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怀芝与济南万竹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2202
颗粒名称: 张怀芝与济南万竹园
分类号: K250.652
页数: 7
页码: 237-243
摘要: 本文记述了山东省张怀芝与济南万竹园,包括了张怀芝购地建宅的经过、万竹园张氏府邸的庭院建筑情况、万竹园张宅的泉水等。
关键词: 山东 张怀芝 万竹园

内容

万竹园是济南的著名园林。它环境清幽,古朴典雅,是我市闹市区中不可多得的清静去处。在一段岁月里该园曾一度失修,十年动乱中花园部分又遭到严重破坏,花草林木荡然无存,近年来政府已加以修葺,使其面貌一新,并辟为公园,仍取名为“万竹园”。关于万竹园的现状,市园林局贾祥云同志已有专文记述,言之颇详,本文仅就该园的历史情况加以追述,愿就正于方家。
  万竹园座落于趵突泉西邻,是在古万竹园的旧址上兴建起来的。古万竹园创建于元代。当时园内筑有胜概楼,赵孟頫曾有诗记载其状观。明代大学士殷士儋曾居于此,改园名为“通乐园”。清代诗人王苹也曾在此居住,并建有“二十四草堂”,时称“南园”。清末民初,山东大吏张怀芝在此购地40余亩修建了私人住宅和花园。济南解放后,房管局作价购买,曾安排为干部宿舍和机关办公场所。
  为了记述此园的沧桑变化,笔者特走访了张怀芝之子,现张店面粉厂副厂长张景汤同志,张副厂长为我撰此稿提供了很多帮助。市园林局贾祥云同志闻讯,也热情地为笔者提供了有关资料。此外,省博物馆关天相同志、原裕兴化工厂总经理车迈平同志、原工商联秘书长刘竹斋同志、原华庆面粉厂经理杨竹庵同志、十三中教师白文华同志都为此稿补充了一些内容,山东省机械设计院张琦同志还协助绘了图,在此一并致谢。虽然如此,此稿仍难免有遗漏或错讹之处,望知情者补充、修正。
  一、张怀芝购地建宅的经过
  (一)购买宅基的起因
  张怀芝购买土地,开始并不是为自己修建私宅,而是为袁世凯修建生祠。
  张怀芝原是武备学堂第一期炮科毕业,为袁世凯所赏识,提升较快。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张怀芝奉袁世凯之命来山东组建新军第五镇。翌年,袁世凯授意张怀芝发动山东官绅为自己修建生祠。因为袁世凯认为他任山东巡抚时曾镇压了义和团运动,有“恩惠”于山东人民,在山东施了“德政”,所以在张怀芝到山东任第五镇统制的第二年,他便迫不及待地授意张怀芝为他修建生祠。
  为袁世凯修建生祠,必须由当地士绅共同筹办。张怀芝初到山东,又是军职,与士绅交往尚不密切,若他贸然提出为袁世凯修建生祠的主张,对能否得到士绅的赞同很没有把握。张怀芝慑于袁世凯的淫威,不敢违背老上司的意愿,于是便略施小计,申明自己自愿为袁世凯修建生祠,自愿出资购地,并故意将此事加以播扬,然后再联络士绅共同为袁世凯修建生祠。
  名人祠堂按一般惯例多建于风景区,于是张怀芝便通过牙商选购地址。起初在大明湖一带选择了几处,但均不中意,最后选定在趵突泉西、剪子巷南端以西种植蔬菜的园畦地约40亩作为祠堂地基。此处原系古万竹园旧址,此时地上建筑早已荡然无存,但属济南七十二名泉的白云泉、望水泉、东高泉仍由此汨汨而出,淙淙流动,且此处东邻趵突泉,南临围屏街,交通便利,环境清幽,修建祠堂比较合适,因此张怀芝购得此地。
  但此处之西北隅有亩余上地,为清末小吏陈继尧所有,陈坚不卖地,虽张怀芝出高价,陈亦不为所动,张怀芝不便强买,因此这片土地西北隅缺少一角,不成方形。地虽购妥,但一时还不能动工,因而照旧租给菜农耕种。
