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图书馆
山东省图书馆
机构用户
山东省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我和菏泽私立南华中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2372
颗粒名称:
我和菏泽私立南华中学
分类号:
K825;G639.285.2
页数:
15
页码:
147-161
摘要:
本文记述了李真卿的生平事迹和对菏泽私立南华中学的兴办、发展和教学等情况的介绍。
关键词:
李真卿
传略
乡村建设
山东
内容
一九二八年七月,我于济南一师数理专科毕业后,在菏泽县立第一小学教学。不久,接到山东省教育厅长何思源的来电,委我为菏泽私立南华中学校长,接替前任校长范愚庵的职务。一九二九年一月,我到了私立南华中学,自此任职达十六年之久。其间,因抗日战争爆发,时局混乱,学校曾三次搬迁,一九四五年春,终因经费无着而停办。我是这所学校最后一任校长,对于这所学校的兴办、发展和教学等情况都比较了解。由于时间过久,自己又到了八十四岁高龄的垂暮晚年,再现当时的翔实面貌困难较大,现就自己所能回忆的点滴情况,撰写成文,供熟悉和了解菏泽私立南华中学的同志们参考。
一、学校的沿革
菏泽私立南华中学创建于清末废科举、兴学堂时代,初建时为二等小学堂,而且规模较小;后来,在有关方面的支持和帮助下,不断发展扩大,逐步成为一所较大规模的私立中学。
我刚到私立南华中学时,校址仍在旧时科举考棚旧址(即现在菏泽市体委、市文化馆、图书馆住址)。校院面积大约在二十亩上下,有校舍一百多间,宽广的操场上设有篮、排球架和单双杠等体育活动器械;学校的六个班级中,有三个初小班,两个高小班,还有一个初级师范班,常年在校学生二百五十余人,教职员工不足二十人。这样维持原状五年,规模没有变动。一九三四年秋,经省教育厅批准,招收了三个初中班,一百五十名学生。紧接着又于一九三五年、一九三六年连续两年招收六个初中班,三百名学生。至一九三六年底,全校有九个初中班,四个小学班,十三个班级共有学生六百多名。教职员工也相应地增加了。在增设初中班的同时,学校在经费比较紧张的情况下,购买了耶稣教堂一处(即现在的二完小),私人汽车场一处(即现二完小南院),修缮、改建为校舍,并购置了一部分课桌和凳子等教具。当时知名绅士庞子清很热心教育,为帮助学校解决经费困难,自动捐银币一千元,以资兴学。为此学校在附小大门内(即现在二完小院内)立一幢石碑,上书“庞子清捐资兴学纪念碑,以表示学校对他的尊敬和纪念,这时的私立南华中学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声誉最高,教学最正规的兴旺时代。
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以后,抗日战争在全国爆发,时局非常混乱,省款补助断绝了,学田收入也不稳定,况且此时又实行了学生免费求学,经费极为困难,在此情况下,学校被迫停办。
为了使私立南华中学和没有跟随省立菏泽六中南迁的学生不荒废学业,继续读书,我与葛象一、郭俊卿两位先生商议了如何继续兴办私立南华中学问题。两位先生对菏泽教育事业很关心,他俩对我说:“咱们是私立学校,不能时局一乱,一有困难就停办,要想法办下去,城里不行就搬到乡里去,停着不办,荒废了年轻人的学业,咱们当老师的有罪。”在两位先生的帮助下,一九三八年春,私立南华中学搬到了菏泽东北五里洪庙。当时那里有位乡长叫王风勤(字荫堂),他很热爱教育事业,很支持我们办学,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方便。日寇侵占菏泽后,很多机关、团体和个人为躲避日寇烧,杀,掳掠,把一些珍贵的东西都转移隐藏起来。