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馆老师的聘请手续和开学仪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2301
颗粒名称: 专馆老师的聘请手续和开学仪式
分类号: G629.299;K258
页数: 5
页码: 213-217
摘要: 本文记述了济南私塾专馆老师的聘请手续和开学仪式。
关键词: 济南 私塾 开学仪式

内容

富裕官绅的子弟到了七八岁(虚岁),就要上学了。家长到处托人介绍一位合格的老师,条件是:一位屡考而不中的秀才,年龄在50岁左右,性情严肃而又不暴躁,身体健康而无不良嗜好——吸鸦片、酗酒等。人选定了,进一步磋商对方的权利义务。根据惯例,大概是:开蒙(初学)学生几人,每月束修若千(一般是10吊钱以内),月费(零用钱)若干(一般是两吊钱),三节——端阳、中秋、年终敬仪若干;对外地老师尚须致送赆仪(川资)若干。至食宿灯烛取暖等等,均由东家按习俗供应,不在磋商之内。一切商定之后,再致送“关书”,用今天的话说,就是雇佣契约。为什么叫作关书呢?据说,这是有典故的,是本着“大学者,〓(贤)士之所关也”(《汉书》《董仲舒传》)来的,关书的格式是:大红色全帖(环洞式,连封、底面共10页)一份,在封面上写一个“正”字,在内第一页上,写看“敦请××老夫子来舍教读,学生×人,用奉束修(或修金)京钱×千文,月费×千文,敬订。”在第二页上写:“右启××老夫子惠存。”在同页的左下方写:“教弟×××顿首拜。”字体必须正楷书;××老夫子字样必须另行抬格书写。节仪、赆仪和其他待遇,只有口头契约,为了避免“小气”,例不载在关书之内。关书写好后,装在一个大红封套内,在套的背面——有粘接缝的一面,贴上一个红签,把接缝掩盖起来,上写“关书”两个字。若将签子误贴在套的正面,则老师认为是“大不敬”,要恼火的。一切准备好了,派一名仆人,把关书连同第一个月的束修和月费给老师一并送去。老师收下后,仆人向他说:“敝上拟今天某时来拜望师爷,听师爷的示下。”老师当然应允。仆人告辞,老师照例“赏”给他若干钱,数目相当于一月月费的一半至全部。东家在仆人回报后,于约定时间,按照自己的“品级”,顶帽脚靴,坐二人轿或四人轿;由仆人拿着“护书”,内藏拜帖,去拜谒老师。双方见面,先互相打躬(作揖),分宾主坐下,略道寒暄后,东家向老师请示何日(惯例是18至22日)开学。老师说:“按《时宪书》(历书),某日是个好日子,入学大吉,我们就是那一天吧。”东家唯唯遵命(其实是早经介绍人疏通好了的),打躬告退。东家回来之后,马上备好四份请帖,一份送给老师,三份送三位陪客。加紧布置书房,谆谆告诫入学的子弟。
  到入学之日,陪客先来,然后派车或轿去迎接老师。老师到时,东家和陪客一齐迎接出去,揖让着进屋落坐,献上茶。书房正中桌边的椅子,谁也不肯去坐,因为墙上贴着“大成至圣先师孔子之位”红纸条儿,桌上陈列着五供蜡千。东家向老师及陪客介绍完贵姓台甫之后,接着便进行拜圣典礼。这时,大家的面孔都绷得紧紧的,显出一片“肃穆”的景象。学生也都被叫来了,他们的表情甚为可怜而又可笑。由于平时的宣传和父兄近日的告诫(绝大部分是恫吓),牢固地认定老师是阎王爷,书房是监牢狱,一辈子不去才好。而这种戏剧式的仪式又确能吸引儿童一睹为快,在家庭和社会高压之下,也不敢不到。一声“拜圣人”的传呼之下,学生们挨挨蹭蹭地进到书房门内。拜圣,其实是祭圣,是由老师主持的。仆人端进一盘生的牛、羊、猪肉,摆在桌子上,(这是最阔绰的人家才有的排场,一般是有酒无肉)斟上三杯米酒(不用烧酒),把香烛点着,将香递给老师,老师用双手捧香,向上打躬,交给仆人,插在香炉里。仆人又递过一个奠盅来,老师接过,恭敬地将盅内的酒浇在桌前地上。祭奠已毕,老师退半步,在拜垫上三跪九叩地磕头,磕完,打躬退下。东家及学生,按尊卑长幼之序,照样行礼。拜圣大典至此完成。
