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父亲程绣虎先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2198
颗粒名称: 忆父亲程绣虎先生
分类号: K827
页数: 6
页码: 206-211
摘要: 本文记述了山东省父亲程绣虎先生,他不辞艰苦,不计名利,把毕生精力献给所热爱的祖国传统文化艺术,著有《山石皴法》、《古印析览》、《书画鉴定常识》、《漫谈压角印》等等文稿。
关键词: 山东 程绣虎 人物

内容

1957年,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洛夫元帅访问我国期间,曾收到一份鲜为人知的珍贵礼品——田黄石印章。这次礼品馈赠,使我国的篆刻艺术,为中苏两国文化交流,增添了一段佳话。这方印章的治印人,是我的父亲——程绣虎先生。印章经解放军总政治部转赠这位苏军元帅,故事后先父受到了当时的总政治部主任谭政大将的嘉奖。
  程绣虎(1909.5.7—1961.1.4)名联璧,又名璧、字仞千,号觉石,道号通慧,晚号黄花老农、斋号玉雪楼。宣统元年生于济南大明湖畔一个家学渊源的世家(我家为宋代理学家程颐的后裔,清初由浙江绍兴十二圩迁居济南)。先父幼年丧父,家境衰落,失去了求学的经济条件,在他15岁时,因生活所迫,到济南友邦保险公司当练习生。后来,受到王统照先生厚爱,介绍他到青岛大学当旁听生,半工半读。
  先父生性聪慧勤奋,自承家学。年青时亦能工诗词、擅书画、精篆刻、善鉴赏、通工尺而博识多才,在家乡小有名气(曾有人将他推荐给王耀武作秘书,但未赴任)。抗战前,他在山东民众教育馆、山东实验剧院、山东教育厅、济南“诚报”社、及北京红卍(音方)字会等部门任职。抗战后,投笔从戎,在西北军任职,后南下武汉,在县政府和银行界任职。1942年冬,在汉口与我母亲周素心女士喜结良缘。解放后,定居上海市,曾为华东纺织管理局制作蜡像和帮助出版社绘科普书籍插图,待业时,作为高级知识分子失业登记。而后又受聘于某中学任教。1961年因患肝炎,在当时缺医少药的情况下,病故于甘肃玉门,终年53岁,有三子三女。
  先父有历尽沧桑,坎坷不遇的经历,但他不辞艰苦,不计名利,把毕生精力献给所热爱的祖国传统文化艺术。他对文史书画、金石篆刻锲而不舍,还将研究所得,著书传艺。有《山石皴法》、《古印析览》、《书画鉴定常识》、《漫谈压角印》等等文稿。可惜的是,这许多珍贵书稿,未能与读者见面,就在“文革”中全部丢失,至今下落不明。
  先父所追求的艺术道路中,数金石篆刻造诣最高,行家称他的篆刻作品为“看似寻常最奇崛”。我们从现藏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一对鸡血石印“人民子弟兵”和“保卫和平”可见在这方面的功底。这对鸡血石章是1957年建军三十周年之际,他献给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礼品。
  我幼时,有件记忆犹新的事。父亲教我刻印,我问篆书如何入印,他简明地说道:“用写篆的笔意来作隶书”。此话一直记在我心中,由此悟出我国书法艺术演变发展过程中的奥秘。我还见过先父从古印谱中精选出的百余方印章,并逐方地从篆刻的艺术风格、章法布局、文字造形,刀法韵味等方面进行分析、介绍,编撰了《古印析览》一书稿,见过此书稿的朋友,都觉得从中能获启迪。这不仅是先父的学印心得,也是初学篆刻艺术和鉴赏的一本不可多得的教科书。
  在印章上自刻肖像,过去罕见,近代亦不多见。但先父在解放前就作过这方面的尝试,今从复印件上可见一斑。这方印在画面处理上,学习了西洋画的立体感法,说明他在追求传统艺术过程时,並非盲目照搬,还做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来达到创新。
  至于绘画,先父崇尚宋元名家,推崇清初六大家。过去社会上曾一度贬清初“四王”复古,父亲则对我说,艺术上的争论,不可能是尽善尽美,平心而论,四王的笔墨是好的,他们业绩不在于创新,而是对传统的总结,不懂传统,又从何处谈创新。又说,四王的东西,如同西画中素描基本功,要想学好国画,必须要经过学四王的阶段。
  先父爱作山水画,他作画时很讲究笔墨技巧。他曾在《山石皴法》中写道:“国画别于西画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讲究笔墨技法。”他说,“国画笔墨技法,对初学者应首先理解用笔的魅力,或书或画,做到笔在手中能挥洒自如,出神入化,使其有节奏感和韵味。要使自己的作品,体现出自己的修养、技巧和风格,才能别于他人,不致雷同。”他还认为:“书画同源不同法。”
  我幼时看先父作画写字,一只笔在他手中,轻重徐疾、偏正曲直、都是一气呵成。他的国画,笔笔力透纸背,虚中见实,皆如书法中转折顿挫,合书法中须圆、须重、须留的用笔法度。先父这手基本功,据说是他在青少年时,每日在旧报纸上练习书画,勤奋钻研而成。