私立南华中学有一部丛书《四部备要》,是曹香谷任私立南华小学校长时预定的,我到南华中学后,才将这部古书交足书价运到学校。这部丛书由中华书局辑印发行,是研究古籍常备的著作,在当时来说是很珍贵的。为了保存好这部丛书,学校做了三十二个木箱子,专门盛这部古书。后来这部书从城里运到王乡长家里,藏在他养花挖的地窖里,他一直保存到一九四三年,才把这部书送到我家。一九四五年冬,菏泽抗联工作队队长姚玉芹(安陵万家村人)用我家的辕车,赵承贤(现丹阳办事处赵堂村党支部书记)家的牛,将这部书从我家拉走,至今下落不明。
洪庙有一座大庙,几十间房子闲着可以做教室、宿舍和厨房。由于条件限制,只开办了两个初中班。学生大部分是原来私立南华中学的,还有一部分是省立菏泽六中的。聘用的教师,既有原来在私立南华中学任教的,也有省立菏泽六中的。洪庙距城较近,日寇和汉奸时常到城周围附近村庄烧、杀、抢掠,学校也不断受到清查和袭击,闹得人心惶惶,日夜不得安宁。为躲避这种混乱局面,在阎亚爵、桑子健两位热心教育人士的帮助下,一九三九年秋,学校又搬迁到菏泽城东北三十里的大阎庄和靳楼,共办了两个初中班。因房屋紧张,一部分离家近的师生食宿在家,距家较远的教师和学生在校食宿。战争年代,流动学校的教学和生活,困难程度就可想而知了。大阎庄和靳楼是个偏僻的地方,在学校迁去的前两年,情况还比较好,基本上没有什么干扰。到了一九四二年就不行了,遇上了特大自然灾害,兵荒马乱,土匪丛生,学校时常遭到抢劫,师生生命财产没有保障。为顾及师生安全,一九四三年春,又将学校分别迁到菏泽城东北五里李庄和城东南赵堂,隐蔽在敌伪小学里,坚持了两年时间。一九四五年春,在抗日战争即将获得全面胜利的时候,学校经费无着,被迫停办城内私立南华中学的旧址,绝大部分被日寇拆扒运去修建炮楼和工事,几乎变成一片废墟。三十多年辛辛苦苦创建的一所学校,就这样被糟蹋掉了,真是惨不忍睹!
二、机构设置及职能
菏泽私立南华中学设有校董会和校长领导下的教务处、训育处、总务处,另外还有学生自治组织,依靠这些机构和组织去领导管理学校,各自发挥着应有的职能作用。
1.校董会:
校董会是管理学校的一个最高权力机构,它由教育界权威人士及其他知名人士参加而组成,负责学校的兴办、发展和教学等。只有在私立学校才设置这种机构。校董会总揽学校大权:一是人事权。校长的使用和更换,要由校董会研究确定,报省教育厅批准;学校三处主任的任用,要由校长提名,经校董会批准。二是财经权。学校经费开支,大的方面必须报请校董会批准,才能实施;每学期的经费使用情况,要向校董会汇报一次,然后校董会认真地进行检查。另外,学校的发展和扩大,教职员工薪水的评定、晋级及招生等问题,都属于校董会的管理范围。所以校董会对私立学校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校董会每年举行两次会议,一般每学期一次,遇有特殊情况,临时举行会议。
校董会设董事长、副董事长各一人,董事若干人。当时私立南华中学的董事长是葛象一先生,副董事长是郭俊卿先生,董事有陈宝珊、赵登禹等。这些人都是兼职的。葛象一当时是省立菏泽六中的学监,郭俊卿是副学监,陈宝珊是职员,赵登禹原来是西北军将领,尔后在国民党第二十九军任师长职务。他是菏泽城西赵楼村人,在当时是比较有影响的。葛象一、郭俊卿两位先生为办好私立南华中学,特聘请赵登禹师长为私立南华中学的校董事。记得在一九三五年前后,赵登禹师长返故里探亲,葛象一、郭俊卿在私立南华中学设宴招待他,校董会的成员和全体教师都参加了宴会。赵登禹师长为受聘为私立南华中学的校董事而感到光荣。他很乐意担任这个职务,很愿意帮助家乡办好教育。他在宴会上说:“私立南华中学应该发展扩大下去,办好这个学校对我们的国家有好处,对我们家乡有好处。如果有啥困难,可以给我说一声,我一定大力帮助解决。”可惜赵登禹师长在抗日战争刚一爆发,就为国捐躯,这对我们私立南华中学是一个极大的损失。
