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馆书房的布置及课程内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2303
颗粒名称: 专馆书房的布置及课程内容
分类号: G629.299;K258
页数: 5
页码: 220-224
摘要: 本文记述了济南私塾专馆书房的布置及课程内容情况。
关键词: 济南 私塾 开学仪式

内容

最阔绰人家的书房安置在住宅的一所小独院里,而一般是在住宅的外院中,以某一座屋充作书房。最小也须两大间,最大不过五间。屋较小的,老师的位子须排在当门之处;屋较大的,则老师和学生可集中到屋门之左或右方的两间里去。屋门上必有对联一副,通用的是“名教自有乐地,诗书是我良田”,或者是“种树类培佳子弟,拥书权拜小诸侯”等等。屋内迎门是八仙桌一张,桌后例有条案一个,案上列着香炉一个,蜡千两只,平时不焚香点蜡,朔(初一)、望(十五)日早晨必祭一次,除香烛外,别无祭品。桌前挂有绣花或红呢子“桌头”(桌裙),两旁各有一把“太师椅”,上有椅帔和椅垫。这两把椅子先师和老师交互使用(祭时属先师,平时属老师)。学生的座位只能用便椅,有垫无帔。一人或两人共用一张书桌(无抽屉方桌),上放着砚台、镇纸、笔筒、书本、字块匣、仿纸等,早晨上学、晚上下学都没有准钟点,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若上灯书,则以晚9时为度。为何晚上倒论起钟点来了?其实那时把晚九点叫作二更,届时,城内最高统治衙门放两声炮,全城可闻,习俗把二更叫作“二炮”。虽当盛暑,上学必穿上大褂子,不得到老师的吩咐,是不敢脱的。小褂和鞋袜,虽在三伏时节,也必须整整齐齐,否则,就太不斯文了。老师而外,学生均不得摇扇。
  私塾中教授些什么课程呢?第一阶段是开蒙,意思是在说,没有识字的小孩子是蒙昧无知的,须要揭开蒙障。透出光明来。具体的“开”法是每天识字块4至6个,用累进的公式逐日增多,从数目字起,进到实字(名词),再进到虚字(动词及其他类词);约认识到1,000个字以上了,开始读书。所读的书,不外乎《三字经》、《四字鉴》、《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等书。我读私塾的时候,《龙文鞭影》被列为必修课了。学生们有句谣词:“三、四、百、千、千,末了一顿鞭。”具体学法是:学生拿着书,打开第一或第几页,放在老师面前,恭待他给“正书”。所谓正书,是老师先把书文诵读一遍,学生循声随诵;老师斟酌学生的诵读能力,认为够他念的了,就不再往下念了。如此反复朗诵三遍,正书的初步教程完结了。再由学生独自朗涌,遇有念错了的字句,老师再予教授,直到所正的书全部念通了,正书全部教程才告结束。下一步是读书和背书。学生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把所正的书高声朗诵,声音低了,老师认为念的不起劲,是要予以斥责的。念到一定分际,自己先行背诵一番,确能背诵了,拿着书送到老师面前,背过身子去,高声背诵;若能一字不错,就过了关了。但往往是自己私下背得很熟了,一到老师跟前,心里一害怕,就给吓忘了,结结巴巴地背不下去了。老师怒喊一声:“再好好地念去!”垂头丧气地回来,再念、再背;若再背不通畅,就有挨打的可能了,老师打人,不一定守打人的规矩(按规矩,先在桌上放上两本书,叫学生把左手放在书上,老师拿起戒尺,在手掌上扑击二至数下),往往是冷不防地从背后向头上打一下。连疼带吓,书更背不过了,还须重念。常有念到吃饭时间,兄弟姊妹都背完书吃饭去了,老师边吃饭边督促,非背过不能放学。但受罪也能换来轻松。经过这一番考验,老师不得不承认某个学生的“念性”不行了,下次正书,少给正几句,自然轻而易举了。若背过太快了,老师就多给加任务。总之,非把学生弄得精疲力尽不止。