  在文物考古方面,先父亦下过许多功夫。但他一生四处漂泊,生活很不稳定,不能安下心来,专研某一课题。可是他每到一处,总要针对当地文物古迹,查找方志野史,询问行家,细心考证,並写入日记。正由于他能处处留心,日积月累,遂使自己见多识广,更加热爱祖国文化遗产,並为保护这些珍贵遗产积极出力献策。解放初,先父客居武汉,曾拜谒当时主持中南局工作的陶铸、谭政等首长,提出要加强保护武汉三镇重点文物的建议。1950年他得知当时平原省安阳皂殷墟(今河南安阳)被人挖掘,即上书给文化部文物局局长郑振铎先生,提出应在全国加强保护重点文物的意见。我家迁居上海后,他多次参观上海博物馆,对展品及其讲解词,说明书等都仔细听阅,然后写出十数条意见送给该馆,当时“上博”、市文化局于伶同志,曾商量聘他到该馆工作。
  过去,我家也藏收一些文物,品种多为古书字画、金石玉器等。这些古董都是先父省衣节食积点钱在旧货地摊上购得。记得五十年代初,有次我和父亲在汉口江汉关地摊上,见有几块碎玉,他就用准备买棉鞋的钱,将这几块玉购回,并用胶拼连,原是出土的西周玉圭。通常,他对家中每件文物来历都认真考证并记入日记。可惜的是先父在世,我们兄弟们均年幼,对他的事业,不能有深刻了解。
  我家现在还有一方砖砚,砚吃透了蜡,所以发墨很好,其背刻有缩摹“西狭颂碑”,但我们晚辈却不知其来历,后来在先父世交马太龙(原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的长子)家,才见到先父生前所撰写的短文《百砚斋记》,今抄录如下:
  百砚斋记
  此砚为乾嘉间,江西万庶山(承纪)百砚斋文物之一,刻者常州王应绶。百砚之镌皆出王手。万氏早逝,未见及见之成,故大部归诸王氏。清末流入吾鲁我家,得其二,一为建昭砖,背刻陈仲弓碑,现存汉上,当为舍亲亁没;本砚为梁大宝制,宝子上半己泐,甲子纪年与史皆合,缩摹西狭颂碑,亦称精审,不下于,于诸峻千所,抚之金石图也
  山东济南程璧绣虎庚子
  花朝后申江时年五十又二
  短短一百余字已将刻砚的来龙去脉以及鉴赏价值都作了交代。从此文中,还见先父的文学修养。平常,他亦爱写诗填词,题画长短句,遗憾的是,我们现在已找不到他在这方面的遗作。
  先父生前常对我们兄妹说:“历史文物是无价之宝,如果她得不到知音,就有毁的可能,毁掉了这世界上是再不可能有第二件。”他一生最怕文物得不到知音而被毁掉。他在逆境中,穷愁潦倒,一度我家七八口人,全靠政府发的救济金为主要生活来源,他也不舍得将文物出让转卖,例上述的田黄石、鸡血印是献给了国家。他曾将家藏的许多古书善本赠给上海图书馆徐家汇藏书楼。他爱文物,热爱事业,胜过生命。在他临终前一年,我考取地质院校,父亲就高兴地对我说:“好好学,今后考古,就有你作我的帮手”,其实,当时先父已病入膏育,仍耿耿于怀他所酷爱的事业。
  我的大伯父程枕霞(联铨)先生,是我国历代服饰早期研究者和蜡像艺术开拓者,所以我父亲也掌握制作蜡像技艺。1950年我国第一部婚姻法公布后,先父曾为华东纺织管理局做了十二尊蜡像,其中有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等历史人物,来配合宣传婚姻法。他还将所集资料,编绘成《我国古代服饰及其图案》专稿。
  先父编著文稿,很注意图文并茂的效果。在五十年代,没有复印技术,彩色摄影一般人无力问津。他靠自己掌握的绘、拓、摄、刻等技法,为文稿作插图。在编《古印析览》时,有许多资料是从友人处借来,为了用照相机翻摄成与原稿一样大小的照片,他成功地实验用老花镜套在一台老式“阿克发”照相机前,代替现在通用“近摄镜”法。由此可见,先父还留心各类技术,为文化事业服务。
  先父思想尊儒,我幼时,他就教育我们要“大学中庸仔细看”。但他不排外,学习外国文化,学过英文和法文。据说法文还是从何思源先生的法籍夫人处学来的。先父曾帮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主任张作人(长弓)教授,画过一本《寄生虫图说》,书于1955年由上海、北京书店上海分店出版。见过此书的人,很难相信这些插图中熟练的小钢笔画,是出于一位国画家手中,我是知道,这钢笔画技巧是先父从一本牛津原版《英国史》的精细插图中自学到的。
  常与先父来往的,多为文化知识界的朋友,王统照、顾颉刚、何思源等前辈是先父所尊敬的师长,马太龙、张作人、边成(政平)等是先父生前与他们切磋技艺的世交。先父的业绩,也与诸位老人多方帮助分不开。
  从先父言行中,还感觉到他作为一个山东人而自豪,在他题款写跋时,总要在自己名前,留下山东济南人氏。他说,从孙子到武训,都出自山东,称为“怪人”这是错误理解。如果人们理解他们,就不会觉得山东专出“怪人”了。先父还编写过《齐鲁文化研究》提纲,内有人物、风俗、古迹、文物等等内容。
  回忆先父所走的路,是靠勤奋自学、不畏艰难,刻苦钻研。其精神支柱是对祖国文物遗产的无限热爱,把弘扬民族文化作为己任。东晋诗人陶渊明的名句“不言春作苦,常恐负所怀”是先父生前喜诵的诗句,也正象他一生的写照。这种不避艰险、不计名利、锲而不舍、虚怀若谷、克己奉献的品德,不正是我国知识分子,在今天祖国建设事业中,需要进一步继承和发扬的吗?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山东文史资料选辑第二十九辑并发表了《革命老人范明枢》、《抗战功臣万春圃》、《从举人到革命者——亓养斋生平》、《附录打不得九论》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程云仙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山东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