2.校长:
校长在校董会领导下进行工作,对学校各方面的工作全面负责。请准校董会,有开支学校经费权;有聘请和辞退教师权;有雇用和解雇工友权;有奖励教职员工权;每周校务会议上有最后表决权。
3.教务处、训育处、总务处:
教务处:主要管理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以及招生等事宜,规定每周必须听课两次。教务处设教务主任一名,教务员一名(由教师兼任)。
训育处:主要管理和监督学生的学习、上操、课外活动及请假事宜,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和问题,指导学生自治组织以及有关训育方面的事情。训育处设训育主任一名,训育员一名(由教师兼任)。
总务处:主要负责教学用品的供应,学校财产的保护,校舍的修缮和建筑,学校经费收支,管理学生伙食,管理学校工友和照顾教师、学生病号,及全校环境卫生。总务处设总务主任一名(兼会计),事务员一名,学田管理员一名。
另外,沿着过去的旧例,学校还设有学生自治组织——学生自治会。其主要职能是管理学生教室、自修室和寝室、食堂各处的卫生;组织和监督学生课外体育队、科研小组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自治能力,发挥学生的特长和独创精神,起到第二操场,第二课堂作用。学生自治会的产生由训育处负责,在每学期开学后两周以内,全体学生投票选举,产生正副会长各一人,然后再由正副会长从学生中聘请干事若干人(根据学生人数多少和活动项目多少而定),组成学生自治会。学生自治会的成员各有明确具体的分工,各负其责。各课外活动队、组的组成,由学生自治会挑选有专长的学生担任队、组长。根据各自的爱好和特长,分别组成若干小队、小组(如体育队、科研小组)。由队、组长带领,在有专长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多种活动。
三、学校的规章制度
私立南华中学在菏泽之所以有较高的声誉,是与当时学校制定了一些严格的规章制度分不开的。例如教职员工聘请制,考勤制、教师规则、学生守则等,都是培养和约束师生员工遵守纪律的好章法,对于领导和管理学校,提高教育质量,具有一定的作用。
聘请制:
菏泽私立南华中学的教职员工,都是聘请雇用的。所聘请雇用的人员,大部分是教学精练,吃苦肯干,或是有一定学历,办事认真,德才兼备的人。如语文教师王先进、赵鲁南、周桂伦、刘寅印、张鹬文、张朴斋、孙惠卿、程鹤鸣、张枫楷、赵冰洋、朱敬轩;数学教师孙甘霖、曹大典、刘介忱、楚子亭、张子贞、隋石孚、杨节忱、王文洁、彭献之;历史教师郅养斋、外语教师侯功备、美术教师李眉川、音乐教师唐瑶光、体育教师陈秀含等。这些人当时在菏泽教育界都是比较有声望的。他们教学有方法,有质量,备课肯下功夫,授课精练,重点突出。特别是郅养斋、王先进,业务熟练,教学认真,教课时不用教案,不看课本,讲得深入浅出,活泼生动,通俗易懂,有条有理,很受学生欢迎。
教职员工的聘用时间定为一年,以放暑假为界限,即从当年暑假后开学开始,到下一年放暑假结束。聘用方法是,学校准备用谁,就提前(在放暑假师生离校之前)给谁送去聘书,开学时持聘书到校任教。原来在该校任教,能接到聘书的,就说明该校继续任用,接不到聘书的,就说明该校不再任用了,意味着被解雇。当时的聘请制度很认真,很严格,无论是谁介绍,关系再密切,没有学校下的聘书一样不予任用,只以聘书为准。所以,当时聘用的教职员工唯恐被学校解雇,对待各自的工作都很积极主动,都愿意并且能够为学校出力流汗,踏踏实实地一心扑在教学上。总务处主任朱虞廷(菏泽城西朱庄村人,省立菏泽六中早期毕业生),是我到私立南华中学任职不久,由葛象一、郭俊卿两位先生推荐介绍,被学校聘用的。他在该校十几年勤勤恳恳,始终如一,在管理学校的财产、经费方面谨慎认真,不该花的钱一分不多花,能用的东西他舍不得有半点浪费,象一个老管家一样操持着学校的购销用品及日常经济事务,直到一九四五年学校停办他才离开了私立南华中学。正由于他的勤俭持家和精打细算,学校才积累了一部分资金,为后来扩招初中班,购置校舍、教具打下了物质基础。