  (二)张怀芝营建私宅
  光绪三十一年(1905),张怀芝奉命调离山东,改任天津镇总兵兼第四镇统制。张怀芝远离济南,难以与山东士绅随时商酌为袁世凯修建生祠之事,因而为袁修建生祠一事便搁置起来。
  光绪三十四年(1908),德宗、慈禧先后病死,清廷下诏,“命外务部尚书袁世凯开缺回籍养病”,袁世凯乃回河南,垂钓洹水。此时,张怀芝则调北京任北洋防务大臣。在政治上发生如此重大变化,张怀芝为袁修生祠一事当即停止。宣统三年(1911年),清廷迫于革命形势。乃利用袁世凯之余威,又起用袁为总理大臣。张怀芝感到与老上司袁世凯难以相处,遂辞职回济南。在张氏赋闲期间,开始在其所购得之古万竹园旧址上营建私宅(在围屏街14号)作久居之计。1916年5月,张怀芝被北京政府任命为山东督军(后兼省长),于是便更得以在这片上地上大兴上木,营建宅邸(在围屏街13号)。即使在他1918年调离山东去北京任职和1924年退役闲居天津后,亦未停止施工,并且常来济南查看营建状况。这样一直到1927年,经10年断断续续的施工,万竹园张氏宅邸始告竣工。
  二、万竹园张氏府邸的庭院建筑情况
  张怀芝私宅的庭院建筑位於围屏街(今西青龙街),包括13号和14号两个门牌。14号的建筑是张怀芝1911年辞职后闲居济南时修建的住房,是砖石结构的三进院落,均无走廊,只是一般建筑。13号建筑完工后,14号建筑即作为外账房及卫兵宿舍,被称之为前院。
  13号庭院的大门,坐北朝南,面临围屏街,有门楼。门内数十米石板铺路至二门前的石桥。桥前有石狮一对,分置左右。二门内东侧建有平台,并有花墙围绕。进二门,迎面是一座假山,景色幽峭秀丽。绕假山右行,达东院大门,绕假山左行,达西院大门。由假山处西行,经花园东门(即“门开润月”门)则进入花园。以下分别记述东院,西院和花园的概况。
  (一)东院
  东院的住宅部分。大门坐北朝南,门台高起,青砖墙壁,黑瓦盖顶,古朴典雅,但不富丽堂皇,是传统的民族建筑式样。大门与二门之间有清溪环绕,水穿屋而入,透墙而出。溪边修竹青翠,秀色可餐。临溪有平桥横卧,桥的柱头有精美石刻。这一狭长的空间由于巧妙地引进了水流,波光云影,生动活泼,起到了小中见大的作用。穿过二门,进入住宅院,坐北向南者为中厅,东西为廊房,四周有游廊相联,成为一个完整的院落。中厅门窗宽敞,是张氏平时主要的活动场所。穿过中厅即到后宅,中厅与后宅之间有一狭长通道。后宅入口为一精雕细刻的垂花门,门内是一大院落。东西廊房之外有游廊,廊房临院一侧,均设有敞亮大窗。南向者为两座雕琢精细的二层楼房,前后并列,中有一空中廊桥相通,新颖而又别致。楼上层有外廊,后楼无楼梯可攀登,欲进出后楼,必须经过前楼东头之楼梯,因而在后楼上西间地面留有方孔,零碎物品可由此孔上下提取。院内高墙耸立,防范严密。
  (二)西院
  西院系接待宾客的场所,北端建有家祠。西院之大门向东,入大门后是一广阔的院落,南房为南客厅,外有游廊与东西厢房相通,客厅南北有门,此处为宴请一般客人的场所。出院北走,有圆柱方亭,穿亭前走,至石板桥,桥下是水池,即“望水泉”。过桥进入内院,东、西厢房均为餐厅。北面是北客厅,这是接待贵客的地方。厅后有水池,池上有桥,桥上建有六面亭。亭为内外两层,内层外层均为六柱。内层有玻璃门窗,夏日炎炎时可纳凉其中,冬日大雪纷飞而亭内仍温暖如春。再往前走进家祠院,有东、西厢房,北房大厅为祠堂。家祠院西邻,南有运动场,北有藏书楼。西院整个院落之西邻为花园。
  万竹园张氏私宅之建筑,都是采用传统式布局,中轴对称,布局严谨。若将宅院全部房门打开,可以形成一条优美的透视线,层层两院落各具特色。东、西两院和西花园之间有门相通。
