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求功名的一代学者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2193
颗粒名称: 无求功名的一代学者
分类号: K827
页数: 4
页码: 146-149
摘要: 本文记述了山东省无求功名的一代学者,
关键词: 山东 无求功名 学者

内容

在我上中学的时候,祖父已经在家安度晚年了。他总是那样和颜悦色,因此,孩儿们总喜欢在他的屋子里,听他讲述故事或是看他用玉米杆做小玩艺儿。
  1925年的暑假里,有一次正好我在祖父屋子里,我的父亲栾调甫兴致勃勃地走了进来,把一份油印文稿和一封信函递给了祖父,说这是梁启超写给他的亲笔信。“梁启超”三个字震动了我一下,我真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梁启超的大名我是从课本上知道的,梁启超的事迹是在课堂上听到的,这样一位学识渊博,载誉四海的著名人物怎么会给父亲写起信来了呢?
  祖父看完了父亲写的《读梁任公墨经校释》这篇批评梁启超在墨学研究中错误观点的文章,又读罢了梁启超给父亲的赞扬信,按理讲应该是很高兴的。因为,胆敢批判梁启超的大作,已属稀有罕见的事,更何况父亲写这篇文章的时候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小翻译员,更重要的是,他的恰如其分而又一语中的批判深获梁启超的称赞,而且在当时学术界又引起极大的反响,真是非同小可的事。但是,祖父却不象一般做父亲的那样喜不自胜、赞不绝口,他反而认为父亲缺乏学者风度。祖父说“可以批评别人的错误,但文章不需要署上自己的名字,……”这真是趣事!写文署名,理所当然,有根可据,有责可究,怎么祖父却说为文不需要署名呢?我被弄进闷葫芦里,不明白其中道理,而父亲却一声不响地走开了。
  既至30年代,父亲和我同在济南齐鲁大学。父亲在文学院任教授,我在医学院当学生。每当我回家看到父亲书桌旁侧墙上挂着的梁启超的亲笔信,不免使我忆起昔日在老家时祖父对父亲的训教。正是那次训教,我总想多知道些父亲治学的事儿。由于和父亲同在一校,所以能在父亲身边,经常听些他的陈述,看些随笔杂记,还有他和学友们的函来信往。就这样,使我深知父亲是位无视功名,不求人知的学者。
  父亲是一位没有学历、自学成才的学者,他自幼喜爱读书,5岁时就接受祖父的启蒙教育,进度神速,记忆力特强,而且遇事总要问出个所以然。13岁在上海当伙计时,已能博览群书,而且对古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14岁时,他读到《孟子》书中的”杨氏为我是无君,墨子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对这段话他百思不得其解。墨子贵兼,一切言行都要以人类整体利益为出发点,怎么会是无父呢?杨子贵己,损一毫利天下而不为,如何又是无君呢?怎么都成了禽兽了呢?那时还是清廷的天下,孔孟威严盖天下,象他这般小小年纪更是不敢有非圣之想,他只有悬案在心。
  《孟子》书上又说,“杨墨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父亲读后更加糊涂,他心想杨墨之道既然是禽兽之言,怎么又能够流行当世?真是稀奇古怪!好奇、兴趣引导他全神贯注、全力以赴读起《墨子》书来了。正由于这种从好奇和兴趣出发的阅读终于使他升华为对《墨经》的钻研和探索,走上治理国故之路。
  父亲薄视名利,埋头古籍,七年寒窗,弄得一贫如洗,两耳失听。我的母亲也由于患病而不得其医,与世长辞了。就这样,父亲终于攻下了《墨经》这部失传的绝学,写出了闻名的《名经注》,把全部《墨经》的奥秘揭露出来,摘取了祖国文化宝珠。日本编辑出版的《中国文化界人物总鉴》中记述父亲著述的《墨子校注》就是指的这部书。
  父亲从5岁起与祖父寄居在上海,一同度过了26个春秋,祖父为人为学的高尚品德直接熏陶着父亲。那时节,祖父在上海研究格致之学,翻译了不少欧美格致书籍,他又擅长写文章和作诗词,发表了不少著述,但总不喜欢用自己的名字。他的为文不署名也是当时祖父的同事和好友所熟知的。日后,父亲在信函中经常提起祖父训教。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全国邮路畅通,父亲又和我们通起信来了,他信中曾说有的人讲他不愿求名,他说自己是一个不求人知的人,而且自己的不务求名是秉承于庭训,他写道:
  “……祖父所译述的科学书在当时甚为流行,祖父对于科学的输入确有相当的功绩,不过祖父不务名,对于编译的书从不署名,所以到现在多半不知道了。论到这一点,祖父不但个人如此,并且常以是来训示,如父自十二年发表论文,虽受到当时学者的推许,祖父并不以为喜,反而告诫学识之不足,父治学兢兢不息至今者,正因祖父之严教如此也。”
  光阴荏苒,父亲谢世15年了,他秉承祖父的严教,一心治学,不求虚名的品质也深深地烙印在我们的心中。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山东文史资料选辑第二十九辑并发表了《革命老人范明枢》、《抗战功臣万春圃》、《从举人到革命者——亓养斋生平》、《附录打不得九论》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栾汝琏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山东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