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于笔耕、勤中求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2186
颗粒名称: 勤于笔耕、勤中求博
分类号: K827
页数: 4
页码: 131-134
摘要: 本文记述了山东省栾调甫是一位很能读书、写作的学人,饥不择食,寒不择衣,粗衣淡饭,习惯成其自然,这样穷年累月,一丝不苟地醉心在深耕细作之中,并著作了墨子书、文字学、《聊斋》等各类书。
关键词: 山东 墨家大师 栾调甫

内容

栾调甫又是一位很能读书、写作的学人,说他的勤奋是“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确是恰如其分,当之无愧。幼年时期,他泡在穷海之中,饥不择食,寒不择衣,粗衣淡饭,习惯成其自然。成年之后,他沉溺在书海之中,更是衣不完采,食不重味,单衣瓢饮,清贫度其一生。他别无所好,唯有极大的书瘾和烟瘾,抽烟不停,书写不止,就餐时,手不释卷,目不离书,既至深夜宽衣入寝,仍要卧床夜读,偶有所思,旋即起床,俯案就笔。他夜读《尔雅》,忽然想起“亡友吴君秋辉有废《雅》之说,谓为治经之障,夜中不寐,起而校读《释诂》睹篇,益觉其然,有今日思此人不可得之慨。”有时,夜梦醒来,偶有新感,即是一字一义之得,也不留待天明,腾地起床,或成一稿,或暂笔记,他说,“中夜之作,顿悟此义,爰就所见书之,不及详为推校,留待后考可也。”他不时写下:“此解笔下得之,真可谓之神来矣!”
  栾调甫就是这样穷年累月,一丝不苟地醉心在深耕细作之中。他写下了千百万字,一本又一本的文稿,一篇又一篇的题跋,一封又一封的信函;在古书中,他的眉头批注,行间圈点,比比皆是;他笔下的字,满象些不知趣的小爬虫,烟盒反皮,信封背面,都爬满了密密麻麻的小字。在他的《文字学》稿本中,他万无一误,毕恭毕敬地书写近万字的篆文古字,龙蛇飞动,感人肺腑。他常与学友谈论勤于笔耕之道,他说:“书本上的资料要采集到不漏不缺,农工们的传说要采访到真实不虚。”(《复王祝晨书》)“博考不厌其详,精研不厌其细,本此为之,当可有成。”(《复心田书》)“但这是校理古书应有的规则,我们应当不厌其烦去作的。”(《复辛树帜院长》)
  他在辛勤的笔耕中,总结出一套写文章的方法,他说,“文字当分笔前、笔下、笔后三种:笔前文字如黄河之水,滚滚东下,不无泥沙同流;笔下则细赋尽致,亦不免纡折,未至流畅之境;迨经笔后增削,则理足文畅,方成大手笔。”为了笔后文字的理足文畅,一部巨著,他不借耗时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精力;为了笔下文字的细赋尽致,他反复推敲,百般锤炼:他披星戴月,日复一日地忙碌在古书丛里和资料堆中。他把自己比作蚕,吐丝作茧,直到把自己埋葬在成茧之中。
  正由于栾调甫的勤于笔耕,他读得万卷书,写下千篇文,获得了极丰富的知识,他的知识面非常广阔,对于古代事物,几乎进入无所不晓的境界。他一生购买了大量的古籍旧书,买了复失,失了再买,前后不下数万册。可贵的是,他对一类书,尽其购齐买全之能事,所有版本、印本、抄本、稿本,无所不收。有关著述、注释、评论、题识,有则必收,收则必藏。难以买到的,借来就抄,抄后即存,诸如:墨子书、文字学、《聊斋》等各类书,都是配套成龙,今古大全。他对于费尽心力不能求全的书则认为抱残守缺,聊胜于无,也尽力搜集其残本。他也重视善本、孤本,也作希世奇珍之藏。正是这些书,使他漫游在那无际的中国古文化的瀚海之中。
  他不仅有“为文三笔”之说,也有“为书三读”之谈。古书到手,一气读完,粗读之中,稍有所感,或加评语,或写注释。他的精读细赋尽致,弄清来龙去脉,辨明是非真伪,即是一字一言之谜,一点一画之疑,也不轻易放过。最后研读,全歼余下的疑难点,书中诸多以假乱真,以近为古,以残充全者,都必寻根求源,一一纠正。一书经他“三读”之后,序跋题识,评点批校,洋洋洒洒纷现于书页之中,这正是人们为什么喜欢读他读过的古书的原因所在。
  他的博学使他除了与学友论学,给学生讲书以外,还要接待来自各方求教的客人、来函。越有学问越没有架子,他的有求必应,有问必答,博得人们的亲近和赞赏。尽管他的时间极其宝贵,但是,不管是街坊邻舍,还是陌生的人,不速之客,他总是热情地从速从细给予答问解难。他的案头,积函盈尺,他先人后己,助人为乐,无不在最短时间内函复。1956年,山东省文化局局长王统照函请他考证“二月二吃炒黄豆”的老传统,是由于迷信,抑由于习俗?三天之内,他考证成篇,迅即函复,别人称他为“快速活辞海”,即查即得。
  听过他讲“字”的人们说,他讲字鞭辟入里,妙处横生,每每使人百听不厌。一个汉字,横竖撇点,七八画,十几画,给他一讲解,点点画画,从起源到演变,讲得有头有尾。某个时期、某个地域,某个音韵,某个典故,谈得有声有色,犹入文字之国,久久难忘。他总是这样有问必答,有问能答,上自天文,下至地舆,远则四海广闻,近则乡土习俗,他都能照答不误。他不是旅游家,不曾亲临过的名胜古迹,也能了如指掌。他不是农业家、科学家、翻译家,他却写出《中国园艺的起源》,解人之难。他还辑释我国古代的飞行尝试和航空思想等等。这皆由于他博览群书,使之达到了古今中外,天文地舆无所不通的境地。早些年,炎夏傍晚,乘凉纳闲之时,人们坐听他讲古,奇情异趣,颇动听闻,致有大人听了不感其俗,小儿听了不感其深之妙。
  30年代初,他与老舍同在齐鲁大学任教,二人谈古道今,形影难离。过来人常称他二人是文学院讲演会上的两名讲手。老舍讲词中总喜欢串插一两个足以使听众哄堂大笑的幽默小段。栾调甫的演说中,时而带进一些深入浅出,闻所未闻的有趣故事。他知道的古人古事,讲之不完,他的博古通今,也是陈述不尽的。
  今年,1989年,正是栾调甫生辰100周年,值此年份,略记一些往事,作为对这位文坛奇特之士的追思吧!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山东文史资料选辑第二十九辑并发表了《革命老人范明枢》、《抗战功臣万春圃》、《从举人到革命者——亓养斋生平》、《附录打不得九论》等文章。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东
相关地名