旧社会的私立学校,财力不足办不起来,师资选配不好也难以发展久存。菏泽私立南华中学能成为一所比较有影响的学校,并且能够不断发展扩大,持续地办下去,是与当时学校聘请了一些业务熟悉,勤奋劳动的教职员工分不开的。所以学校对这些人看得特别珍重,抓住不放,继续聘用。同时,对那些不称职,不负责任的人就及时辞退解雇,使学校越办越加兴旺。
考勤制:
实行考勤制度,是促使出勤率高的一项措施,也是检验教职员工遵守制度好坏的一种办法,对于保证教学时间和提高教学质量,有着一定的作用。当时实行的考勤办法是登记签到。学校专门设有登记签到簿,每个教职员工的名字都排列在签到簿上,放在一个固定的房间里,每天八点以前都去登记签到。对签到情况和实际出勤情况,我每天都进行认真地检查核对,对出缺勤情况掌握得一清二楚。在每星期的周末校务会议上,要对考勤情况进行公布总结,好的表扬,差的提出批评,还把平时考勤情况存入档案,作为聘用和辞退教职员工的一个主要条件。通过实行这种办法,多数教职员工都能够正常出勤,坚守岗位,工作时间内没有办私事的,无故不到校的基本上没有,因事请假的也很少。
教师规则:
教师规则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条:
①教师除星期日、例假和寒暑假外,每日八点钟以前必须到校长办公室登记签到。
②教师必须食宿在校。
③上课时间内,教师不准离校。
④因事离校必须请假,假期超过一个月以上者,必须请代课人。
⑤每学期开学后三日内,必须做好教学计划。
⑥教师每次上课必须点名。
⑦教师上课不准迟到、早退、压堂。
⑧教师因事请假,假后必须及时补课。
⑨教师必须辅导学生及时完成作业。
担任班主任的教师除了遵守教师规则外,还要管理学生的学习、休息、卫生和课外活动等事宜。早晨要检查学生起床和出操情况;自修时间要到自修室清点人数,监督、辅导学生学习;课外活动时间要检查全班学生参加学校各活动小组的情况;晚上就寝后,还要到寝室清点学生就寝人数,检查就寝息灯情况。另外,班主任还负责检查教室、自修室、寝室及分片区域的卫生。根据季节和气候的变化,解决教室、自修室和寝室的防风、乘晾及取暖问题。从早晨起床到晚上息灯,一天到晚,天天如此,班主任不离学生身影,视学生如子弟,亲密相关。总之,班主任在学校如同学生的老母亲一样,操劳和管理着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工作确实辛苦劳累。所以,班主任教师的薪水要比一般教师高出十元钱。
在私立学校求学的学生,花销很大,而且完全由家庭供给。在那个时候能上得起私立学校是不容易的。为了不辜负学生家长的期望,把学生培养成有用之材,学校对教育和管理学生很认真,很严格,一丝不苟。教师,班主任为执行校规宁愿让学生埋怨,也不肯使学生放任自流,荒误学业。特别是对那些学业不佳的学生,除了在学校严加管理外,校领导和班主任还不断进行家访活动。通过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情况,征求家长对学校的意见和要求,共同教育学生,提高学业成绩。
学生守则:
学生守则大致有这样几条:一是在校时间一律不准随便外出,需外出者,要向班主任请假,批准后发给请假牌,持请假牌通过学校大门。没有请假牌,看管大门的警卫人员不准通过。二是上课时间不准迟到,不能早退,不许交头接耳。不用心听讲,不专心学习,要罚站,情节重者要受处分。三是学习时间不准私自会客。学校专门设有接待室,来校采访者由看管大门的人员负责接待,通知采访对象,并报告教务处,经允许后才能与来宾在接待室见面接谈。四是要尊敬师长,言行举动要有礼貌;仪表整洁,讲究卫生,相互之间团结互助。五是要勤劳、俭朴、忠诚,实践校训。六是遵守纪律,凡事请假,离校须经批准。三天以内由班主任审批,四天至一周由教务处审批,一周以上至一月由校长审批。
