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英杂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第三十三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2329
颗粒名称: 留英杂忆
分类号: K250.652
页数: 6
页码: 139-144
摘要: 本文记述了傅曾矩于1949年初到英国与我爱人孙桂毓相聚从《人民画报》上见到祖国在各方面的建设发展起来无比的兴奋与快慰的具体内容。
关键词: 留学 傅曾矩 英国

内容

我于1949年初到英国与我爱人孙桂毓相聚,老孙是1948年去英国,在伦敦读学位的。我本有机会去美国,老孙认为两口人,一个在英,一个在美,隔着千山万水,又都是在异国他乡,还是在一起的好,于是他放弃读书的机会,找到一个住院医师工作,这样我就到了英国。他工作的地方在布莱克普(Bl-ackpool),布莱克普是个小城市,地方很小但很美,在海滨,人少,非常安静也干净,城乡没有差别,似乎乡下更漂亮美丽。我住了约一个月,到利物浦去学习,在利物浦大学儿童医院小儿内科跟一位库珀教授学习。不久他们医院需要一位小儿内科住院医师,他们征求我的意见愿不愿干,我真是求之不得,立刻应允。这样老孙又回到伦敦去读书,等他读完学位后,我又去了伦敦医学院著名儿科医院学习,是一进修班,半年期限,是专门培养毕业后的儿科医师,学员来自世界各地的儿科医生。我们2人如此交替的一个工作一个学习,倒也平静。英国地域不大但建设得很好,如当时40年代就有地下铁、自动电梯,及电动楼梯、煤气管道、自动购物、自动购邮票等等设施。1949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的年代,英国受战争的影响也是很严重的,它又是个工业国,农业生产很差,一般的人生活是很艰苦的,除主食面包不定量外,主要的副食品都是定人定量配给,如每人每周2两咸肉,2两茶叶,半斤糖,4两黄油,1—2个鸡蛋。当然也有自由市场,可以买到称心如意的东西,只是价钱太贵,只有富人及贵族才买得起。我们在医院工作时,吃住都在医院,住的较舒适,还有人照顾。吃的也好,一天喝7次奶茶加糖,三餐饭菜也够丰富的,对我们来说生活是很好的。我们在医院工作只能做一名小住院医师,工作忙,这对我来说倒无所谓。因我毕业不久,什么都是从头学起,从头做起,但对老孙来说,他已经是一名主治医师,又从头做住院医师工作感到很委屈。中国人在英国的很少,在英国读书费用是很贵的,有时听一节课就需一英镑。英国人也很骄傲,觉得中国很落后,甚至觉得中国人连青霉素也没有。中国人毕竟是个勤奋的民族,所以中国人干活是倍受欢迎的。而且英国医生不足,一个原因可能是因为读医年限长花费多,学医的人少;另一个原因可能是战后医生缺少。总之,在英国医院里找个住院医师的工作是很容易的。但我们的目的是想多学习一点,不想总当个住院大夫赚点钱,作为廉价劳力为他们工作。当时我们在伦敦,每逢周末,常去中英友好协会,各学科的中国留学生在这里相聚,也常看到《人民日报》及《人民画报》。我们一直生活在国民党统治下的黑暗社会里,对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生活感到愤恨、厌倦,但对共产党也是一点不了解。当从《人民画报》上见到祖国在各方面的建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不再受外国人的压迫时,真感到无比的兴奋与快慰。
  记得我小时候在北京,家住王府井附近,每天很喜欢和母亲一起去东单菜市场买菜,每次去时总看见成排的乞丐,大人小孩都是赤身裸体地披着一条破麻袋,向来往的人乞讨,我很可怜这些人。这一景象在我当时幼小的心灵里留下很深的印象,总想什么时候这些人都能有饭吃有衣穿该多好啊!我家离王府井大街很近,上小学时常经过这一大街,街上有许多外国洋行(法国人开的公司),门口有安南人站岗,有的洋行(英国人开的公司)是包着一头白布的印度人站岗,他们都趾高气扬地欺侮中国人,有时也喜欢逗逗我们小孩。我一方面怕他们,一方面也恨他们。更觉得奇怪的是:为什么我们这么多中国人要怕这么少的外国人而受他们的欺侮呢?我小时候也常见一些阔老出入北京饭店,非常有钱,衣着豪华,我也不能理解为什么有的人那么有钱,而有的人却吃不饱饭?这太不公平了。还有,我住的胡同对面是北京三条胡同,那里日本人特别多,因为日本人当时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总听大人说日本人最坏,欺侮中国人,日本人又用日本货骗中国人的钱。离我家不远有一日本人开的中原公司,全卖的日本货。一天夜里遭到爱国者的击炸,大家都非常高兴开心。所有这些在我的心里深深种下了爱国的思想,把外国人赶出中国去,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让穷人都有饭吃有衣穿,这是我当时的愿望。我当时虽然很年青,但总想要国家富强起来,必须靠自己,总要有一代人吃苦奋斗,为了下一代能过上好日子。想法虽幼稚,但爱国心是很深的。由于北京日本人对中国人的欺辱,社会不安,我们家就搬到武汉。“七·七”事变后我和弟弟去了重庆,在南开中学毕业后,去贵阳湘雅医学院读书。抗日战争时期,日子是很苦的,我们每天上课,白天及有月光的夜晚都是提心吊胆,怕日本飞机来轰炸。我们南开中学后面的竹林就落过炸弹,我们躲在防空洞里,有的同学没来得及躲就被炸死了,所以我们对日本人是非常憎恨的。当时国民党也真腐败,民不聊生,当官的只顾自己捞钱,根本不管老百姓的死活,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国民党还到处抓壮丁。当时想什么时候我们的国家能富强起来,不受外国人的欺压,人民能安居乐业,能吃饱穿暖呢?这种盼望国家强盛的思想从小到青年时代就早已产生了。