  (三)花园
  花园在张氏住宅之西邻,成正方形;东、南两面临河,园内有假山、泉水(白云泉)、凉亭、草地、花草树木。花园之东南角有南花厅,东北角有北花厅,西南角有西花厅,沿北墙有花窖,西墙根有鹿圈。圈之南端有四柱方亭一座。
  西花园内遍植花草树木,甬路蜿蜒曲折于花园之内,空隙之处皆植草皮。园内花草树木种类繁多,有藤萝架四处,葡萄架一处,金鱼缸区两处,子午莲荷花缸区各一处,木本、草本盆栽区各一处,高层花坛、花畦两处,内植松柏、木瓜、玉兰、黄杨、蔷薇、苹果、樱花、玫瑰、芙蓉、香椿、海棠、梧桐、樱桃、丁香、迎春、茉莉、芍药、垂柳、冬青、竹林以及桃李等等,数量虽不太多,品种却很齐全,因而全年有花,香飘四季。春、夏、秋绿草如茵、姹紫嫣红、繁花似锦,即是大雪纷飞、千里冰封的隆冬季节,园内也是玉树银花、郁郁苍苍。园内还养有蜜蜂数十箱。
  三、万竹园张宅的泉水
  万竹园张氏宅院除建筑有其特色外,对水的利用也是匠心独运、灵活多变的,使泉水穿厅入院环绕于建筑之中,若隐若现,有动有静,多姿多态。
  花园西南角的“白云泉”流入东西方向的长河中,当水流至西院的西南角时,穿南花厅屋下注入长河北流。位于西院中部的“望水泉”亦西流入长河。长河北院穿过北花厅屋下,东流入西院的六面亭下之水池。池水东流经东院西侧进入东院,经数十米地下管道南流,至东院水池西侧,水流向东,入东院小池。水流出小池后沿东院东侧入地下管道南流至“东高泉”旁,汇东高泉之水一起注入管道,再流入门左侧的“小趵突泉”,形成三股水直喷向上,是白云泉、望水泉、东高泉三泉汇流的终点。小趵突泉北岸修一虎口,水经虎口流入外河,汇合饮虎池等西来之水,东流出院。张宅院内的三泉均属济南七十二名泉之列,以人工疏导三泉汇流,是万竹园张氏私邸建筑的一大特色。
  结语
  万竹园张氏府邸是一座具有北方特色并独具一格的传统庭园,它充分利用水源丰富的特点,在北方典型住宅四合院的基础上,继承我国园林艺术的传统,并结合江南的造园技巧,把全园划分为若干景区,每个景区都具有不同的主题和特色。在空间构图上,突出对比效果、组合成为有大有小、有开有合、有高有低、有明有暗的丰富多采的空间图象。图景之间互相穿插、渗透,增加了风景的层次。对水的运用更是灵活多变,使三泉巧妙地嵌在建筑群之中,将房屋、花木,泉水融为一体,使院院相通,泉泉相连,从而使万竹园成为既有居住性能又有艺术魅力的综合性建筑,达到身居闹市仍可得到山林之乐的目的。在张府教家馆的前清举人高兆和老先生(字柳塘,山东阳谷人),对万竹园院中景色曾赋诗十数首,以咏其景。如对园内三座假山与二门内人工趵突泉的景色,曾写《峥嵘叠翠》、《趵突泉芳》,对三亭与白云、望水、东高三泉曾写《亭临曲水》、《云印方塘》;对藤萝架、芍药畦、梧桐林、金鱼缸曾写《萝架疏辉》、《药畦一色》、《梧桐招凉》、《懋十千张》、《瓮天鱼跃》、《花圃蜂忙》;对藏有元、明、清版书籍的藏书楼,上置一匾,题“楼锁锦藏”,在花园东门上刻有“门开润月”。从这些题咏中可以想见万竹园当年之盛。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山东文史资料选辑第二十九辑并发表了《革命老人范明枢》、《抗战功臣万春圃》、《从举人到革命者——亓养斋生平》、《附录打不得九论》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张东木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山东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