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我的父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2211
颗粒名称: 忆我的父亲
其他题名: 齐鲁大学校长刘世传
分类号: K820.852
页数: 6
页码: 13-18
摘要: 本文记述了刘世传,1935年,任齐鲁大学校长。1937年"七七"事变后,学校停课,他因精通英、德、法多国语言被派往国外进行抗日宣传工作,因而被日伪悬赏通缉。回国后,他克服重重困难,秘密主持"齐大"迁址,在四川成都华西大学借地复课。国民党政府屡邀其从政,他坚辞不就。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因政治言论,被判有期徒刑1年,剥夺政治权利5年。1985年为其复查甄别,撤销原判。
关键词: 齐鲁大学 校长 刘世传

内容

我的父亲刘世传,字书铭,于1893年3月26日在山东省蓬莱县村里集镇温石汤村出生。祖父刘明德,教书为生,因肺病去世,享年30岁。这时父亲只有十几岁,每天早起种田,晚上深夜苦读。祖母眼光远大,把父亲、叔父及三个姑姑全送到蓬莱城里文会中学读书。这是一所美国基督教长老会教士狄考文夫妇在中国创办的教会中学。祖母与校长(当时称怀师娘,是女传教士)许下终身为长老会传教之愿,作为五个子女的学费。祖母常对父亲说:每次传教灰心时,想到儿女的将来,就忘记了饥寒。我童年时还记得父亲时常思念祖母,是伟大的“母爱”激发了他刻苦读书。
  父亲高中毕业考试,成绩第一名,被学校公费送到潍县广文大学读政治系,后到济南齐鲁大学,于1924年毕业。同年春节后,在济南经一路青年会任总干事。1925年,考取公费留学(那时国家只供学费、来美单程车船票费用,杂费自给)。到美之后,考取哈佛大学政治系,读国际公法。父亲为了祖母的心愿,咬紧牙关,日夜攻读,每到周末或假日去打零工(送报、去农场挤牛奶、替人家开车等),为的是赚一点钱买学习用品等,这样苦读了6年,于1930年获博士学位。后在美国俄士特女士大学教书一年,赚得旅费,又去德国留学1年,法国半年,而后回国。
  回国后聘到辽宁东北大学任政治系教授。在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六月),我毕业于东北大学附小,因毕业证籍贯“蓬莱”两字错写为“逢来”,父亲找附小校长理论,弄得不欢而散,便有自动离开东北大学的意念了。
  几天后,父亲一连接到7个大学的聘书(有北平大学、中国大学、朝阳大学、民国大学……)北平大学已代找好房子,我们全家在1933年8月1日,顺利到达北平。这时北平《晨报》、《大公报》都登了父亲同时接任了7个大学聘任院长及主任等消息,还有报导父亲在美国半工半读情况,有的登载着目前情况及父亲名著《国际公法》(商务印书馆发行),几乎每月都有父亲的消息见报。记得民国大学校长鲁荡平先生亲自到家送聘书,为了鲁校长的诚意,父亲只好答应下来,白天忙于教课,夜间写书。
  父亲在东北大学的同事、学生因不堪忍受日本侵略者的统治,纷纷逃难来到北平,我家的客厅成了临时收容所,来者都发生经济上的困难。父亲想起当年自己读书时的景况,非常同情东北大学师生的遭遇,便对母亲说:只要有登门求助的,应尽量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因此,有的资助他们学费,有的帮助他们解决伙食、衣物、旅费等。家中好象办喜事似的,每天都有许多人来吃饭,佣人和母亲忙个不停,整天在厨房洗菜、做饭……
  1934年暑假中,有一天,一个美国人来到我家,母亲想让我有个说英语的机会,叫我送茶待客,我当时心中很紧张,准备用学过的几个英文单字向他致意,想不到一进客厅,只见他与父亲用英语辩论什么问题,两人面红耳赤,我把准备的英文词句一下子忘得一干二净。后悔不当由我送茶,但我已走到客人面前,想不到他忽然变得很有礼貌,面带笑容用英语问起我的情况,父亲一面回答,一面用英语向我介绍:这位DAVID先生,是他当年读齐鲁大学的老师。接着他问我:“你愿不愿意跟我到济南?”我正不知如何回答,他接着说:“我这次来北平,是代表齐鲁董事会,请你爸爸到齐鲁大学任校长的,求他回母校帮忙,看样子,我是空跑一趟,因你父亲不肯给我面子,你替我向你父亲求求情吧!”我这才明白在进客厅时他俩争论的问题。我怕生人,笑着走开了。
  后来这位DAVID先生在一个月中,由济南来北平4次,最后一次再也看不到他的笑容了。我很好奇,站在客厅门外,忽听他有气无力地说:“世传,我常听到你们中国人说刘备三请诸葛先生。我现在明白,刘备是皇帝,有面子,我一个月连跑4次,你都不给面子,难道你眼看你的母校关门大吉吗?我明天一早召集北平齐大校友及董事开紧急会议,望你到会说明不回母校的正当理由。”