学生违犯纪律、守则,要受到严肃处理,轻者给以批评、罚站,重者要受到记过、记大过,以至开除学籍处分。正因为有这些严格的规章制度,学生遵守纪律的自觉性比较高,但也有个别学生不注意,不谨慎,违犯了守则,受到了处分。所以当时不少学生谈论起学校规章制度,编出了“南华,南华,‘真难滑’”这样的顺口溜。从这一点就看出私立南华中学管理学生的严格程度了。
校务会议:
在每个星期六的下午,要召开一次校务会议,全体教师参加,高年级每班选派两名学生代表列席,校长是当然的会议主席。凡参加和列席会议人员均有发表意见的自由。会议上,校长要对一周的教学情况,考勤情况以及学生学习和遵守纪律等情况进行总结,同时,安排布置下周的教学等项工作,并让教师、学生代表进行讨论酝酿,发表意见,共同关心和管理学校的事情。
四、薪水评定及晋升
教职员工薪水的评定,是根据知识深浅,能力大小和学历高低而定的。知识面广,有办事能力,而且又有一定的学历,薪水就评定得高,反之就低,或是不受聘用。所以当时学校里没有混饭吃的。
校董会负责评定薪水。聘用之前,要对聘用对象的情况深入调查了解,然后根据其情况评定出薪水高低,在与聘用对象见面接谈时当场讲清,确定下来。当时薪水最高的每月九十元钱,最低的每月五十元,职员和工友还要低一些。郅养斋的薪水在全校最高,我虽然担任校长职务,薪水也只有五十元。
为了激发和挖掘教职员工的积极性,更好地兴办和发展私立南华中学,当教职员工做出显著成绩时,学校就及时地给增加薪水,给以物质鼓励。薪水的晋升由校长和教务处主任共同商议确定,填表后校长签名盖章,报校董会审批。薪水每晋升一次为五元,不受时间限制,有的可以一年晋升一次,或连续几年都晋升,有的几年不能晋升一次,这就要看工作是否出力,成绩是否显著了。
学校能否办好以及声誉高低,教师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学校对教师尤为重视。在生活上除了实行聘用发薪之外,对确有困难的个别教师,还想尽一切办法帮助解决。另外,逢年过节,校领导还要带着礼品到距学校较远的教师家里慰问探望。在校期间,校领导很注意观察了解教师的情况,经常不断地和一些教师谈心扯家常,征求意见,帮助解除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由于学校对教师的重视和关心体贴,很多教师在工作中起早贪黑,不知疲倦。日寇侵占菏泽后,学校迁到靳楼和大阎庄,工作和生活条件很差,房屋少,吃住困难,有的教师吃住在家,每天步行往返几十里路,还要绕道越过敌人的封锁线,并且薪水因战乱也减少,但教师没有一个叫苦的,也没有一个不愿意干的,都能坚持正常授课。在当时能做到这一点,确实不容易。
五、招生情况
私立南华中学是一所附设有完全制小学的中学,学生来源大部分是城内及城附近乡村的,也有一部分是外县的。它面向菏泽地区各县招生。初小招生不进行考试,到学校报名即可上学,初小升高小要经过测验,不及格者不准升级;初中招生要求很严,招收多少学生,以及招考时间和地点,都提前将招生告示下到各县,按规定时间应试。
