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华东军政大学在济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2376
颗粒名称: 回忆华东军政大学在济南
分类号: G639.285.2
页数: 6
页码: 187-192
摘要: 本文记述了山东华东军政大学的建设发展情况。
关键词: 华东军政大学 发展 山东

内容


  我们这些人,是在解放战争决战前夕,投身到华东军政大学的。
  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军事政治大学,是解放战争时期,以培养我军基层干部为宗旨的一所学校。
  一九四八年秋华东军政大学进驻济南。校址在西郊飞机场营房。一九四九年春,淮海战役结束。徐州解放后,华东军政大学成立了以樊道余为分校校长的徐州分校。六月渡江之后,华东军政大学校部设在南京,下设七个总队。一九五〇年冬奉中央军委令,华东军政大学与华北军大合并,成立了总高级步校和军事学院,分驻南京孝陵卫和黄浦路。
  二
  一九四八年九月二十四日,济南解放。歌声、秧歌队、活报剧充满大街小巷。身着粗黄布军装的解放军指战员作风朴实、和气可亲,使所有人肃然起敬。
  当时的《大众日报》、《新民主报》分别登载了华东大学、华东军政大学、交通专科学校、白求恩医学院等学校的招生广
  告。这些广告,同时也贴满了大街小巷。我们就是在这个时候报考华东军政大学的,在那一年的十月十五日和十月廿五日的《新民主报》上登载了第一批和第二批录取名单,两批共一千二百人。
  当时的进校情况是各式各样的。有的同学是串连起来报名的。冯志华、吴稚玲、林泽民等,在冯志华之兄、地下党员冯志敏的影响下,在济南一中与一个叫刘艮的部队同志认识后报名的。刘艮同志待人热情、诚恳,给这些同学讲解了干革命和求解放的道理,使这些同学完全折服,大家才报名的。还有一位名叫赵珍的女同志,穿一身褪色的军服,洗得干干净净,象男同志一样,外边扎了腰带,谈起话来诚恳热情,也走街串户宣传党的政策,吴传斗就是由她介绍报名参加军政大学的。当时,许多兄弟、姊妹共同报名的也不少,如戴红光、戴红玉、戴红叶、谢良立、谢良白、刘西班、刘西孟、李明通、李明德、陈坚珠、陈佩云、王恩海、王盛德、籍翼、籍维钧等。兄弟、姊妹、叔侄等共同报名的数不胜数。
  招生委员会设在经四路纬五路原向村中学校址,接待我们的是黄队长,他中等身材穿了一件粗大的黄布军服,操一口四川口音,不论年龄大小,他总是称“同志哥”。此外,还有陆丁同志也在这个招生委员会中工作。
  经过考试(包括笔试和口试),十月十五日公布名单后,陆续有同学进校,住在路南一座红楼上。三天之后,开始了部队生活,起床跑步。一日三餐,多是小米干饭,偶尔吃次馍馍。除发了牙刷、老火车头牌牙粉、粗布袜子、硬底布帮鞋外,愿意领军装的可以领一身粗黄布军装和一副裹腿。许多同学急不可待地领了,穿上军装,打上裹腿,俨然是一个象样的
  “八路”了。
  三
  这年十一月,学校迁往西郊飞机场。不久就分编成了许多队。
  校长是张云逸,副校长是余立金、刘清明。
  我们当时编在二团,团长樊道余,政委张诚,副政委潘启琪,政治处主任王洛。
  当时济南的同学都编在二团的一大队。一大队大队长丁仰其,教导员王平,副教导员杨力行。下设四个中队,一中队中队长高延录,指导员曹洪。二中队中队长丁志昌,指导员李本喜。三中队中队长吴英敏,指导员夏侯魁。四中队(女生队)中队长黄××,指导员邱辛。各中队下设四个区队,各区队分设四个班。早起跑步,饭后上课,中午饭后略休息,即又上课,晚上讨论。每周穿插有一两天军事训练:单兵教练,班的教练。当时生活是相当紧张的,但因为从服装到语言,从思想到行为与过去迥然不同,因而是非常新鲜的,尤其是那种人与人的赤诚相见、互相帮助的关系,使同学们的心情非常愉快。
  四
  当时的学习是相当紧张的,上课的第一讲就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包括“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社会发展史”“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等内容。学习中紧紧围绕时局发展,认识中国,认识伟大的中国革命,认识中国共产党。刘清明,
  余立金两位副校长都给我们上过课。讲到太平天国,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日俄、日中战争,中国一百多年来的曲折而又悲惨的历史;讲辛亥革命的性质,以及它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讲如何用无产阶级的人民大众的立场观点来看问题,分析问题等等。