  晚上,父母在院子里乘凉,我听到父亲对母亲说:我不是不愿回齐大尽力挽回危机,齐大的校长难当。齐大医院就有200余名美国教授、董事,一切权力都在洋人之手。以往中国人当校长都不长久,都被洋人赶走。比如最后两任校长,朱家骅先生只做三个月校长就下台了,后来梅贻宝先生接任,在正式任职那天,校园到处张贴标语,上面写着“霉(梅)毒来了”的字样。父亲接着说:齐大校长不容易当的原因很多,我们中国政府不给经费,美国也不再接济,因此,拖欠教授们薪水两三年的都有,名望高的教授走光;洋人势力强,校长等于傀儡;学校创办70余年(今日推算齐大已有130多年的历史了),因种种原因,立不上案。如果要去,就要有办法做出点成绩来,第一,要解决齐大的经费问题,聘请名教授,还清以前拖欠教授们的薪金。第二,摆脱洋人压力。第三,在短期内要立准案,提高校方声誉。谈何容易。
  第二天早晨,全家正在吃早饭,北平东城私立聋哑学校赵校长(齐大校友)代表北平齐大校友会到家请父亲参加校友会,直到夜晚才回家。父亲实在推脱不了校友及董事们的真诚荐举,只好答应到济南看看情况再定。
  几天后,父亲到济南,想不到,一下火车,中外教授早已打着欢迎刘世传校长的旗子迎接父亲光临了。大家把父亲拥到大礼堂,听从父亲的意见及计划,在热烈的拥护声中,不得已才承担起齐大校长职务。
  父亲回到北京,匆匆辞去7个大学的职位,带我们全家到济南。齐大开学不久,父亲到美国各地教会演讲募捐,不到一年,不但把以前学校的亏欠还清,并请名教授来校任教(齐大当时有四个学院:文、理、医及神学院),第二年(齐大创办80周年),正式向教育部申请立了案。父亲的工作卓有成效,学校声誉日隆。
  1937年,表姐梁淑清毕业于齐大历史系,表姐夫毕业于齐大化学系。由父母主婚,在七七事变那天中午完成婚礼。三天后,父亲接到政府命令,因会英、德、法文,被派到21个大小国家去做宣传工作。因父亲在抗战时期经常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宣传抗日,在国内外反响很大。当时日本政府及汉奸怀恨父亲,在济南大街小巷到处贴标语,只要捉到父亲,可领赏金两万元。我们全家改姓“柳”,我被送到青岛天主教学校圣功女中,受美国修女们的保护,母亲及两个妹妹到烟台避难,父亲一人去海外了。
  半年后的一天中午,DAVID先生来圣功女中,说明父亲由海外归来,明天乘英轮由上海经青岛去天津召开齐大董事会议,讨论齐大暂迁四川成都复校问题。因为日本人到处追捕父亲,不能在青岛下船(青岛已被日本占领)。要求修女保护我乘小船到英轮给齐大校友传口信。那年我17岁了,经我本人同意,由两个修女乘小船定时护送我到英轮,见到已经化装成工人模样的父亲,只说了三言两语便回到岸上,用拉手的方式把父亲的纸条交给DAVID先生。
  父亲不顾生命危险,到各地开董事会,得到他们的同意后,在上海接应教授及学生们,一道乘船到香港,办签证由海防(今越南)经昆明,转四川成都开课。
  父亲被派到国外宣传有功,政府赏了一个中央监察委员了事。在成都艰苦办学第7年时,父亲去重庆开监察会议,与孔祥熙谈了齐大经费困难问题,孔表示如果给他一个“董事长”名义,他自有办法补助齐大经费,没想到孔得了“董事长”名义之后,玩弄花招,迫使父亲下台,这种政府要员,做事竟如此卑劣。
  以后四川各机关请父亲演讲“中印问题”、“印度内政问题”数月,讲题内容成都大小报都有专栏登载。蒋中正到成都时,召见父亲,命他到印度做驻印大使,父亲拒绝。命他到香港任职,又拒绝。西北汤恩伯约父亲去办一所私立大学,与汤骑马观察校址,因马惊,父受腰伤,急急回成都疗养。
  抗战胜利那年,我毕业于四川大学外文系,在空军机校任英文教官,后调南京空军训练司令部,到台湾省不得已与父亲断绝书信。现旅居美国洛杉矶。1983年曾回国探亲,知道父亲在1951年和1958年,因政治历史问题,被两次剥夺政治权利。1951年不教课,在家里翻译列宁著作,1952年到中苏友好协会任翻译。于1964年3月4日病故,享年七十一岁。1985年成都人民政府对父亲的问题予以纠正。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秋瑾殉难记、六月六日与李钟岳、忆我的父亲——齐鲁大学校长刘世传、忆冯玉祥将军在重庆宴请毛主席、我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的前前后后、回忆何基沣将军片断、从旧军人到起义将领、我所知道的汪伪政权内幕情况、博山县商会在日伪时期的活动、日军残害中国人民的魔窟——济南“新华院”等资料。

阅读

相关人物

于衍田
责任者
刘贞模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刘世传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