  以上课程,须经过一二年的时间,方才完成,接着便读《四书》《五经》。一般是《四书》和《诗经》同时诵读,以后再读《春秋》《左氏传》和《礼记》,最后是《书经》和《周易》。这些古书,字体古怪,佶屈聱牙,念和背都非常吃力。所以那时有句歌谣:“经书念到完,屁股烂半边‘挨打’。”我离开私塾50多年了,今日回忆起来,还有点“谈虎色变”之感。
  在开蒙时,念书而外,还须习字。其次第如下:第一步是“描红”,即买来南纸店(文具店)印好的红色字仿纸,老师教给学生用墨笔在红色字上重划一遍;第二步是“实格”,也是南纸店印好的黑色楷体字,再买一些素白仿稿纸,套在黑字格上,摹拟着写;第三步是“空格”,即上一行有字,下一行空着,套上素纸,影写一行,再照临一行。无论哪一步,每次写完之后,呈交老师给判仿。老师用朱笔逐字评判,写得好的划个圈,一般的点个点,差的批个杠子。判完了,掷还学生,很少指出其所以好和所以差的缘故来,更难望他给讲解如何方能写好。以上是开蒙阶段的全部课程。无论单字或书本,只许照音诵读,不得问一问作何解释。须花费四五年的时间,才完成这段作业。
  第二阶段是开讲。当年我颇有畏难情绪,及至真开了讲,倒觉着很容易了。老师先把读过的书,从《四书》开始,逐句逐节,按着小注,述说一遍,绝无发挥。到第二天讲书之前,先行“回讲”,就是把昨天老师所讲的,由学生仿效他的样子,重说一番,就算懂得了。不但熟书(以前学过的)要全讲全温习,还要添读生书。记得我就读过《周礼》、《仪礼》、《尔雅》、《孝经》、唐宋诗抄和古文辞类纂等书。读法和背法一如从前,所不同的是边讲(代替正书)边读,不再只念“滑句”了。另外,有不背不讲的阅览书,由学生自己圈点(句读)一下,交给老师审查进度,改正错误。这类书,我曾看过《东莱博议》、《陆宣公奏议》、《昭明文选》和《御批通鉴辑览》等等。
  在开讲阶段,习字也改变了从前的方法,开始“临帖”。由老师根据学生的笔路,指定由八大家(颜、柳、欧、赵、苏、黄、米、蔡)中临摹一种。大、小字要一致起来,大字要求骨肉匀停,小字要求合乎“馆阁体”。清末年,受康有为《广艺舟双楫》的影响,“北魏体”(一名“六朝体”)颇风行一时。
  开讲阶段时间很难概算,我是读了三年多,就进入第三段,开笔作文了。除前所读过的书还须不断温习外,添读《宋义》和《策论》等等。所作的文章分为两类:一是经义(不是八股文),即从四书五经等书上找题目;一是论说,即从子、史等书上出题目。先作一段(百来字),渐进到“起、承、转合”四段(计400至700字),至此叫作“满篇”。意思是说:数量和规格等问题初步解决了;再进,须要在文章的工整和优美上下功夫了。每五天作文一篇,作完了,请老师批改;积存多了,订成本子,保存起来,叫作“窗课”。这时的习字重点,放在小字上,在没有横格的纸上写,而要求横竖成行。这一段的肄业期间无实例可寻,中了秀才或年龄大了,就算结业了。我只学了二年,刚刚满篇;辛亥革命后,进了学校,结束了私塾生活。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秋瑾殉难记、六月六日与李钟岳、忆我的父亲——齐鲁大学校长刘世传、忆冯玉祥将军在重庆宴请毛主席、我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的前前后后、回忆何基沣将军片断、从旧军人到起义将领、我所知道的汪伪政权内幕情况、博山县商会在日伪时期的活动、日军残害中国人民的魔窟——济南“新华院”等资料。

阅读

相关人物

王益如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济南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