料选辑第二十六辑情况包括怀念綦际霖先生、回忆1902年——1916年的山东师范学堂、梁漱溟与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三十年代的山东大学、山东大学1946年——1947年学生运动的回忆、从抗日流亡到投身革命——原山东一临中进步活动纪实、杨氏海源阁藏书记略、朱雨辰从文和堂书局到鲁东文化社与胶东文化社等。

阅读

相关人物

范景华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杨兆煜
相关人物
杨以增
相关人物
杨绍和
相关人物
杨保彝
相关人物
杨敬夫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