  然后是学生拜师。拜师时,老师成了第一号的被尊崇者。桌上的祭品和陈设都撤去,桌旁的椅子由圣位一变而成为师位。东家毕恭毕敬地请老师就坐受礼。他当然不好意思昂然上坐,东家也是假让。不再勉强,不过这个“过场”是要走的。东家先向老师打一躬,口中念念有词:“小孩子们很顽劣,请老夫子多多费心。”边说边磕头;老师慌不迭地跪下还礼,口中连说:“不敢当”。宾东交拜后,是学生给老师行礼。学生顺长幼之序,向老师打躬、磕头、打躬、退下。老师不还礼,仅只哈哈腰儿,表示有礼貌,未尝直受不辞。作揖磕头完了,拜师典礼也告终了。学生们在家长的“你们出去吧”一声赦令下,欢天喜地地走了。
  拜师之后,吃入学酒。仆人将桌子前移到屋的正中,摆上椅子——桌后一张,桌两旁各两张,桌前空着,桌上摆好盅、筷、手碟和四只冷荤盘子。东家亲自安怀、让座、送酒。老师被让到桌后椅子上。这种座叫作“台座”,是最尊敬的仪式。老师谦让一番,把椅子向下首(自己的右方)挪一挪,告了“僭坐”,然后坐下。三位陪客的席次,早已心中有数,略一推让,就各安其位了。让座已毕,仆人送上热气腾腾的“大件”(用直径九寸以上的碗,内盛参、翅等品)来。东家和陪客一齐举杯向老师劝酒。这一餐须文雅,不得放饭、流欼、划拳酗酒。吃喝完毕,陪客告辞,东家也暂时退出书房,好让老师休息。
  最后是送孩子入学。约计老师已休息了一小时,东家率领学生到书房来,手里拿着两件东西:一件是“戒尺”,即古时所谓的夏楚,是一根约二分厚、寸半宽、一尺六七寸长的木板,临时用红纸封起来;另一件是学生的红纸名单。把两件东西都放在老师的面前,致辞说:“请老夫子对小孩子们严加约束,兄弟尚不至溺爱不明,经传上说得好——‘夏楚二物收其威也’嘛。”又说道:“孩子们的名字是兄弟胡乱起的,请老夫子费心,另赐以佳名。老师对于戒尺不作什么答辞,表示自己有权接受,有权打人。对于学生的名字,在马马虎虎地看了名单之后,很少有真予以修改的,惯例是客气地说:“名字‘命’得很好,勿庸更改。”也有少数的老师要卖弄自己的才学,说:“我送他们每人一人‘表字吧。”边说边戴上花’镜,拿起笔来,在每个学生的名下,添注上两个字。东家这时对孩子们说:“你们小孩子家本不应该有‘字’,这是老师特别喜爱你们,过来谢谢!”学生一齐到老师面前,打一个躬。老师说“等以后仔细讲给你们听。”至此,全部入学仪式完成了。以后就正式上学(开课)了。老师稍为思索一下,指定某个学生坐在某个位子上,即开口致训辞,不外是好好认字、念书,谨守学规,不能调皮捣蛋、偷闲躲懒,倘敢故犯,是不轻饶的。边说边把戒尺上的红纸封去掉,向学生示一示威。学生宛如大祸临头,有的被吓哭了。训辞致罢,年龄最长的学生把一个小匣子送到老师的桌上。匣内盛着许多白纸扁方包儿,每包内有50张裁好的黄毛边纸(约1.5寸见方),是老师在纸上写了字,供学生认字之用,叫作“字块儿”。老师打开小纸包,在黄纸上每纸一字地写好一至十等数目字,交给学生每人一份,并嘱咐好好保存着。老师开口了:“今日是头一天,叫你们坐坐,收一收心,不必再认字了,明天要早起床,梳洗完了,就来上学。现在早点放学,去吧!”学生恍如囚犯遇赦,但又不敢慌张,走下座位,先向墙上的孔子像打一躬,转身再向老师打一躬(这是每日上、下学的一定仪注)。老师微微地点点头,用比刚才缓和的态度说:“走吧。”学生蹑手蹑脚地离开屋门,一溜烟似地跑回家去。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秋瑾殉难记、六月六日与李钟岳、忆我的父亲——齐鲁大学校长刘世传、忆冯玉祥将军在重庆宴请毛主席、我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的前前后后、回忆何基沣将军片断、从旧军人到起义将领、我所知道的汪伪政权内幕情况、博山县商会在日伪时期的活动、日军残害中国人民的魔窟——济南“新华院”等资料。

阅读

相关人物

王益如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济南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