录取学生完全按考试成绩,只要成绩达到规定的分数标准,学校就录取,达不到分数标准,再亲再厚也不给照顾。在这个问题上掌握得很严格,记得在一次招收初中一年级学生时,我的一个侄子和另外一名考生分数相同,恰好是在规定的最低分数线上,如果两个考生都录取,按原计划就多招收一名学生,如果两个考生都不录取,计划招生人数就少一名。学校计划不多招也不少招。在这种情况下,负责招生工作的郅养斋,采取了两者取一的办法,录取了另外一名考生,没有录取我的侄子。原因是郅养斋在我家赵堂教学时,了解我侄子的学习情况,其他功课不错,数学差点,因此没有录取他。事后我回家见到我二嫂子(我侄子的母亲),她抱怨我,对我说:“兄弟,你在学校当校长,郅养斋当主任,是你当家还是郅养斋当家?连自家的孩子都上不成学!”我回答说:“嫂子,学校我当家,录取学生教务处主任当家。”我并做了一些解释,才避免了家里的埋怨。其实,当时我如果给郅养斋打个招呼,说句话,这个面子他还是给的,我侄子的升学问题也会很容易解决。如果这样办了,社会上一定会舆论纷纷,耻笑我们,也一定会败坏我们学校的名声。郅养斋认真公道地处埋了这个事情,虽然没有录取我的侄子,可我心里感到他这样做很对,很符合我们办学的宗旨,因此,我对郅养斋也更加信任和钦佩了。
六、办学经费
私立南华中学办学经费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学生收费,二是学田收入,三是省款补助。三项收入多时一年可达九千元,少时也不下六千元,基本上能满足费用,尚略有节余。
学生收费方面:初小和高小的学生均不收费;初中学生每学期收学费五元,一年两学期共收学费十元。全校初中生最少时为一百五十人,一年收学费约一千五百元;初中生最多时达四百五十余人,一年收学费约四千五百元,这是经费来源的主要部分。
在学生收费方面:对学业优秀,家庭贫寒的学生还有照顾,学业成绩在全班前五名者,公认家庭确属困难,由学生推荐,校长批准,求学免费(不交十元钱的学费),家庭富裕者不免学费(指学业成绩前五名者)。
学田收入方面:当时有学田七百余亩。据说是清末没收郭秉均的土地(郭秉均是菏泽城东北郭堂坊人,清末曾组织当地民众,配合捻军围攻消灭清军首领曾格林沁)。原来是九百六十亩,不知何故,后来减少到七百余亩了。学田地都是租给当地农民耕种,收入的粮食或经济作物一律按市场价格折算,按两种办法分成,一种是学校投入一部分成本,分成按四六开,大头归学校,另一种办法是只租给土地,一切不管,分成按各半。学田地大部分在城东北都司、郭堂坊那里,学校派有专门人员李鹿泉在那里居住,负责收租。由于当时的生产条件差,土地瘠薄,又没有预防自然灾害的能力,加之兵荒马乱,局势不稳,收成不好,折算后每年收入只在一千五百元上下。
省款补助方面:原来的省款补助较少,自从我到了私立南华中学任职后,学校规模不断发展扩大,何思源担任了山东省教育厅厅长,对家乡的教育事业很关心,省款补助才增加到每年三千元。
菏泽私立南华中学从一九〇四年建校到一九四五年停办,有着四十多年的历史,曾经为教育事业做出过积极的贡献。今天,在振兴中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有许多革命领导干部、专家、教授和一些知名人士在这所学校上过小学,读过初中。我省著名革命烈士田卫东同志的六年(一九一六——一九二二年)小学生活就是在这里渡过的。因此,我们说,菏泽私立南华中学在菏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篇章,是当之无愧的。
一九八五年七月二十三日
(沙德廷整理,菏泽市政协文史办公室供稿)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收入了回忆抗战前的山东乡村建设、对山东乡村建设运动的回顾、梁漱溟先生及其在山东的乡村建设、冀鲁豫边区的东平中学和第七中学等十几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李真卿
责任者
沙德廷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山东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