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歉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東文史资料选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2487
颗粒名称: 一、歉年
分类号: K295.2
页数: 2
页码: 229-230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43年,侵华日军在华北大搞“五次强化治安”,实行惨绝人寰的烧光、杀光和抢光的“三光政策”;同时,对城乡进行经济封锁。置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却偏偏要粉饰太平,维持所谓“东亚新秩序”。他们派出警察将河滩的乞丐一批一批轰出博山城,对饥饿的孩子们无计可施,就委托商会从城内各煤号、商店敛钱,办了个施粥厂,把他们收容起来。
关键词: 博山 北亭子 施粥厂

内容

1943年,侵华日军在华北大搞“五次强化治安”,实行惨绝人寰的烧光、杀光和抢光的“三光政策”;同时,对城乡进行经济封锁。博山所出产的陶瓷、琉璃和铁器等,失去了农村市场。农村连年灾荒,就是有粮食也运不进博山城里来。博山城里的一些粮商和富户,趁机把粮食屯积起来,粮价飞涨。博山城里的穷苦人民陷入了严重的饥饉之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民国32年大歉年,那时候。大批的穷人被迫下了“关东”,没有下“关东”的都挣扎在死亡线上、卖儿鬻女、沿街乞讨。西冶街口的河滩一带人多,饭铺多,这里是乞丐最集中的地方。他们之中不仅有当地的穷人,还有周围农村被饥饿逼得走投无路的农民;不仅有成年人,还有很多未成年的孩子。有的人纵有布施之心,怎奈自己也十分艰难。于是出现了抢饭吃的现象。有人去饭铺买饭时,饥饿的孩子便悄悄地跟在后面,当你付了钱,拿着干粮要走的时候,他抢了就跑。你追,他就往干粮上吐唾沫、擤鼻涕,让你无法再要。有些山里下来的赶集人,回家时往往买一大块强面饼带上,这些饥饿的孩子腿脚跑得快,跟随到路宽人多的地方,从背后抢过来便跑。你紧追,他就掰下一块扔在地上,当你拾起饼来的时候,他已逃得无踪无影了。旁边的人往往都为抢饭的孩子喝彩,从来没人上前拦截。谁不知道这些孩子饿呀!就连观音堂口岗楼里站岗的伪军见了,也只是哈哈大笑而已。抢饭的孩子中也分阶层,有几个较大的孩子被称为“河滩王”。孩子们若抢到大些的干粮,必须首先“孝敬”他们。
  当时驻博山的日军是菊池部队,还有为虎作伥的伪保安队伊来灝部以及伪警察。他们倒行逆施,置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却偏偏要粉饰太平,维持所谓“东亚新秩序”。他们派出警察将河滩的乞丐一批一批轰出博山城,对饥饿的孩子们无计可施,就委托商会从城内各煤号、商店敛钱,办了个施粥厂,把他们收容起来。

知识出处

山東文史资料选辑

《山東文史资料选辑》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内容分述了,回忆抗日战争初期郓城县的统战工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斗争中的滨海区、抗日战争初期党对泰山区道会门的统战工作、争取刘子昭部杆子会加入八路军的经过、忆汉斯·希伯参加英模大会片断、沈鸿烈在沂蒙山区、抗日战争时期的李先良、李先良与赵保元角逐的前前后后、忆省立第一乡师老校长鞠思敏先生、刘景良部活动片断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刘元武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山东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