  抗日战争胜利后,我们回到长沙又到南京,我留在南京中央医院当医师,和老孙结婚。当时生活也很艰苦,物价一日三涨,我们应该每月5号发薪,但到月底才给我们钱,这时钱已贬值了,一个月的薪水买不了一双鞋,只能买一只,假如攒到下个月就连一只也买不到了。每天吃的是霉米饭,白水煮白菜,生活不安全,无保障,人心惶惶,群众都纷纷起来组织反饥饿、反内战等游行。我们因为是学西医的,西医的知识确实国内不如国外。所以老孙就想出去再去充实一下自己,多学习点知识。我们当时认为只有知识才能救国,在亲友的经济帮助下,他去了伦敦大学眼科研究院读书,我暂时留在上海工作,和我母亲在一起,我去英后的生活学习情况如前述。
  如今,身处异邦的我们,从《人民日报》、《人民画报》上看到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祖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抗美援朝战争时,英国人是嘲笑我们的,认为我们是个落后的穷国,八年抗日战争,接着又是解放战争,这么一个弱国怎么能和强大的美国相对抗?当抗美援朝胜利后,英国人对我们国家的看法一下子变了,认为我们国家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真是了不起,所向无敌。记得有一次共产党的代表团长伍修权及李德全等同志在伦敦作报告,鼓励我们回国服务,祖国需要人。听后我们都很激动,决心回国。同时,《人民日报》上刊登国内医生的缺乏,办了3年制医学班,甚至两年制的医学班,还有4年的、5年的。本来学医都是6年、7年,甚至8年才能学完,看到这些更说明我们回国后是有发挥自己专长的地方,所以很高兴,很兴奋。我们的去向问题在当时是费了一番思考的,有人劝我们留英国,当时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我们国家取胜,国际地位提高了,我们也由三等公民升到二等公民了。英国是在我国解放后较早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但一直未建立外交机构,而国民党的外交机构已撤销,我们的护照已作废,所以我们就成了无国籍的人,这对我们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来说是一种极大的侮辱,也是我们受不了的,所以我们决定离开英国。当时老孙的哥哥孙桂藉在台北是立法委员,他劝我们去台湾,兄弟之间彼此有个照应。我们也真是为难,因国民党的腐败现象已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我们深深地领受过了,让我们望而生畏,所以我们决定不再受那通货膨胀、民不聊生之苦,决定不去台湾。老孙的姐姐在香港,劝我们留在香港,但香港地小人多,穷富悬殊,有钱人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穷人过着帝国主义压迫下的奴隶生活,当地的统治者比英国人还更凶狠一筹,所以我们也不愿在香港工作,看不惯那种生活。同时我的家人及亲友都介绍解放后祖国的成就,我们就决定回来了。回国后见到祖国在各方面的建设,人与人的关系较旧社会大不一样了,为了祖国的建设,人人都在埋头苦干,人人平等,没有外国人的趾高气扬,没有人吃人的现象。正如我曾感觉到的,要想使祖国富强起来必须依靠自己,要靠一代人吃苦努力与牺牲精神才能富强起来。现在看来一代人是不行的,要有几代人的努力才行。我们1951年5月回国后到现在也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为小儿科的事业,儿童健康成长,人才的培养,尽到了自己的力量,这是我感到欣慰的。同时党也在各方面给了我很大的荣誉、鼓励与支持,同志们给了我无微不至的照顾与温暖,我感到生活无比幸福,也愿把余生精力贡献出来,做到周总理教导的话:活到老,学到老,干到老!
  (作者系山东医科大学教授,第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第三十三辑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第三十三辑》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写的山东文史资料选辑第三十三辑的情况,主要内容为记述我国许多知识分子为了振兴祖国,造福人民,满怀救国之志,远涉重洋,赴异国留学,老一辈知识分子在海外留学的艰苦生活,旨在以生动、翔实的“三亲”资料,向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年一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励人们为改革开放、早日实现小康目标而努力学习,勤奋工作。

阅读

相关人物

傅曾矩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傅曾矩
相关人物
孙桂毓
相关人物
山东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