  学习讨论会上,发言是相当热烈的。绝大多数学生都是些十六、七,二十来岁的人,他们长期以来由于受国民党反动派的反苏、反共的宣传,小小年纪,思想单纯,接受什么,就是什么,很少有辨别能力;在军政大学的课堂上,听到的知识,耳目一新,要清除头脑中的错误认识,换上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这些崭新的观念,可不是那么容易的。所以,各中队、各区队、班组的讨论会上经常争论的面红耳赤。记得有一个同学叫哈志宇,是回族人,信仰伊斯兰教,他在讨论中曾激烈地讲着,真主如何万能;一个女同学却坚持说共产党和她信仰天主教是一回事等等,什么笑话都有。
  当时除了上课之外,文化生活相当活跃,黑板报、墙报、漫画一周两次。唱歌更是普遍,队伍集合起来,歌声不断,此起彼伏。一中队文教干事沈澄,是南方人,他中等身材,成天乐呵呵的,指挥唱歌格外生动、有趣。三中队一区队长赵文军大高个、瘦瘦的,教跳秧歌舞,引得大家直笑,可他却格外认真地做着示范动作。
  一次,晚上点名,三中队夏侯魁指导员,一变过去笑嘻嘻的面孔,板着脸,严肃地用安徽话指名批评一个上海籍同学将一碗小米干饭连碗扔到房顶上的事,记得他说,“同学们!前方战士打仗流血,山东老乡为支援前方日夜往前方送干粮。民兵推着装满大饼的小车黑白赶路,自己带的干粮吃完了。宁可
  饿着肚子,也不动车上的大饼……我们呢?在后方学习,吃小米干饭,竟连碗也扔到了房顶上,这是什么行为!对得起谁?”夏侯魁指导员的话重重地敲到了我们的心头上,不但当时受到深刻的教育,就在三十多年后的今天,多少事都淡薄了,唯独这番话,这番情景却深深刻在我们心坎上。
  五
  一九四九年元旦前后,象所有部队一样,我们开展了诉苦运动。听了许多苦出身同志诉说的悲惨身世,激起了全体同学对旧中国世代受苦的劳动人民的无限同情,增强了革命意识。当时的诉苦运动对于年轻人革命人生观的确立,起了催化剂的作用。同学们用各种形式表达自己干一辈子革命的决心。记得有个章丘籍同学叫巩传箴,家里来信叫他回家结婚,他却向领导表示,结婚的事以后再说,要先南下解放全中国。婚期临近,他父母只好叫巩传箴的弟弟替他举行了婚礼。巩传箴同志南下之后,紧接着又随部队参加了抗美援朝。
  六
  一九四九年元旦过后不久,我们便开始学习新华社发表的“将革命进行到底”的社论和中共权威人士发表的“一年左右可以从根本上打倒蒋介石”的谈话,真是群情振奋。革命胜利,这是谁也不怀疑的事,当时解放新城市的《号外》接连不断。
  为配合诉苦教育,雪枫文工团演出了大型歌剧《血泪仇》、
  《逃出阎王殿》等,演出生动逼真。在飞机场演出《血泪仇》时,当演到伪保长抓壮丁时,在台下看演出的战士,先是痛哭失声,而后竟要向台上的演员开枪。亏了及时发现,及时作解释,才避免了事故发生。当时的同学,有的现在已经担负了重要的工作,如张宪现任南京军区前线话剧团团长,徐琛现任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山东分会副主席,安艺坤是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山东省音乐家协会声乐研究委员会副主任。
  七
  经过诉苦教育和军事训练,大家都感到自己是革命军队中的一员了。前方战争的进展,成了我们时刻关心的大事。国民党飞机轰炸“亨得利”钟表商店留下的废垣断墙,人民死伤的惨景,使得我们这些稚气未退的青年人变得逐步成熟起来。
  一九四九年二月以后,预科学习结束了。一部分同学编进医训队;一部分同学由樊道余团长带领,南下徐州,成立徐州分校;一些同学编进了雪枫文工团;还有一部分同学调华东野战军第七和第十兵团,一部分同学编入了财训班。
  四月二十一日,解放大军渡江,华东军政大学随军南下,进入南京、上海、杭州、苏州之后,开始了新的学员招生。至此,在济南入学的华东军政大学的学生也都已陆续走上了工作岗位。在济南入学的这批学生中,还有许多同志在解放福建沿海岛屿战斗中,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收入了回忆抗战前的山东乡村建设、对山东乡村建设运动的回顾、梁漱溟先生及其在山东的乡村建设、冀鲁豫边区的东平中学和第七中学等十几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王建浩
责任者
潘国麟
责任者
吴传斗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山东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