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梁漱溟思想的性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2520
颗粒名称: 三、梁漱溟思想的性质
分类号: K820.852
页数: 2
页码: 29-30
摘要: 本文记述的是梁漱溟的思想观点,不仅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而且是对抗马克思主义的,是对抗科学与民主的新文化的情况。
关键词: 梁漱溟 思想 性质

内容

梁漱溟的思想观点,不仅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而且是对抗马克思主义的,是对抗科学与民主的新文化的。我手头没有什么材料,不能详说,仅略言之。
  梁漱溟的思想在“五四”时期就受到批判。最早的共产党人、十月革命时在苏联入党的杨明斋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评中西文化论战,也着重批判了梁氏的文化观。梁漱溟把世界文化分为欧美文化、印度文化及中国文化三种类型,提出中国文化“极高明而道中庸”的论断,思想核心基本是孔孟之道。在邹平办学时,他还是在讲,在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社会主义道路也行不通。反对土地革命,否认阶级斗争,甚至否认中国受帝国主义侵略的严重性,反对以武装斗争形式反对武装的反革命的论点。而实际上,他自己却是依靠地方封建势力作为他政治活动的基础,在山东办乡建院正是他与韩复榘和菏泽地方势力的结合。50年代初,山东曾对邹平县原来的乡学的董事作过调查。这些董事绝大多数是地主、富农。乡建院在邹平就是依靠这样一些人支持他们统治农村。“七·七”事变后,国难当头,乡建院就撤走了。原乡建院毕业学员有一些在山东参加抗战,但他们不是因为受了梁漱溟的影响,而是全国抗战洪流的影响和中国共产党号召和发动的结果。梁漱溟组织的乡村建设大同盟,只成了他参加民盟的阶梯。他参加民盟后,乡村建设大同盟就无声无息了。梁漱溟所标榜的“建设乡村,复兴民族,民族自救”,无助于解救民族危亡。50年代初,中央建议梁漱溟到山东参观。他去了邹平、莒南,不久他就提出了“工人在九天之上,农民在九地之下。”在建国初期,大中城市解放后依靠工人阶级发展经济。原先身受三重压迫的工人,地位、生活初步提高。广大农村则逐步完成土改,农民正意气风发,组织起来发展生产。何来“九天之上,九地之下”的论断?除非梁先生是反映了被打倒的地主阶级的观点,对此我百思而不解。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山东文史资料选辑第二十六辑情况包括怀念綦际霖先生、回忆1902年——1916年的山东师范学堂、梁漱溟与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三十年代的山东大学、山东大学1946年——1947年学生运动的回忆、从抗日流亡到投身革命——原山东一临中进步活动纪实、杨氏海源阁藏书记略、朱雨辰从文和堂书局到鲁东文化社与胶东文化社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杨希文
责任者
刁仕军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梁漱溟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